1 頁 (共 1 頁)

心臟幹細胞現形 再生心肌有希望

發表於 : 2008-05-11 , 17:48
MissC
心臟幹細胞現形 再生心肌有希望
時報
【中國時報 黃天如台北報導】



 心肌梗塞及各種心肌炎可能導致患者局部心肌壞死,現有治療只能症狀控制,但無法令壞死的心肌復生。為尋找心臟再生契機,國內兩大醫院龍頭─台大醫院、台北榮總攜手合作,歷經一年研究,初步已分離出心臟幹細胞,經引導分化,該細胞也顯示出朝向心肌細胞分化的基因變化。

 如心臟真有幹細胞,在「捐心」者稀少的情形下,未來可望一人捐心臟,但同時可提供給多人使用。

 此一發現,極可能是全球率先經實驗分離,證實人類心臟組織中也跟已知的骨髓及臍帶血一樣存在幹細胞;而這個突破性的研究結果,是北榮教學研究部副教授李光申及台大外科部教授王水深合作進行。

 李光申表示,科學家雖已在老鼠及狗的心臟當中找到心臟幹細胞,但針對人類心臟幹細胞的存在與否,目前遍尋國內外文獻都沒有正式的報告。

 為了找到答案,該研究先後利用五名在台大接受心臟移植病患摘除下來的心臟,切下左心房、左心室及右心房、右心室部分較正常的組織,並於第一時間送往北榮幹細胞研究室進行組織細胞分離與培養。

 歷經數月努力及等待,研究團隊終於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分離出來之心臟幹細胞形態,並發現其特徵與存在於骨髓中之間葉系幹細胞相似。

 有了初步成果,研究團隊隨即在心臟幹細胞中加入一種化合物,企圖引導幹細胞分化成心肌細胞。果然七天之後,初步也觀察到了一群幹細胞的基因表現,確實有朝向心肌細胞方向分化的潛力。

 李光申強調,再接下來,研究團隊將嘗試將這群有分化成心肌細胞基因表現的幹細胞群,移植到因心肌梗塞部分心肌壞死老鼠的心臟上,看是否有助老鼠心肌再生。

 他說,該研究若能成功,未來運用在臨床心臟細胞治療,或者提供作為心臟藥物開發篩檢的平台,均前景可期;如此一來,也可解決心臟器官捐贈來源不足的問題。

 李光申指出,目前在器官捐贈者稀少,尤期捐心臟者更少的情形下,未來最大的應用,是只要有一人捐出心臟,醫師就可取其部分的心臟組織,並分離出心臟幹細胞,再移植到其它多名有需要的病人身上,使其心肌再生。

io:

Re: 心臟幹細胞現形 再生心肌有希望

發表於 : 2008-05-11 , 17:48
MissC
幹細胞救心? 動物實驗中
時報
【中國時報 馮惠宜、江昭青綜合報導】



 台大醫院與台北榮總研究發現的心臟幹細胞,也是心臟科知名醫師的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指出,全球都寄望「幹細胞」能為心臟病患帶來生機,泰國也曾在動物實驗中,以骨髓幹細胞治療心臟病,但目前還未有具體成果;另有醫師則認為,心臟幹細胞已帶來心臟病患者的一線曙光。

 魏崢表示,目前許多心臟病或心肌梗塞心肌炎患者,後來危及生命,常常是患者一開始並未注意到心臟有問題,也沒有進行治療,等到已嚴重影響心臟的收縮力而前來就醫,醫師多半只能施以循環的輔助治療,例如葉克膜等,有些人的心臟的確會因這些輔助儀器恢復功能,有些人則不會,最後就需要換心。

 他指出,所謂的幹細胞,就是移植到身體的那個部位,就會長出那個部位的細胞,因此泰國曾以骨髓幹細胞,拿來治療心臟問題,希望心肌能再生,但這仍只在動物實驗階段。全球也有非常多研究單位,都在做幹細胞研究,期待能因其再生能力,幫助病患恢復健康。可是到目前為此,難有非常大的突破。泰國或台大的研究,能不能用到人體身上?還需要等待和觀察,成效也還不能確定。

 台中澄清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林義鈜指出,目前治療心肌梗塞或冠心病患者,心臟內科主要以心導管進行氣球擴張術、或置入心臟支架為主,如無效,心臟外科則以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為血管另造通路。

 署立台中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朱永譁表示,連結心臟的冠狀動脈主要是供應全身帶氧血液,它有三大分支,只要其中一分支阻塞,就可以造成心肌梗塞、心肌壞死。目前心臟內科治療,主要是在窄狹處置入心臟支架,支架又分為一般支架與塗藥支架,雖然在術後患者必須服用抗凝血的藥物持續治療,但血管再阻塞的機率是三○到五○%。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