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定期健檢 別讓猝死上身

發表於 : 2008-05-13 , 16:15
MissC
2008.05.13  中國時報
定期健檢 別讓猝死上身
張翠芬/台北報導



 醫師建議,年逾50歲,工作忙碌又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謝症候群,應定期接受健檢。

 準內政部長廖風德猝死,令人惴惴不安,聞心臟病色變。根據統計,心臟病患有6成被猝死奪去生命,絕大多數都是因為急性心肌梗塞,由於心肌梗塞症狀非常不典型,有人只是頭暈、心跳加快或腸胃不適,卻在瞬間失去寶貴的性命。醫界呼籲,高危險群須透過定期檢查,別讓猝死找上你!

 ■心肌梗塞 如不定時炸彈


 新光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洪惠風表示,大部分的猝死來得突然,8、9成都是因急性心肌梗塞及惡性心律不整,可能是在睡眠中、休息中或是輕度運動或活動中,突然心跳驟停而猝死,也可能在劇烈運動、精神壓力、情緒激躁、暴飲暴食、過度勞累、過冷過熱等情況下,突發死亡。

 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冠狀動脈加護病室主任潘如濱指出,部分冠心病猝死者在死亡前,會出現喘、氣促、胸悶、心律不整、全身不適、頭暈、冒冷汗等徵兆,但很多病人卻沒有任何典型徵兆,有人是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心悸,幸運的人甚至昏倒睡了一下又醒過來;他形容心肌梗塞是「不定時炸彈」,不發則已,一發作就完了。

 ■心因性猝死 也會遺傳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賴凌平曾在台灣醫學會年會報告「猝死也會遺傳」,遺傳性心因性猝死屬於顯性遺傳,如果爸媽帶有基因異常,遺傳給下一代的機率將是50%;家族成員中曾有人昏倒或猝死,或曾有不明原因昏倒者,應由心臟科醫師評估心電圖,或進行相關檢測,以預防猝死。

 洪惠風形容,心肌梗塞就像土石流,血管就是公路,心肌梗塞的發生關鍵在於血管壁,因為水土保持做得不好,血管壁上的粥塊破裂產生血塊,一旦堵住血管,就會引起心肌梗塞。

 洪惠風說,年齡老化、遺傳不佳、三高(血壓、血脂、血糖)、肥胖、吸菸、欠缺運動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除了年齡、遺傳無法改變,民眾可從控制三高、規則運動、戒菸、減肥來發揮預防功效。

io:

Re: 定期健檢 別讓猝死上身

發表於 : 2008-05-13 , 16:15
MissC
2008.05.13  中國時報
高階主管 心血管亮紅燈
張翠芬/台北報導


 工作壓力超大的中高企業主管,身體狀況亮紅燈!根據一項針對1萬多位高階主管所做的健康檢查,發現高階主管「血脂肪異常、血糖高及血壓高」,高居健檢異常比例前10名,若不及早調養,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甚至引發猝死的危險極高。

 西園醫院永越健康管理中心分析1萬多位高階主管的健康檢查數據,其中不少人是新竹科學園區的高壓族主管,年齡集中在30至50歲的社會精英。

 分析發現,體檢異常的第1位是血脂肪異常,比例高達72.6%,其他依序是68.3%有隱藏性肥胖、53.4%有脂肪肝問題、46.3%體重超重、31.3%肝功能不良、23.9%有骨質流失現象、22.7%尿酸太高、19.6%血糖過高、14.3%血壓太高。從高階主管的健檢數據發現,他們比一般人易受到心血管疾病的威脅。

 西園醫院院長林澤安表示,他也曾經和猝死擦身而過,平時他沒有胸痛、胸悶、心悸的症狀,心臟核磁造影及全身健檢數值一切正常,但進一步以CT/64快速電腦斷層掃描才發現,心臟血管有3條阻塞達50%,鈣化指數竟高達1730,隨時有猝死危險。

 林澤安表示,現在徹底調整作息,飲食多蔬果、少肉,戒菸,每天運動1小時,減少喝酒應酬,目前已不必再服藥控制。

io:

Re: 定期健檢 別讓猝死上身

發表於 : 2008-05-13 , 16:49
MissC
防猝死避三高 控制好血壓血脂血糖
中廣
張德厚報導



準內政部長廖風德猝逝讓社會大眾大感意外,醫師指出,包括急性心肌梗塞、惡性心律不整、腦血管瘤破裂、腦中風等,都是導致猝死的主要病因,而要預防這些疾病上身,民眾一定控制好自己的血壓、血糖及血脂肪。

準內政部長廖風德猝死,再度喚起民眾對自我健康的重視。萬芳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楊弘宇表示,包括急性心肌梗塞、惡性心律不整、腦血管瘤破裂、腦中風等,都是導致猝死的主因,而糖尿病患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的病人,還有心臟病、心肌梗塞或中風家族史的人,就是要特別小心的高危險群。楊弘宇:『包含像有糖尿病、高血壓的病史、或是高血脂症,以及曾經有心肌梗塞的家族史,還有年紀等,都是急性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

另外,男性大於45歲,女性大於55歲或已過了停經年齡第,還有是肥胖及不愛運動、長期抽煙者,也都是高危險群。而不抽菸,少吃,多運動,改變自己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控制高好血壓、血糖、血脂,才能降低意外發作的風險。楊弘宇:『糖尿病的病人就應該控制血糖,心血管疾病就要控制血脂肪,所以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如此產生急性發作的機會就會降低。』

醫師指出,一旦血壓、血糖、血脂能獲得控制,相關疾病發作的機率就能明顯下降,但是與一般正常人相較,其風險性還是要來得大,所以定期健康檢查,仍然有必要。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