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傷洗魚缸 感染魚類結核病
發表於 : 2008-05-16 , 17:09
帶傷洗魚缸 感染魚類結核病
時報
【中國時報 陳怡妏台北報導】
家有養魚民眾清洗魚缸時,最好戴手套,以免不慎遭細菌感染。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近半年來,接連有手指、手臂皮膚長出暗紅硬塊就醫的案例,雖然不癢不痛,但有患者的硬塊一長3年多,始終無法治癒,醫師詳細問診,才發現是洗魚缸時,感染了魚類的結核病「海棲分枝桿菌」。
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提醒,有養魚的民眾,清洗魚缸時最好戴手套,特別是手部有傷口時,一定要避免接觸到養殖的水。此外,因為「海棲分枝桿菌」可存在淡水、海水中,任一處皮膚有傷口的民眾,最好不要帶傷游泳,才能防止感染。
潘企岳說,受硬塊困擾三年多的個案,年約40多歲,右手掌側暗紅色斑已經像50元硬幣那麼大,一直被誤以為是溼診治療,他詢問患者否有清洗過魚缸,清洗時是否手上正好有傷口,患者都說有,因此認定是「海棲分枝桿菌」,後來皮膚切片證實感染。
潘企岳表示,暗塊雖然不癢也不痛,但「有礙觀瞻」,半年來接連出現約4個同樣的病例,全是因為手上有傷洗魚缸,治療時若未對症下藥,硬塊永遠不可能治好。
潘企岳解釋,「海棲分枝桿菌」是一種和人類結核分枝桿菌同類的細菌,會感染淡水和海水魚類,使魚體表面及內臟組織多處形成肉芽腫病變。
民眾清洗魚缸時,身上若有傷口的地方接觸到水或魚,就有可能感染。
潘企岳表示,這種魚特有的結核病,會讓魚類消瘦、活動力變差,人被感染後,則只會在皮膚上出現肉芽腫病變,內臟並不會受到侵襲,感染初期潛伏期約2、3周,隨後就會出現紅褐色丘疹、結節及斑塊,嚴重時會化膿,過了急性期後,斑塊就留在皮表,不會消退。
潘企岳指出,確定感染「海棲分枝桿菌」後,只要施以四環黴素、巨環類抗生素等藥物治療,3個月左右就可治癒,硬塊、結節等也會消失。

時報
【中國時報 陳怡妏台北報導】
家有養魚民眾清洗魚缸時,最好戴手套,以免不慎遭細菌感染。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近半年來,接連有手指、手臂皮膚長出暗紅硬塊就醫的案例,雖然不癢不痛,但有患者的硬塊一長3年多,始終無法治癒,醫師詳細問診,才發現是洗魚缸時,感染了魚類的結核病「海棲分枝桿菌」。
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提醒,有養魚的民眾,清洗魚缸時最好戴手套,特別是手部有傷口時,一定要避免接觸到養殖的水。此外,因為「海棲分枝桿菌」可存在淡水、海水中,任一處皮膚有傷口的民眾,最好不要帶傷游泳,才能防止感染。
潘企岳說,受硬塊困擾三年多的個案,年約40多歲,右手掌側暗紅色斑已經像50元硬幣那麼大,一直被誤以為是溼診治療,他詢問患者否有清洗過魚缸,清洗時是否手上正好有傷口,患者都說有,因此認定是「海棲分枝桿菌」,後來皮膚切片證實感染。
潘企岳表示,暗塊雖然不癢也不痛,但「有礙觀瞻」,半年來接連出現約4個同樣的病例,全是因為手上有傷洗魚缸,治療時若未對症下藥,硬塊永遠不可能治好。
潘企岳解釋,「海棲分枝桿菌」是一種和人類結核分枝桿菌同類的細菌,會感染淡水和海水魚類,使魚體表面及內臟組織多處形成肉芽腫病變。
民眾清洗魚缸時,身上若有傷口的地方接觸到水或魚,就有可能感染。
潘企岳表示,這種魚特有的結核病,會讓魚類消瘦、活動力變差,人被感染後,則只會在皮膚上出現肉芽腫病變,內臟並不會受到侵襲,感染初期潛伏期約2、3周,隨後就會出現紅褐色丘疹、結節及斑塊,嚴重時會化膿,過了急性期後,斑塊就留在皮表,不會消退。
潘企岳指出,確定感染「海棲分枝桿菌」後,只要施以四環黴素、巨環類抗生素等藥物治療,3個月左右就可治癒,硬塊、結節等也會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