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每天做緩和運動 防心肌梗塞

發表於 : 2008-05-18 , 17:42
MissC
每天做緩和運動 防心肌梗塞
游泳 快走 騎單車 加強心肺功能

蘋果日報
報導╱劉純妦、江孟芝



準內政部長廖風德日前疑似因急性心肌梗塞而猝死。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徐國基在門診中發現,罹患心肌梗塞的年齡層有降低的趨勢,建議一般人應每天持續運動,並選擇較緩和的項目如游泳、快走、慢跑、騎腳踏車、做伸展操等,來加強心肺功能,才可以防止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另外,運動時的平均心跳數也應依照每個人的年齡來進行估算。 


先計算


45歲以下 以不喘為原則
徐國基醫師表示,運動一開始進行時如果會喘是正常現象,但通常當運動持續進行3到5分鐘後,喘的現象就會慢慢減緩。一般來說,45歲以下的人,在運動時每分鐘平均心跳數可達到125下左右,且應以不會感到喘為原則,如果在持續運動10分鐘後,仍會覺得喘,則應該馬上停止運動,調整呼吸,並就醫檢查身體狀況。

中高年齡 運動心跳數應估算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表示,一般來說,男性超過45歲、女性超過55歲,運動時每分鐘的心跳數就應照公式換算,即為(220-年齡)×0.7。就以一位55歲的女性來說,應為(220-55)×0.7,則每分鐘的平均運動心跳數應為115下。洪惠風醫師提醒,年紀越大,運動時心跳的速率應愈慢,以減少心臟負荷。


這樣做

快走 維持血液暢通
徐國基醫師提醒,近年罹患心肌梗塞的患者有年齡逐漸下降的趨勢,最年輕甚至只有30幾歲,多半都因工作壓力大、過度疲勞,或有抽菸習慣所致。建議每天應快走1小時,讓每分鐘的平均心跳速率達100下,才能加強心肺功能,維持血液通暢,並預防心肌梗塞發生。

騎單車可降血壓 需暖身
徐國基醫師建議,除每天固定騎單車30分鐘外,也要讓每分鐘平均心跳達到100下,才能鍛鍊、增強心肺功能。此外,因為騎腳踏車算是有氧運動的一種,所以也有降血壓的效果。但徐國基醫師提醒,騎腳踏車前仍應先進行暖身,再搭配上5分鐘的伸展運動,要特別注意背部與頸部肌肉的伸展,才不會造成運動傷害。

慢跑時間 應逐次拉長
慢跑同樣也對加強心肺功能有很大的幫助,徐國基醫師表示,如果過去沒有運動或是慢跑習慣者,應先從每天15分鐘開始訓練起,再依照個人的體能負荷狀況,慢慢增加跑步的時間,才不會因為一開始就過度運動,而造成身體的不適感或是症狀加重。

戶外游泳 比室內好
洪惠風醫師表示,游泳除屬於緩和運動外,也是所有運動中最不易產生運動傷害,不論蛙式或自由式,都可刺激四肢的交感神經和促進血液循環,避免血管阻塞。但因室內的游泳池多有過量氯危害人體健康,因此建議選擇室外露天游泳池較恰當。不會游泳者也可在泳池來回行走,水有阻力,同樣可刺激交感神經和改善血循。

伸展操 適用合併痛風者
徐國基醫師表示,一般在選擇運動時,會建議有心血管疾病和心肌梗塞病史紀錄的患者,應盡量避免讓心臟承受過大壓力的運動,如拉單槓、伏地挺身等,如果是同時合併有痛風的患者,則建議選擇對於關節衝擊力較低的運動,如慢跑、腳踏車、伸展操等,在進行伸展操時動作應盡量大一些、以便活動到各部位,時間也應持續40分鐘以上,才有運動的效果。


要注意

前後喝水200c.c.
徐國基醫師提醒,運動前後都應補充水分,每次攝取量約200c.c.,因為運動時人體對於水分的需求會增加,喝水可避免血液黏稠度過高,或是防止因為運動而致使血管急速收縮,導致血液流動不暢通、血管阻塞,而引發急性心肌梗塞。

先睡滿8小時
徐國基醫師指出,人體在疲勞狀態時,不僅免疫力會大幅降低,也容易導致血流循環不順,一般建議可以運動的狀況,應是運動前一晚的睡眠時間達8小時以上,這樣身體才有獲得充分的休息,也才不會因為過度疲勞,而造成心臟和血管的負擔。


小提醒

抽菸 易引發心肌梗塞
過去心肌梗塞多發生在50歲左右的中年人,徐國基醫師表示,近幾年來,年齡逐漸下降,30幾歲就已經發生心肌梗塞也大有人在,但在臨床上也發現,有超過50%以上約30到40幾歲的心肌梗塞患者,多有持續10多年以上的菸癮。

周末爬山 應搭平時運動

徐國基醫師指出,運動應該是天天都要持續進行的,如果單靠著周末爬山的運動量根本就不夠,反而可能因為突然有較大的運動量,而讓原本已有阻塞情形的血管無法承受血液突然快速流動,導致意外發生。建議平時可以選擇慢跑、快走、伸展操等較簡易的運動方式,再搭配周末到戶外爬山、踏踏青,才可減少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率。


專家說 運動應每天持續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 徐國基)
多數人會利用假日上健身房或去戶外爬山,但其實運動應每天持續不間斷的進行,應至少每天運動30分鐘以上,但不超過1小時為宜。偶而為之的運動反而更容易讓血管過度快速收縮,無法承受血液的快速流動,而導致血管爆裂或是心肌梗塞的情形。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