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
【中國時報 黃筱珮竹市報導】
多數人聽到做大腸鏡都覺得「好痛、好可怕」,醫師說,一旦出現腹部不適、大便習慣改變、便血症狀,或是發現糞便篩檢有潛血,都應該以大腸鏡檢查,若是怕痛,可選擇無痛大腸鏡篩檢,別因為怕痛就逃避。
署立新竹醫院肛門直腸外科醫師沈名吟表示,日前有一名50歲男性因為參加衛生所舉辦的糞便潛血檢查發現異常,進一步到醫院接受無痛大腸鏡篩檢,確定罹患大腸癌,緊急接受手術治療。
沈名吟表示,國民健康局從九十三年起開始全面推動50至69歲民眾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常有民眾驚慌失措的帶著衛生所的篩檢單到肛門直腸外科門診。
沈名吟說,這可不是國民健康局閒閒沒事、故意騷擾驚嚇國人的舉動,而是要提早檢查出威脅國人健康的癌症第二殺手「大腸直腸癌」,大腸直腸癌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達到8成以上治癒率。
美國癌症學會建議,一般民眾50歲以後每年應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每5年接受一次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每10年接受一次大結腸鏡檢查。
醫師表示,若民眾出現腹部不適、大便習慣改變、便血症狀,或是發現糞便篩檢有潛血,最好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減低大腸直腸癌的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