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4危險因子

有關西醫方面,請在此貼!謝謝!如果有侵權,歡迎來信告知!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4危險因子

未閱讀文章 MissC »

2008.05.28  中國時報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4危險因子
朱立群/台北報導



 921地震已經過去9年,但許多災民仍餘悸猶存!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追蹤252位南投縣中寮鄉921受災戶創傷復健情形也發現,災民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會呈慢性化發展,且一半以上人數持續超過3年。更令人憂心的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經常與重度憂鬱症合併發生。

 研究指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短時間內難以治癒,患者一再目睹災難場景,容易勾起過去的悲傷回憶。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教授賴德仁指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有以下4大危險因子:

 1高暴露創傷指數(面臨親人死亡、個人受傷、失業、財產破產、目睹死傷畫面等);2合併憂鬱症;3低教育程度;4身心狀況不佳。

 賴德仁建議,符合上述危險因子者,如有需要,應找專業醫師協助抒解創傷後的壓力。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4危險因子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四川災後創傷壓力浮現 專家籲聆聽陪伴勿亂給建議
央廣
張嘉芳



四川發生強烈地震,過去曾經歷921的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很多災民親眼目睹家園遭摧毀、親人相繼罹難的悲慘景象,醫療人員如果沒有適時給予心靈撫慰治療,很容易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引發自殺潮危機。專家認為帶領創傷後壓力症患者走出生命幽谷,唯有聆聽與陪伴,千萬別亂建議或出主意,導致病情加劇。

四川大地震,數十萬人死傷、無家可歸,國際醫療救援與人道援助不斷湧入災區。過去曾經歷921大地震的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賴德仁卻指出,重大災難後,很多災民因長期暴露壓力環境下,引發內心強烈害怕、恐懼、無助與驚慌,造成不論災民或救難者都容易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導致自殺與死亡率節節升高,特別是災後的4週、一直到日後3到5年期間,當大眾關懷與救援物資逐漸減少時,災民開始會感到失落、痛苦、憤怒與憂鬱,這時候容易引發自殺危機。

賴德仁建議國際醫療救援,如果能給予災民精神心靈撫慰,就能減緩創傷後壓力逐漸浮現。賴德仁說:『面對很多死亡的人因為被困在裡面,因為受傷而很多身心的症狀,這些身心的症狀裡面可能繼續要一些心理的輔導,或是給予藥物的治療,那後續還有一些憂鬱的症狀會產生。其實還有兒童方面,這次的兒童死傷、青少年的死傷很多,可能沒辦法一對一的,可能需要做一些團體支持的治療,需這一方面也需要心理專業專家的來幫忙。』

本身有憂鬱症、妹妹也因憂鬱症自殺死亡的知名導演吳念真,他以過來人的經驗強調專家專業治療的重要,他指出周遭親友只要聆聽、陪伴憂鬱症病患就好,不要亂出主意、亂給建議,以免患者病情加劇。吳念真說:『現在很多人很討厭,就是說你只要說你困境,(別人)就會說錢不要賺那麼多,不是啊,我壓力不是來自於賺錢,而是有些工作沒辦法做完,沒辦法完成別人的期待等等,都是一些困境啊,所以很多東西不能亂講,你讓他講就好。』

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表示,如果災民或救難者經常覺得緊張不安、容易苦惱或動怒、心情低落或憂鬱、難以入睡,或常想起地震發生瞬間、過度警覺或逃避麻木等情形,就要儘速就醫,避免發生不幸。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4危險因子

未閱讀文章 MissC »

重大災難1個月後...幻滅期開始 醫師提醒:小心自殺潮!
NOWnews
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研究顯示,重大災難後,超過6成的創傷後壓力疾患會罹患憂鬱症,自殺率也會相對提高,這從921大地震後,南投連續4年自殺率居冠即可一窺端倪。專家表示,當周邊親友發現受災或救災者出現緊張不安、容易苦惱或動怒、心情低落或有睡眠障礙,應該鼓勵他們勇敢面對、嘗試與人分享,並尋求醫師診治。

四川大地震發生後,媒體不斷報導當地災情與斷壁殘垣的景象,「我的好幾個經歷921地震的患者,開始出現胸悶、血壓攀升現象…」,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暨喜博樂推動小組台灣分會會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醫師賴德仁說,這是因為重新回憶、過度警覺,彷彿再次回到921現場,焦慮感也浮現,引發的創傷症候群。

賴德仁說,受災者與救災者產生創傷後壓力疾患,會使死亡及自殺率上升,其中5個重要預測危險因子包括暴露創傷指數高(親人死亡、個人受傷、失業、財產失落、目睹死傷畫面多者)、合併憂鬱症、過去創傷經驗多、教育程度低及身心狀況不佳者。

賴德仁進一步指出,在重大災難後,受災者及救災者通常會經歷4個階段:英勇期、蜜月期、幻滅期及再穩定期精神狀態。通常幻滅期出現在災後1個月直到3~5年不等,研究也顯示,創傷後壓力疾患會變成慢性化,半數會持續超過3年以上。

幻滅期開始後,醫生提醒,通常也是需要特別留意的階段。賴德仁說,當社會大眾的關懷開始減少、救援物資開始撤走、媒體報導冷卻之後,此時,災民容易開始產生失落、憂鬱,建議必須提防自殺潮的發生。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2.西醫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