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藤勾(鉤藤、鈎藤、鈎藤鈎)

介紹單味藥物!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勾藤勾(鉤藤、鈎藤、鈎藤鈎)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勾藤勾 (鉤藤、鈎藤、鈎藤鈎)
本草備要

勾藤勾

宣除風熱、定驚

甘微苦寒。除心熱,平肝風。

治大人頭旋目眩,小兒驚啼瘛瘲,音熾縱。筋急而縮為瘛,筋緩而弛為瘲,伸縮不已為瘛瘲,俗為搐搦是也。客忤胎風,發斑疹。主肝風相火之病,風靜火息,則諸證自除。相火散行於膽、三焦、心包。

有剌類釣勾,藤細多勾者良。統用勾,其功加倍。久煎則無力。
-鈎藤.jpg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中草藥入門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中草藥入門
鉤藤

【藥用】本品為茜草科植物鉤藤或華鉤藤的鉤及相連的莖枝。
【性味與歸經】甘,微寒。入肝、心包經。
【功效】清熱平肝,息風鎮痙。
【臨床應用】
1.用於肝火頭脹、頭痛,及肝陽上亢、頭暈目眩等症。鉤藤清肝泄熱而平肝陽,故常用於肝火頭脹及肝陽上亢的實症。配夏枯草、黃芩,能清泄肝火;配石決明、菊花,能平降肝陽。
2.用於熱病高熱、肝風內動、驚癇抽搐及婦女子癇等症。鉤藤的清熱作用並不顯著,但因它有息風鎮痙的作用,故遇有驚癇抽搐之症,,則往往取以應用,臨床多與天麻、石決明、全蠍等配伍;如屬高熱動風,可與羚羊角、菊花、龍膽草等同用。
【處方用名】鉤藤、嫩鉤藤、嫩雙鉤、嫩鉤鉤(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煎時須後下。
【按語】
1.鉤藤清疳熱而平肝息風,在臨床上常常用以平降肝陽。它的清熱之功不如羚羊角,息風鎮痙的作用亦較羚羊角、全蠍、蜈蚣為弱。故在高熱驚風抽搐時,宜加羚羊角(山羊角);如抽搐嚴重,須配全蠍、蜈蚣。
2.現知本品有良好的降壓作用,這說明前人的寶貴經驗,已為現代科學所證實。
【方劑舉例】鉤藤飲《本事方》:鉤藤、菊花、防風、人參、茯神、半夏、陳皮、麥冬、石膏、甘草。治肝厥頭痛。
圖檔
頭像
紫蝶兒
珍珠拔毒悅顏者
珍珠拔毒悅顏者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10086
註冊時間: 2006-01-03 , 18:42
個人狀態: 忙碌!
貼心留言: 忙歸忙~心~還是唸著大家的^^
性別: 可愛的女生

Re: 勾藤勾

未閱讀文章 紫蝶兒 »

分類: 平肝熄風  
名稱: 鉤藤  

分佈: 1.鉤藤,分布華南、華中各地。 2.華鉤藤,分布華南各地。
成分: 鉤藤含鉤藤鹼(Rhynchophylline),異鉤藤鹼,鉤藤因鹼(Corynoxeine),異釣藤因鹼等生物鹼。
藥理: 1.抗痙攣作用─投與本品浸膏三~八日,能抑制天竺鼠發生痙攣。異鉤藤鹼(isorhynchophylline)對家兔後肢肌神經聯合有抑制骨骼肌收縮作用。 2.降壓作用─本品乙醇抽取物150mg/kg,靜脈注射於家兔有降壓作用。降壓作用不受阿托品(atropine)及切斷兩側迷走神經之影響。 3.對平滑肌作用─鉤藤鹼可抑制兔離體腸管收縮作用,促進家兔離體子宮收縮作用。
來源: 本品為茜草科植物鉤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JACKS.)、華鉤藤(U. sinensis OLIV.)HAVIL.)及同屬近緣植物之帶鉤枝條。
性狀: 鉤藤,莖枝略方柱形,長1~2.5厘米,徑約2毫米,外表紅棕或棕褐色,一端環狀莖節上對生兩彎鉤,尖端向內卷曲,亦有單鉤,鉤長1.2~2厘米,基部寬約2毫米,光滑有縱紋。質輕而堅,難折,斷面外層紅棕色,髓部淡黃色而疏鬆。氣無,味微苦。華鉤藤,莖枝方柱形,外表灰棕色,鉤基部較寬。餘與鉤藤相似。
鑑別: 官能檢查-以雙鉤,鉤結實,莖細,光滑,紅褐或紫褐為佳。梗長,楓勾(火焙或陳貨變黑)及鮮貨皆不入藥。
功用: 清熱平肝,熄風定驚。
主治: 血壓偏高,頭昏目眩,外感風熱,目赤及婦人主癇。配羊角、犀角、天麻、全蠍,治小兒驚癇,瘈瘲抽搐,急驚風。
貯藏: 置乾燥處。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勾藤勾(鉤藤、鈎藤、鈎藤鈎)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鉤藤
《中華本草》
【出處】
出自《本草原始》。
1.《唐本草》: 鉤藤,出梁州。葉細長,莖間有刺,形若釣鉤者。
2.《本草圖經》: 鉤藤,《神農本草經》不載所出州土。蘇恭雲出梁州,今興元府亦有之。葉細莖長,節間有刺若釣鉤。三月采。葛洪治小兒方多用之。又《廣濟》及《崔氏方》療小兒驚癎諸湯欽,皆用吊藤皮。
3.《綱目》: 鉤藤,狀如葡萄藤而有鉤,紫色。古方多用皮,後世多用鉤,取其力銳爾。
【拼音名】 Gōu Ténɡ
【英文名】 Gambir Plant
【別名】釣藤、吊藤、鉤藤鉤子、釣鉤藤、鶯爪風、嫩鉤鉤、金鉤藤、掛鈎藤、鉤丁、倒掛金鉤、鉤耳、雙鉤藤、鷹爪風、倒掛剌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鉤藤或華鉤藤及其同屬多種植物的帶鉤枝條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Uncaria rhynchophylla (Miq,) ex Havil.[Nauclea rhynchophylla Miq.]2.Uncaria sinensis (Oliv.) Havil.[Nauclea sinen-sis Oliv]3.Uncaria macrophylla Wall.
採收和儲藏:春、秋採收帶鉤的嫩枝,剪去無鉤的藤莖,曬乾,或置鍋內蒸後再曬乾。
【原形態】
1.鉤藤 常綠木質藤本,長可達10m。小枝四棱柱形,褐色,季淨無毛。葉腋有成對或單生的鉤,向下彎曲,先端尖,長約1.7-2cm。葉對生;具短柄;葉片卵形,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5-12cm,寬3-7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全緣,上面光亮,下面在脈腋內常有束毛,略呈粉白色,幹後變褐紅色;托葉2深裂,裂片條狀鑽形,長6-12mm。頭狀花序單個腋生或為頂生的總狀花序式排列,直徑2-2.5cm;總花梗纖細,長2-5cm;花黃色,花冠合生,上部5裂,裂片外被粉狀柔毛;雄蕊5;子房下位。蒴果倒卵形或橢圓形,被疏柔毛,有宿存萼。種子兩端有翅。
2.華鉤藤 本種與鉤藤的區別在於:葉片無毛;托葉全緣,寬三角形至圓形,或有時頂端略微陷;萼裂片短於2mm,線狀長圓形;花和小蒴果近於無柄,花間小苞片存在。
3.大葉鉤藤 本種與前兩種睥區別在於:葉片大,革質;花萼裂片線狀長圓形;花和小蒴果具柄,花間小苞片無。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於谷溪邊的疏林中。
2.生於山地林中。
3.生於山地次生林中。
資源分佈:1.分佈於陝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2.分佈於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3.分佈于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栽培】
1.氣候土壤:喜溫暖的氣候,不耐寒冷。適宜於疏鬆肥沃的砂質土壤或粘質壤土。
2.整地:3月中旬翻耕,施入堆肥或廄肥;耙平作畦。
3.種植:3.1.分根法:取老根周圍的新枝作種根。按株距30cm左右開穴,每穴種l株,覆土高於畦面,經常澆水,至次年春季新根已長好,新葉未發芽時移栽定植。
3.2.插條法:3月初剪取2年生帶芽的枝條,每節帶壯健芽2-3個,隨剪隨插,株距16cm,經常澆水,日光強烈時須搭棚蔽蔭,成活後施稀薄人糞尿1次。至次年春季或秋季移栽定植。另可用種子繁殖。
【性狀】
性狀鑒定:1.鉤藤:莖枝圓柱形或類方柱形,直徑2-6mm。表面紅棕色至紫棕色或棕褐色,上有細縱紋,無毛。莖上具略突起的環節,對生兩個向下彎曲的鉤或僅一側有鉤,鉤長1-2cm,形如船鋪,先端漸尖,基部稍圓。鉤基部的枝上可見葉柄脫落後凹點及環狀的托葉痕。體輕,質硬。橫舅面外層棕紅色,髓部淡棕色或淡黃色。氣微,味淡。
2.華鉤藤:莖枝方柱形,四角有棱,直徑2-5mm。表面黃綠色或黃棕色。鉤長1.3-2.8cm,彎曲成長鉤狀。鉤基部枝上常留有半圓形反轉或不反轉的托葉,基部扁闊。體輕,質松。斷面髓部白色。
3.大葉鉤藤 莖枝方柱形,兩側有較深的縱溝,直徑2-5mm。表面灰棕色至淺棕色,被褐色毛,尤以節部及鉤端明顯。鉤長1.7-3.5cm,向內深彎幾成半圓形,末端膨大成小球。斷面髓部通常中空,偶有髓。均以質堅、色紅褐或棕褐、有鉤者為佳。
顯微鑒定:莖橫切面:(1)鉤藤 類圓形。皮層、韌皮部及木部之比約為1:1:3。表皮細胞1列,外被略彎曲的角質層。皮層薄壁細胞含棕色內含物。中柱鞘纖維排列成斷續環帶。韌皮部纖維單個或成群散在,較中柱鞘纖維小,微木化。木質部導管常數個徑向相連,皮層及韌皮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砂晶及少數簇晶。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單粒直徑約4μm,複粒由2-6個分粒組成,直徑約7μm。
(2)華鉤藤 四棱形、皮層、韌皮部及木質部之比為1:2:1:2.4。表皮細胞具中間略隆起的角質層。
(3)大葉鉤藤 四方形,兩側中間向內凹呈弧形突起。皮層、韌皮部及木質部之比為1:1:3.7。表皮具角質細紋理,單細胞非腺毛。長50-65μm。表面具疣狀突起;多細胞非腺毛,長70-875μm,常有螺狀紋理。髓部中空。
【化學成份】
1.鉤藤 鉤莖、葉含2-氧代吲哚類生物鹼;異去氫鉤藤堿(isocorynoxeine),異鉤藤堿退職為異鉤藤酸甲酯(isorhynehophylline,isorhynchophyllic acid methylester),去氫鉤藤堿(corynoxeine),鉤藤堿即為鉤藤酸甲酯(rhynchophylline,rhyn-chophyllic acid methylester),吲哚類生的堿、去氫硬毛鉤藤堿(hirsuteine),硬毛鉤藤堿(hirsutine),柯楠因堿(corynantheine),二氫柯楠因堿(dihydrocorynantheine)及痕量阿枯米京堿(akuam-migine)。葉還含吲哚類生物鹼葡萄糖甙:6′-阿魏醯基長春花甙內醯胺(rhynchophine),長春花甙內醯胺(vincoside lactam),異長春花甙內醯胺(strictosamide,isovincoside lactam),吲哚類生物鹼:瓦來西亞朝它胺(vallesiachotamine)及酚性化合物:左旋-表兒茶酚(epicathechin),金絲桃甙(hyperin),三葉豆甙(trifolin)。此外還含地榆素(sanguiin),甲基6-O-沒食子醯原矢車菊素(3-O-galloyl procyanidin),糖脂(glycolipid),已糖胺(hexosamine),脂肪酸和草酸鈣(calcium oxalate)。鉤藤還含β-(yohimbine)及縫籽木蓁甲醚(geis-soschizine methyl ether)。
2.華鉤藤 鉤莖含2-氧代吲哚類生物鹼:異翅柄鉤藤酸(isopteropodic acid),翅柄鉤藤酸(ptcropodic acid),帽柱木酸(mi-traphyllic acid ),吲哚類生物鹼:四氫鴨腳木堿(tetrahydroal-stonine),異翅柄鉤藤堿(isopteropodine)即異翅柄鉤藤酸甲酯(isopteropodic acid methyl ester)異鉤藤堿。翅柄鉤藤堿(pteropo-dine)即翅柄鉤藤酸甲酯(pteropodic acid methylester),鉤藤堿A(7-isorormosanine),帽柱木堿即為帽柱木酸甲酯(mitraphylline,mitraphyllic acid methyl ester)。鉤藤堿、異鉤藤堿N-氧化物(isorhynchophylline N-oxide),翅柄鉤藤堿N-氧化物(pteropodine N-oxide),鉤藤堿N-氧化物(rhynchophylline N-oxide),帽柱木堿 N-氧化物(mitraphylline N-oxide)。含東莨菪素(scopole-tin)3. 大葉鉤藤 葉含2-氧化吲哚類生物鹼:異鉤藤堿,鉤藤堿,柯諾辛堿(corynoxine),柯諾辛堿(corynoxine)B。
【藥理作用】
1.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1.1.降壓作用:鉤藤煎劑、乙醇提取物、鉤藤總堿和鉤藤堿,無論對麻醉動物或不麻醉動物,正常動物或高血壓動物,也不論靜脈注射或灌胃給藥均有降壓作用。且無快速耐受現象。麻醉兔靜脈注射鉤藤煎劑2-3g/kg或麻醉犬靜脈注射該煎劑0.05g/kg,均可使血壓比原水準降低30-40%,持續3-4小時以上。麻醉貓靜脈注射鈞藤煎劑6.25g/kg,鉤藤總堿鹽酸鹽20mg/kg、鉤藤堿鹽酸鹽20mg/kg,血壓均呈三相變化:先降壓,隨之很快回升,然後又下降,降壓幅度分別為30-70%、13.9-23.2%和11.7-41.7%,維持3-4小時。但鉤藤煎劑久煎則降壓作用減弱,以煎20分鐘以內為宜。鈞藤乙醇提取物3g/kg的降壓程度與煎劑2g/kg相似。貓靜脈注射鉤藤堿20mg/kg或鉤藤總堿20mg/kg均有降壓作用;大鼠灌胃鉤藤總堿50mg/kg.天20天或鉤藤堿50mg/kg.天15天,均有顯著降壓作用。用腎型高血壓大鼠,分別灌胃鈞藤煎劑8g/kg、鉤藤總堿50mg/kg和鉤藤堿50mg/kg,每日1次,連續15-20天,血壓於第3-5天開始下降,第7-15天降至最低,平均降壓分別為16.9mmHg、12mmHg和18mmHg;鉤藤堿20mg/kg,腹腔注射,可使大鼠當天血壓下降,用藥8天,平均降壓24mmHg。麻醉犬12只,靜脈恒速灌注鉤藤總堿20mg/kg後出現血壓下降;心輸出量先短暫增加繼而略有減少;總外周血管阻力在降壓初期明顯降低;心率顯著減慢;心搏量明顯增加。鉤藤總堿通過降低外周阻力(早期)和減少心輸出量(後期)引起降壓。
從鈞藤堿對麻醉犬和貓心肌力學的影響中,採用dp/dt做為採用多指標綜合分析,在測定dp/dt的同時,用應力計弓測定左室壁肌張力,作為一個心肌收縮力指標,並結合負荷依賴性小,反映收縮性能水準急性改變敏感的VcE類指標,觀察鈞藤堿對其心臟的肌力效應。靜脈注射鉤藤堿20mg/kg後,顯著降低LVP,dp/dtmax,LVMT,Vpm,和Vmax等心肌收縮性指標;鉤藤堿可使心室內壓下降,故TTI減小,表示心肌能量和O2的消耗減少,在心肌供應不足時可能具有保護意義。鉤藤堿雖有明顯的負性肌力作用並能減少O2,然而各項指標在藥後15分鐘左右趨於恢復,表明其抑制心肌收縮性能的作用是可逆的。該藥降壓作用除血管擴張、外周阻力降低外,部分與心肌收縮性能受抑也有關係。用離體兔胸主動脈條,探討鉤藤堿擴張血管的機理,並與異搏定相比較。兩者可使K+和去甲腎上腺素所致的收縮張力下降,K+收縮的作用顯著大於去甲腎上腺素,兩藥明顯減弱去甲腎上腺素收縮反應中內Ca+釋放部分,並使K+、去甲腎上腺素和Ca2+量一效曲線右移,最大反應壓低,提示鈞藤堿阻滯外Ca2+內流和內Ca2+釋放,其特點與異搏定相似。鈞藤的甲醇提取物給大鼠靜脈注射0.1mg/kg,也有強而持久的降壓作用。
1.2.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鉤藤堿對清醒大鼠的血流動力學效應表明:LVSP,Vmax,dp/dtmax立即顯著下降,其下降幅度分別為一7.8%、一15.9%和一23.2%,維持5,10,20分鐘不等,然後逐漸恢復至藥前水準,而LVSP至90分鐘時顯著高於給藥前。SAP,DAP及MAP亦均立即顯著下降,其中SAP下降的維持時間較後兩項短,于30分鐘時恢復,DAP在30分鐘時亦雖略有回升,但至60分鐘又低於正常,而MAP在觀察內一直低於正常水準。從SAP和DAP下降的絕對值和百分率來看,DAP均大於SAP。LVEDP在剛給完藥時明顯上升,1分鐘後又降至低於藥前水準。HR立即顯著下降,其最大變化值為一35.3%,在觀察的90分鐘內一直明顯低於藥前水準。LVP-(dp/dtmax)P-1 LOOP明顯縮小,以藥後1分鐘時最為明顯,隨後逐漸恢復正常。
2.鎮靜和抗驚厥作用:鈞藤煎劑或醇提物0.1g/kg 腹腔注射,能抑制小鼠自發活動,維持3-4小時,並能對抗咖啡因所致動物自發活動增強,但即使劑量加大至2.5g/kg也不能增強戊巴比妥鈉所致催眠作用,卻能延遲大劑量戊巴比妥鈉引起的動物死亡時間。劑量增至5-10g/kg,仍不能使動物翻正反射消失。鈞藤鉤和莖的煎劑1g/kg 腹腔注射,能使大鼠大腦皮層興奮性降低,衝動總合能力減弱,部分大鼠陽性條件反射受影響,使反射時間延長。而對分化抑制和非條件反射卻無明顯的影響。
鈞藤醇浸劑2g/kg皮下注射給藥,對豚鼠的實驗性癲閑病有防治作用,能制止癲閑發生,但停藥3天又會復發。同時,還能防止豚鼠致癲閑區剪毛引起的暴殄。
3.對子宮平滑肌收縮反應的影響:平滑肌細胞的收縮反應必須在Ca2+的參與下激發收縮蛋白的活動方能實現。用高K+溶液使子宮平滑肌去極化,開放細胞膜上的電位依賴性Ca2+通道(PDC),促使Ca2+內流誘出子宮較長時間的收縮。異搏定(Verapamil)呈時間和劑量依賴性地鬆弛這種收縮反應,提示有抑制PDC,阻斷Ca2+內流。鈞藤堿亦具同樣的效應,表明也可能抑制PDC。鉤藤堿還能抑制催產素所致大鼠離體子宮的收縮,且隨劑量的增大而增強,並被加入過量的CaCl2(2mM)所對抗。
4.其他作用:鈞藤堿能抑制離體和在位蛙心、兔心。並能抑制蛙和小鼠的呼吸和縮小瞳孔的作用。毛帽柱木堿和去氫毛帽柱木堿ia麻醉犬3-1000μg /只,有劑量依賴性的舒張後肢血管,其強度與罌粟堿相似。鉤藤堿對乙醯膽鹼或高鉀去極化後Ca++誘發的結腸帶收縮均產生劑量依賴性抑制作用,量效曲線顯示,鉤藤堿呈非競爭性拮抗CaCl2作用。鈞藤堿具有顯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對心肌電生理作用隨劑量增加而增強。
【毒性】
小鼠1次腹腔注射之半數致死量:鉤藤煎劑為29.0土0.8g/kg;鉤藤總堿為 l44.2土3.1mg/kg;鉤藤堿為162.3mg/kg;總堿口服為514.6土29.1mg/kg。在亞急性毒性方面,家兔每日用鉤藤煎劑灌胃2次,每次5g/kg(比治療量大2.5倍),連服10天,無中毒症狀。鉤藤總堿50mg/kg連續給藥14天,不引起大鼠內臟的病理改變;劑量加倍,雖肝臟有輕度炎症變化,停藥後即恢復正常;對飲食、體重及外觀行為均無影響。
毒性:鉤藤堿和鉤藤總堿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分別為162.3mg/kg 與144.2mg/kg,中毒時活動減少,全射無力;煎劑每日10g/kg分2次給兔灌服10天,鉤藤總堿以50mg/kg給大鼠灌胃14天,均未見毒性症狀與內臟病理形態的變化;鉤藤總堿按每公斤50mg與100mg分別給幼大鼠灌服二月,低劑量組對生長、發育,肝、腎功能及血象均無明顯影響,而高劑組的致死動物的心、肝、腎均呈明顯的病理變化,因此大劑量或長期服用時,應注意肝、腎功能的檢查。
鉤藤煎劑對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26.1±4.3g/kg或29.05±0.8g/kg。鉤藤嫩枝煎劑則為35.2±5.4g/kg。鉤藤總堿鹽酸鹽對小鼠灌胃和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分別為514.6±29.1mg/kg和 144.2±3.1mg/kg。鈞藤堿對小鼠腹腔注射和皮下注射的半數致死量分別為162.3mg/kg和165mg/kg。
家兔灌胃鉤藤煎劑5g/kg,每日2次,連續10天,無明顯中毒症狀。幼年大鼠灌胃鉤藤總堿鹽酸鹽50mg/kg(治療劑量),每日1次,於14天后解剖觀察,未見內臟法生病理形態改變。但劑量加倍時,肝臟出現輕度炎性改變,停藥後可很快恢復。斷乳大鼠灌胃鈞藤總堿鹽酸鹽50-100mg/kg,每日1次,連續2月,停藥後再觀察1月,小劑量(50mg/kg)對動物生長、發育、肝、腎功能及血象均無明顯影響,病理檢查僅見腎臟輕度營養性障礙。大劑量(100mg/kg)則可使動物致死。死亡的動物心、肝、腎均有明顯的病變。
【鑒別】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1g,濃氨水浸潤,以苯提取,回收溶劑,殘渣用苯-乙酸乙酯(2:5)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以鉤藤堿、異鉤藤堿、毛鉤藤堿、翅果定堿對照品,用無水乙醇配製成各含0.2mg/ml溶液為對照品溶液。分別吸取供試品溶液和對照品溶液點于同一高效薄層板(HSGF254板)上,以環已烷-乙醚-甲醇-乙酸乙酯(8:1:1:0.1)展開,晾乾後,紫外類下觀察,樣品色譜在與對照品相應位置處顯相同的褐色暗斑。
【炮製】揀去老梗、雜質,洗淨,曬乾。
【性味】甘苦;微寒
【歸經】肝;心經
【功能主治】 清熱平肝;熄風止痙。主小兒驚風;夜啼;熱盛動風;子癇;肝陽眩暈;肝火頭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30g。不宜久煎;或入散劑。
【注意】
1.《本草新編》: 最能盜氣,虛者勿投。
2.《本草從新》:無火者勿服。
【附方】 ①治小兒驚熱:鉤藤一兩,硝石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聖惠方》延齡散)②治小兒驚癇,仰目嚼舌,精神昏悶:鉤藤半兩,龍齒一兩,石膏三分,梔子仁一分,子芩半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麥門冬三分(去心,焙)。上藥粗搗,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不計時候溫服。(《聖惠方》鉤藤散)③治諸癇啼叫:鉤藤、蟬殼各半兩,黃連(揀淨)、甘草、川大黃(微炮)、天竺黃各一兩。上搗羅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水八分盞,入生薑、薄荷各少許,煎至四分,去滓,溫服。(《普濟方》鉤藤欽子)④治小兒盤腸內釣,啼哭而手足上撤,或彎身如蝦者:鉤藤、枳殼、延胡各五分,甘草三分。水半盅,煎二分服。(《幼科指掌》鉤藤湯)⑤治高血壓,頭暈目眩,神經性頭痛:鉤藤二至五錢,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⑥治傷寒頭痛壯熱,鼻衄不止:鉤藤、桑根白皮(銼)、馬牙硝各一兩,梔子仁、甘草(炙)各三分,大黃(銼,炒)、黃芩(去黑心)各一兩半。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竹葉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下生地黃汁一合,攪勻,食後溫服。(《聖濟總錄》鉤藤湯)⑦治全身麻木:鉤藤莖枝、黑芝麻、紫蘇各七錢。煨水服,一日三次。(《貴州草藥》)⑧治半邊風:鉤藤莖枝、荊芥各四錢,排風藤一兩。煨水服,一日三次。 (《貴州草藥》)⑨治面神經麻痹:鉤藤二兩,鮮何首烏藤四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⑩治胎動不安,孕婦血虛風熱,發為子癇者:鉤藤、人參、當歸、茯神、桑寄生各一錢,桔梗一錢五分。水煎服。(《胎產心法》鉤藤湯)
【各家論述】
1.《別錄》:主小兒寒熱,驚癇。
2.《藥性論》:主小兒驚啼,JI瘲熱壅。
3.《日華子本草》:治客忤胎風。
4.《綱目》:大人頭旋目眩,平肝風,除心熱,小兒內釣腹痛,發斑疹。
5.《本草征要》:舒筋除眩,下氣寬中。
6.《本草述》:治中風癱瘓,口眼喎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節攣急。又治遠年痛風癱瘓,筋脈拘急作痛不已者。
7.《綱目》: 鉤藤,手、足厥陰藥也。足厥陰主風,手厥陰主火,驚癎眩運,皆肝風相火之病,鉤藤通心包於肝木,風靜火熄,則諸症自除。
8.《本草匯言 》: 鉤藤,祛風化痰,定驚癎,安客忤,攻痘XI之藥也。錢仲陽先生曰:鈞藤,溫、平、無毒,嬰科珍之。其性捷利,祛風痰,開氣閉,安驚癎於倉忙頃刻之際,同麻、桂發內伏之寒,同芩、連解酷烈之暑,同前、葛祛在表之邪,同查、樸消久滯之食,同鼠粘、桔梗、羌、防、紫草茸發痘XI之隱約不現也,祛風邪而不燥,至中至和之品。但久煎便無力,俟他藥煎熟十餘沸,投入即起,頗得力也。去梗純用嫩鉤,功力十倍。
9.《本草新編》:鉤藤,去風甚速,有風症者必宜用之。但風火之生,多因于腎水不足,以致木燥火炎,于補陰藥中,少用鉤藤,則風火易散,倘全不補陰,純用鉤藤以祛風散火,則風不能息,而火且愈熾矣。
10.《本草正義》: 鉤藤,自《別錄》即以為專治小兒寒熱,弘景且謂療小兒,不入余方。蓋氣本輕清而性甘寒,最合于幼兒稚陰未充、稚陽易旺之體質。能治驚癎者,癎病皆肝動生風,氣火上燔之病,此物輕清而涼,能泄火而能定風。甄權謂主小兒驚啼,JI瘲熱壅,容忤胎風;瀕湖謂治大人頭旋目眩,平肝風,除心熱,皆一以貫之。惟瀕湖又謂其發斑疹,則本于錢仲陽之紫草散,方用鉤藤鉤子、紫草茸等分為末,溫酒調服。按仲陽之所謂斑疹,即是痘瘡及XI子,非今人時病中之所謂發斑,鈞藤輕能透發,清能解熱,而佐以紫草涼血活血,助其流動,又以酒輔之,能發亦能清火,洵是不亢不卑穩妥之法。
【臨床應用】用於治療高血壓病有一定療效。據100餘例的觀察,服藥後多數患者血壓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的可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範圍。隨著血壓的下降,頭暈、頭痛、心慌、氣促、失眠等自覺症狀亦相應減輕或消失。據部分病例觀察,血壓下降開始於服藥後2-7日,10日之後降壓效果即很顯著,有時還可繼續下降。血壓下降的曲線呈斜坡狀,顯示本品作用溫和。個別病例在服藥期間有回升現象,但波動的幅度甚小,且不伴有症狀惡化。對神經機能失調者療效甚顯著,服藥5-10天症狀即可明顯減輕。病期愈早療效愈好,屬於第三期者多無降壓效果,但有些患者血壓雖無陰顯變化,而症狀卻有明顯改善。治療中未見副作用。用法:鉤藤加水煮沸10-20分鐘,使成20%濃度,每次20-30ml,日服3次;或每日用鉤藤2兩,放入沸水中保持沸點15-20分鐘,製成煎液20Oml,中、晚分服,4-6曰為一療程。根據祖國醫學傳統經驗,鉤藤不宜久煎,否則影響效力;現代藥理實驗亦證明,鉤藤煮沸超過20分鐘時,降壓的有效成分便部分破壞、日用量3-5錢的療效不滿意,而以2-2.5兩療效較好。
【摘錄】《中華本草》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勾藤勾(鉤藤、鈎藤、鈎藤鈎)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鉤藤
《*辭典》
【出處】《本草原始》
【拼音名】 Gōu Ténɡ
【別名】釣藤(《本草經集注》),吊藤(陶弘景),鉤藤鉤子(《小兒藥證直訣》),釣鉤藤(《滇南本草》),鶯爪風(《草木便方》),嫩鉤鉤(《飲片新參》),金鉤藤(《貴州民間方藥集》),掛鈎藤(《藥材學》),鉤丁(《陝西中藥志》),倒掛金鉤、鉤耳(《湖南藥物志》)。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鉤藤或華鉤藤及其同屬多種植物的帶鉤枝條。春、秋採收帶鉤的嫩枝,剪去無鉤的藤莖,曬乾,或置鍋內蒸後再曬乾。
【原形態】
①鉤藤
木質藤本,常綠,高1~3米。小枝四方形,光滑,變態枝成鉤狀,成對或單生於葉腋,鉤長1~2釐米,向下彎曲。葉對生;紙質,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長6~11釐米,寬3~6.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或圓形,全緣,上面無毛,下面脈腋有短毛;葉柄長0.8~1.2釐米;托葉2深裂,裂片線狀錐尖,長0.6~1.5釐米。頭狀花序直徑約2釐米;總花梗長3~5釐米;花萼長約2毫米,下部管狀,先端5裂,裂片長不及1毫米:花冠黃色,管狀,長約7毫米,先端5裂,裂片近圓形,外面被粉狀柔毛,喉部內具短柔毛;雄蕊5,生於花冠管的喉部,花藥基部呈耳狀,先端尖,花絲極短:子房下位,紡錘形,花柱線形,伸出于花冠管之外,柱頭頭狀。蒴果倒卵狀橢圓形,長5~6毫米,疏被柔毛。種子數枚,細小,兩端有翅。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生長于山谷、溪邊的疏林下。分佈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江西、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本植物的根(鉤藤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②華鉤藤
木質藤本,高達3米。小枝四方形,全體光滑無毛;鉤近於葉腋生,長約1.5釐米。葉對生;葉片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0~17釐米,寬5.5~9.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全緣,兩而均無毛;葉柄長約1釐米;托葉膜質,圓形,全緣,外反,長達1.5釐米。頭狀花序直徑約4釐米;花序柄長5~8釐米,無毛;花萼管狀,先端5裂,裂片長橢圓形或卵形,長約1.5毫米,密被灰色小粗毛;花冠管狀,長1.2~1.5釐米,先端5裂,裂片近圓形;雄蕊5,生於花冠管喉部,花絲比花藥短;子房下位,花柱線形,伸出于花冠管之外,柱頭頭狀。蒴果棒狀,長0.8~1.2釐米,被緊貼的長柔毛。種子細小,兩端有翅。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生於山谷疏林中。分佈湖南、湖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
①鉤藤
為乾燥的帶鉤莖枝,莖枝略呈方柱形,長約2釐米,直徑約2毫米,表面紅棕色或棕褐色,一端有一環狀的莖節,稍突起,節上有對生的兩個彎鉤,形如船錨,尖端向內捲曲,亦有單鉤的,鉤大小不一,基部稍圓,徑2~3毫米,全體光滑,略可見縱紋理。質輕而堅,不易折斷,斷面外層呈棕紅色,髓部呈淡黃色而疏鬆如海綿狀。氣無,味淡。以雙鉤形如錨狀、莖細、鉤結實、光滑、色紅褐或紫褐者為佳。
主產廣西、江西、湖南、浙江、廣東。
②華鉤藤
性狀與鉤藤大致相同。惟莖枝呈方柱形,徑約2~3毫米,表面灰棕色,鉤基部稍闊。
主產四川,貴州、雲南、湖北等地亦產。
【化學成份】帶鉤莖枝葉含鉤藤堿、異鉤藤堿、柯諾辛因堿、異柯諾辛因堿、柯楠因堿、二氫柯楠因堿、硬毛帽柱木堿、硬毛帽柱木因堿。
【藥理作用】
①鎮靜作用
鉤藤煎劑0.1克/公斤給小鼠腹腔注射,能產生明顯的鎮靜作用,但無明顯的催眠作用,劑量加大25倍也不加強戊巴比妥鈉的催眠、麻醉作用,即使加大劑量50~100倍也不能使翻正反射消失,亦不引起運動障礙,與現有的催眠藥、鎮定藥似有不同。用大鼠的防禦運動性條件反射也證明,鉤藤煎劑1克/公斤腹腔注射,可降低大腦皮層的興奮性,表現在使部分大,鼠陽性條件反射破壞,條件反射時延長,對分化抑制和非條件反射皆無顯著影響。用索庫托夫氏家兔後肢屈曲反射的方法也證明能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使其衝動總合能力減弱。
在豚鼠的實驗性癲癇的治療中,用鉤藤乙醇浸膏後3~8天,能制止癲癇反應的發生,停藥後3天恢復治療前狀態。其作用較為緩慢,有效劑量與中毒劑量甚接近,因而治療期間,動物皆較軟弱,體重減輕。對中樞運動性分析器興奮性增高的狀態,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鉤藤堿為吲哚類衍化物,故可能對精神方面有特異作用,有人將其與育亨賓、利血平作了一般藥理學試驗的比較,認為三者是不同的(如在蛙、鼠身上,利血平引起鎮靜,育亨賓引起痙攣,鉤藤堿則引起運動麻痹及呼吸抑制)。
②降壓作用
鉤藤煎劑對麻醉犬(0.05克/公斤)、免(2~3克/公斤)和實驗性大鼠(5克/公斤/日,口服)均有降壓作用。對在頸部切除二側減壓神經、竇神經後造成的反射性高血壓的家兔,鉤藤煎劑的降壓效果與蘿莢木全堿相似。煎煮時間過久或不夠(最好煎15分鐘以內)會影響降壓效果。鉤及莖枝(即單鉤、雙鉤及與其相鄰之較細莖枝)降壓效果較好;老枝(無鉤,直徑在0.5~2釐米)降壓效果很差。在分析鉤藤煎劑的降壓原理時發現,降壓不受阿托品影響,而在切除頸迷走神經後,降壓作用即顯著減弱。對離體蟾蜍心臟無顯著抑制。在離體兔耳的灌流上,亦無直接擴張血管的作用,故認為其降壓乃是反射性的(通過迷走神經傳入纖維)抑制血管運動中樞而引起,大劑量則對後者起直接抑制作用。鉤藤堿的鹽酸鹽20毫克/公斤對麻醉貓靜脈注射,或20~50毫克/公斤給腎性高血壓大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有明顯的降低血壓的作用。其作用與總堿或煎劑相似,鉤藤總堿在離體兔耳標本上,有直接擴張血管的作用。鉤藤堿對其他動物亦有降壓作用,但持續時間短,遠較利血平為差,降壓後可隨之為血壓上升。此外鉤藤堿能抑制離體腸管,興奮大鼠離體子宮。
【毒性】小鼠1次腹腔注射之半數致死量:鉤藤煎劑為29.0±0.8克/公斤;鉤藤總堿為144.2±3.1毫克/公斤;鉤藤堿為162.3毫克/公斤;總堿口服為514.6±29.1毫克/公斤。在亞急性毒性方面,家兔每日用鉤藤煎劑灌胃2次,每次5克/公斤(比治療量大2.5倍),連服10天,無中毒症狀。鉤藤總堿50毫克/公斤連續給藥14天,不引起大鼠內臟的病理改變;劑量加倍,雖肝臟有輕度炎症變化,停藥後即恢復正常;對飲食、體重及外觀行為均無影響。
【炮製】揀去老梗、雜質,洗淨,曬乾。
【性味】
甘,涼。
①《別錄》:"微寒。"
②《藥性論》:"味甘,平。"
③《蜀本草》:"味苦。"
【歸經】
入肝、心經。
①《綱目》:"手、足厥陰。"
②《本草經疏》:"手少陰、足厥陰經。"
【功能主治】
清熱平肝,熄風定驚。治小兒驚癇瘈疭,大人血壓偏高,頭暈、目眩,婦人子癇。
①《別錄》:"主小兒寒熱,驚癇。"
②《藥性論》:"主小兒驚啼,瘈疭熱壅。"
③《日華子本草》:"治客忤胎風。"
④《綱目》:"大人頭旋目眩,平肝風,除心熱,小兒內釣腹痛,發斑疹。"
⑤《本草征要》:"舒筋除眩,下氣寬中。"
⑥《本草述》:"治中風癱瘓,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節攣急。又治遠年痛風癱瘓,筋脈拘急作痛不已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不宜久煎),1.5~3錢;或入散劑。
【注意】
①《本草新編》:"最能盜氣,虛者勿投。"
②《本草從新》:"無火者勿服。"
【附方】
①治小兒驚熱:鉤藤一兩,硝石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聖惠方》延齡散)
②治小兒驚癇,仰目嚼舌,精神昏悶:鉤藤半兩,龍齒一兩,石膏三分,梔子仁一分,子芩半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麥門冬三分(去心,焙)。上藥粗搗,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不計時候溫服。(《聖惠方》鉤藤散)
③治諸癇啼叫:鉤藤、蟬殼各半兩,黃連(揀淨)、甘草、川大黃(微炮)、天竺黃各一兩。上搗羅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水八分盞,入生薑、薄荷各少許,煎至四分,去滓,溫服。(《普濟方》鉤藤飲子)
④治小兒盤腸內釣,啼哭而手足上撒,或彎身如蝦者:鉤藤、枳殼、延胡各五分,甘草三分。水半盅,煎二分服。(《幼科指靠》鉤藤湯)
⑤治高血壓,頭暈目眩,神經性頭痛:鉤藤二至五錢,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⑥治傷寒頭痛壯熱,鼻衄不止:鉤藤、桑根白皮(銼)、馬牙硝各一兩,梔子仁、甘草(炙)各三分,大黃(銼,炒)、黃芩(去黑心)各一兩半。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竹葉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下生地黃汁一合,攪勻,食後溫服。(《聖濟總錄》鉤藤湯)
⑦治全身麻木:鉤藤莖枝、黑芝麻、紫蘇各七錢。煨水服,一日三次。(《貴州草藥》)
⑧治半邊風:鉤藤莖枝、荊芥各四錢,排風藤一兩。煨水服,一日三次。(《貴州草藥》)
⑨治面神經麻痹:鉤藤二兩,鮮何首烏藤四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⑩治胎動不安,孕婦血虛風熱,發為子癇者:鉤藤、人參、當歸、茯神、桑寄生各一錢,桔梗一錢五分。水煎服。(《胎產心法)鉤藤湯)
【各家論述】
①《綱目》:"鉤藤,手、足厥陰藥也。足厥陰主風,手厥陰主火,驚癇眩運,皆肝風相火之病,鉤藤通心包於肝木,風靜火熄,則諸症自除。"
②《本草匯言》:"鉤藤,祛風化痰,定驚癇,安客忤,攻痘瘄之藥也。錢仲陽先生曰:鉤藤,溫、平、無毒,嬰科珍之。其性捷利,祛風痰,開氣閉,安驚癇於倉忙頃刻之際,同麻、桂發內伏之寒,同芩、連解酷烈之暑,同前、葛祛在表之邪,同查、樸消久滯之食,同鼠粘、桔梗、羌、防、紫草茸發痘瘄之隱約不現也,祛風邪而不燥,至中至和之品。但久煎便無力,俟他藥煎熟十餘沸,投入即起,頗得力也。去梗純用嫩鉤,功力十倍。"
③《本草新編》:"鉤藤,去風甚速,有風症者必宜用之。但風火之生,多因于腎水不足,以致木燥火炎,于補陰藥中,少用鉤藤,則風火易散,倘全不補陰,純用鉤藤以祛風散火,則風不能息,而火且愈熾矣。"
④《本草正義》:"鉤藤,自《別錄》即以為專治小兒寒熱,弘景且謂療小兒,不入余方。蓋氣本輕清而性甘寒,最合于幼兒稚陰未充、稚陽易旺之體質。能治驚癇者,癇病皆肝動生風,氣火上燔之病,此物輕清而涼,能泄火而能定風。甄權謂主小兒驚啼,瘈疭熱壅,客忤胎風;瀕湖謂治大人頭旋目眩,平肝風,除心熱,皆一以貫之。惟瀕湖又謂其發斑疹,則本于錢仲陽之紫草散,方用鉤藤鉤子、紫草茸等分為末,溫酒調服。按仲陽之所謂斑疹,即是痘瘡及瘄子,非今人時病中之所謂發斑,鉤藤輕能透發,清能解熱,而佐以紫草涼血活血,助其流動,又以酒輔之,能發亦能清火,洵是不亢不卑穩妥之法。"
【臨床應用】用於治療高血壓病有一定療效:據100餘例的觀察,服藥後多數患者血壓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的可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範圍。隨著血壓的下降,頭暈、頭痛、心慌、氣促、失眠等自覺症狀亦相應減輕或消失。據部分病例觀察,血壓下降開始於服藥後2~7日,10日之後降壓效果即很顯著,有時還可繼續下降。血壓下降的曲線呈斜坡狀,顯示本品作用溫和。個別病例在服藥期間有回升現象,但波動的幅度甚小,且不伴有症狀惡化。對神經機能失調者療效甚顯著,服藥5~10天症狀即可明顯減輕。病期愈早療效愈好,屬於第三期者多無降壓效果,但有些患者血壓雖無明顯變化,而症狀卻有明顯改善。治療中未見副作用。用法:鉤藤加水煮沸10~20分鐘,使成20%濃度,每次20~30毫升,日服3次;或每日用鉤藤2兩,放入沸水中保持沸點15~20分鐘,製成煎液200毫升,中、晚分服,4~6日為一療程。根據祖國醫學傳統經驗,鉤藤不宜久煎,否則影響效力;現代藥理實驗亦證明,鉤藤煮沸超過20分鐘時,降壓的有效成分便部分破壞。日用量3~5錢的療效不滿意,而以2~2.5兩療效較好。
【備註】
尚有多種同屬植物的帶鉤莖枝亦作鉤藤使用,主要的有以下幾種:
①披針葉鉤藤,枝有狹翅;鉤光滑。②類鉤藤,鉤光滑,托葉裂片狹三角形。③大葉鉤藤,參見"大葉鉤藤"條。④毛鉤藤,枝、鉤及葉下麵被粗毛。⑤無柄果鉤藤,花冠管無毛,裂片外面密被絹毛,枝、鉤被疏毛。⑥攀莖鉤藤,枝、鉤密被柔毛,葉下麵被長柔毛。
【摘錄】《*辭典》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勾藤勾(鉤藤、鈎藤、鈎藤鈎)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鉤藤
《中國藥典》
【拼音名】 Gōu Ténɡ
【英文名】 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
【別名】雙鉤藤、鷹爪風、吊風根、金鉤草、倒掛刺
【來源】本品為茜草科植物鉤藤Uncaria rhynch0phylla (Miq.) Jacks.、大葉鉤藤 Uncaria macrophylla Wall.、毛鉤藤Uncaria hirsuta Havil. 、華鉤藤Uncaria sinensis (Oliv.)Havil. 或無柄果鉤藤Uncaria sessilifructus Roxb. 的乾燥帶鉤莖枝。秋、冬二季採收,去葉,切段,曬乾。
【性狀】本品莖枝呈圓柱形或類方柱形,長2~3cm,直徑0.2~0.5cm。表面紅棕色至紫紅色者具細縱紋,光滑無毛,黃綠色至灰褐色者有時可見白色點狀皮孔,被黃褐色柔毛。多數枝節上對生兩個向下彎曲的鉤(不育花序梗),或僅一側有鉤,另一側為凸起的疤痕;鉤略扁或稍圓,先端細尖,基部較闊;鉤基部的枝上可見葉柄脫落後的窩點狀痕跡和環狀的托葉痕。質堅韌,斷面黃棕色,皮部纖維性,髓部黃白色或中空。無臭,味淡。
【鑒別】取本品粉末1g,加濃氨試液使濕潤,加氯仿30ml,振搖提取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鹽酸溶液(1→100)5ml 使溶解,濾過,濾液分置三支試管中,一管中加碘化鉍鉀試液1~2滴,即發生黃色沉澱;一管中加碘化汞鉀試液1~2滴,即發生白色沉澱;另一管中加矽鎢酸試液1~2滴,即生成白色沉澱。
【性味】甘,涼。
【歸經】歸肝、心包經。
【功能主治】 清熱平肝,息風定驚。用於頭痛眩暈,感冒夾驚,驚癇抽搐,妊娠子癇;高血壓。
【用法用量】 3~12g,入煎劑宜後下。
【貯藏】置乾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認識中藥--鈎藤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認識中藥--鈎藤

文:王振宇藥師

鈎藤的藥用來源為茜草科(Rubiaceae)植物鈎藤 Uncaria rhynchophylla ( Miq ) Jack . 或其同屬多種植物的帶鈎莖枝。主產於長江以南至福建廣東、廣西等省。一般秋、冬兩季採收有鈎的嫩枝,曬乾或沸水蒸後取出曬乾。切段入藥。



別名:

釣藤鈎、雙鈎藤、掛鈎藤。



性味功效:

味甘、性微寒;歸肝、心包經。功效為息風止痙、清熱平肝。



主要成份:

含鈎藤鹼(rhynchophylline)、異鈎藤鹼(isorhynchophylline)等多種生物鹼成分。



藥理作用:
(1)鎮靜及解痙:動物實驗中,具有一定的鎮靜及解痙作用。

(2)降低血壓:動物實驗證明,其降壓機轉為抑制血管運動中樞,進而引發周邊血管擴產生降低血壓作用。



臨床應用:

(1)癲癇的預防

(2)高血壓病症。

(3)小兒高熱、驚厥。

 

注意事項:

(1) 本品經水煮沸20分鐘以上時,對降壓的有效成分鉤藤鹼會被部分破壞,進而影響降壓效果減少,故不宜久煎,入湯劑宜後下。

(2)本品因具抗驚厥作用(Anticonvulsant)及抗高血壓作用(Antihypertension)故合併此類西藥時需特別小心。

來源:台中榮總全球資訊網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