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怎麼吃才能拯救你的胃

發表於 : 2008-06-09 , 15:35
MissC
怎麼吃才能拯救你的胃



生活步調緊湊、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的人們,飲食不規律觸動敏感的消化系統神經,引來擾人的胃病,成了體內不定時炸彈,一再發作。

飲食習慣是消化系統健康的關鍵,而胃部長期不適的人,更該慎選食物種類,以減輕症狀、加速恢復元氣。

腸胃不好時飲食以溫和為最高原則,必須避免刺激和油膩的食物,烹調方法以蒸、煮為佳。此外,針對各種不適症狀,遵守不同的飲食宜忌,可加速胃部復原。

胃發炎、胃潰瘍避免刺激性食物

原因:很多,包括長期壓力過大引起自律神經亢進,導致胃酸增加而形成慢性胃疾,或攝取刺激性食物傷害胃部黏膜造成急性潰瘍等。

症狀:上腹部悶痛、食慾不振、噁心腹脹、嗝氣、厭食和體重減輕等症狀,急性患者更明顯感到腹部刺痛、灼痛,甚至噁心嘔吐,必須儘快就醫。治療對策:

在醫生指示下禁食,再循序漸進恢復飲食。

平時要避免煙酒、咖啡、茶、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避免粗纖維食物,以免下肚後摩擦脆弱胃壁,使傷口更難癒合。空腹時不要喝可樂等碳酸飲料。

急性胃炎患者由於反復病發和出血症狀,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因此食物應選擇含鐵豐富的紅肉及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例如柳橙、檸檬等,以促進鐵質吸收。

胃食道逆流少吃甜食、糯米

原因:下食道括約肌不自主地鬆開或張力下降,使胃和食道間的賁門口無法緊閉,胃裏的胃酸和酵素便逆流向上,由於食道壁很薄無法抗酸,因此產生火燒心和灼熱感。

症狀:打嗝、食道痙攣、吞咽困難、火燒心與灼熱感,甚至引發食道潰瘍或上皮黏膜細胞病變,最後演變為食道癌。

治療對策:由於每個人對食物的反應不盡相同,因此患者要觀察哪些食物最容易引發不適,並減少攝取,以免症狀加劇。少吃甜食、油炸、高脂飲食。

空腹不吃酸性食物,如柑橘類水果、醋等,以免胃酸大量分泌。少吃難消化的糯米,芹菜、竹筍等粗纖維,動物的筋皮部位,以免逆流症狀更嚴重。

消化不良、胃脹避免產氣食物

原因:消化不良是常見胃疾,高達三四成的人有這種經驗,吃太快、吃太多、壓力大都可能造成消化系統失調,引起消化不良。

症狀:飯後出現腹痛、胃脹、噁心、嘔吐,經過診斷排除潰瘍因素,稱為「非潰瘍性消化不良」。治療對策:

不吃難消化和過油、辛辣的食物。

少吃豆類、奶類、十字花科蔬菜等產氣食物,以免腹脹難耐。

少食多餐、細嚼慢嚥、規律的生活作息,才能讓消化不良症狀早日消失。

五種顧胃好食物

1‧南瓜:含大量果膠,可保護胃壁,減少潰瘍。

注意:南瓜皮不好消化,消化不良的患者食用時最好去皮。

2‧木瓜:含木瓜酵素,有助於分解並加速蛋白質吸收,可緩解消化不良和胃炎,木瓜也是健脾胃、治胃痛的好食物。注意:木瓜偏寒,不建議空腹食用。

3‧山藥:健脾胃、益腎氣,可促進消化吸收,黏稠質地也有保護胃壁功效,還能促進食慾,胃部長期不適導致食慾不振的患者可多吃。

4‧薑:促進血液迴圈, 可緩解天氣寒冷造成的胃痛;生薑在中藥中也用於治療噁心、嘔吐,對胃病患者很有助益。注意:胃潰瘍、胃食道逆流患者少用。

5‧秋葵:含多種營養成分,果實間有果膠和糖類組成的黏液,可保護胃壁,還可促進腸胃蠕動、防止便秘,是健胃潤腸食材。


文章來源:搜狐健康網
io:

Re: 怎麼吃才能拯救你的胃

發表於 : 2008-07-05 , 17:15
MissC
土豆(馬鈴薯) 蜂蜜 治療胃病
作者﹕編輯:niefang



土豆(馬鈴薯)是一種營養非常全面的食品。土豆(馬鈴薯)加蜂蜜還可以用來治療胃病。

配方:馬鈴薯(土豆)1000克,蜂蜜適量。

做法:將馬鈴薯洗淨,用攪肉機攪爛,用潔淨紗布包之擠汁;

放入鍋內先以大火煮沸,再以文火煎熬;

當濃縮至黏稠狀時,加入一倍量的蜂蜜一同攪拌,再以文火煎成膏狀,冷卻後待用。

吃法:空腹時服用,每日2次,每次1湯匙,20天為一個療程。

功效:適用於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等症。治療中忌食辣椒、蔥、蒜、酒等刺激性食物。

另外,腸胃不好的人,要注意在飲食上的幾個「不要」:

1.不要暴飲暴食,要少食多餐;

2.不要吃過熱過冷的食品,尤其夏季不要吃冰激凌、冰鎮啤酒、飲料;

3.不要喝酒、抽煙;

4.不要吃過多辣的,例如辣椒、大蒜等;

5.不要吃一些難以消化的食品,以免加重胃的負擔,例如韭菜,有的人對青椒也有不良反應,還有煮玉米等;

6.少吃易上火和油膩的,如海鮮、羊肉。

(來源:21cn)
io:

Re: 怎麼吃才能拯救你的胃

發表於 : 2008-07-05 , 17:16
MissC
中醫治胃病按照「20字訣」



  中醫治療脾胃病注重平衡中焦脾胃,以膜相連,脾氣宜升,胃氣宜降,脾喜剛燥,胃喜柔潤,相反相成。應吳鞠通「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之旨,注意寒溫相適,升降並調,虛實同理。 
 
  (一)顧護胃氣:胃氣又稱脾胃之氣、胃氣,脾胃為後天之本,胃氣亦為後天之本。因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胃氣能養五臟之氣,而五臟之氣中,腎氣與胃氣的關係最為密切。腎為先天之氣,脾胃為後天之氣,腎氣為胃氣的根本,而胃氣又滋養著腎氣。先天之氣不足,也可由後天之氣來調養。健康人的胃氣充足,其表現為食慾良好,精力充沛。若病中飲食如常,提示胃氣未傷;如食慾逐步改善,食量增加,為胃氣恢復。若久病重病而見食慾減退,食量減少,甚至不思飲食,乃胃氣衰敗的表現,預後多不良,所謂得谷者昌,失谷者亡。

  在治病時不僅不可克伐胃氣,而且要時刻顧護胃氣。用攻瀉藥物是為了瀉實去邪,如無實證而用攻瀉,或即使有實證而攻瀉過度,均會克伐脾胃、損傷胃氣,所以有損胃氣的方藥,除非必要,不宜多用。此外,在治療各種性脾胃病時,不論攻瀉還是補益,如果要較長期服用中藥,必須加入和胃之品,以保護胃氣。

  (二)調節升降氣機:升降出入是機體生理活動的基本形式,而脾胃又是氣機升降出入的樞紐,所以調節升降也是治療脾胃病的原則。葉天士指出:「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

  脾胃病的升降失常,可表現為升降不及,升降反作和升降失調三種形式。

  升降不及是指脾胃虛弱,脾氣當升而升運無力,胃氣當降而和降無能。此類疾息,治療當取補益之法,以助脾升胃降而補升降之不及。如對脾虛生化乏源的氣血虧虛證,採用健脾益氣以助氣血生化;對胃陰不足,失於潤降的便秘症,採用滋陰潤燥,以復其順降之性。

  升降反作是指脾氣當升不升反而下陷,胃氣當降不降反而上逆。對此類疾患應予以糾正,必須在補益的基礎上再加舉陷或降逆之品,如補中益氣湯之用升麻、柴胡;旋覆代赭湯之用旋覆花、代赭石。

  升降失常是指患者既有脾失健運或清陽不升的病變,又有胃失和降的表現;或見升降失調,氣機痞塞的一類疾患。此類疾患的治療,當升降並舉,健脾宜升,和胃宜降,此為臨床常用之通法。而對複雜的病例,又當知常達變,掌握寓降於升及寓升於降的治療原則。

  (三)調理陰陽:脾為髒屬陰,胃為腑屬陽,此乃就髒與腑的性質不同相對劃分的。但就其易感病邪的性質而言,濕為陰邪易傷脾陽,燥為陽邪易傷胃陰。所以在治法上,溫脾與養胃、燥濕與清熱均屬調理陰陽之範疇。而補其不足,瀉其有餘,恢復陰陽的相對平衡,亦為脾胃病的治則。對脾胃病的治療,李東垣強調升發脾陽,葉天士重視滋養胃陰,而扶脾陽與養胃陰都是針對脾胃陰陽盛衰而補其不足的治療原則。扶脾陽意在培土健中,運化精微;養胃陰可使胃之陰陽協調,降而不逆,並能游溢精氣,以供脾散精,上歸於肺。在強調扶脾陽和養胃陰的同時並不排除補脾陰和益胃氣,只不過因脾胃陰陽不足的病變有主次,在治療上應有所側重。

  脾惡濕喜燥,燥則脾之清氣上升;胃惡燥喜潤,潤則胃之濁氣下降。以濕為陰邪,燥為陽邪而論,燥濕與清熱都是針對脾胃受邪,瀉其有餘以祛邪而為主的治則。

  燥脾濕是針對濕邪侵襲,內困脾土,或脾虛失運,水濕內生而採取的治則。清胃熱是針對胃家實而設的治則,包括清胃、腸和肝經之火熱。

  (四)注重平衡中焦:脾胃,以膜相連,脾氣宜升,胃氣宜降,脾喜剛燥,胃喜柔潤,相反相成。故治療脾胃病應宗吳鞠通「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之旨,注意寒溫相適,升降並調,虛實同理。

  寒與熱,是指藥性而言,雖有「脾得溫則健,胃得涼則安」的說法,但治脾亦不宜大溫大熱,若熱之太過,勢必損傷脾陰;治胃亦不宜大涼大寒,如寒之太過,勢必損1'及胃陽,應做到寒溫相適,甚至可以苦寒與辛溫相配。升降失調,氣機痞塞類的脾胃病,宜升降並調。治脾宜升,和胃宜降,對複雜病例,還須掌握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才能使升降不息脾健胃和。前者如用補中益氣湯加枳實治療胃下垂;後者如用旋覆代赭湯加葛根治療頑固性嘔吐。脾胃病有虛證也有實證,還有虛實夾雜證,所以採用補法和瀉法,必須恰當。實則瀉之,虛則補之,虛實夾雜兼顧而泊之。但應注意補而不變滯,瀉而不克伐,補陽不損陰,補陰不礙陽,治脾兼顧胃,療胃不傷脾。

  兩實一虛,治實為主,兼顧其虛;兩虛一實,治虛為主,兼顧其實。

  
文章來源: 39健康網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