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酒方劑
發表於 : 2006-02-18 , 21:32
解酒方劑
葛根芩連湯(首選:酒前喝可以增加酒量):由於黃芩、黃連能除酒毒熱毒;葛根亦能解酒,故本方對於飲酒過度而嘔吐、下痢、或心下痛者亦宜(出自傷寒論方)。
葛花解醒湯(民間常用方劑,出自元.李皋,蘭室祕藏;專治酒積):主治嗜酒中虛、濕傷脾胃、而致眩暈嘔吐、胸膈痞悶、食少體倦、小便不利等證(用於飲酒過多,二日醉)。
三黃瀉心湯(可使血管收縮,達到解酒的目的,用於宿醉、面紅而頭昏眼花較重者;出自金匱要略):大黃不但有瀉下功能,若與黃芩、黃連配合,則會產生消解炎症和充血的效能;黃芩和黃連互相協力,發揮舒解心下痞塞和鎮靜的作用,並兼治由於充血或發炎所形成的心下痞硬。因此可治喝酒過多所致顏面潮紅、逆上(充血、吐血或流鼻血)、精神不安、興奮易驚、肩背酸痛、眩暈、耳鳴、頭痛、頭重、並有便秘、脈實有力者。由於三黃瀉心湯組成中含有大黃,所以服後可能有腹瀉的情形產生。
註: 每天喝三黃瀉心湯,持續三個月,可預防宿醉。
茵陳五苓散、豬苓湯、五苓散(上述三方利尿,可將酒精排出,減少吸收):(1)茵陳五苓散(出自金匱要略,證治準繩):用於酒後出現煩渴、嘔吐、發熱、腹滿(胃內停水)、尿量減少、或黃疸、肝臟病變、脈浮者;(2)豬苓湯(出自金匱要略,傷寒論):用於酒後出現口渴、發熱、心煩不眠、下腹部脹滿作痛(下焦邪熱)、脈浮,伴隨小便不利、排尿疼痛、淋瀝等尿道炎症,或下肢浮腫為目標 (註:喝啤酒潮脹,可用豬苓湯)。(3)五苓散(出自金匱要略;傷寒論):(口乾舌燥反胃感較強者)用於酒後出現口渴,飲水即吐,再飲再吐,與尿量減少的現象,伴有氣上衝、心動悸、眩暈、心下痞悶、腹部水鳴(胃內停水)、頭痛、發熱、煩躁(表有邪熱)腹痛下痢或下肢浮腫、脈浮等情形時。
梔子大黃湯(出自金匱要略):治療因為酒後出現語無倫次、神智不清 (譫語)、心中煩悶、腹脹、想吐。
半夏瀉心湯(出自金匱要略;傷寒論):用於酒後心下痞塞(胸口鬱悶、壓迫感)、 伴有噁心、嘔吐、腹部水鳴、或下痢舌生白苔者。
黃連解毒湯(出自肘後方):治療酒後面紅、目眩、心悸、不安焦躁、失眠、尿赤、脈腹有力,症狀略同三黃瀉心湯。
其他如小柴胡湯、逍遙散亦可隨証使用:一般說來,小柴胡湯、茵陳五苓散、逍遙散用於肝臟解毒機能較差或體力較差者;而葛花解醒湯、葛根芩連湯、梔子大黃湯、半夏瀉心湯、黃連解毒湯、三黃瀉心湯用於肝機能正常者或體力較佳者。
民間用解酒方劑
冬瓜一小塊,竹葉三錢,水煎服。
葛花三錢,藿香二錢,水煎服。
白菜根二兩,山楂五錢,水煎服。
蘿蔔葉二兩,加水煎服。
茶葉一錢,蔥白兩根,加水煎服。
為了避免宿醉,可以在喝酒前吃生雞蛋或喝牛奶,或在開始喝酒以後儘快吃含脂肪多的食物,宴會中經常準備有花瓜、涼拌茄子、小黃瓜拌醋、蘿蔔、芹菜、豬肉等涼拌菜,均為寒性或涼性的食物,能中和酒的熱性,預防宿醉的發生,皆為理想的配酒菜。
民間其他解酒方案:
糖類:幫助人體發熱,使用酒精快速氧化,能使人早些清醒。
茶、咖啡、開水:幫助酒精排出體外。
熱水浴: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幫助新陳代謝,讓酒精與汗一起排出體外,但有些人隔日會全身起酒疹。
小蘇打水(或薑汁):想嘔吐者,可緩和舒暢,但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酸過多者忌空腹使用。
柑橘類水果:酸性調和,對解酒有效。
蜂蜜檸檬汁:能補充水份、營養和維他命,用於嘔心到無法吃早餐的人。
牛奶:酒前喝杯溫牛奶,可以保護腸胃黏膜,延緩酒精吸收 (但冰牛奶會刺激腸胃得到反效果)。
放血解酒古法
在耳垂扎一針,擠一滴血,可消醉、解頭痛 (左痛扎右,右痛扎左)(註:因為血脈對稱之關係,扎針位置要相反,也就是頭部左邊痛,就要在右耳垂扎針放血)。
解酒中藥個論:
葛花:(1)治飲酒太過、嘔吐、痰逆心神、煩亂、胸膈痞塞、手足戰搖、飲食減少、小便不利{脾胃論};(2)治飲酒積熱毒、傷脾胃、嘔血、吐血、發熱煩渴、小便赤少{滇南本草, 葛花清熱丸}。(3) 葛花三錢,藿香二錢,水煎服(民間用方)。
生藕片:解酒毒(本草備要;本草拾遺;本草經疏),可能因為它能消食、除煩悶、止熱渴有關。
註:蓮梨汁:生蓮藕帶節約百克,和梨去心皮打汁飲用,可加麥門冬一起打汁,效果更好,用來治宿醉。
梨:止渴解酒(備要;綱目;重慶堂隨筆)。
蘿蔔絲煮汁:解酒毒(本草備要;本草綱目),可能是因為它能消食積脹滿(促進消化)、化痰熱、下氣寬中、治吐酸的關係;在{普濟方}中:蘿蔔搗碎,蜜煎,細細嚼嚥,治翻胃吐食。
民間用蘿蔔泥連皮絞汁(因皮的部分含豐富維他命c,能促進肝臟功能幫助分解乙醛)加蜂蜜,治療因宿醉所導致的食慾不振;但要食用時才製作蘿蔔泥,以免時間太長,將維他命c破壞(酸化)而失去效果;最好利用陶鍋製作蘿蔔泥;若用鐵或銅鍋製作,徒增維他命c的氧化速度。
註:蘿蔔葉二兩,加水煎服(解酒民間用方)。
西瓜汁(天生白虎湯):西瓜打汁,加些鹽調和,避免酒精在體內發燒,穩定情緒(除煩止渴)利小便,助酒精從小便排出,使頭腦清醒;因此餐飲店常見西瓜、生藕片、茶、柑橘、梨等飯後水果,也具解酒的輔助功效。
茶:解酒食油膩、燒灸之毒(本草備要;本草通玄),可能是因為它能清頭目(興奮高級中樞神經,使思想活躍,消除疲勞)、除煩渴、消食(咖啡因能增強胃分泌,故活動性消化性潰,不宜多飲茶)、利尿(咖啡因能抑制腎小管的再吸收)、治頭痛、目昏、多睡善寐(宿醉)、心煩口渴有關。
註:(1) 開水加酸梅或茶中加少量鹽,利尿效果會更好 (2)茶葉一錢,蔥白兩根,加水煎服 (民間解酒用方)。
冰:解燒酒毒 (本草備要;本草綱目);不可過食;冰過食反傷陽,命火以衰,脾胃不能化矣(醫林纂要)。
枳俱子:(1)治酒醉、煩熱、口渴、嘔吐、二便不利。(2)治飲酒多發積,為酷熱蒸薰,五臟津液枯燥,血泣小便並多,肌肉消爍,專嗜冷物寒漿: 枳俱子二兩,麝香一錢,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吞下(世醫得效方,枳俱子丸).枳俱枝葉,熬膏服,功效同果梗,且能止嘔,解酒毒(陜西中藥草);內服煎湯3~5錢。
菱:可醒脾,解酒,緩中 (滇南本草圖說)止消渴,解酒毒 (綱目)。
生甘蔗汁:解酒毒(綱目;日用本草)。
白果:生食解酒(三元延壽韋;備要)。
綠豆:(1)綠豆粉燙皮,多食之,解燒酒毒 (綱目)。(2)綠豆花解酒毒 (綱目) ,煎湯內服一至二兩。
黑大豆:綱目,本草匯言皆言:解百藥毒;平時吞服黑豆或喝黑豆茶,就算宿醉也很輕微。
菠蘿蜜:止渴、解煩、醒酒、益氣(綱目)。
香欒(柚子):解酒毒、治飲酒人口氣(綱目)。註:治飲酒後口中有酒氣,用柚肉切丁,沾白糖吃。
肉豆蔻:消食解酒(備要)、解酒毒(日華子本草);內服煎湯0.5~1錢。
赤小豆:利尿、止渴、解酒(備要);病酒熱飲汁(蜀本草);解酒病(綱目).可能和利尿功能有關。
蔓菁子:末服解酒毒 (備要),尤其是酒後宿醉所致頭痛、腦鳴。
砂仁:消食醒酒 (備要);若脾虛飽悶、宿食不消、酒毒傷胃、以此散滯化氣(藥品化義);解酒功能和砂仁能行氣止腹痛,消宿食止噎膈嘔,寒瀉冷痢有關。
檳榔:殺虫醒酒(備要);綱目:按羅大經{鶴林玉露}…醉英使之醒,蓋酒後嚼之,寬氣下痰,餘醒頓解,朱晦庵所謂”檳榔收得為卻痰”也。
蛤蜊:止渴醒酒(備要);煮之醒酒(本草經集注);止消渴、開胃、解酒毒(嘉祐本草)。
石決明:為末,投熱酒中,即解酒酸(備要)。
田螺:醒酒(陶宏景);治酒毒腸風下血:大田螺5個,洗淨,仰頓火上燒,以殼白肉乾為度,碾為細末,只作一服,熱酒調下(百一選方)。
五倍子:消酒毒(日華子;綱目;備要)。
地榆:(1){別錄}:消酒,消酒者,即苦寒以勝濕退熱也。(2){滇南本草}:治酒寒,面寒疼,肚腹疼。
黃芩:解酒的機轉,可能和它的鎮靜(皮質抑制過程),用於酒後神經興奮性增高及失眠的患者,當然也和它具解熱。降壓、利尿(幫助酒精排出體外)的功能有關;黃芩也能解除酒後胸口鬱悶(瀉肺火)令人宣暢(藥性論)。
黃連:(1)治酒毒(備要);(2)為病酒之仙藥(本草經疏)。
神麴:(1)解酒化食(備要);(2)功專於消化穀麥酒積(本經逢原)。
冬瓜:解魚酒等毒(隨息居飲食譜)。
註:冬瓜一小塊,竹葉三錢,水煎服(民間解酒用方)。
柿子:軟熟柿解酒熱毒(別錄)。
註:自古以來人們飲酒前先吃下一至兩個熟柿子,就不會發生宿醉;而宿醉發生時,吃下熟柿,可緩和症狀;但食用柿乾則無效,因為柿子含果糖,可作為酒精分解時的潤滑劑;而且柿子的利尿作用,可加速酒精排出體外。而{本草拾遺}:”飲酒食紅柿,令人心痛,亦令易醉,陶云解酒毒,失矣”。
柿子高麗菜汁:柿子(有利尿效果,能補充維他命)一個洗淨,去核去蒂,和200g高麗菜一起榨汁,再加入檸檬汁後即可解酒;如果醉酒者胃腸較弱,可加入荷蘭芹保護胃腸。
1. 葛根:(1)治酒醉不醒,可用葛根汁一斗二升飲之,取醒,止{千金方};(2)其性味甘涼,能鼓舞胃氣,若少用五六分,治胃虛熱渴,酒毒嘔吐{藥品化義}。 柿子高麗菜汁:柿子(有利尿效果,能補充維他命)一個洗淨,去核去蒂,和200g高麗菜一起榨汁,再加入檸檬汁後即可解酒;如果醉酒者胃腸較弱,可加入荷蘭芹保護胃腸。
註:自古以來人們飲酒前先吃下一至兩個熟柿子,就不會發生宿醉;而宿醉發生時,吃下熟柿,可緩和症狀;但食用柿乾則無效.因為柿子含果糖,可作為酒精分解時的潤滑劑;而且柿子的利尿作用,可加速酒精排出體外。
參考資料
仙道靜坐經來源網址
葛根芩連湯(首選:酒前喝可以增加酒量):由於黃芩、黃連能除酒毒熱毒;葛根亦能解酒,故本方對於飲酒過度而嘔吐、下痢、或心下痛者亦宜(出自傷寒論方)。
葛花解醒湯(民間常用方劑,出自元.李皋,蘭室祕藏;專治酒積):主治嗜酒中虛、濕傷脾胃、而致眩暈嘔吐、胸膈痞悶、食少體倦、小便不利等證(用於飲酒過多,二日醉)。
三黃瀉心湯(可使血管收縮,達到解酒的目的,用於宿醉、面紅而頭昏眼花較重者;出自金匱要略):大黃不但有瀉下功能,若與黃芩、黃連配合,則會產生消解炎症和充血的效能;黃芩和黃連互相協力,發揮舒解心下痞塞和鎮靜的作用,並兼治由於充血或發炎所形成的心下痞硬。因此可治喝酒過多所致顏面潮紅、逆上(充血、吐血或流鼻血)、精神不安、興奮易驚、肩背酸痛、眩暈、耳鳴、頭痛、頭重、並有便秘、脈實有力者。由於三黃瀉心湯組成中含有大黃,所以服後可能有腹瀉的情形產生。
註: 每天喝三黃瀉心湯,持續三個月,可預防宿醉。
茵陳五苓散、豬苓湯、五苓散(上述三方利尿,可將酒精排出,減少吸收):(1)茵陳五苓散(出自金匱要略,證治準繩):用於酒後出現煩渴、嘔吐、發熱、腹滿(胃內停水)、尿量減少、或黃疸、肝臟病變、脈浮者;(2)豬苓湯(出自金匱要略,傷寒論):用於酒後出現口渴、發熱、心煩不眠、下腹部脹滿作痛(下焦邪熱)、脈浮,伴隨小便不利、排尿疼痛、淋瀝等尿道炎症,或下肢浮腫為目標 (註:喝啤酒潮脹,可用豬苓湯)。(3)五苓散(出自金匱要略;傷寒論):(口乾舌燥反胃感較強者)用於酒後出現口渴,飲水即吐,再飲再吐,與尿量減少的現象,伴有氣上衝、心動悸、眩暈、心下痞悶、腹部水鳴(胃內停水)、頭痛、發熱、煩躁(表有邪熱)腹痛下痢或下肢浮腫、脈浮等情形時。
梔子大黃湯(出自金匱要略):治療因為酒後出現語無倫次、神智不清 (譫語)、心中煩悶、腹脹、想吐。
半夏瀉心湯(出自金匱要略;傷寒論):用於酒後心下痞塞(胸口鬱悶、壓迫感)、 伴有噁心、嘔吐、腹部水鳴、或下痢舌生白苔者。
黃連解毒湯(出自肘後方):治療酒後面紅、目眩、心悸、不安焦躁、失眠、尿赤、脈腹有力,症狀略同三黃瀉心湯。
其他如小柴胡湯、逍遙散亦可隨証使用:一般說來,小柴胡湯、茵陳五苓散、逍遙散用於肝臟解毒機能較差或體力較差者;而葛花解醒湯、葛根芩連湯、梔子大黃湯、半夏瀉心湯、黃連解毒湯、三黃瀉心湯用於肝機能正常者或體力較佳者。
民間用解酒方劑
冬瓜一小塊,竹葉三錢,水煎服。
葛花三錢,藿香二錢,水煎服。
白菜根二兩,山楂五錢,水煎服。
蘿蔔葉二兩,加水煎服。
茶葉一錢,蔥白兩根,加水煎服。
為了避免宿醉,可以在喝酒前吃生雞蛋或喝牛奶,或在開始喝酒以後儘快吃含脂肪多的食物,宴會中經常準備有花瓜、涼拌茄子、小黃瓜拌醋、蘿蔔、芹菜、豬肉等涼拌菜,均為寒性或涼性的食物,能中和酒的熱性,預防宿醉的發生,皆為理想的配酒菜。
民間其他解酒方案:
糖類:幫助人體發熱,使用酒精快速氧化,能使人早些清醒。
茶、咖啡、開水:幫助酒精排出體外。
熱水浴: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幫助新陳代謝,讓酒精與汗一起排出體外,但有些人隔日會全身起酒疹。
小蘇打水(或薑汁):想嘔吐者,可緩和舒暢,但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酸過多者忌空腹使用。
柑橘類水果:酸性調和,對解酒有效。
蜂蜜檸檬汁:能補充水份、營養和維他命,用於嘔心到無法吃早餐的人。
牛奶:酒前喝杯溫牛奶,可以保護腸胃黏膜,延緩酒精吸收 (但冰牛奶會刺激腸胃得到反效果)。
放血解酒古法
在耳垂扎一針,擠一滴血,可消醉、解頭痛 (左痛扎右,右痛扎左)(註:因為血脈對稱之關係,扎針位置要相反,也就是頭部左邊痛,就要在右耳垂扎針放血)。
解酒中藥個論:
葛花:(1)治飲酒太過、嘔吐、痰逆心神、煩亂、胸膈痞塞、手足戰搖、飲食減少、小便不利{脾胃論};(2)治飲酒積熱毒、傷脾胃、嘔血、吐血、發熱煩渴、小便赤少{滇南本草, 葛花清熱丸}。(3) 葛花三錢,藿香二錢,水煎服(民間用方)。
生藕片:解酒毒(本草備要;本草拾遺;本草經疏),可能因為它能消食、除煩悶、止熱渴有關。
註:蓮梨汁:生蓮藕帶節約百克,和梨去心皮打汁飲用,可加麥門冬一起打汁,效果更好,用來治宿醉。
梨:止渴解酒(備要;綱目;重慶堂隨筆)。
蘿蔔絲煮汁:解酒毒(本草備要;本草綱目),可能是因為它能消食積脹滿(促進消化)、化痰熱、下氣寬中、治吐酸的關係;在{普濟方}中:蘿蔔搗碎,蜜煎,細細嚼嚥,治翻胃吐食。
民間用蘿蔔泥連皮絞汁(因皮的部分含豐富維他命c,能促進肝臟功能幫助分解乙醛)加蜂蜜,治療因宿醉所導致的食慾不振;但要食用時才製作蘿蔔泥,以免時間太長,將維他命c破壞(酸化)而失去效果;最好利用陶鍋製作蘿蔔泥;若用鐵或銅鍋製作,徒增維他命c的氧化速度。
註:蘿蔔葉二兩,加水煎服(解酒民間用方)。
西瓜汁(天生白虎湯):西瓜打汁,加些鹽調和,避免酒精在體內發燒,穩定情緒(除煩止渴)利小便,助酒精從小便排出,使頭腦清醒;因此餐飲店常見西瓜、生藕片、茶、柑橘、梨等飯後水果,也具解酒的輔助功效。
茶:解酒食油膩、燒灸之毒(本草備要;本草通玄),可能是因為它能清頭目(興奮高級中樞神經,使思想活躍,消除疲勞)、除煩渴、消食(咖啡因能增強胃分泌,故活動性消化性潰,不宜多飲茶)、利尿(咖啡因能抑制腎小管的再吸收)、治頭痛、目昏、多睡善寐(宿醉)、心煩口渴有關。
註:(1) 開水加酸梅或茶中加少量鹽,利尿效果會更好 (2)茶葉一錢,蔥白兩根,加水煎服 (民間解酒用方)。
冰:解燒酒毒 (本草備要;本草綱目);不可過食;冰過食反傷陽,命火以衰,脾胃不能化矣(醫林纂要)。
枳俱子:(1)治酒醉、煩熱、口渴、嘔吐、二便不利。(2)治飲酒多發積,為酷熱蒸薰,五臟津液枯燥,血泣小便並多,肌肉消爍,專嗜冷物寒漿: 枳俱子二兩,麝香一錢,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吞下(世醫得效方,枳俱子丸).枳俱枝葉,熬膏服,功效同果梗,且能止嘔,解酒毒(陜西中藥草);內服煎湯3~5錢。
菱:可醒脾,解酒,緩中 (滇南本草圖說)止消渴,解酒毒 (綱目)。
生甘蔗汁:解酒毒(綱目;日用本草)。
白果:生食解酒(三元延壽韋;備要)。
綠豆:(1)綠豆粉燙皮,多食之,解燒酒毒 (綱目)。(2)綠豆花解酒毒 (綱目) ,煎湯內服一至二兩。
黑大豆:綱目,本草匯言皆言:解百藥毒;平時吞服黑豆或喝黑豆茶,就算宿醉也很輕微。
菠蘿蜜:止渴、解煩、醒酒、益氣(綱目)。
香欒(柚子):解酒毒、治飲酒人口氣(綱目)。註:治飲酒後口中有酒氣,用柚肉切丁,沾白糖吃。
肉豆蔻:消食解酒(備要)、解酒毒(日華子本草);內服煎湯0.5~1錢。
赤小豆:利尿、止渴、解酒(備要);病酒熱飲汁(蜀本草);解酒病(綱目).可能和利尿功能有關。
蔓菁子:末服解酒毒 (備要),尤其是酒後宿醉所致頭痛、腦鳴。
砂仁:消食醒酒 (備要);若脾虛飽悶、宿食不消、酒毒傷胃、以此散滯化氣(藥品化義);解酒功能和砂仁能行氣止腹痛,消宿食止噎膈嘔,寒瀉冷痢有關。
檳榔:殺虫醒酒(備要);綱目:按羅大經{鶴林玉露}…醉英使之醒,蓋酒後嚼之,寬氣下痰,餘醒頓解,朱晦庵所謂”檳榔收得為卻痰”也。
蛤蜊:止渴醒酒(備要);煮之醒酒(本草經集注);止消渴、開胃、解酒毒(嘉祐本草)。
石決明:為末,投熱酒中,即解酒酸(備要)。
田螺:醒酒(陶宏景);治酒毒腸風下血:大田螺5個,洗淨,仰頓火上燒,以殼白肉乾為度,碾為細末,只作一服,熱酒調下(百一選方)。
五倍子:消酒毒(日華子;綱目;備要)。
地榆:(1){別錄}:消酒,消酒者,即苦寒以勝濕退熱也。(2){滇南本草}:治酒寒,面寒疼,肚腹疼。
黃芩:解酒的機轉,可能和它的鎮靜(皮質抑制過程),用於酒後神經興奮性增高及失眠的患者,當然也和它具解熱。降壓、利尿(幫助酒精排出體外)的功能有關;黃芩也能解除酒後胸口鬱悶(瀉肺火)令人宣暢(藥性論)。
黃連:(1)治酒毒(備要);(2)為病酒之仙藥(本草經疏)。
神麴:(1)解酒化食(備要);(2)功專於消化穀麥酒積(本經逢原)。
冬瓜:解魚酒等毒(隨息居飲食譜)。
註:冬瓜一小塊,竹葉三錢,水煎服(民間解酒用方)。
柿子:軟熟柿解酒熱毒(別錄)。
註:自古以來人們飲酒前先吃下一至兩個熟柿子,就不會發生宿醉;而宿醉發生時,吃下熟柿,可緩和症狀;但食用柿乾則無效,因為柿子含果糖,可作為酒精分解時的潤滑劑;而且柿子的利尿作用,可加速酒精排出體外。而{本草拾遺}:”飲酒食紅柿,令人心痛,亦令易醉,陶云解酒毒,失矣”。
柿子高麗菜汁:柿子(有利尿效果,能補充維他命)一個洗淨,去核去蒂,和200g高麗菜一起榨汁,再加入檸檬汁後即可解酒;如果醉酒者胃腸較弱,可加入荷蘭芹保護胃腸。
1. 葛根:(1)治酒醉不醒,可用葛根汁一斗二升飲之,取醒,止{千金方};(2)其性味甘涼,能鼓舞胃氣,若少用五六分,治胃虛熱渴,酒毒嘔吐{藥品化義}。 柿子高麗菜汁:柿子(有利尿效果,能補充維他命)一個洗淨,去核去蒂,和200g高麗菜一起榨汁,再加入檸檬汁後即可解酒;如果醉酒者胃腸較弱,可加入荷蘭芹保護胃腸。
註:自古以來人們飲酒前先吃下一至兩個熟柿子,就不會發生宿醉;而宿醉發生時,吃下熟柿,可緩和症狀;但食用柿乾則無效.因為柿子含果糖,可作為酒精分解時的潤滑劑;而且柿子的利尿作用,可加速酒精排出體外。
參考資料
仙道靜坐經來源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