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慢性骨髓血癌 關鍵基因發現
發表於 : 2008-06-19 , 15:22
2008.06.19 中國時報
調控慢性骨髓血癌 關鍵基因發現
李宗祐/台北報導
標靶治療藥物「基利克」雖有效使慢性骨髓血癌病患平均存活明顯增加至15年,但仍有2成病患會產生抗藥性。台灣大學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張智芬領先全球研究發現,調控白血球細胞凋亡的關鍵性基因Gfi-1B,為解決「基克利」抗藥性打開希望之窗!
張智芬是在國科會基因體國家科技計畫的支持下,利用「基利克」(Gleevec)研究調控惡性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血癌)白血球球移動和凋亡機制。張智芬指出,血癌是因為患者第9對染色體轉移到第22對染色體,產生融合致癌基因BCR-ABL,造成若酪氨酸激?活性飆高,導致白血球細胞凋亡速率變慢,新生速率卻變快,出現不正常增生。
■有抗藥性患者約2成
治療血癌的口服標靶藥物「基利克」,透過抑制BCR-ABL基因的活性,使白血球細胞恢復正常新陳代謝,大幅降低癌細胞數量,達到治療效果。但也有2成病患在服藥治療數個月後,因BCR-ABL基因突變而產生抗藥性,使「基克利」無法再發揮療效。若能研究釐清「基克利」對抗血癌細胞的機制,就有機會找到解決抗藥性的方法。
張智芬領導的團隊研究發現,「基克利」抑制BCR-ABL可以提高Gfi-1B基因活性,進而抑制Bcl-xL基因轉錄,誘發白血球凋亡,達到治療效果。研究團隊同時發現,Gfi-1B活性提高後,再以微量的氧化砷就可以達到毒殺血癌細胞的效果。張智芬表示,「我們是全球第1個發現Gfi-1B對Bcl-xL有抑制作用的研究團隊。根據這項發現,或許可以設計出新的方向殺死血癌細胞。」
■血癌治療可望獲突破
張智芬指出,抗藥性既然是因為BCR-ABL「壞掉」,如果可以找到1種藥物解決BCR-ABL突變的問題,同時提升Gfi-1B的活性,就可以解決血癌病患抗藥性的問題,甚至找到更便宜而有效的血癌治療新藥。

調控慢性骨髓血癌 關鍵基因發現
李宗祐/台北報導
標靶治療藥物「基利克」雖有效使慢性骨髓血癌病患平均存活明顯增加至15年,但仍有2成病患會產生抗藥性。台灣大學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張智芬領先全球研究發現,調控白血球細胞凋亡的關鍵性基因Gfi-1B,為解決「基克利」抗藥性打開希望之窗!
張智芬是在國科會基因體國家科技計畫的支持下,利用「基利克」(Gleevec)研究調控惡性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血癌)白血球球移動和凋亡機制。張智芬指出,血癌是因為患者第9對染色體轉移到第22對染色體,產生融合致癌基因BCR-ABL,造成若酪氨酸激?活性飆高,導致白血球細胞凋亡速率變慢,新生速率卻變快,出現不正常增生。
■有抗藥性患者約2成
治療血癌的口服標靶藥物「基利克」,透過抑制BCR-ABL基因的活性,使白血球細胞恢復正常新陳代謝,大幅降低癌細胞數量,達到治療效果。但也有2成病患在服藥治療數個月後,因BCR-ABL基因突變而產生抗藥性,使「基克利」無法再發揮療效。若能研究釐清「基克利」對抗血癌細胞的機制,就有機會找到解決抗藥性的方法。
張智芬領導的團隊研究發現,「基克利」抑制BCR-ABL可以提高Gfi-1B基因活性,進而抑制Bcl-xL基因轉錄,誘發白血球凋亡,達到治療效果。研究團隊同時發現,Gfi-1B活性提高後,再以微量的氧化砷就可以達到毒殺血癌細胞的效果。張智芬表示,「我們是全球第1個發現Gfi-1B對Bcl-xL有抑制作用的研究團隊。根據這項發現,或許可以設計出新的方向殺死血癌細胞。」
■血癌治療可望獲突破
張智芬指出,抗藥性既然是因為BCR-ABL「壞掉」,如果可以找到1種藥物解決BCR-ABL突變的問題,同時提升Gfi-1B的活性,就可以解決血癌病患抗藥性的問題,甚至找到更便宜而有效的血癌治療新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