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止痛劑 食物發黴 也是洗腎幫凶

發表於 : 2008-07-07 , 18:32
MissC
止痛劑 食物發黴 也是洗腎幫凶
自由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最新研究顯示,台灣有兩百多萬人罹患慢性腎病變,全球第一的洗腎率背後,除了無所不在的鉛暴露外,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教授林杰樑表示,食物中的「赭麴毒素」、濫用止痛藥劑與偏方也是重要成因。

林杰樑表示,台灣氣候濕熱,保存不當的五穀雜糧、中草藥,容易發黴而產生黃麴毒素與赭麴毒素,前者會導致肝癌,後者會傷害腎臟。腎臟科門診病患中,有六成體內被測出赭麴毒素反應,且反應越強,腎功能越差。

止痛劑包括止痛藥與止痛針,南台灣因天氣炎熱,人體容易因出汗脫水,若水分補充不足,止痛藥劑的毒性物質便不易被腎臟排出,累積成慢性傷害。

觀賞蠟燭 燭心也含鉛

此外像是紅丹、蜜佗僧、八寶散、驚風散、冬蟲夏草等中草藥含高量鉛,免洗筷的透明塑膠包裝上的紅色字體,有些可能是以含鉛的工業色素印製。同時,少在密閉空間燃燒蠟燭,美國近年發現,觀賞蠟燭的燭心部分含鉛。

嘉義聖馬爾定醫院腎臟科醫師蔡宏斌提出建議,中藥不會導致洗腎,只是要吃中藥治病前,建議可先檢查腎臟是否有問題。

不過,腎臟醫學會慢性腎病防治委員會主委黃尚志表示,洗腎的成因很複雜,台灣洗腎率偏高,其實與健保給付洗腎以及平均壽命延長很有關係。

黃尚志認為,健保給付洗腎,給了窮人存活機會,過去病患若沒錢洗腎,很快就會死亡。

黃尚志表示,台灣的洗腎標準比美國更嚴格,每年新增數千位洗腎病患,患者的平均年齡是六十四歲,並沒有年輕化趨勢。


io:

Re: 止痛劑 食物發黴 也是洗腎幫凶

發表於 : 2008-07-08 , 18:18
MissC
2008.07.08  中國時報
部分止痛藥 恐傷肝功能
張翠芬/台北報導



 衛生署藥政處7日呼籲,民眾使用含非類固醇抗發炎劑成分的止痛藥,須小心肝功能受損,目前國內仍有4種藥品含有此類成分,建議民眾只能在急性疼痛時使用,而且不得連續使用超過15日,每天最高劑量以200毫克為限。

 加拿大Health Canada日前發布消息,說明加拿大並未核准關節炎止痛藥Nimesulide在加拿大上市,請病患勿使用該藥品。衛生署藥政處長廖繼洲表示,這項藥品曾在國外發生嚴重肝毒害的案例,衛生署評估風險效益後,已在去年要求含Nimesulide成分藥品的NSAIDs藥品仿單,須加註肝毒害相關警語。

 廖繼洲表示,這類藥物根據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的統計,從89年迄今接獲89例案例,多數都是皮膚副作用、腸胃等問題,其中肝功能異常的有6例,衛生署已要求這類藥品只能用在「急性疼痛之緩解」,且藥品連續處方不得超過15日,需加註肝毒性警語,並以粗體字黑框提醒醫療人員及病患注意。

 廖繼洲指出,含Nimesulide成分藥品屬第2型環氧脢抑制劑(COX-2)類之非類固醇抗發炎劑(NSAIDs),衛生署核准的許可證有4張,屬於須由醫師處方使用的藥品。但這項藥品常導致嚴重肝毒害,目前暫時毋需下市,但衛生署近期將重新評估檢討。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