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醫信箱】不讓憂鬱找上門
發表於 : 2008-07-08 , 20:03
【胡中醫信箱】不讓憂鬱找上門
作者﹕胡乃文 中醫師
近幾年來,許多地區的十大死亡原因統計,都包括了自殺。而自殺的原因常是因為憂鬱。
憂鬱症又稱抑鬱症(depression),是一種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有的書籍上稱其為一種「心靈上的感冒」。
憂鬱症的患者,多半有主觀上感到一種強烈的悲傷和憂鬱,會阻礙病人正常的生活和社會交往。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健康的正式定義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種狀況,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生病或者體質健壯。」這個定義應用在心理健康上,也是一樣。由於生理及心理的不平衡因素,人就可能發生了精神上的壓抑。這種壓抑的情緒不同於暫時的心情不好,也並非等同於情感脆弱。
最有名的例子是梵高,他雖是個名畫家,最後卻因為憂鬱而自殺、而了結了其生命。梵高1890年所畫的一幅油畫,其中的人物即表現了憂鬱的、壓抑的和絕望的狀態。還有,台灣一位名電影演員、另一位名演員的母親,都是憂鬱而走上自殺的不歸路。因此,認識憂鬱症和認識如何改善憂鬱現狀,讓人不致走上自殺的悲劇,應該是亟待解決的事項。
【憂鬱的症狀】
憂鬱症患者所表現的症狀,像是:常常想哭、心情總是不好、無緣由的大發脾氣,睡不好、吃不好,胸口悶、什麼事都煩惱,四肢無力,記性差、不能集中精神,做事緩慢、對什麼事都提不起勁、沒有信心、想不開。最糟的是,總想尋死。
【憂鬱症用藥都有副作用】
近代醫學領域中,最常見於臨床使用的抗憂鬱藥物,如:較早期已用於臨床的托利塔諾(Tryptanol)、神靈泉(sinequan)和較近期研發的百憂解(Prozac)、索樂復得(Zoloft)和伊飛速(Efexor)等。所有種類的抗憂鬱劑,據云,對治療憂鬱症和恐慌症都有效果。說是服用1~3週,對於70~80 %重鬱症(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患者有相當療效,有些患者卻要服用到2個月以上才開始有效。可如果稍微嚴格定義的話,它只能被稱之為「壓抑」憂鬱,而非「治療」憂鬱。它要使用很長期的,也許會需要好幾年,甚至終生都要服用的。
一般,服用這些抗憂鬱劑都有副作用,例如,服藥的前2週可能發生一些不適症狀:眩暈、便秘、口乾、視力模糊、嗜睡、排尿困難、噁心、嘔吐、腹瀉。
【緣何得憂鬱症】
很多人到醫院看門診,尤其「家庭醫學門診」,可能在候診之時會見到候診處擺放很多的「醫療資訊」。那些醫療資訊多半是藥廠商務人員所提供,無非是一些藥物的使用知識、藥物的鑑別法、如何注重健康等,都算是比較好的資訊。可也常會見到一些「自我診斷」的小常識,尤其非常多見的是自我診斷「高血壓」、「糖尿病」的知識,和自我診斷「心理異常」的那些印刷精美的小冊子或單張宣傳品。
常見到一種宣傳品,也許不注意的話,只以為是教導人們如何自我判斷得了「憂鬱」症的常識和方法。也許看診人的家屬讀了這種宣傳品,自我評斷了自己的「病情」,向醫生請教,「醫生啊,我…,是不是得了這個文宣上的『憂鬱症』?」這一問,也許就把自己打入了那「憂鬱一族」中去了。
現在的網路資訊滿發達的,什麼病都可以到網站中查詢,無論病的症狀、病的原因、治病的方式等。有時我想,如果大家都在網站上變成專家,那該多好啊?可大部份民眾在網站上查出的資訊,有多少可以用的?一知半解的,反而更多煩惱、更沒法對待自己所有的病情。所以,我又想,如果大家都像早期那樣,比較難以獲得知識,反而會無憂無慮,反而不會生那憂鬱的病,那該多好,更少有煩惱啦,不是嗎?
【中醫如何治療憂鬱】
有一種古時中醫會見到的病,叫作「藏躁」。它的症狀,在中醫的重要參考書籍《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幷治》中的形容是「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從這個病的症狀看,病人常常有悲傷不樂、想哭,表現的有如被神靈所操控的樣子,而且有疲倦、腦中組織缺氧、欲打呵欠的現象,和前面所看到的憂鬱症的症狀不是很相像嗎?《金匱》云:「婦人藏躁……,甘麥大棗湯主之。」就是說這種病情可用「甘麥大棗湯」當作主要治療藥物。
這個「藏躁」的病情,在婦女特別多見,所以典出自「婦人科」中。心藏是「藏神」的所在,而心藏的躁擾、擾動不安的現象,被形容詞為「藏躁」,用現代的語言來說,那就是「憂鬱症」。而這種憂鬱症的治療,可以使用「甘麥大棗湯」為主要方劑。我的臨床病人,有年逾九十的老太太,每日不展歡顏,只喜呼三喊四的,服用此湯後,不再困擾,全家人都稱滿意的例子。
《傷寒雜病論.辨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幷治》形容一種叫作「百合病」的。這種病的症狀和病理,也和「憂鬱症」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失眠、飲食、行動等方面;還形容說,吃各種藥都難以治癒,有點像所謂的「神靈」失控現象,可是一般檢查的結果,卻像是無病之人。它說:「百合病者,百脈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默默。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欲聞食臭時。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口苦,小便赤,諸藥不能治,得藥則劇吐利。如有神靈者,身形如和,其脈微數。」
另外,它又說,百合病仍有治癒的可能,如:「每溺時頭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時頭不痛,淅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時快然,但頭眩者,二十日愈。其證或未病而預見,或病四五日始見,或病至二十日,或一月後見者,各隨其證,依法治之。」認為,以這個發病當時的症狀當作指針,可以預知它多久可以自愈。而若有兼症,那就根據兼症的出現而依一定的治法,例如「百合知母湯」、「百合生地黃湯」、「百合雞子黃湯」……等。
中醫、中藥的使用,只要辨證正確,都能獲得相當好的效果,並且幾乎沒有不好的副作用產生。如果,將既有的成見減少些,病人可以少受些罪。
【怎樣對待憂鬱症】
作為現代的醫生和病人,見到病情,立刻會想到怎樣使用最現代化的儀器檢查,怎樣使用最新的藥物治療。於是,在很多的場合,可以看到有關「憂鬱症的治療」方法,多半都說,它是「一種很容易治療的疾病。幾乎80%的憂鬱症患者經過妥當的治療後,都可以恢復正常、快樂的生活。」
不錯。但是,何謂「妥當的治療」呢?
多半的書籍或網路訊息都說「常用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心理治療、陽光及運動、好的生活習慣」。各種改變腦部神經化學物質不平衡的藥物,像抗憂鬱劑、鎮靜劑、安眠藥、抗精神病藥等藥物,其實都可能傷到身體其它結構之生理狀態,專業的醫生都不一定能完全掌握好的;心理治療需要專業的治療及輔導人員。反而應注重平時、沒有任何病情時,遇事都應該正面的對待。如果,在症狀尚輕微之時,就經常接觸陽光、做正確的運動、養成好的生活習慣等,倒是值得向所有人們推薦,它們才是自然的。
如果不小心,未養成好的正面思想、正面語言習慣,而發病了的人,或病人的家屬,應該記得,在事態尚不嚴重之時,考慮中醫的有效而無副作用的治療方式,或尋求自然的適當運動、適當生活方式等,改善它,不讓憂鬱對您或家人造成困擾。(

作者﹕胡乃文 中醫師
近幾年來,許多地區的十大死亡原因統計,都包括了自殺。而自殺的原因常是因為憂鬱。
憂鬱症又稱抑鬱症(depression),是一種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有的書籍上稱其為一種「心靈上的感冒」。
憂鬱症的患者,多半有主觀上感到一種強烈的悲傷和憂鬱,會阻礙病人正常的生活和社會交往。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健康的正式定義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種狀況,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生病或者體質健壯。」這個定義應用在心理健康上,也是一樣。由於生理及心理的不平衡因素,人就可能發生了精神上的壓抑。這種壓抑的情緒不同於暫時的心情不好,也並非等同於情感脆弱。
最有名的例子是梵高,他雖是個名畫家,最後卻因為憂鬱而自殺、而了結了其生命。梵高1890年所畫的一幅油畫,其中的人物即表現了憂鬱的、壓抑的和絕望的狀態。還有,台灣一位名電影演員、另一位名演員的母親,都是憂鬱而走上自殺的不歸路。因此,認識憂鬱症和認識如何改善憂鬱現狀,讓人不致走上自殺的悲劇,應該是亟待解決的事項。
【憂鬱的症狀】
憂鬱症患者所表現的症狀,像是:常常想哭、心情總是不好、無緣由的大發脾氣,睡不好、吃不好,胸口悶、什麼事都煩惱,四肢無力,記性差、不能集中精神,做事緩慢、對什麼事都提不起勁、沒有信心、想不開。最糟的是,總想尋死。
【憂鬱症用藥都有副作用】
近代醫學領域中,最常見於臨床使用的抗憂鬱藥物,如:較早期已用於臨床的托利塔諾(Tryptanol)、神靈泉(sinequan)和較近期研發的百憂解(Prozac)、索樂復得(Zoloft)和伊飛速(Efexor)等。所有種類的抗憂鬱劑,據云,對治療憂鬱症和恐慌症都有效果。說是服用1~3週,對於70~80 %重鬱症(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患者有相當療效,有些患者卻要服用到2個月以上才開始有效。可如果稍微嚴格定義的話,它只能被稱之為「壓抑」憂鬱,而非「治療」憂鬱。它要使用很長期的,也許會需要好幾年,甚至終生都要服用的。
一般,服用這些抗憂鬱劑都有副作用,例如,服藥的前2週可能發生一些不適症狀:眩暈、便秘、口乾、視力模糊、嗜睡、排尿困難、噁心、嘔吐、腹瀉。
【緣何得憂鬱症】
很多人到醫院看門診,尤其「家庭醫學門診」,可能在候診之時會見到候診處擺放很多的「醫療資訊」。那些醫療資訊多半是藥廠商務人員所提供,無非是一些藥物的使用知識、藥物的鑑別法、如何注重健康等,都算是比較好的資訊。可也常會見到一些「自我診斷」的小常識,尤其非常多見的是自我診斷「高血壓」、「糖尿病」的知識,和自我診斷「心理異常」的那些印刷精美的小冊子或單張宣傳品。
常見到一種宣傳品,也許不注意的話,只以為是教導人們如何自我判斷得了「憂鬱」症的常識和方法。也許看診人的家屬讀了這種宣傳品,自我評斷了自己的「病情」,向醫生請教,「醫生啊,我…,是不是得了這個文宣上的『憂鬱症』?」這一問,也許就把自己打入了那「憂鬱一族」中去了。
現在的網路資訊滿發達的,什麼病都可以到網站中查詢,無論病的症狀、病的原因、治病的方式等。有時我想,如果大家都在網站上變成專家,那該多好啊?可大部份民眾在網站上查出的資訊,有多少可以用的?一知半解的,反而更多煩惱、更沒法對待自己所有的病情。所以,我又想,如果大家都像早期那樣,比較難以獲得知識,反而會無憂無慮,反而不會生那憂鬱的病,那該多好,更少有煩惱啦,不是嗎?
【中醫如何治療憂鬱】
有一種古時中醫會見到的病,叫作「藏躁」。它的症狀,在中醫的重要參考書籍《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幷治》中的形容是「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從這個病的症狀看,病人常常有悲傷不樂、想哭,表現的有如被神靈所操控的樣子,而且有疲倦、腦中組織缺氧、欲打呵欠的現象,和前面所看到的憂鬱症的症狀不是很相像嗎?《金匱》云:「婦人藏躁……,甘麥大棗湯主之。」就是說這種病情可用「甘麥大棗湯」當作主要治療藥物。
這個「藏躁」的病情,在婦女特別多見,所以典出自「婦人科」中。心藏是「藏神」的所在,而心藏的躁擾、擾動不安的現象,被形容詞為「藏躁」,用現代的語言來說,那就是「憂鬱症」。而這種憂鬱症的治療,可以使用「甘麥大棗湯」為主要方劑。我的臨床病人,有年逾九十的老太太,每日不展歡顏,只喜呼三喊四的,服用此湯後,不再困擾,全家人都稱滿意的例子。
《傷寒雜病論.辨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幷治》形容一種叫作「百合病」的。這種病的症狀和病理,也和「憂鬱症」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失眠、飲食、行動等方面;還形容說,吃各種藥都難以治癒,有點像所謂的「神靈」失控現象,可是一般檢查的結果,卻像是無病之人。它說:「百合病者,百脈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默默。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欲聞食臭時。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口苦,小便赤,諸藥不能治,得藥則劇吐利。如有神靈者,身形如和,其脈微數。」
另外,它又說,百合病仍有治癒的可能,如:「每溺時頭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時頭不痛,淅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時快然,但頭眩者,二十日愈。其證或未病而預見,或病四五日始見,或病至二十日,或一月後見者,各隨其證,依法治之。」認為,以這個發病當時的症狀當作指針,可以預知它多久可以自愈。而若有兼症,那就根據兼症的出現而依一定的治法,例如「百合知母湯」、「百合生地黃湯」、「百合雞子黃湯」……等。
中醫、中藥的使用,只要辨證正確,都能獲得相當好的效果,並且幾乎沒有不好的副作用產生。如果,將既有的成見減少些,病人可以少受些罪。
【怎樣對待憂鬱症】
作為現代的醫生和病人,見到病情,立刻會想到怎樣使用最現代化的儀器檢查,怎樣使用最新的藥物治療。於是,在很多的場合,可以看到有關「憂鬱症的治療」方法,多半都說,它是「一種很容易治療的疾病。幾乎80%的憂鬱症患者經過妥當的治療後,都可以恢復正常、快樂的生活。」
不錯。但是,何謂「妥當的治療」呢?
多半的書籍或網路訊息都說「常用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心理治療、陽光及運動、好的生活習慣」。各種改變腦部神經化學物質不平衡的藥物,像抗憂鬱劑、鎮靜劑、安眠藥、抗精神病藥等藥物,其實都可能傷到身體其它結構之生理狀態,專業的醫生都不一定能完全掌握好的;心理治療需要專業的治療及輔導人員。反而應注重平時、沒有任何病情時,遇事都應該正面的對待。如果,在症狀尚輕微之時,就經常接觸陽光、做正確的運動、養成好的生活習慣等,倒是值得向所有人們推薦,它們才是自然的。
如果不小心,未養成好的正面思想、正面語言習慣,而發病了的人,或病人的家屬,應該記得,在事態尚不嚴重之時,考慮中醫的有效而無副作用的治療方式,或尋求自然的適當運動、適當生活方式等,改善它,不讓憂鬱對您或家人造成困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