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台灣葉克膜技術有成 存活比CPR高一倍

發表於 : 2008-07-16 , 21:19
MissC
台灣葉克膜技術有成 存活比CPR高一倍
中廣新聞
徐韻翔報導



國內使用葉克膜技術有成!台大醫院今天公佈急救心肺衰竭病患的「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研究成果,台大醫療團隊裝置葉克膜急救時間全球最短,可以在15分鐘內完成,一般則至少需要半小時,而院內急救使用葉克膜總人數是三年來全球最高、病人存活率也比傳統CPR技術要提高1倍,成果獨步全球;不過,醫師也坦承,與死神拔河、葉克膜引發的「倫理爭議」其實比科學更兩難。

邵曉玲、星星王子都是裝置葉克膜急救搶救回來的案例,近年被民眾稱為「葉醫師」的「葉克膜(ECMO)體外維生系統」名號越來越響亮,心肺衰竭的緊急時刻,裝置葉克膜等於是向上帝借時間,多份利器與死神奮戰。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絡針雜誌」(The Lancet)七月最新一期中,刊載了台大醫院葉克膜技術研究成果,我國葉克膜技術提高急救存活率有成。

台大醫院心臟外科醫師陳益祥表示,這項研究最重要的發現,在於裝置葉克膜後的病患,比起傳統CPR存活率高出一倍,並且有82%可以回到工作崗位,此外,葉克膜的關鍵技術在於裝置時間必須迅速,台大醫療團隊可以在15分鐘內裝置完成,院內急救在全球登陸系統三年來,便佔了半數,是全球使用案例最多的團隊,他說,面對不裝就會馬上死亡的病患,就該適時評估患者的年紀與身體狀況,急救拼生機。

不過,台大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表示,葉克膜所引發的醫學倫理爭議是更重要的課題,什麼時候該裝?他認為,「不裝會死、裝了可能會活就該裝,但是,裝了還是會死,就不要裝,」但葉克膜的倫理爭議比科學還大,年底,台大醫院計畫要舉辦葉克膜倫理議題相關的研討會,進一步探討。

io:

Re: 台灣葉克膜技術有成 存活比CPR高一倍

發表於 : 2008-07-16 , 21:20
MissC
腸病毒疫情 葉克膜給付可能破億
聯合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葉克膜「葉醫師」救人無數,不過,這也讓全民健保財務狀況更加吃緊。根據健保局統計,95年葉克膜健保給付費用約6000多萬,96年葉克膜健保給付為9000多萬,今年腸病毒疫情嚴重,葉克膜給付可能衝破億元大關。


前不久,腸病毒疫情告急,衛生署宣布,如果病童心肺衰竭,適合使用葉克膜,即可以使用,無須擔心給付問題,不過,截至目前為止,各大醫院尚未向健保局提出申報。


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主任黃高彬表示,今年該院總共收治了56個腸病毒重症,其中兩人病情危急,接受葉克膜治療,一人仍不幸死亡,一人則被救活。


健保局資料顯示,95年度共有474人次的病患接受葉克膜來搶救生命,96年人數更多,增加至730人,預計今年人數將更多,因為光是第一季就高達了188人次。


台大醫院葉克膜團隊的臨床經驗豐富,技術及成功率可說是世界第一,不少家屬甚至跪在地上,要求「葉醫師」出馬。健保局預估,今年葉克膜的給付可能衝破億元大關,這些都還只是葉克膜本身的醫療費用,尚未計算到術後住院及療養等支出,平均每個使用葉克膜的病患花掉了12萬5000元。


io:

Re: 台灣葉克膜技術有成 存活比CPR高一倍

發表於 : 2008-07-16 , 21:20
MissC
葉克膜全球用量 台大占近半
聯合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台灣葉克膜技術獨步全球!台大醫院葉克膜團隊在過去三年中院內急救的次數高達132次,差不多是全球登錄系統的一半,數量之高全球第一,而急救存活率也比傳統CPR提高一倍以上。


台灣大學上午舉行2008年研究成果發表會,台大醫院使用葉克膜急救系統的經驗豐富,葉克膜團隊成員高達15、16人,可以在15分鐘內裝置完成,救活更多的病人。由於臨床結果卓越,2008年7月最新一期的世界頂尖臨床醫學期刊「刺絡針」雜誌,刊登台大醫院心臟外科教授陳益祥、柯文哲等人所撰寫的研究報告。


陳益祥指出,該項研究總共收集了172名院內心臟停止病患,其中113人接受了傳統心肺復甦術,59人接受「體外循環維生系統輔助心肺復甦術」(葉克膜)。


結果顯示,接受葉克膜的病患,在30天及180天的存活率,都比接受傳統心肺復甦術的病患高,活著離開醫院的機率也較高。兩成四的葉克膜組得以順利存活,但只有一成一的心肺復甦術患者能夠活下來,離開醫院。另外,在出院後,約有八成二能夠重返工作崗位。


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的關鍵技術,就在於組裝的時間,大部分醫療院所都得花上兩個小時來裝置,但台大醫院只需要15分鐘就能完成裝置,得以搶救更多的病患。


近年來,在媒體報導下,葉克膜成為死神最大了勁敵,不少病患家屬一聽到親人心肺衰竭或是瀕臨死亡,就會懇求醫院派出「葉醫師」來拯救生命,造成醫師不少困擾。


台大醫院外科部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表示,葉克膜急救技術越來越進步純熟,目前最大的難題在於什麼樣的病人可以裝置,什麼樣病人不適合裝,醫師在判別過程,容易陷入天人交戰,縱使健保有給付,但往後龐大醫療費用,又是一大問題。


「沒裝會死,裝了可能會活!」柯文哲道出了裝置葉克膜的主要關鍵,如果裝置可能救回一條人命,那就裝吧;但如果裝了也一定會死,那就不要裝。


陳義祥則說,中風及罹患惡性腫瘤的急性心肺衰竭患者,就算救活了意義也不大,通常是不會建議裝置葉克膜;如果病人年紀輕、身體狀況好,存活機率較高,當然得試看看。「給他一個機會拼看看!」陳義祥說,依照台大經驗,裝置葉克膜之後,約可以從死神手中搶回二至三成病患的生命。

io:

Re: 台灣葉克膜技術有成 存活比CPR高一倍

發表於 : 2008-07-16 , 21:21
MissC
葉克膜非萬靈藥 醫界應慎思使用時機
中央社
記者陳舜協台北十六日電



台中市長胡志強夫人邵曉玲發生重大車禍,在葉克膜體外循環系統協助下,最後奇蹟似地好轉。邵曉玲的例子給予許多民眾信心,病患家屬在最後關頭請求醫生使用葉克膜比例大增。醫界指出,葉克膜使用應考慮病患年齡、器官健康等因素,不能一概而論。人命無價,應慎思使用時機。


台大醫院使用葉克膜院內急救病例近三年共一百三十二例,同時間全球各醫院使用葉克膜院內急救僅兩百六十七例,台大醫院單院病例約佔全世界半數,使用經驗豐富,因此發展出「十五分鐘葉克膜裝置技術」,並證明葉克膜用於心因性心臟停止病患院內急救,病患存活率(百分之二十四)高於使用傳統心肺復甦術(CPR)病患存活率(百分之十一)。


對許多民眾將葉克膜視為病患活命最後一道防線,應市場需求,許多醫院也紛紛跟進引進葉克膜體外循環機一事,台大醫院裝置葉克膜急救系統醫療團隊成員、心臟外科醫師陳益祥表示,就「生命無價、不輕易放棄生命」觀點,愈多醫院會使用葉克膜對民眾來說,應該是一件好事。


不過,陳益祥說,裝置葉克膜容易,但重點是「下一步要怎麼做?」他不認為一般醫院有足夠醫護人力可以應付裝置葉克膜後的人力需求,再者,若葉克膜要用於急救,「時效很重要」,一但腦部缺氧過久,就算救回,還是會成為植物人。


台大醫院曾為七位到院前無呼吸心跳病患裝置葉克膜,結果僅一位被救回變成植物人,台大醫院還因此被控告。


台大醫院心臟外科醫師柯文哲認為,葉克膜循環機不是高科技,而是高經濟,葉克膜裝置、操作成本驚人,但提供一道打開生死之門的鑰匙、機會,引發的醫學倫理問題值得各界深思。


病患是否年輕?腦部及其他重要器官是否健康?是否是家庭經濟支柱?都是台大醫院思考要不要幫病患裝置葉克膜重要考量,陳益祥說,應否裝置與何時拆除葉克膜都要醫師冷靜思考,中間的確充滿許多灰色地帶。


啟用葉克膜,保守估計至少要花費新台幣上百萬元,濫用葉克膜易造成醫療浪費,但有些病人經葉克膜協助,卻可能重回工作崗位,如何面對民眾不捨親人的情感,並在醫療專業中冷靜思考「不使用」葉克膜以免造成醫療浪費,是醫界未來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