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周刊
記者:林心怡
面對高通膨、負利率且投資環境不確定的困境,可以打敗定存、資金調度更有彈性的標會理財也開始被銀行業者搬上網路,成了民眾理財的新選擇。有了銀行「掛保證」,傳統標會潛在的倒會風險沒了,卻依然能享受其「可存可貸」的理財便利性。
現實生活中,透過標會存錢、圓夢的案例屢見不鮮。台灣首富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當年就是靠著母親標會二十萬元,一半拿來娶亡妻林淑如,一半拿來創業。當初若非郭媽媽標會籌資,用來成家立業,也不會成就郭台銘今日非凡的身價。
曾任主播的活動主持人林書煒剛出社會時,也是靠標會強迫儲蓄一百萬元,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省錢」出了名的名節目主持人候昌明也有許多標會的經驗,甚至用「以會養會」、用錢滾錢的方式讓獲利倍增。
從事美術設計工作的王美容,則有十七年豐富的標會經驗,她十八歲就開始標會,從最早的張羅學費、出國旅遊、留學,都是靠標會籌措來的;她還懂得同時跟二、三個會,以會養會還狂賺利息。現為個金信貸部襄理的賴柏宇,人生的第一棟、第二棟房子的資金,甚至是剛出社會還是個「新科」理專時,所存到的第一桶金,也不是靠基金,全都是從標會理財而來。
銀行背書不怕落跑
既然傳統標會的好處這麼多,為何如今標會盛況不若當年?賴柏宇解釋道,除了現在的理財工具愈來愈多,其實標會最大的風險來自於倒會。「尤其是碰上惡性倒會的會頭更是欲哭無淚。」曾被惡性倒會的賴柏宇苦笑著,事後才發現,標會的會員居然有一半以上是會頭(也就是標會的召集人)的「人頭」,所有一般會員都一直標不到會錢,連續好幾期得標的會錢,錢全進了會頭的口袋,讓他損失至少三十萬元。
由於傳統的標會屬於民間借貸工具,並不具法律約束力,一旦會員得標後「人間蒸發」,若會頭無力承擔損失,或是會頭將錢中飽私囊、來個惡性落跑,也只能宣告倒會,財務遭到極大損失的會員,也往往索償無門。
現在將傳統標會搬到銀行網路上後,由於有銀行「掛保證」,加上會以信用評等,篩選加入的會員,一旦得標後,隔日就會代墊會錢給得標者,即使得標會員落跑,銀行也會承擔損失,所有會員的權益不會受到影響,因此完全不會有倒會的風險。
用低利率籌措資金
整體來說,網路標會的程序與一般傳統標會並無太大差別,只是,會員在得標當期拿到會錢時,銀行要先扣掉手續費,一年期為一‧五%、二年期為二%、三年期為二‧五%,利息所得還要課稅;不過,王美容認為,不倒會的號召誘人,只要觀察一陣子,覺得底標金額還不錯,還是挺誘人的。
至於透過網路標會究竟還有哪些好處?負責標會網業務的永豐銀行個人金融事業群經理高國興指出,對於想賺利息的人來說,若以底標至高標金不同來計算,扣掉手續費,一年有三‧五%至四%的報酬率;若標金寫得夠高的話,不排除年報酬率如傳統標會逾一○%的水準。不過,銀行也會控管利息上限,不得超過高標二○%。
同樣的,有資金需求的人,也有機會享有較低利率資金,可用來創業、圓夢,甚至投資市場低迷時,分批低檔布局做投資。
假設郭先生要籌措十萬元的創業資金,他到標會網選擇一個共十二個人、一年期的會,每月會款一萬元,而郭先生在第一期即以四百元高於底標的標金得標,那麼第一年的成本為:利息為四千八百元(400元×12期)、得標手續費為一千六百五十元(11萬元×1.5%),合計資金成本為六千四百五十元。
換句話說,郭先生以六千四百五十元募集到十萬三千五百五十元,資金成本利息約六‧二%,相較於現金卡、信用卡的循環利息與信用貸款等超過一○%以上的利率,都相對來得低。
![io io:](./images/smilies/em03.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