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馮惠宜/台中報導
在家洗腎除採用腹膜透析外,患者也有機會比照醫院洗腎室血液透析方式,利用晚間睡眠時間,自己DIY施行血液透析式洗腎;香港病友杜健文說,除必須自己扎針,對他而言,採這種方式比腹膜透析時血壓更穩定、精神體力狀況更佳,也恢復工作能力。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林裕峰指出,這種在家洗腎方式,國外行之多年,也是目前存活率較高的透析治療方式;但台灣礙於基層洗腎醫師憂心會造成病患流失,一直沒有引進,直至現在健保局已精算成本同意全額給付「居家血液透析試辦計畫」,卻仍未公告。
健保全額給付 仍未公告
台灣洗腎率高達世界第一,根據腎臟醫學會估計全台約有5萬名洗腎病友,大部分都是一周3次、每次4小時到醫院接受血液透析;少數病患則利用腹膜透析方式,在腹腔埋入一透析的軟管,一天3次,每次以2千CC的透析液,將身體中的尿毒、水液洗出來。
腎臟醫學會引進國外在家洗腎概念,計畫把機器搬到患者家中,利用晚間睡眠時間,隔天進行6到8小時的血液透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秋錦說,優點是患者不必受限醫院1天3班制洗腎,必須在4小時內完成洗腎,機器運轉速度放慢,患者不會因快速脫水,造成心悸、血壓病變,10年存活率更高達80%。
生活品質提升 存活率高
50歲的杜健文,因罹患腎小管炎併發腎衰竭,在工地擔任土木工程師,考量工作,不便奔波到醫院接受血液透析;一年多前開始接受腹膜透析,卻經常血壓飆高、貧血、噁心嘔吐,甚至不能工作。
經評估學習後,把醫院洗腎機器搬回家,每隔一夜利用晚間睡覺時間自己洗腎,5個多月下來,他不用再1天3餐服用8顆降血壓藥、葉酸、鈣片;一天只要補充1顆鐵劑即可,精神體能狀況變得更好,生活品質較先前好很多。
中國附醫腎臟科醫師郭慧亮指出,一般洗腎病友因為快速脫水,往往有心悸、貧血、抽筋等副作用,因平日還需補充降血壓藥、葉酸、磷酸、鐵劑、維生素B等多種藥物及維生素。
依國外經驗顯示,接受居家血液透析治療的病患鈣磷控制變好,副甲狀腺亢進減少,甚至高血壓改善,體力變好,性功能也恢復正常,值得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