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服用預防骨質疏鬆症的常見藥物雙磷酸鹽類藥物,反而導致上顎骨壞死?牙科醫師呼籲,有服用這類成分藥物的患者持續服藥三年後,至少應做一次全口X光檢查;接受拔牙或植牙手術若傷口久未癒合,須留意是否是藥物副作用。否則,若顎骨嚴重壞死,難以補救。
雙磷酸鹽類藥物是治療骨質疏鬆最常用的藥物,但國外已有多起使用後導致齒槽骨或上顎骨壞死案例,國內也陸續出現類似案例。
服藥三年 最少照一次口腔X光
台大醫院牙科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李正(吉吉)表示,近兩三年他已診治廿多位病例,大部分都是六、七十歲有服用治療骨質疏鬆症藥物的婦女,都有上述症狀。
服骨鬆藥本來是要固骨本,為何反而讓牙齒出問題?李正(吉吉)說,骨骼裡有破骨細胞和造骨細胞,雙磷酸鹽藥物會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減緩骨質流失。然而,當骨骼有傷口時,例如拔牙、人工植牙前的移植齒槽骨,或假牙不合、壓迫齒槽時所形成的傷口,一旦破骨細胞受到抑制,造骨細胞修補骨骼的功能也跟著受到阻礙,這些齒骨上的傷口就無法癒合,進而壞死。
他碰到最嚴重的個案是一位六十多歲的婦女,因為乳癌癌細胞轉移到骨頭之後,注射雙磷酸鹽藥物,結果上顎齒槽骨壞死近三分之一,幾近毀容。雖然停藥治療並反覆開刀,但壞死仍進行中,只能全力阻止惡化。
牙科手術前 預留半年停藥時間
李正(吉吉)說,今年的口腔顎面外科相關醫學會中,已有三家醫院報告類似病例。由於這類病患初期並無症狀,第一級症狀只是小傷口或流膿、傷口不易癒合,此時停藥,牙齒通常不會再繼續惡化。但若破壞程度太嚴重,則要以外科手術去除壞死骨頭。
李正(吉吉)建議,持續服用骨鬆藥物者,在牙科治療與口腔手術前後,應預留半年的停藥時間,並請開藥醫師評估更換用藥。耕莘醫院牙科部主任黎達明主張,服用雙磷酸鹽藥物的病患,持續用藥二至三年後,最好照一次全口X光,了解齒顎骨是否遭到破壞,並做好口腔衛生,以免牙齒骨頭壞光,連假牙都不能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