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置換 3種材質各有考量
張翠芬/台北報導
台灣髖關節置換手術,醫療費用便宜、技術又好,不少病患特地利用暑假飛回台灣做手術。骨科醫師指出,在日本置換髖關節花費可能近百萬元,台灣只要1/3價格,髖關節置換術已成了台灣的醫療優勢。
林口長庚關節重建骨科主任李炫昇指出,國外進行人工髖關節的手術花費,最貴的比台灣高出幾10倍以上,光是材料費部分,美國約75萬元到135萬元、歐洲約70到100萬元、日本和韓國約60萬元,新加坡40萬元,連大陸都要40萬元,而台灣只要13萬元。台灣醫療俗又好,今年暑假已陸續接到來自日本、大陸、巴西、東南亞等國家病患,特地飛到台灣做手術。
林口長庚關節重建骨科施信農教授表示,需置換人工髖關節的病患,多是因外傷、退化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關節發育不良脫臼或關節感染等因素,造成關節變形。
由於病患一開始都誤以為是肌肉或關節痠痛問題,自己吃止痛藥或推拿、擦藥膏,導致病情更嚴重,等到痛到無法忍受,才到醫院就醫,最後必須置換人工髖關節才能解決。
施信農指出,髖關節手術材料分為塑膠、陶瓷、金屬,國際病患多喜歡使用陶瓷、金屬材質髖關節,國人則多使用有健保給付的塑膠髖關節,約占9成,但長期使用易因塑膠襯墊磨損,約15-20年可能須重新手術,陶瓷材質的人工關節國外報導有異常聲響問題,新引進的金屬材質人工關節,活動度大,適合年輕需要大量活動的人,但它有釋出金屬離子的問題,不適用哺乳懷孕婦女或腎臟病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