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黃遇奇
忙碌的現代人,似乎愈來愈多的與罹患癌症有關。許多先進國家裡更是每三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因癌症而死。在癌症不斷的上升為各國的十大死因之一後,幾乎每個國家的醫療或生物基礎研究單位都把癌症的研究擺在第一位,投入了數以千計的研究人員與無數的經費,希望能使人們免於癌症的恐懼。
不幸的是,雖然近幾年在癌症的研究上,看似有著許許多多的發現與進展,但奇怪的是各種前所未有的細胞病變疾病不斷地被發現。而且不管任何治療癌症的方法在動物實驗或者分子生物實驗中觀察到具有很高的抗癌效果,一旦到了人體的試驗後往往都不具有好的療效,甚至可能還有反效果。現代治療癌症的方式與研究焦點因為都傾向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所以往往難以找到真正的得病因素。
其實,很多近代的科學研究或發現中,大自然似乎已經在暗示著我們癌症的生成與預防了。如果我們能夠突破傳統觀念去思維,仔細思考宇宙賜予我們的蛛絲馬跡,也許癌症能夠成為歷史上的遺跡。
在細胞癌化的研究中,現代的醫學已經發現,當細胞一直處於壓力或外來刺激之下,細胞將會自行在細胞內進行一連串有計畫性的變化,例如:產生一些對抗外來不良刺激的蛋白質,有的可以有效的阻止細胞的染色體在沒有掌控下產生突變基因,有的則可以迅速修補被破壞的DNA,以免在細胞內產生過多不良的蛋白質擾亂細胞正常的功能或代謝。小小的刺激對細胞而言,它是有自我修復的能力的。
但是,當時間長了,刺激多了,超過了細胞的承受能力之後,那麼在它無法正常修復時,有的細胞便選擇自殺活動,以免牽連其他健康的細胞。也有的細胞還來不及自殺時,就可能因為其內的染色體或蛋白質數量和種類變化太大而成了癌細胞。
然而,對於細胞而言,外來的壓力或刺激到底是什麼呢?比較顯而易見,也是大眾所知的,例如:輻射性、致癌的化學物質等。由於微觀分子的觀察技術與能力的改善,近幾年也發現在體內自行產生的氧自由基,雖然只比正常的氧分子多了一個電子,卻也因此帶了很大的能量,並可能導致細胞發生病變而癌化。在科技只能停留在分子、原子的測量中,我們無法得知,更很難想像是否還有其他更微觀的物質會改變我們的細胞。
由日本的IHM綜合研究所所做的水結晶實驗中,我們都看到了音樂、文字都能影響水的排列程序。那麼,在人身體內的所有細胞中,平均有7、80%的含水量。現代科學也已經發現我們大腦在思考時是能夠發出波的。因此,如果一個人每天都是快快樂樂、心懷感恩、樂於助人等,可想而知他的大腦所發出的訊息都能傳遞給他全身的細胞,那麼他的細胞能不健康嗎?反之,如果有一個人總是哀傷、憤恨、抱怨、委屈、緊張等,那麼他豈不是等於是在不斷的散發不良信息給全身的細胞!雖然這樣的信息可能很小,但是如果經年累月積多了之後,對於身體的細胞而言,實在就是一種長期的壓力和不良的刺激了。因此,這樣的人長年下來,當然就一定與癌症有緣了。
現代的社會充滿了競爭、壓力。對於每個人而言,不管是什麼階層的,似乎從出生起,為了不要輸在起點開始,都免不了要爭、要鬥,似乎不如此很難生活下去。可想而知,我們的身體內的細胞在長時間受到這些不良的思考刺激、再加上生活中各種聲光顏色產生的暴力或不良的信息後,細胞都要病變了。然而,不輸在起跑點是否只有爭、鬥、犧牲別人才能達到目的呢?其實不然!
在心理學的許多研究中都發現到,一個保持輕鬆愉快、不計較名利的人往往表現得比爭鬥心強的人要好,很多世界級有名的人都不是把第一名看得很重的人,而是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步的踏實的人。更有許多成功人士的成功不是因為他自身有多麼大的才華與能力,而是因為他們懂得感恩、平時喜歡樂心助人,所以在他們的人生中處處都是願意傾心相助的貴人。因此,淡泊名利,多為別人著想,隨時保持一顆慈悲、祥和、樂觀的心態,應是遠離癌症的最佳方式之一。
(轉載自正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