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news
記者黃芳祿/南縣報導
柳營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蔡瑞仁提出警告,日本腦炎是一種經由病媒蚊所傳染的黃色病毒屬疾病,每年3-5月是接種日本腦炎疫苗最佳時機,在台灣每年5-10月為流行高峰期,夏季蚊蟲肆瘧,大部分是無症狀感染,但約200/1或300分之1會進入腦膜炎的階段。
感染日本腦炎的病人在5~15天的潛伏期後,初期症狀類似感冒,有發燒、頭痛、煩燥不安、流鼻水、咳嗽、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腹痛、感覺異常等症狀,很容易因誤診而延誤治療。
接著病情開始惡化,病人在2~3天內出現言語不順、運動障礙、腦膜刺激、意識不清、痙攣,尤其是小孩肌肉僵硬、步履蹣跚、不隨意性運動、深腱反射過度或低下和病理性反射現象。
超過75%的小孩病人會抽筋,相反的,大人常有頭痛和虛性腦膜炎(meningism)症狀。後遺症包含智力受損、情緒不穩、個性改變、神經動作無力、語言能力受損等。
台灣的日本腦炎確定病例雖然不多(10-30例/年),但在疫病沒有完全滅絕前仍然需施打疫苗以避免感染。
蔡瑞仁介紹疫苗的特性,及注意事項。疫苗性質:台灣使用的是源於鼠腦的不活化疫苗。接種年齡:滿15個月以上打第1劑(隔2週打第2劑),2歲3個月打第3劑,7歲大打第4劑,共4劑才算完成日本腦炎接種。 *每年3-5月接種。接種劑量:3歲以下0.5cc,3歲以上1cc。
接種方法,皮下。接種部位:上臂三角肌下外側。接種後反應:局部偶有發紅、腫脹、疼痛反應。全身偶有發燒、惡寒、頭痛、倦怠感,約2-3天消失。
接種後多攝取水份、多休息、注意體溫變化。接種後若有休克、高燒或痙攣,應速請醫師診治。接種後抗體率是95%。接種後免疫時效:施打完四劑幾乎可終身免疫。
禁忌症:寶寶未達到疫苗接種年齡,即未滿15個月。寶寶患有比感冒還嚴重的疾病者如發高燒等。對疫苗有過敏或不良反應者。患有心臟病、腎病、肝病、糖尿病或營養不良的病者也不應接受此疫苗。患血癌、淋巴瘤或全身性癌症的人士應避免接種,懷孕婦女也是。
日本腦炎疫苗接種後發生嚴重的反應機會很低,約百萬分之一,導致死亡者則約千萬分之一,可以說是安全性相當高的疫苗。另外不要與含有佐劑的疫苗,像是3合1、B型肝炎一起注射,以免引起的較大的副作用。
雖然疫苗注射的黃金時間是3-5月,但在台灣只要還有疫苗就算8、9月也可施打。所以如今在各種傳染病盛行的時候,為了小朋友的健康,蔡醫師建議家長們趕快帶寶寶施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