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迎香穴 LI-20 {手陽明大腸經}

發表於 : 2008-11-14 , 8:06
懸壺子
迎香穴 LI-20 {手陽明大腸經}

迎香
【定位】鼻翼外緣中點旁開,鼻唇溝處。
【主治】鼻淵,鼻塞,鼻衄,口喎,面癢。
【刺灸法】直刺 0.1-0.2 寸,或向上斜刺 0.5-0.8 寸。不宜灸
迎香.jpg
圖片引用 經絡與穴道--木下晴部、代田文彥合著

Re: 迎香穴 LI-20 {手陽明大腸經}

發表於 : 2008-11-14 , 8:07
懸壺子
迎香
鼻翼外緣中點旁開,當鼻唇溝中取穴。
散風清熱,通利鼻竅 鼻塞、鼻衄、鼻淵、鼻息肉、口眼歪斜、面癢、面浮腫。 手足陽明之合


迎香

<<取穴法<;>

正坐, 目正視, 從睛明穴直下, 鼻孔旁量取五分, 從鼻孔向外做一橫線, 與鼻唇溝交叉點,
按之痠脹直達鼻中。

<<穴性<;>

鼻竅、散風邪、清氣火。

<<主治<;>

鼻腔病症、面癱、三叉神經痛。

<<臨床應用與配伍<;>

1.綜合歷代學說,本穴為治療鼻症要穴,對於各種鼻炎皆有卓 效。並配合上星、三里等穴?

2.配地倉、頰車、下關治口眼歪斜、面神經麻痺。

3.鼻塞,鼻淵,配合足三里同刺有捷效。

Re: 迎香穴 LI-20 {手陽明大腸經}

發表於 : 2008-11-14 , 8:08
懸壺子
迎香 Yíngxiāng
[定位] 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間。

[解剖] 在上唇方肌中,深部為梨狀孔的邊緣; 有面動 、靜脈及眶下動 、靜脈分支 ;布有面神經與眶下神經的吻合叢。

[主治] 鼻塞,鼽衄,口歪,面癢,膽道蛔蟲 症。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

[附註] (1)手、足陽明經交會穴。(2)《外台》:不宜灸。


圖檔

Re: 迎香穴 LI-20 {手陽明大腸經}

發表於 : 2008-11-14 , 8:09
懸壺子
迎香 手足陽明之會。
[別名] 衝陽。
[穴義] 接收陽明胃經的五穀濁氣並向胃經輸送大腸經的清陽之氣。
[名解]
1)迎香。迎,迎受也。香,脾胃五穀之氣也。迎香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經供給的氣血。大腸經與胃經同為陽明經,氣血物質所處的天部層次相近,迎香穴與胃經相鄰,所處又為低位,因而胃經濁氣下傳本穴,故名。
2)衝陽。衝,直上也。陽,陽氣也。衝陽名意指大腸經陽氣由本穴上衝並交於陽明胃經。本穴為大腸經諸穴的最高穴位,大腸經循經上行的陽氣皆聚集於此,而本穴又與陽明胃經的氣血物質所處層次相同,因而本穴中的陽氣向上直衝交於陽明胃經,故名。
3)手足陽明之會。理同迎香穴、衝陽穴之名解。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
[執行規律] 大腸經上行的陽氣在此交於胃經,而胃經的下行濁氣則在此交於大腸經。
[功能作用] 置換大腸經與胃經的天部之氣。
[治法] 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之。

Re: 迎香穴 LI-20 {手陽明大腸經}

發表於 : 2008-11-14 , 8:09
懸壺子
迎香 (Yíngxiāng, LI 20)手足陽明之合
【定位】 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約0.5寸,當鼻唇溝中
【解剖】 在上唇方肌中,深部為梨狀孔的邊緣; 有面動、靜脈及眶下動、靜脈分支;布有面神經與眶下神經的吻合叢
【功能】 散風清熱,通利鼻竅
【主治】 ①鼻塞,鼽衄;②口歪;③膽道蛔蟲症
【操作】 略向內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Re: 迎香穴 LI-20 {手陽明大腸經}

發表於 : 2008-12-28 , 8:02
懸壺子
迎香
禾髎上一寸,鼻下孔旁五分,手足陽明之會,針三分,留三呼,禁灸。
主鼻不聞香臭,偏風口一,面痒,浮腫,風動,葉落,狀如虫行,唇腫痛,喘息不利,
鼻喎多涕,鼽衄骨瘡,鼻有息肉。



針灸大成

Re: 迎香穴 LI-20 {手陽明大腸經}

發表於 : 2009-01-16 , 8:28
懸壺子
圖檔

《保健錦囊》針灸迎香穴通鼻塞 固定扎針當保養

發表於 : 2009-09-24 , 18:39
MissC
《保健錦囊》針灸迎香穴通鼻塞 固定扎針當保養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有些民眾經常服用藥物來治療鼻塞,無奈呼吸仍感到不順暢。中國醫藥大學附醫台北分院針灸科主任盧勝茂指出,針灸鼻翼兩旁的迎香穴可以改善。


有民眾表示,未接觸針灸前從不知可以改善鼻塞,實際治療後發現確有通鼻的效果,還固定找中醫師針灸。盧勝茂指出,鼻塞大都是過敏、感冒或感染引起的,針灸有伊定的助益。中醫建議,除接受針灸治療外,平時可配合運動以及穴位按摩達到更好的療效,參考穴位包括頭頂的百會、兩眉之間的印堂、鼻旁的迎香、頸背髮際下方的風池、虎口的合谷,一日3次,每次5-10分鐘即可。


「合谷」的簡易取穴定位法是將拇指、食指向兩側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當拇指尖到達之處就是該穴。另一個方法或是拇指、食指併攏,出現一條突起的肌肉,在最突起的地方就是該穴。


「迎香」在鼻翼外,鼻孔兩旁約五分,約在微笑時臉上紋路的上緣。「印堂」則在兩眉頭中間處。而「足三里」的取穴法簡單來說,就是手掌平放在膝蓋上,中指垂直向下放在脛骨上,無名指尖所在位置即是;即在膝蓋下三寸,脛骨外側一橫指的地方。按摩上述位置時要盡量按壓到穴位有些許的酸麻感為止,並要持之以恆。


針灸改善鼻塞再加入中藥有助鞏固療效。中醫師盧勝茂指出,鼻塞、頭痛患者使用通鼻竅的辛夷散後,症狀通常都能緩解;治療時臨床醫師將視患者體質搭配其他藥材。


盧勝茂指出,頭痛患者同時有鼻塞問題時,也會使用辛夷散。臨床上,過敏性鼻炎急性期,中醫常用辛夷散加減。該藥常搭配黃耆、蒼朮、麻黃、蒼耳子;其組成有辛夷、川芎、木通、細辛、防風、蒿本、升麻、白芷、甘草、細茶等,具袪風利竅,散結解鬱,可改善鼻塞,鼻塞頭痛、肥厚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的效益。但每位患者的具體處方須由中醫師考量個別體質後擬定。


過敏性鼻炎以再發性噴嚏,鼻流水樣清涕,鼻塞,鼻癢為主要徵候,為身體對過敏原增高而呈現以鼻黏膜病變為主的一種異常反應。過敏治療區分為標與本,治標時以緩解症狀為主,治本以補法為主。像鼻過敏,體質虛寒時,治本時以補中益氣湯、左歸丸為主,緩解急性反應則以小青龍湯、蒼耳散、辛夷散為主。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