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陰市穴 ST33 {足陽明胃經}

發表於 : 2008-11-27 , 8:12
懸壺子
陰市穴 ST33 {足陽明胃經}
陰市
【定位】髂前上棘與髕骨外上緣的聯機、膝髕骨上緣上3寸。
【主治】下肢不遂、痹痛,腰膝酸痛,步履無力,屈伸不利。
【刺灸法】直刺 1-1.5 寸。

陰市.jpg

圖片引用 經絡與穴道--木下晴部、代田文彥合著

Re: 陰市穴 S-33 {足陽明胃經}

發表於 : 2008-11-27 , 8:13
懸壺子
陰市
仰臥,在髕骨外上緣上3寸,當髂前上棘與髕骨外上緣的連線上取穴
溫經散寒 腰腳如冷水、膝腿無力、屈伸不利、寒疝、腰脹腹痛

Re: 陰市穴 S-33 {足陽明胃經}

發表於 : 2008-11-27 , 8:13
懸壺子
陰市 Yīnshì
[定位] 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3寸。

[解剖] 在股直肌和股外側肌之間;有旋股外側動脈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經,股外側皮神經。

[主治] 腿膝痿痺,屈伸不利、疝氣,腹脹腹痛。

[配伍] 配足三裏、陽陵泉治腿膝痿痺。

[刺灸法] 直刺1~1.5寸。

Re: 陰市穴 S-33 {足陽明胃經}

發表於 : 2008-11-27 , 8:14
懸壺子
陰市
[別名] 陰鼎。
[穴義] 胃經的地部經水在此匯合。
[名解]
1)陰市。陰,水也。市,聚散之地。陰市名意指胃經的地部經水在此匯合。本穴物質為髀關穴傳來的地部經水,為脾土中的外滲之水,因本穴位處肉之陷,經水在此為匯合之狀,故名陰市。
2)陰鼎。陰,水也。鼎,爐鼎也。陰鼎名意指胃經的地部經水在此匯合且不斷氣化。本穴物質為髀關穴傳來的地部經水,經水在此為匯合之狀,因受脾土所傳之熱,地部經水不斷氣化,故名陰鼎。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和經水氣化之氣。
[執行規律] 地部經水匯聚本穴後循胃經下行梁丘穴,氣化之氣則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匯聚上源經水回流胃經。
[治法] 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注] 本穴因彙集的經水多而性寒涼,地部經水較少氣化,其功用即為匯聚上源經水並傳輸給胃經下部經脈,如在本穴施以艾灸則會改變本穴固有的寒涼特性,促使穴內經水的氣化,穴內的經水則會因此而變得乾少,經水不足也就不能濡養胃經梁丘穴以下經脈諸穴,故而經書對陰市穴作出禁灸的規定。

Re: 陰市穴 S-33 {足陽明胃經}

發表於 : 2008-11-27 , 8:14
懸壺子
陰市 (Yīnshì, ST 33)
【定位】 在髂前上棘與髕骨外上緣連線上,髕骨外上緣上3寸
【解剖】 在股直肌和股外側肌之間;有旋股外側動脈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經,股外側皮神經。
【主治】 ①下肢痿痹,膝關節屈伸不利;②疝氣。
【操作】 直刺 l~l.5寸。

Re: 陰市穴 S-33 {足陽明胃經}

發表於 : 2008-12-24 , 18:03
懸壺子
陰市
(一名陰鼎)膝上三寸,伏兔下陷中,拜而取之,銅人針三分,禁灸。
主腰腳如冷水膝寒,痿痺不仁,不屈伸卒寒疝,力痿少氣,小腹痛脹滿,腳氣,
腳以下,伏免上寒,消渴。



針灸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