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腹哀穴 SP-16 {足太陰脾經}

發表於 : 2008-12-07 , 16:13
懸壺子
腹哀穴 SP-16 {足太陰脾經}

腹哀
【定位】臍上 3 寸,腹部前正中線旁開 4 寸。
【主治】腹痛,瀉泄,便秘。
【刺灸法】直刺 0.5-1 寸。





圖片引用 經絡與穴道--木下晴部、代田文彥合著

Re: 腹哀穴 SP-16 {足太陰脾經}

發表於 : 2008-12-07 , 16:13
懸壺子
腹哀
在臍上3寸,任脈(建里)旁開4寸處取穴
健脾消食、通降腑氣 繞臍痛、消化不良、便秘、痢疾 足太陰、陰維之會

Re: 腹哀穴 SP-16 {足太陰脾經}

發表於 : 2008-12-07 , 16:15
懸壺子
腹哀  
足太陰陰維之會。 
【別名】 腸哀,腸屈。 
【穴義】 脾經水濕在此沉降。 
【名解】1)腹哀。腹,腹部也,脾土也。哀,悲哀也。腹哀名意指本穴的地部脾土受水之害。本穴物質為大橫穴傳來的天部水濕雲氣,至本穴後,水濕雲氣化雨降之於地部,脾土受濕而無生氣之力,因而悲哀,哀其子金氣不生也,故名腹哀。
2)腸哀、腸屈。腸,大腸也,此指大腸所主的金氣。哀,悲哀也。屈,虧缺也。腸哀、腸屈名意指本穴的天部之氣虛少,脾土生發之氣不足。理同腹哀名解。
3)足太陰陰維之會。本穴的地部經水為滿溢之狀並散流脾經之外,表現出陰維脈的氣血特性,故為足太陰陰維之會。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
【執行規律】 由穴內滿溢穴外。
【功能作用】 冷降脾濁。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Re: 腹哀穴 SP-16 {足太陰脾經}

發表於 : 2008-12-07 , 16:15
懸壺子
腹哀 (Fùāi,SP 16) 足太陰、陰維之會
【定位】 臍中上3寸,前正中線旁開4寸
【解剖】 在腹內外斜肌及腹橫肌肌部;布有第8肋間動、靜脈;布有第8肋間神經。
【功能】 健脾消食、通降腑氣
【主治】 消化不良,繞臍痛,腹痛,便秘,痢疾。
【操作】 直刺 l~1.5寸。

Re: 腹哀穴 SP-16 {足太陰脾經}

發表於 : 2008-12-29 , 8:04
懸壺子
腹哀
日月下一寸五分,去腹中行各四寸半,足太陰陰維之會。銅人針三分。
主寒中食不化,大便膿血,腹中痛。

針灸大成

Re: 腹哀穴 SP-16 {足太陰脾經}

發表於 : 2009-01-06 , 21:05
懸壺子
腹哀穴 Fù āi(SP16)

  〖取穴方法〗腹哀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當臍中上3寸,距前正中線4寸。
  〖解剖〗 在腹內外斜肌及腹橫肌肌部;布有第八肋間動、靜脈;布有第八肋間神經。
  〖主治疾病〗 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痢疾。
  〖配合〗 配氣海穴治腸鳴。
  〖陰作〗 直刺 1~1.5寸。
  〖附注〗 足太陰與陰維脈交會穴。
  腹哀穴   足太陰陰維之會。
  〖別名〗腸哀穴,腸屈穴。
  〖穴義〗脾經水濕在此沉降。
  〖名解〗
  1)腹哀。腹,腹部也,脾土也。哀,悲哀也。該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脾土受水之害。本穴物質為大橫穴傳來的天部水濕雲氣,至本穴後,水濕雲氣化雨降之於地部,脾土受濕而無生氣之力,因而悲哀,哀其子金氣不生也,故名。
  2)腸哀、腸屈。腸,大腸也,此指大腸所主的金氣。哀,悲哀也。屈,虧缺也。腸哀、腸屈名意指本穴的天部之氣虛少,脾土生髮之氣不足。理同腹哀名解。
  3)足太陰陰維之會。本穴的地部經水為滿溢之狀並散流脾經之外,表現出陰維脈的氣血特性,故為足太陰陰維之會。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
  〖運行規律〗由穴內滿溢穴外。
  〖功能作用〗冷降脾濁。
  〖治法〗寒則先瀉後補或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