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跗陽穴(郄穴_ 陽蹻脈) B59 {足太陽膀胱經}

發表於 : 2009-02-02 , 18:24
懸壺子
跗陽穴(郄穴_ 陽蹻脈) B59 {足太陽膀胱經}

跗陽(郄穴_ 陽蹻脈)
【定位】昆侖穴直上3寸處。
【主治】腰腿疼痛,下肢痹痛,足踝腫痛,頭痛。
【刺灸法】直刺 0.5-1 寸。
B59附陽.jpg
圖片引用 經絡與穴道--木下晴部、代田文彥合著

Re: 跗陽穴 B59 {足太陽膀胱經}

發表於 : 2009-02-02 , 18:27
懸壺子
跗陽
在足外踝外上方,崑崙穴直上3寸取穴
祛風化濕,疏經活絡 頭重、頭痛、腰腿痛、下肢癱瘓、外踝紅腫

Re: 跗陽穴(郄穴_ 陽蹻脈) B59 {足太陽膀胱經}

發表於 : 2009-02-03 , 22:44
懸壺子
附陽穴:四肢不舉、頭重、腰痛。
位置:外踝骨直上四指。

Re: 跗陽穴(郄穴_ 陽蹻脈) B59 {足太陽膀胱經}

發表於 : 2009-02-03 , 22:46
懸壺子
跗陽  陽蹻脈郄穴。 
【別名】 付陽,附陽。 
【穴義】 足少陽、足陽明經的陽氣在此帶動足太陽經的氣血上行。
【名解】1)跗陽。跗,腳背也。陽,陽氣也。跗陽名意指足少陽、足陽明二經的陽氣在此帶動足太陽經的氣血上行。膀胱經足部上行的陽氣至本穴後散熱而化為濕冷的水氣,由于有足少陽、足陽有二經上行的陽氣為其補充熱量,足太陽膀胱經的水濕之氣才得以繼續上行。本穴水濕之氣的上行是依靠足背上行的陽氣才得以上行的,故名跗陽。付陽、附陽名意與跗陽同(何以足少陽、足陽明經的氣血交會於本穴,而經書卻不言本穴為足三陽之會呢?這是因為本穴在人體重力場中是處於肌肉隆起的高地勢,所以足少陽、足陽明二經的上行陽氣會交於本穴,陽者向上、向外而行也。但是,足少陽、足陽明二經上行至本穴的陽氣有名無實,祇是虛熱之氣,熱多而氣少,故此經書不言此穴為足三陽經之會)。
2)陽蹻脈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物質為足三陽經上行的陽氣構成,氣血之性同於陽蹻脈。但由于膀胱經上行至此的陽氣較為寒濕,即使有足少陽、足陽明的陽氣帶動足太陽的陽氣上行,由本穴上輸的陽氣量亦較少,如從孔隙中輸出一般,故為陽蹻脈郄穴。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陽熱之氣。

Re: 跗陽穴(郄穴_ 陽蹻脈) B59 {足太陽膀胱經}

發表於 : 2009-02-03 , 22:47
懸壺子
附陽
外踝上三寸,太陽前,少陽後,筋骨之間,陽蹻脈郄。銅人針五分,灸三壯,
留七呼,素註,針六分,留七呼,灸三壯,明堂灸五壯。主霍亂轉筋,
腰痛不能久立,坐不能起,韃樞股胻痛,痿厥風痺不仁,頭重(出頁)痛,時有寒,
四肢不舉。


針灸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