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復溜穴(經穴) K7 {足少陰腎經}

發表於 : 2009-02-13 , 8:19
懸壺子
復溜穴(經穴) K7 {足少陰腎經}


復溜 (經穴)
【定位】太谿穴直上2寸。
【主治】腹脹,脹鳴,洩瀉,水腫盜汗,熱病汗不出或汗出不止。
【刺灸法】直刺 0.5-1 寸。
K7復溜.jpg
圖片引用 經絡與穴道--木下晴部、代田文彥合著

Re: 復溜穴(經穴) K7 {足少陰腎經}

發表於 : 2009-02-13 , 12:08
懸壺子
復溜
太谿上2寸,當腱內側前緣處取穴
補腎益陰、通調水道 水腫、腹脹、腿腫、盜汗、泄瀉 、腸鳴、脈細無力、腰脊強痛、發熱無汗、舌乾口燥 經穴

Re: 復溜穴(經穴) K7 {足少陰腎經}

發表於 : 2009-02-13 , 12:08
懸壺子
復溜

<<取穴法<;>

足內踝後太谿穴上兩寸,交信之後五分,其後為肌腱。

在脛骨後方,比目魚肌下端移行於跟腱處之內側。

<<穴 性<;>

利濕,運氣,調整汗腺。

<<主 治<;>

腎炎,睪丸炎,盜汗,腰痛,尿路感染,水腫。

<<應 用<;>

1.配合後谿治療腰痛。

2.補合谷,瀉復溜,止汗。

3.瀉復溜,補河谷,發汗。

Re: 復溜穴(經穴) K7 {足少陰腎經}

發表於 : 2009-02-13 , 12:09
懸壺子
復溜 Fùliū
[定位] 在小腿內側,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解剖] 在比目魚肌下端移行於跟腱處之內側;前方有脛後動、靜脈;布有腓腸內側皮神經,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為脛神經。

[主治] 瀉泄,腸鳴,水腫,腹脹,腿腫,足痿,盜汗,脈微細時無,身熱無汗,腰脊強痛。

[配伍] 配後溪、陰郄治盜汗不止;配中極、陰谷治癃閉。

[刺灸法] 直刺0.8~1寸;可灸。

[附註] 腎經經穴。

Re: 復溜穴(經穴) K7 {足少陰腎經}

發表於 : 2009-02-13 , 12:09
懸壺子
圖檔


復溜  經穴,屬金。 
【別名】 伏白,昌陽。 
【穴義】 腎經的水濕之氣在此再次吸熱蒸發上行。
【名解】1)復溜。復,再也。溜,悄悄地散失也。復溜名意指腎經的水濕之氣在此再次吸熱蒸發上行。本穴物質為照海穴傳輸來的寒濕水氣,上行至本穴後因其此再次吸收天部之熱而蒸升,氣血的散失如溜走一般,故名復溜。
2)伏白。伏,隱藏、埋伏也。白,肺性之氣也。伏白名意指本穴吸熱溜散的水氣隱伏著肺金之氣的涼濕之性。本穴物質為照海穴傳來的寒濕水氣,在本穴吸熱後溫度上昇而變為肺金之性的涼濕之氣,故名伏白。
3)昌陽。昌,昌盛繁榮也。陽,陽氣也。昌陽名意指腎經陽氣至本穴後才變為昌盛繁榮之狀。本穴物質為照海穴傳來的寒濕水氣,在本穴吸熱後變為了天部的陽氣,腎經陽氣在此變得繁榮昌盛,故名昌陽。
4)腎經經穴。經,經過也,動而不居也。本穴物質為吸熱上行的天部陽氣,經過本穴動而不居,故為腎經經穴。
5)本穴屬金。屬金,指本穴氣血執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內容。本穴物質為腎經的天部陽氣,性溫熱,與肺金之氣同性,故其屬金。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性溫熱,與肺金之氣同性。
【執行規律】 散熱後循腎經橫傳於交信穴。
【功能作用】 補腎益氣。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或多灸,熱則瀉針出氣。

Re: 復溜穴(經穴) K7 {足少陰腎經}

發表於 : 2009-02-13 , 12:10
懸壺子
復溜
(一名冒陽一名伏白)
足內踝上二寸,筋骨陷中,前傍骨是復溜,
後傍筋是交信,二穴只隔一條筋,足少陰腎脈所行,為金經,腎虛補之。素註,
針三分,留七呼,灸五壯,明堂灸七壯。主腸澼,腰脊內引痛,不得俛仰起坐,
目視﹝目荒﹞﹝目荒﹞,善怒多言,舌乾胃熱,蟲動涎出,足痿不收履,胻寒不自曷,腹中雷鳴,
腹脹如鼓,四肢腫,五種水病,青赤黃白黑,青取井,赤取榮,黃取俞,白取經,
黑取合,血痔,泄後腫,五淋血淋,小便如散火,骨寒熱盜汗,汗注不止,齒齲,
脈微細不見,或時無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