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天牖穴 TE16 {手少陽三焦經}

發表於 : 2009-03-05 , 19:27
懸壺子
天牖穴 TE16 {手少陽三焦經}


天牖
【定位】乳突後下方,胸鎖乳突肌後緣,約平下颔角處。
【主治】頭痛,項強,暴瘖,暈眩。
【刺灸法】直刺 0.5-1 寸。


TE16天牖.jpg
圖片引用 經絡與穴道--木下晴部、代田文彥合著

Re: 天牖穴 TE16 {手少陽三焦經}

發表於 : 2009-03-05 , 19:28
懸壺子
天牖
胸鎖乳突肌後緣,平下頷角,即約在天容穴與天柱穴之間取穴
通利七竅、消痰截瘧 暴聾、目不明、淚出、鼻衄、不知香臭、喉痺、頭眩、肩背痛、痎瘧。

Re: 天牖穴 TE16 {手少陽三焦經}

發表於 : 2009-03-05 , 19:28
懸壺子
天牖 
【別名】 天聽。 
【穴義】 三焦經氣血在此吸熱後上行天部。
【名解】1)天牖。天,天部也,陽氣也。牖,窗戶也。天牖名意指三焦經氣血在此吸熱後上行天部。本穴物質一為肩髎穴吸熱上行的少許水氣,二為穴外天部匯入的少許水氣,水濕之氣吸熱後循三焦經直上天部,本穴如同三焦經氣血上行天部的窗戶,故名天牖。
2)天聽。天,天部也,陽氣也。聽,聞聲也。天聽名意指穴內上行天部的陽氣為強勁的風氣。如天牖名解,本穴上行天部的陽氣勢強速快,如風之聲響,故名天聽。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陽氣。
【執行規律】 循三焦經快速上傳。
【功能作用】 補陽化濕。
【治法】 寒則補之,熱則瀉之。

Re: 天牖穴 TE16 {手少陽三焦經}

發表於 : 2009-03-11 , 7:26
懸壺子
天牖
頸大筋外,缺盆上,天容後,天柱前,完骨下,髮際上。銅人針一寸,留七呼,
不宜補,不宜灸,灸即令人面腫眼合,先取譩譆,後取天容天池,即差,若不針譆,
即難療,明堂針五分,得氣即瀉,瀉盡,更留三呼,瀉三吸,不宜補。素註下經,
灸三壯。資生云:宜灸一壯,三壯主暴聾氣,目不明,耳不聰,夜夢顛倒,
面青黃無顏色,頭風面腫,項強不得回顧,目中痛。

針灸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