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證分風濕熱痛、濕濁瘀痛、脾腎虛
發表於 : 2009-08-31 , 21:16
痛風證分風濕熱痛、濕濁瘀痛、脾腎虛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治療痛風,中醫常分成四類型來醫治。中醫師李淑芬表示,痛風的治療關鍵以採取綜合防治措施為主,急性期應用對抗痛風的藥物,間歇期則選用減少尿酸生成的藥,或增加體內排尿酸的藥,甚至配合使用鹼化尿液的藥物,患者用藥需經醫師辨證論治,常分四類型治療。
李醫師指出,風濕熱痛痺型患者常有突發關節劇痛,每於夜間痛醒,得冷則舒,活動困難或伴發熱、心煩、患處關節紅腫灼熱等症狀,觸痛拒按,且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多數發生於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期,治宜袪濕通絡,泄濁通絡。
濕濁瘀痛痺型患者常有關節持續疼痛,不能活動,夜間病情往往加重,且反覆發作、遷延日久,或是伴隨精神倦怠、胃口變差等症狀,其罹病關節腫脹、暗紅、僵硬、畸形,且舌暗紅、苔白膩、脈弦緩,多見於痛風性關節炎的慢性關節期,治宜利濕泄濁,袪瘀通絡。
脾虛瘀濁型患者常在關節腫痛緩解後,有尿酸高、關節僵硬不靈情形,或是有浮腫麻痺、痛風石沉積,或痛風石結節破潰後流白濁漿,或伴精神倦怠、身體乏力、心悸、氣短、胃口差、嘔噁、舌淡紅或胖嫩、苔白滑、脈沉緩細澀等症狀,治宜健脾泄濁,袪瘀通絡。
腎虛瘀濁型患者常在關節腫痛緩解後血尿酸持續高,且骨關節僵硬畸形,或形成痛風性腎炎、尿酸石,或伴隨頭暈、頭痛、腰痛、尿少、心悸、浮腫、舌暗、紅苔少等,脈沉弦細澀等症狀,治宜補腎泄濁,袪淤通絡。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治療痛風,中醫常分成四類型來醫治。中醫師李淑芬表示,痛風的治療關鍵以採取綜合防治措施為主,急性期應用對抗痛風的藥物,間歇期則選用減少尿酸生成的藥,或增加體內排尿酸的藥,甚至配合使用鹼化尿液的藥物,患者用藥需經醫師辨證論治,常分四類型治療。
李醫師指出,風濕熱痛痺型患者常有突發關節劇痛,每於夜間痛醒,得冷則舒,活動困難或伴發熱、心煩、患處關節紅腫灼熱等症狀,觸痛拒按,且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多數發生於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期,治宜袪濕通絡,泄濁通絡。
濕濁瘀痛痺型患者常有關節持續疼痛,不能活動,夜間病情往往加重,且反覆發作、遷延日久,或是伴隨精神倦怠、胃口變差等症狀,其罹病關節腫脹、暗紅、僵硬、畸形,且舌暗紅、苔白膩、脈弦緩,多見於痛風性關節炎的慢性關節期,治宜利濕泄濁,袪瘀通絡。
脾虛瘀濁型患者常在關節腫痛緩解後,有尿酸高、關節僵硬不靈情形,或是有浮腫麻痺、痛風石沉積,或痛風石結節破潰後流白濁漿,或伴精神倦怠、身體乏力、心悸、氣短、胃口差、嘔噁、舌淡紅或胖嫩、苔白滑、脈沉緩細澀等症狀,治宜健脾泄濁,袪瘀通絡。
腎虛瘀濁型患者常在關節腫痛緩解後血尿酸持續高,且骨關節僵硬畸形,或形成痛風性腎炎、尿酸石,或伴隨頭暈、頭痛、腰痛、尿少、心悸、浮腫、舌暗、紅苔少等,脈沉弦細澀等症狀,治宜補腎泄濁,袪淤通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