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微蛋白尿較不容易檢測出來,容易被忽略。台北縣立醫院中醫科翁瑞文醫師表示,尿液裡出現微蛋白代表腎臟過濾功能出問題,跟糖尿病有關,若患者出現微蛋白尿,甚至進一步變成蛋白尿時,如未適當處理,最後恐導致腎病變,不可不慎!
微蛋白尿可能無法由傳統的尿液試紙中偵測出來,翁醫師指出,如果民眾發現或檢查出小便有蛋白質時,最好立即接受治療,中醫仍認為,患者經過中藥治療後,腎功能可以恢復至一定的程度。
治療上可用六味地黃丸以滋養腎陰,促使腎功能恢復正常運作,加上萆薢分清飲以清熱利濕,改善小便混濁不清的情形,或加上五苓散以調整膀胱、腎氣的功能。上述處方都必須視個人體質、症候來加減用藥,如此才能真正地對症下藥。
翁瑞文醫師強調,劇烈運動、發燒、感染、血糖高、血尿、血壓過高及心臟衰竭等情況都可能會引起白蛋白尿增加,容易影響到檢查的準確性,不能只檢查一次就確定,比較妥當的方式應該是檢查後三到六個月之間再檢測幾次,這樣才能夠得到比較正確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