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力斯症》伊比力斯症原稱癲癇非精神病 是腦病變
發表於 : 2009-12-19 , 19:58
《伊比力斯症》伊比力斯症原稱癲癇非精神病 是腦病變
台灣新生報)
◎記者鍾佩芳/專題報導
前言:
癲癇是因大腦的不正常放電所導致之種種運動上、感覺上、或自主神經系統上的異常表現。癲癇發作的症狀因大腦放電的部位人而異,但最為人所熟知者為泛發型僵直陣攣性發作;發作時常會四肢直伸,似羊角狀,故有稱羊癲者;又因發完後常嘴溢白沫,呼吸聲濃濁似豬,故亦有稱豬母癲者。
不論癲癇、羊癲或豬母癲,名稱皆不雅,且因社會誤解,常造成癲癇朋友之莫大困擾。
台灣兒童伊比力斯協會推動由「伊比力斯症」取代「癲癇症」,期讓廣大之癲癇朋友和家屬儘早脫離「癲癇」二字長期帶來之陰霾,在面對社會大眾時,不再遭受異樣的眼光,而能以更積極樂觀的態度來面對此症。
伊比力斯症並非精神疾病,而是先天或是後天造成的腦部病變,而該疾病的發作,則是腦部細胞過度放電的結果。再依腦部是整個放電還是局部放電等,又可分為多種類型。
台灣兒童伊比力斯協會秘書長、榮總癲癇科醫師關尚勇表示,有患者因肚子痛而到腸胃科求診,但後來才發現為肚子癲癇,類似這種案件,也常出現在週遭生活中。另,有些患者會在睡夢中出現短暫神智喪失、手腳抖動亂踢或亂叫等情形時,千萬別認為僅是神鬼附身,應帶到醫院做影像腦波檢查來確定是否為癲癇。
過去人們往往對病患投以異樣的眼光,其實此症是可以治療的,只要聽從醫生指示,按時服藥,就可以控制病情,享有正常團體生活。
癲癇的發作,並非都像電影中詮釋的全身僵直倒地、口吐白沫等大發作,那種情況只是癲癇發作的其中一種。而一般癲癇的小發作,長度約5~8秒,發作時會短暫無法言語、發呆、對別人的叫喊沒有反應。且癲癇可以透過手術、藥物等治療方式控制,以藥物治療舉例,規律服藥下,八成的病友可以獲得良好控制、甚至痊癒。
其發作的原因主要有,腦部智力發育障礙、腦部受傷〈包括後天意外造成以及生產時造成〉、腦膜炎、腦炎、腦中風、腦腫瘤、腦膿瘍、腦缺血、腦缺氧、先天性腦部問題、代謝性疾病及不明原因等。另,也需注意容易誘發的原因,如睡眠不足、過度疲勞、心情緊張、身體不適、突然停藥、過量飲酒等。
兒童伊比力斯症
全台灣至少有20萬位伊比力斯病患,其中兒童佔6至8萬人。台灣兒童伊比力斯協會秘書長、榮總癲癇科醫師關尚勇表示,導致兒童伊比力斯的原因有30%是先天遺傳,而有些是新生兒先天腦部發育異常、難產;或是兒童是因為感染〈腦炎、腦膜炎〉或是受傷等造成。
一旦經診斷確定是癲癇之後,就必需面臨至少2-3年甚至一輩子治療過程,因此家屬與醫師的長期合作、配合與溝通相對地就非常重要了。
關醫師表示,治療的藥物目前有十幾種,根據懷孕與否、先天或後天造成、癲癇的種類及發作情形等不同,而給予不同的藥物。
1990年前治療伊比力斯〈癲癇〉的藥物需注意副作用,而現今所開發的新藥,則較少副作用。關醫師表示,以往的藥物會造成皮膚出現皮疹等過敏情形〈又稱史蒂芬強生症候群〉,甚至造成皮膚壞死〈毒性表皮壞死症〉等。另,有些患者的體質甚至會造成肝炎或骨造被壓制等情形,但其發生機率較小。
以前在藥害救濟中,癲癇的藥物就囊括前兩名,目前因大部分患者都使用新藥,所以目前排名,前五名只有一個是癲癇藥物。
老人伊比力斯症
伊比力斯症人口約占總人口數的1%,目前全台約有20多萬名伊比力斯患者,台灣癲癇之友協會理事長、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曾元孚表示,伊比力斯發作年齡有兩個高峰期,分別在小孩與老人兩個階段,若從小就有,則大多數為先天性腦部問題引起;而老人癲癇以後天因素造成居多。
老年人若腦部有腫瘤、曾中風過或曾發生車禍造成頭部外傷等,皆為造成伊比力斯發生的危險因子。曾醫師也表示,老人患者可說與先天遺傳較無相關,而與後天外商造成有關。所以需從後天來預防,如減少車禍發生等。老病患的藥物選擇也不一樣。曾醫師表示,因為老年人通常會伴隨內科疾病,若同時服用的話,恐造成藥物間的交互作用,且再加上老年人的肝腎代謝不同以往,其使用的劑量也須列入考慮。
老人局部性發作時,其實不易察覺。曾醫師表示,有些老年人出現意識不清身體稍為抖動時,常被誤認是感冒或是精神狀況不好等,等到反反覆覆發作時,家人才會警覺送醫。
此外,曾醫師也表示,老人癲癇發作時,若非大發作、無力及生命危險或意外時,只要在旁保護就好;若發作超過五分鐘以上,則需趕緊就醫。
另有些病友發作時會尿失禁、無意識的大喊、或恍神忘記先前發生的事情,這些景況常常讓周遭人不免以異樣的眼光對待他們。不僅如此,對於伊比力斯發作的錯誤處置方式,更是讓癲癇患者隨時處於危險中。
台灣新生報)
◎記者鍾佩芳/專題報導
前言:
癲癇是因大腦的不正常放電所導致之種種運動上、感覺上、或自主神經系統上的異常表現。癲癇發作的症狀因大腦放電的部位人而異,但最為人所熟知者為泛發型僵直陣攣性發作;發作時常會四肢直伸,似羊角狀,故有稱羊癲者;又因發完後常嘴溢白沫,呼吸聲濃濁似豬,故亦有稱豬母癲者。
不論癲癇、羊癲或豬母癲,名稱皆不雅,且因社會誤解,常造成癲癇朋友之莫大困擾。
台灣兒童伊比力斯協會推動由「伊比力斯症」取代「癲癇症」,期讓廣大之癲癇朋友和家屬儘早脫離「癲癇」二字長期帶來之陰霾,在面對社會大眾時,不再遭受異樣的眼光,而能以更積極樂觀的態度來面對此症。
伊比力斯症並非精神疾病,而是先天或是後天造成的腦部病變,而該疾病的發作,則是腦部細胞過度放電的結果。再依腦部是整個放電還是局部放電等,又可分為多種類型。
台灣兒童伊比力斯協會秘書長、榮總癲癇科醫師關尚勇表示,有患者因肚子痛而到腸胃科求診,但後來才發現為肚子癲癇,類似這種案件,也常出現在週遭生活中。另,有些患者會在睡夢中出現短暫神智喪失、手腳抖動亂踢或亂叫等情形時,千萬別認為僅是神鬼附身,應帶到醫院做影像腦波檢查來確定是否為癲癇。
過去人們往往對病患投以異樣的眼光,其實此症是可以治療的,只要聽從醫生指示,按時服藥,就可以控制病情,享有正常團體生活。
癲癇的發作,並非都像電影中詮釋的全身僵直倒地、口吐白沫等大發作,那種情況只是癲癇發作的其中一種。而一般癲癇的小發作,長度約5~8秒,發作時會短暫無法言語、發呆、對別人的叫喊沒有反應。且癲癇可以透過手術、藥物等治療方式控制,以藥物治療舉例,規律服藥下,八成的病友可以獲得良好控制、甚至痊癒。
其發作的原因主要有,腦部智力發育障礙、腦部受傷〈包括後天意外造成以及生產時造成〉、腦膜炎、腦炎、腦中風、腦腫瘤、腦膿瘍、腦缺血、腦缺氧、先天性腦部問題、代謝性疾病及不明原因等。另,也需注意容易誘發的原因,如睡眠不足、過度疲勞、心情緊張、身體不適、突然停藥、過量飲酒等。
兒童伊比力斯症
全台灣至少有20萬位伊比力斯病患,其中兒童佔6至8萬人。台灣兒童伊比力斯協會秘書長、榮總癲癇科醫師關尚勇表示,導致兒童伊比力斯的原因有30%是先天遺傳,而有些是新生兒先天腦部發育異常、難產;或是兒童是因為感染〈腦炎、腦膜炎〉或是受傷等造成。
一旦經診斷確定是癲癇之後,就必需面臨至少2-3年甚至一輩子治療過程,因此家屬與醫師的長期合作、配合與溝通相對地就非常重要了。
關醫師表示,治療的藥物目前有十幾種,根據懷孕與否、先天或後天造成、癲癇的種類及發作情形等不同,而給予不同的藥物。
1990年前治療伊比力斯〈癲癇〉的藥物需注意副作用,而現今所開發的新藥,則較少副作用。關醫師表示,以往的藥物會造成皮膚出現皮疹等過敏情形〈又稱史蒂芬強生症候群〉,甚至造成皮膚壞死〈毒性表皮壞死症〉等。另,有些患者的體質甚至會造成肝炎或骨造被壓制等情形,但其發生機率較小。
以前在藥害救濟中,癲癇的藥物就囊括前兩名,目前因大部分患者都使用新藥,所以目前排名,前五名只有一個是癲癇藥物。
老人伊比力斯症
伊比力斯症人口約占總人口數的1%,目前全台約有20多萬名伊比力斯患者,台灣癲癇之友協會理事長、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曾元孚表示,伊比力斯發作年齡有兩個高峰期,分別在小孩與老人兩個階段,若從小就有,則大多數為先天性腦部問題引起;而老人癲癇以後天因素造成居多。
老年人若腦部有腫瘤、曾中風過或曾發生車禍造成頭部外傷等,皆為造成伊比力斯發生的危險因子。曾醫師也表示,老人患者可說與先天遺傳較無相關,而與後天外商造成有關。所以需從後天來預防,如減少車禍發生等。老病患的藥物選擇也不一樣。曾醫師表示,因為老年人通常會伴隨內科疾病,若同時服用的話,恐造成藥物間的交互作用,且再加上老年人的肝腎代謝不同以往,其使用的劑量也須列入考慮。
老人局部性發作時,其實不易察覺。曾醫師表示,有些老年人出現意識不清身體稍為抖動時,常被誤認是感冒或是精神狀況不好等,等到反反覆覆發作時,家人才會警覺送醫。
此外,曾醫師也表示,老人癲癇發作時,若非大發作、無力及生命危險或意外時,只要在旁保護就好;若發作超過五分鐘以上,則需趕緊就醫。
另有些病友發作時會尿失禁、無意識的大喊、或恍神忘記先前發生的事情,這些景況常常讓周遭人不免以異樣的眼光對待他們。不僅如此,對於伊比力斯發作的錯誤處置方式,更是讓癲癇患者隨時處於危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