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 依八綱進行辨証論治
發表於 : 2009-12-29 , 20:23
肝病 依八綱進行辨証論治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肝硬化不易治,中醫可從八綱辨治著手。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旺全醫師表示,若肝硬化已成形,西醫目前仍無特殊有效的療法,傳統中醫可依八綱進行辨証論治,慢性病毒性肝炎可使用中藥來控制發炎,自體免疫性或其他病因所造成的肝硬化,可適時掌握病情給予中醫療法。
陳醫師指出,肝病可分為肝鬱脾虛証、氣滯血瘀証、濕熱內蘊証、瘀滯肝絡証、肝腎陰虛証及肝脾氣血兩虛証等証型。肝鬱脾虛証患者常出現打飽嗝、脘腹脹滿、胃納減少、身體乏力、脅肋脹痛、精神倦怠、精神抑鬱、面黃無華、便溏、舌質淡紅或暗紅、舌苔薄白、肝臟輕度腫大等症狀,治宜疏肝理氣,健脾化濕。
氣滯血瘀証患者常出現脅下刺痛或脹痛(壓痛明顯)、腹部脹悶、食少胃口差、可能伴隨嘔血與黑便、面色晦暗或紫暗、有紅痣或紅斑、毛細血管擴張、肝脾腫大、舌紫暗或有瘀斑、瘀點等症狀,治宜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濕熱內蘊証患者常出現腹大滿悶、脅部脹痛、煩熱、胃口差、鼓脹拒按、噁心或有嘔吐、口苦口粘、目黃身黃、口渴不想多喝水、小便黃赤、大便粘滯不爽或便秘、舌紅苔黃膩而厚等症狀,治宜清熱袪濕,消脹利尿。
陳旺全醫師進一步指出,瘀滯肝絡証患者常出現脅下痞塊、腹大堅滿、按之而硬、肝區刺痛、臉色暗黑、口渴不想喝水、面頸胸臂紅點或腹璧靜脈曲張、手掌赤痕、唇色紫褐、大便色黑、小便短赤、舌紫暗邊有瘀點或瘀斑、舌下靜脈怒張、舌苔薄黃濁垢等症狀,治宜活血化瘀,疏肝通絡。
肝腎陰虛証患者常出現肝區隱痛、腹部膨脹堅滿而四肢瘦、失眠、眩暈、身體乏力、臉色黧黑、口乾口苦、五心煩熱、大便乾結、尿少或伴隨流鼻血、舌紅或暗紅、苔薄黃等症狀,治宜滋補肝腎,育陰軟堅;肝脾氣血兩虛証患者常出現脅肋隱痛、健忘、失眠、心悸、食慾不好、腹部脹大、頭暈目眩、精神疲倦、身體乏力、臉色萎黃、舌質淡苔薄白等症狀,治宜養肝補血,健脾益氣。上述療法皆有相對應之處方及中藥材。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肝硬化不易治,中醫可從八綱辨治著手。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旺全醫師表示,若肝硬化已成形,西醫目前仍無特殊有效的療法,傳統中醫可依八綱進行辨証論治,慢性病毒性肝炎可使用中藥來控制發炎,自體免疫性或其他病因所造成的肝硬化,可適時掌握病情給予中醫療法。
陳醫師指出,肝病可分為肝鬱脾虛証、氣滯血瘀証、濕熱內蘊証、瘀滯肝絡証、肝腎陰虛証及肝脾氣血兩虛証等証型。肝鬱脾虛証患者常出現打飽嗝、脘腹脹滿、胃納減少、身體乏力、脅肋脹痛、精神倦怠、精神抑鬱、面黃無華、便溏、舌質淡紅或暗紅、舌苔薄白、肝臟輕度腫大等症狀,治宜疏肝理氣,健脾化濕。
氣滯血瘀証患者常出現脅下刺痛或脹痛(壓痛明顯)、腹部脹悶、食少胃口差、可能伴隨嘔血與黑便、面色晦暗或紫暗、有紅痣或紅斑、毛細血管擴張、肝脾腫大、舌紫暗或有瘀斑、瘀點等症狀,治宜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濕熱內蘊証患者常出現腹大滿悶、脅部脹痛、煩熱、胃口差、鼓脹拒按、噁心或有嘔吐、口苦口粘、目黃身黃、口渴不想多喝水、小便黃赤、大便粘滯不爽或便秘、舌紅苔黃膩而厚等症狀,治宜清熱袪濕,消脹利尿。
陳旺全醫師進一步指出,瘀滯肝絡証患者常出現脅下痞塊、腹大堅滿、按之而硬、肝區刺痛、臉色暗黑、口渴不想喝水、面頸胸臂紅點或腹璧靜脈曲張、手掌赤痕、唇色紫褐、大便色黑、小便短赤、舌紫暗邊有瘀點或瘀斑、舌下靜脈怒張、舌苔薄黃濁垢等症狀,治宜活血化瘀,疏肝通絡。
肝腎陰虛証患者常出現肝區隱痛、腹部膨脹堅滿而四肢瘦、失眠、眩暈、身體乏力、臉色黧黑、口乾口苦、五心煩熱、大便乾結、尿少或伴隨流鼻血、舌紅或暗紅、苔薄黃等症狀,治宜滋補肝腎,育陰軟堅;肝脾氣血兩虛証患者常出現脅肋隱痛、健忘、失眠、心悸、食慾不好、腹部脹大、頭暈目眩、精神疲倦、身體乏力、臉色萎黃、舌質淡苔薄白等症狀,治宜養肝補血,健脾益氣。上述療法皆有相對應之處方及中藥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