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把脈論斷生死一點也不玄

發表於 : 2010-01-18 , 11:04
MissC
把脈論斷生死一點也不玄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把脈論斷生死,在不少民眾看來似乎有點玄,但中醫確有相關記載。中華民國中醫肝病醫學會理事長黃碧松昨日指出,傳統脈診在一定程度上可判斷病情嚴重性,病人出現危急脈象時,在古代可能不易救治,性命危在旦夕,然而在現代可送至急診處理,第一時間進行合理治療。


黃碧松表示,在台灣醫療環境下,目前中醫較少觸及急診,一旦中醫師發現病人出現危急脈象,往往必須第一時間將病人轉診,才能減少日後可能的醫療糾紛。


古代醫書從脈論人生死,若未經解釋,部分內容看起來有些「聳動」。例如黃帝內經提到,「一息十至以上」,往往「微見九十日死」;中醫傳統脈診的工作之一是在醫師正常的一息(吸氣時一呼一吸)的時間內,算病人脈跳次數,「一息十至以上」是指醫師在呼、吸之間,感受了10次以上的跳動。


難道「一息十至以上」的人,必然「九十日死」?黃碧松指出,其實90日只是「概數」,不必拘泥數字,古人的用意只是提醒脈跳太快的人,往往生命有危險。


黃碧松解釋,有些病人脈跳太快時,醫師連測數、計算都有困難,此時心跳每分鐘多在160-200下左右,這類病人可能是心臟衰竭、腦缺血的現象,還是轉診為第一優先;民眾自己發現心跳異常快,也須立即急診。


黃碧松說,有些脈象儘管危急,但在現代未必是必死無疑的絕症,病患及早經過適當的診治,仍可能緩解或治癒。


麻雀啄食的模樣,也被古人用於形容重症脈象。黃碧松醫師指出,麻雀啄食的動作有時很快,連續幾下,但有時歇止,反反覆覆;若脈象出現此跳動現象,多半是心肺功能不好,嚴重者多為廣泛性的心肌損害。


黃碧松指出,「雀啄脈」是指脈連續快速搏動3次或5-6次以上,後出現歇止,反反覆覆,頻頻出現陣發性不規則脈象。他表示,心肌缺氧、器質性心臟病,低血鉀、中毒、焦慮、恐懼,廣泛性心肌損害等皆可能導致「雀啄脈」。


黃碧松指出,「雀啄脈」也屬於危急的脈象,這類病人往往也有心悸的感受,建議立即就醫,釐清病因。醫師說,較嚴重、緊急的器質性心臟病患可由西醫治療後,搭配中醫療法。



io:

Re: 把脈論斷生死一點也不玄

發表於 : 2010-01-18 , 11:09
MissC
脈律散亂無序、強弱不等如解索是危症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脈如「解索」是一大危症。黃碧松醫師昨日指出,脈律散亂無序,大小強弱不等,像是解開的繩索;此多半是心臟疾病引起的,9成以上為器質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及閉鎖不全的患者,也有脈如解索的現象,脈象散亂,心跳多半在每分鐘80-150下左右。


中醫師黃碧松表示,解索脈可分為陣發性與持久性等不同類型,陣發性發作時間為數秒或數小時、數日;持久性可持續數日至半年。這類脈象也可能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肌炎、高血壓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表現。


不過中醫師提醒,傳統脈診不限於計算脈跳的次數,還必須掌握病患脈的形、強弱等不同特性,有時牽涉個人體會、感受的差異,因此不同醫師對脈象的掌握有所不同。


由於傳統脈診牽涉醫師主觀感受、領悟的問題,部分國內具數理、醫學工程專長的中醫師積極參與脈診儀,追求脈診的標準化。參與脈診儀研發的中、西醫師郭玉誠指出,國內脈診儀發展已多年,且已發展出可解釋脈診的數理理論,結合實際診察的儀器。


郭玉誠說,台灣的成果有目共睹,建議官方多加重視。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