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牛皮癬 多因營血虧損生風燥所致

發表於 : 2010-01-26 , 17:50
MissC
牛皮癬 多因營血虧損生風燥所致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牛皮癬好發於裸露部位,是一種容易復發的慢性皮膚病。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碧松醫師表示,這種皮膚病又稱乾癬,以淡紅或鮮紅色的丘疹,或是鮮明的斑伴隨銀白色落屑為特徵,常發生在頭部、肘部、膝部等四肢伸側裸露部位,由於冬季寒冷使皮疹增加,因此患者較多。

牛皮癬病程長,有些患者持續十餘年或數十年,緩解與發作交替出現,甚至有遷延終身者。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碧松醫師表示,傳統中醫認為,這種皮膚病是由營血虧損,生風生燥,最後導致皮膚失養而形成,初起多夾有風寒或風熱等外邪侵犯皮膚,以致營衛失血,氣血不暢,進而阻於肌表而生。

黃醫師在一場演講活動中指出,從病因病機來看牛皮癬,中醫認為,病寒、風熱、濕熱等外邪已化,進而會使人的氣血耗損,則血虛風燥、皮膚失養情形將更為顯露,或是因人的營血不足,氣血循行受阻,以致瘀阻肌表而形成;或是因肝腎不足,沖任失調,更容易促使營血虧損。也有兼溫熱蘊積,外不能宣泄,內不能利導,最後阻於肌表而形成。

黃碧松醫師進一步指出,臨床上,根據牛皮癬的臨床特徵,一般可分為尋常型、膿皰型、關節炎型或紅皮病型等四種類型。尋常型患者的皮損初起為粟粒至扁豆大紅色丘疹或斑丘疹,以後可逐漸擴大或融成錢幣或更大淡紅色斑塊,境界分的狠清楚,周圍有炎性紅暈,基底浸潤明顯,表面覆蓋多層乾燥的銀白色鱗屑。

膿皰型患者是在尋常型乾癬病皮損的基礎上,突然出現密集、針頭大至粟粒大的無菌膿皰,可分為泛發性及局限性兩型;關節炎型患者常具有典型的皮損,同時伴隨關節痠痛,大小關節均可累及。這種類型常和膿皰型並存,膿皰和指(趾)甲的損害經常和關節症狀相平行,通常症狀會一起加重或是一起減輕。

紅皮病型患者常因不適當的治療或外用藥物的刺激而形成,常表現為瀰漫性皮膚潮紅、紫紅,甚至腫脹浸潤、大量脫屑等情形,僅有少數片狀皮膚正常,猶如分佈在海洋中的島嶼。常伴隨掌跖角化、指甲增厚或發熱等,常遷延數月或更長時間。

io:

Re: 牛皮癬 多因營血虧損生風燥所致

發表於 : 2010-01-26 , 17:54
MissC
癬證分血熱燥瘀膿熱毒傷陰 風寒濕阻絡等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牛皮癬不好治,因為這種皮膚病常時好時壞。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碧松醫師表示,有些民眾認為牛皮癬名稱有癬,所以就自作聰明以強烈的癬藥治療,結果造成病情惡化或全身變為紅皮症,像這種情況其實還滿常見,建議應就醫診治比較妥當,以中醫療法而言,治療可從個別證型著手,大致分為八證型。

黃醫師指出,牛皮癬可分為血熱、血燥、血瘀、膿毒、熱毒傷陰、風寒阻絡、風濕阻絡、肝腎虧虛等八種證型。血熱型皮疹發生及發展迅速,皮損呈點滴狀或斑塊狀,新的皮損會不斷出現,鱗屑較多,搔癢明顯,患者常伴有口渴、心情煩燥、小便顏色黃、大便乾、舌質紅、苔黃膩等症狀。

血燥型病程較長,皮損肥厚,患處顏色暗紅,經久不退,皮膚乾燥搔癢,新生皮疹較少,原有皮損部分會消退,患者舌質暗紅,苔薄白等。臨床上症狀較輕;血瘀型皮損肥厚,顏色暗紅,經久不退,患處鱗屑附著較緊,肌膚甲錯,時有搔癢,常伴隨臉部褐斑,舌質暗紅,有瘀點或瘀斑等症狀。

膿毒型患者在乾癬皮損上出現多數密集淺在性小膿皰,有的融合成片,會感覺有燒灼感,伴隨口渴、發熱、關節疼痛、尿液顏色黃、便結、苔黃等症狀。熱毒傷陰型常因乾癬自然發展或治療不當而導致全身出現瀰漫性潮紅,患者常出現大量片狀脫屑,伴隨輕重不同的畏寒、發熱、口渴、心情煩燥等,以及大便乾結,舌紅降,無苔或有裂紋等症狀。

風寒阻絡型好發於兒童或初發病例,患者皮損紅斑不顯,鱗屑色白而厚,皮損多散見於頭皮或四肢,冬季容易加重或復發。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