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酸棗仁湯

發表於 : 2010-05-29 , 20:56
MissC
酸棗仁湯為主方 改善失眠有效率逾8成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05/28 00:17" 【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署立台南醫院中醫科中醫師邱啟榮指出,一名24歲的男性患者,因課業繁重,經常熬夜,導致白天上課時無法集中精神,晚上也難以入睡,失眠還出現頭痛頭暈、耳鳴、健忘、心悸的症狀,經中醫門診從心、肝、腎三方面來調理,用酸棗仁搭配黃連阿膠湯服用,同時搭配針灸及耳針治療,經過一個月療程之後,睡眠狀況已獲得改善。

在醫學上對於失眠的定義為無法進入或是無法持續睡眠,以及睡眠品質差,都算是失眠的範圍。失眠進一步又可分為:失眠少於一週的時間稱為暫時性失眠;持續一到三週者稱為短期性失眠;失眠長達三週以上則稱為長期性失眠。

邱啟榮醫師表示,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分別有思慮過多、心脾損傷、陰陽不和、心腎不交、胃氣失調等等因素;依照症狀大略分成以下類型:(1)心脾兩虛型-多夢易醒,覺心悸健忘,容易精神疲累,食慾下降,可用歸脾湯治療。(2)肝血不足型-心悸不安感,易煩熱,頭暈眩,容易疲倦,適合酸棗仁湯治療。(3)心火熾盛型-心煩不安,易口乾舌燥,口腔及舌頭易有潰瘍,小便色深,可以硃砂安神丸治療。(4)肝鬱化火型-急躁易發怒,易頭暈頭脹,耳鳴,夢多,可用龍膽瀉肝湯治療。

(5)痰熱內擾型 -易覺胸悶心煩,有噁心或嗝氣,頭沉重,可用溫膽湯治療。(6)陰虛火旺型-易覺心悸心煩,腰痠痛,腳無力,頭暈耳鳴健忘,可用黃連阿膠湯治療。(7)胃氣失和型-胸悶,飯後易嗝氣,腹部不舒服,排便不暢,可用半夏秫米湯。建議仍須經由中醫師依照個人體質加減劑量配藥,才不會產生反效果。

在穴道方面,神門穴、內關穴也都是對於失眠有幫助的穴道,建議有失眠問題的人可以試著在睡前自己輕輕按摩這兩個穴道。

邱啟榮醫師說,2009 年《中醫雜誌》研究論文報告,針對六十名平均有四年失眠病史的男女患者,使用酸棗仁湯加甘麥大棗湯進行治療四週後,症狀改善的總有效率可達到86.7%。

io:

酸棗仁湯

發表於 : 2010-05-30 , 8:53
yehrussell
酸棗仁湯


【製法用量】
酸棗仁50克(2升) 甘草5克(1兩) 知母10克(2兩) 茯苓10克(2兩) 川芎10克(2兩) 以水八升(1600cc),煮酸棗仁,得六升(1200cc),內諸藥,煮取三升(600cc),分溫三服。

【功效】

養血安神,清熱除煩。

【主治】

虛勞虛煩不得眠、心悸盜汗、頭目眩暈、咽乾口燥、舌紅、脈細弦。

【方義】

本方所治之失眠症、係因肝血不足,陰虛陽亢,虛熱內擾所致。方中重用酸棗仁,養血補肝,寧心安神,並可歛汗;茯苓與酸棗仁相伍,以加強寧心安神之效;川芎調暢氣機,疏達肝氣與酸棗仁同用,又可養血調肝安神之效;知母滋陰清熱除煩,並可緩川芎之辛燥,使無傷陰之弊;甘草生用,清熱和藥。諸藥合用,養肝血以寧心神,清內熱以除虛煩,則睡眠自寧。

【辨證要點】

失眠心煩。
頭暈目眩。
脈弦細而數。
【加減】

偏陰虛有熱者:加生地、百合、白芍。
盜汗甚者:加五味子、浮小麥。
驚悸甚者:加龍骨、牡蠣、黨參。
氣虛痿弱:加人參、黃耆。
血虛不眠:加當歸、熟地、何首烏。
煩熱不眠:加牡丹皮、梔子、淡竹葉。
煩燥不眠:合溫膽湯。
驚悸不眠:合抑肝散。
陰虛火旺:合黃連解毒湯。
【注意禁忌】

陰虛火旺之失眠症,本方不宜單獨使用。

【現代應用】

本方營養神經,補血,改善心肌功能。用於不眠、更年期綜合症、神經衰弱、盜汗、健忘症。

來源 傷寒卒病論

Re: 酸棗仁湯

發表於 : 2010-05-30 , 8:53
yehrussell
酸棗仁湯
成 分: 酸棗仁 甘草 川芎 知母 茯苓
   
臨床應用:虛勞,虛煩不得眠,盜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