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錦囊》肌筋膜疼痛症 按壓激痛點痛處會移位
發表於 : 2010-12-24 , 17:53
《保健錦囊》肌筋膜疼痛症 按壓激痛點痛處會移位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12/24 00:07"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肌肉筋膜疼痛症疼痛的位置較為廣泛,屬於人體肌肉因日積月累的損傷,所導致的肌肉酸痛。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監事陳曉鈞表示,患者也可能產生不同位置的疼痛轉移。如疼痛影響到脖子、後腦杓、太陽穴的部位。還有提肩胛肌,可能轉移到肩膀及後腦部。包括寒冷、情緒壓力、疲勞等都可能會誘發疼痛的發生。
中醫師陳曉鈞表示,肌肉筋膜疼痛症常見局部肌肉疼痛影響,致病原因可能與長期姿勢不良、反覆性的肌肉損傷、神經傳導物質分泌異常、痛覺神經較過敏等因素所致。肌肉持續收縮會促使代謝速率增加,但局部血流卻因長期緊縮而血流量降低,新陳代謝的物質因而累積,多種因素交互影響,而造成患者的疼痛。但有時藉由影像檢查、抽血、神經傳導及肌電圖檢查卻可能完全正常。此外,根據病況程度及影響部位差異,患者還可能伴隨頭暈、頭痛、耳鳴、心悸、失眠、胸悶、腸胃不適,及其他精神症狀等問題。
陳醫師表示,患者常見局部區域有持續性的刺痛、酸痛感,尤其位於頸、肩、頭部、上下肢及下背部。程度從輕微到劇烈都可能發生,也會伴隨局部無力、關節活動度降低。臨床檢查時,可在患者疼痛區域摸到一條特別緊的帶狀區,在激痛點按壓時,不僅壓迫點會痛,還會傳到其他區域。頭頸部肌肉筋膜疼痛症有時也會以耳鳴、牙關節處的疼痛來表現。
中醫治療肌肉筋膜疼痛症,從改善氣滯血瘀,肝腎不足著手。中醫師陳曉鈞表示,中醫認為此症患者肌肉長期緊繃,血液循環不好,也常因肝腎不足而腰酸背痛,以行氣活血化瘀,養肝血補腎水為治則。
陳曉鈞醫師表示,肌肉筋膜疼痛症在傳統醫學的觀點,主要是由於包括氣滯血瘀,肝腎不足所造成,加上肌肉長期緊繃,血液循環差,自然就影響氣滯血瘀,氣不通則痛,血不暢則造成酸痛不適。此外,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長期勞累,自然肝血腎水虧耗不足,肝血濡養筋,腎水濡養骨,肝腎不足就自然易導致腰酸背痛。
陳醫師表示,中醫藥方應用治療部分,以行氣活血化瘀,養肝血補腎水為主要方向,常用藥方包括如有:身痛逐瘀湯、芍藥甘草湯、獨活寄生湯、六味地黃丸等。常用配合加減中藥如有:芍藥,赤芍,木瓜,丹參、鉤藤,川七、川芎、銀杏,葛根、羌活、伸筋草等。另外,還可配合藥蒸、推拿、理筋等手法,可達到很好的療效。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12/24 00:07"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肌肉筋膜疼痛症疼痛的位置較為廣泛,屬於人體肌肉因日積月累的損傷,所導致的肌肉酸痛。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監事陳曉鈞表示,患者也可能產生不同位置的疼痛轉移。如疼痛影響到脖子、後腦杓、太陽穴的部位。還有提肩胛肌,可能轉移到肩膀及後腦部。包括寒冷、情緒壓力、疲勞等都可能會誘發疼痛的發生。
中醫師陳曉鈞表示,肌肉筋膜疼痛症常見局部肌肉疼痛影響,致病原因可能與長期姿勢不良、反覆性的肌肉損傷、神經傳導物質分泌異常、痛覺神經較過敏等因素所致。肌肉持續收縮會促使代謝速率增加,但局部血流卻因長期緊縮而血流量降低,新陳代謝的物質因而累積,多種因素交互影響,而造成患者的疼痛。但有時藉由影像檢查、抽血、神經傳導及肌電圖檢查卻可能完全正常。此外,根據病況程度及影響部位差異,患者還可能伴隨頭暈、頭痛、耳鳴、心悸、失眠、胸悶、腸胃不適,及其他精神症狀等問題。
陳醫師表示,患者常見局部區域有持續性的刺痛、酸痛感,尤其位於頸、肩、頭部、上下肢及下背部。程度從輕微到劇烈都可能發生,也會伴隨局部無力、關節活動度降低。臨床檢查時,可在患者疼痛區域摸到一條特別緊的帶狀區,在激痛點按壓時,不僅壓迫點會痛,還會傳到其他區域。頭頸部肌肉筋膜疼痛症有時也會以耳鳴、牙關節處的疼痛來表現。
中醫治療肌肉筋膜疼痛症,從改善氣滯血瘀,肝腎不足著手。中醫師陳曉鈞表示,中醫認為此症患者肌肉長期緊繃,血液循環不好,也常因肝腎不足而腰酸背痛,以行氣活血化瘀,養肝血補腎水為治則。
陳曉鈞醫師表示,肌肉筋膜疼痛症在傳統醫學的觀點,主要是由於包括氣滯血瘀,肝腎不足所造成,加上肌肉長期緊繃,血液循環差,自然就影響氣滯血瘀,氣不通則痛,血不暢則造成酸痛不適。此外,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長期勞累,自然肝血腎水虧耗不足,肝血濡養筋,腎水濡養骨,肝腎不足就自然易導致腰酸背痛。
陳醫師表示,中醫藥方應用治療部分,以行氣活血化瘀,養肝血補腎水為主要方向,常用藥方包括如有:身痛逐瘀湯、芍藥甘草湯、獨活寄生湯、六味地黃丸等。常用配合加減中藥如有:芍藥,赤芍,木瓜,丹參、鉤藤,川七、川芎、銀杏,葛根、羌活、伸筋草等。另外,還可配合藥蒸、推拿、理筋等手法,可達到很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