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躁症 責之於肝、脾
發表於 : 2011-01-06 , 20:37
腸躁症 責之於肝、脾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1/06 10:57"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大腸激躁症又稱腸躁症,是一種腸道的功能性異常症狀。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委員兼副秘書長汪紅兵表示,傳統中醫認為,大腸激燥症是現代人常見的毛病,但病因病機其實較為複雜,證候演變也相當多,責之於肝又責之於脾。
汪紅兵指出,責之於肝代表患者的致病和誘發往往跟情志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中醫認為,肝與情緒變化聯繫最密切,因為肝為將軍之官,主疏洩氣機,若肝木有病則氣機容易出問題,導致脾的運化受到限制,這就是中醫說的肝氣橫逆犯脾。
由於大腸激燥症的臨床表現複雜,主要病機是以肝氣虛為特徵的脾胃功能紊亂,因肝臟本身的調節能力較低,對情緒刺激耐受力較差,所以容易在情緒或寒冷等因素刺激下,導致肝氣虛而亢進,進而橫逆脾胃,產生腹痛、腹脹,且便後痛減,便量不增加,但在睡眠中不會發作。
汪紅兵指出,責之於脾者是指脾是以消化系統為主的多功能綜合單位,其功能除包括胃腸道消化、吸收之外,還包括自主神經、能量代謝、內分泌、免疫及運動等功能在內。當脾虛時,運化功能將處於失常狀態,常出現胃腸功能紊亂等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大腸激燥症以肝旺脾虛居多,病機主要為肝鬱脾虛、寒熱夾雜,而以脾虛為中心,以肝氣橫逆為病的根本。因為脾虛在先,脾虛的人容易受到情志刺激而產生這種症狀。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1/06 10:57"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大腸激躁症又稱腸躁症,是一種腸道的功能性異常症狀。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委員兼副秘書長汪紅兵表示,傳統中醫認為,大腸激燥症是現代人常見的毛病,但病因病機其實較為複雜,證候演變也相當多,責之於肝又責之於脾。
汪紅兵指出,責之於肝代表患者的致病和誘發往往跟情志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中醫認為,肝與情緒變化聯繫最密切,因為肝為將軍之官,主疏洩氣機,若肝木有病則氣機容易出問題,導致脾的運化受到限制,這就是中醫說的肝氣橫逆犯脾。
由於大腸激燥症的臨床表現複雜,主要病機是以肝氣虛為特徵的脾胃功能紊亂,因肝臟本身的調節能力較低,對情緒刺激耐受力較差,所以容易在情緒或寒冷等因素刺激下,導致肝氣虛而亢進,進而橫逆脾胃,產生腹痛、腹脹,且便後痛減,便量不增加,但在睡眠中不會發作。
汪紅兵指出,責之於脾者是指脾是以消化系統為主的多功能綜合單位,其功能除包括胃腸道消化、吸收之外,還包括自主神經、能量代謝、內分泌、免疫及運動等功能在內。當脾虛時,運化功能將處於失常狀態,常出現胃腸功能紊亂等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大腸激燥症以肝旺脾虛居多,病機主要為肝鬱脾虛、寒熱夾雜,而以脾虛為中心,以肝氣橫逆為病的根本。因為脾虛在先,脾虛的人容易受到情志刺激而產生這種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