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心肝脾虛、氣血生化不足致缺鐵性貧血

發表於 : 2011-01-20 , 15:42
MissC
心肝脾虛、氣血生化不足致缺鐵性貧血
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人體沒有足夠的鐵質來製造血紅蛋白,會造成缺鐵性貧血。中醫師陳玫妃表示,缺鐵性貧血是由於體內鐵的含量減少,不能夠滿足造血,所引起的貧血。在中醫認為,屬於萎黃、虛勞、血虛等範籌。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此症特徵為紅血球內的血色素減少,骨髓、肝、脾及其它器官組織鐵存量不足。常見的病因有如胃腸潰瘍、功能性子宮出血、痔瘡出血,或者因為月經量多,所造成的鐵質流失。臨床上常見的症狀,包括倦怠、無力、臉色蒼白、心悸、頭暈、眼花、胸悶等症狀。中醫認為,主要是由於脾胃虛弱,而造成的心脾血虛或肝脾血虛。導致血不養心、氣血生化不足,而致腎虛、血虧。

陳醫師表示,常見由於飲食不潔、疲勞、思慮過度而損傷脾胃,或體內長期慢性出血影響。通常病患多有氣血虛弱症狀;若夾雜著脾虛易出現便溏、腹脹、食慾不佳。肝血虛者,可見皮膚乾燥,頭暈目眩,月經失調等。以及腎虛,則會有腰膝酸軟、頻尿、畏冷等情況。

辨證用藥部分,「心脾兩虛」者,常用健脾、補養心血的藥方,如歸脾湯。若「氣血虛夾腎虛」者,可用濟生腎氣丸,加八珍湯輔助。「肝血虛」者,則可用補養肝血的藥方,如逍遙散。

此外,醫師指出,患者應積極地治療貧血的病因、疾病。多攝取含有鐵質的食物,如瘦肉、動物內臟、蛋黃、芝麻、黃豆、芹菜、菠菜、葡萄、櫻桃、紅豆、海帶、昆布、紅棗等。飲食要均均衡,動、植物的食物均應均勻攝取。忌喝濃茶、咖啡及碳酸性飲料,以免影響鐵質的吸收。

藥膳保健方部分,醫師建議,可準備黃耆、黨參各3錢,白朮、當歸、生地、阿膠各2錢,菠菜200克。用800C.C的水煮沸後,加入菠菜同煎。放入少許調味料及薑汁,吃菜飲湯。

Re: 心肝脾虛、氣血生化不足致缺鐵性貧血

發表於 : 2011-01-20 , 15:42
MissC
治療缺鐵性貧血須以身體總存量為指標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蘇湘雲/台北報導】


一旦經血量過多、消化道出血或近端小腸吸收不良,罹患缺鐵性貧血風險增加。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血液腫瘤科醫師黃俊登指出,人體本來不易出現明顯缺鐵,但失血過多或吸收不佳便增加風險,其中育齡女性缺鐵原因多為月經異常,男性則常見消化道出血及腫瘤。

黃俊登醫師指出,健康民眾全身鐵含量約在3~4g左右,每日會因腸道上皮脫落使1~2mg鐵質流失,但近端小腸會吸收相等量的二價鐵來補充。另由於人體內年老紅血球遭網狀內皮系統破壞所釋放出的鐵,幾乎全可再被回收利用,同時人體並無主動排鐵的機轉,明顯鐵質缺乏並不容易。

但生育年齡婦女因月事會流失較多的鐵,且若同時合併經血量過多、鐵質補充不足、或近端小腸吸收不良等因素,長期下來便很有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

家醫科醫師康宏銘表示,治療缺鐵性貧血光看血紅素是不夠的,還要看全身鐵的總存量,身體鐵存量足夠,才算真正解決問題。人體,不只有紅血球含有鐵,像骨髓、肝臟等也都存有鐵元素,只要出現缺鐵性貧血,往往代表全身鐵存量不足,若只倚靠血紅素作為治療指標,經治療後,短時間內血紅素可能上升,但全身鐵存量還是不足,根本問題沒有解決,等治療結束,說不定血紅素又落下來,因此治療缺鐵性貧血需要耐心,大都需治療4─6個月才能讓鐵存量達到健康標準。

康宏銘指出,攝取過多鈣片或茶喝太多,都會影響鐵質吸收,缺鐵性貧血一旦合併體重下降、糞便有潛血反應、腹痛、食慾變差等症狀,或家族有大腸直腸癌病史,就要懷疑腸胃道可能長有腫瘤,除腫瘤外也可能是腸胃道出血導致,最好進一步接受腸胃鏡檢查,以找出缺鐵性貧血真正病因。

貧血是指男性血紅素小於13g/dL,女性小於12g/dL。由於二價鐵是構成血紅素主要成分之ㄧ,所以缺鐵到一定程度後,便產生缺鐵性貧血。

針對老年人及男性的缺鐵性貧血,醫師指出,原因除了常見的潰瘍出血外,要小心是否有腸胃道惡性腫瘤的可能。臨床上,醫師必須詳問病史、貧血症狀、用藥紀錄、開刀紀錄、排便情形等,搭配精準的理學檢查及實驗室檢驗,方能診斷出缺鐵性貧血之真正原因,而非只是單純的補充鐵劑。

黃俊登表示,貧血的成因不少且症狀嚴重度亦不一致,從輕微的容易疲倦、頭暈、頭痛、心悸、運動耐受性差,到嗜睡、呼吸困難甚至休克等危急情形都有。

醫師進一步提醒,別以為自服鐵劑便可治療所有貧血,建議由血液科醫師確診貧血病因,給予正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