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多發性風濕肌痛症 免疫系統疾病

發表於 : 2011-01-25 , 19:47
MissC
多發性風濕肌痛症 免疫系統疾病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1/25 00:07"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多發性風濕肌痛症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台灣中醫臨床醫學常務理事羅明宇表示,除了有皮膚肌肉表現外,還可能伴有發熱、關節痛、關節畸型和運動受阻等症狀,並可能累及內臟、黏膜、血管等,因此屬於全身性疾病。可歸於中醫「肌痹」、「痿證」範疇。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多發性風濕肌痛症是以皮膚、肌肉及小血管炎症為特徵的結締組織疾病。肌肉的病變多因發炎及變性所致,可能出現疼痛和無力的症狀,皮膚可見紅斑、腫脹及色素沉著,也常伴有關節、心肌等內臟損害。

此症被認為可能與遺傳、感染、藥物等因素影響有關,發病可能出現多次緩解和復發。中醫認為,邪毒外侵或內生是主要致病因素;還有瘀毒互結,痺損脈絡因素。

以及先天不足,臟氣虧虛是發病的內在影響因子,也是疾病演變的根本,貫穿於整個發病過程。當主要病理改變,即血液流變學的高凝固狀態、骨骼肌纖維變性、間質炎症性改變及血管的慢性炎症,都是瘀毒互結,損傷筋肉脈絡的結果。

醫師指出,西醫多以類固醇為主要治療方式,但類固醇長期大量的使用,可能造成消化道出血及胃腸道穿孔等副作用。中醫治療多發性風濕肌痛症,雖不能即刻完全控制病情,但可幫助順利逐漸減少類固醇的使用,顯著減少類固醇用量後,可進而減少其副作用,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防止病情復發,改善臨床症狀,縮短病期助疾病恢復。

中醫治療熱證多發性風濕肌痛症從袪濕熱著手。中醫師羅明宇表示,在中醫整體調節、扶正祛邪辨證原則下,在使用類固醇、免疫抑製藥物外,中藥方可避免「傷及正氣損臟腑」。針對熱證患者,可從配合袪邪;解溼熱類的藥方調理。

羅明宇醫師表示,中醫辨證用藥治療部分,針對熱證患者,應配合去濕熱,針對個別體質用藥。若為「熱毒熾盛」者症狀可見肌膚瘀熱、皮紅肌痛、發熱、脈數、舌絳苔黃。治療應配合清熱解毒、涼血養陰;藥方可用清營解毒湯或清瘟敗毒飲加減。

「濕熱鬱結」者,症狀可見不規則發熱,倦怠乏力,納呆,皮膚紅腫、疼痛,苔黃膩,脈濡數。治療應配合清熱解毒,利濕消腫,藥方可用茵陳蒿湯合萆薢滲濕湯加減。「肺熱傷津」者,症狀可見發熱,皮疹,肢體軟弱無力,咳嗽,咽乾,心煩,口渴,尿短赤,排便乾結,苔薄黃,脈細數。治療應採清熱潤燥、養陰生津,藥方可用清燥救肺湯加減。

「脾虛濕熱」者症狀可見肌膚微腫酸痛,肢體萎軟乏力,面色萎黃,發熱,胸脘疲渴,飲食減少,排便溏薄,小便黃少;苔薄黃膩,脈滑數。治療應配合健脾益胃,清熱利濕,藥方可用參苓白朮散合二妙散加減。

Re: 多發性風濕肌痛症 免疫系統疾病

發表於 : 2011-01-25 , 19:47
MissC
《日常生活保健》攝取含硫食物修補重建肌肉、骨骼組織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1/25 00:07"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多發性風濕肌痛症患者,日常生活保健有何須注意?中醫師羅明宇表示,患者應以高蛋白、高維生素、低鹽為主,多吃新鮮蔬果,避免油膩、辛辣、海鮮等刺激性的食物,也要戒煙酒。同時,要觀察皮疹大小、形態及有無瘙癮,保持皮膚清潔、乾燥,避免搔抓皮膚,以及不能使用過熱的水洗澡。

羅醫師表示,飲食建議多吃含硫的食物,如蘆筍、雞蛋、大蒜、洋蔥。因為肌肉、骨骼、軟骨和結締組織的修補與重建都要以硫為原料,同時硫也有助於鈣的吸收。還有多吃含組氨酸的食物,如稻米、小麥和黑麥;有利於清除機體過剩的金屬。

醫師提醒,為避免急慢性肌肉損傷,運動最好選擇以散步、太極拳等和緩運動為主。當肌肉關節疼痛、僵硬、腫脹時,應適當減量。同時應注意保暖,保持合適體重。若肌肉疼痛、萎弱無力或變形等病變較重的老年人,應配合扶手杖行走,減輕肌肉關節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