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健檢報告5大迷思
陳皇光(家醫科醫師)
健康檢查可以幫我們找到很多早期而可以治療的疾病及危險因子,但面對日益精密而種類繁多的健檢項目,民眾花大錢做出來的檢查報告卻看得一頭霧水,既不知道其嚴重程度也不知如何處理。在此針對民眾健檢最常碰到的五種情況,簡單做個整理供參考:
★常見狀況1:貧血?
判別有無貧血的狀況多半是以血紅素(Hb)值做參考,正常成年人的血紅素多半都是大於12﹣13 g/dl,若低於此值,則稱為貧血。若數值低於10g/dl則容易有姿態性低血壓、心悸及疲倦等狀況。
在健檢最常出現的兩種異常結果是地中海型貧血及缺鐵性貧血。地中海型貧血是遺傳基因異常所引起,輕微基因缺陷者,健康和正常人無異,除非有結婚生子的計劃,應做遺傳諮詢,否則根本不需任何治療!
至於缺鐵性貧血最常見的有三大原因:經血過量或經期太長、痔瘡或大腸腫瘤息肉出血和胃炎胃潰瘍胃腫瘤出血;很多健檢報告只建議要補充鐵劑,其實,若不治療原因,貧血永遠無法改善。
★常見狀況2:脂肪肝?
很多人一看到超音波脂肪肝的診斷,就開始找尋保肝秘方,其實脂肪肝有二大原因,一是肝臟因病毒、酒精及藥物造成發炎而無法處理脂肪代謝;另外的原因則是肥胖!
肥胖造成的脂肪肝,焦點應該放在減重、飲食、運動及生活形態的改變,應酬多者,則應節制飲酒。
另外,B、C型肝炎帶原者,若肝發炎指標GOT、GPT若只是輕微上升不到正常值2倍以上,不要過於擔心而亂服藥,觀察即可;若大於2﹣3倍以上(即數值大於100mg/dl) ,則應請肝膽內科醫師評估是否要用藥物治療。
★常見狀況3:血濁?
血脂肪檢查包括膽固醇(cholesterol)及三酸甘油脂 (TG或稱中性脂肪)兩大類,民眾常常用「血濁」一語帶過,還認為是血濁造成頸部僵硬及頭昏症狀。事實上,頸部僵硬往往是肌肉及骨關節疾病;而頭暈往往和低血壓、內耳小腦疾病及失眠有關。
若總膽固醇高於200mg/dl但不高於240mg/dl時,建議要減少高膽固醇食物、多吃低糖高纖食物、戒煙及規律運動,約半年後再複檢其效果。若總膽固醇大於240mg/dl甚至逼近300mg/dl,可能有代謝異常,要考慮藥物治療才能見效。
三酸甘油脂正常濃度小於150﹣200mg/dl以下,若高於200且合併總膽固醇與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大於5,則有較高的機會罹患心血管疾病;若三酸甘油脂濃度大於500,則有罹患致命的腹部疾病─急性胰臟炎的危險,需立即治療。
臨床常見膽固醇高的患者,竟買降三酸甘油脂的「清血丸」,事實上某些降膽固醇藥物和降三酸甘油脂的藥物不可合併使用,否則會產生肌肉溶解症,而導致腎衰竭的嚴重併發症。
★常見狀況4:真異常?假異常?
一般套裝健檢經常要求前一晚要禁食及禁止飲水。所以某些檢查項目會出現暫時性的異常,例如腎功能指標BUN (尿素氮,正常值約小於20﹣25mg/dl) 、CRE (肌酸酐,正常值約小於1.2﹣1.5mg/dl) ,常常在脫水的狀況下略為上升。此時應該請醫師評估腎臟相關指標如血壓、白蛋白、尿蛋白、血尿、血紅素等指標來判斷是否真的有腎臟疾病。
過度脫水時血紅素及尿酸也會假性地上升,在補充水分後即恢復正常。另外尿液中的酮體是用來評估是否因嚴重糖尿病引起的酮酸昏迷的指標,但飢餓時尿液中也可見到脂肪代謝物酮體。這種非糖尿病引起的異常不必過於擔心。
★常見狀況5:心臟亂跳?
心電圖的診斷非常複雜,很多因子都會干擾電位的變化而造成異常,或者很多異常根本不會危害健康或無需處理。例如不完全性右心束傳導阻斷、竇性心律不整或運動員的竇性心搏過緩,往往沒有臨床症狀,對健康也沒有危害,反倒是民眾看到了報告,害怕地得了焦慮症,最後弄假成真,因情緒壓力出現心悸胸悶的症狀。建議面對心電圖診斷,一定要請教有經驗的心臟科醫師代為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