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與健康有約》失眠只治症狀不究潛在病因 無法根絕困擾

發表於 : 2011-02-10 , 18:25
MissC
《與健康有約》失眠只治症狀不究潛在病因 無法根絕困擾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2/10 00:37"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傳統中醫認為,失眠跟臟腑失常有關,病情嚴重者常有各種兼症。中醫師彭憶雯表示,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失眠症狀輕微者,往往眠而不深,但嚴重者常無法順利入眠,甚至出現各種兼症。失眠時常兼有頭痛頭暈、煩躁不安、容易發怒、心悸、健忘等症狀,這跟人的臟腑功能失調有關。

彭憶雯醫師指出,失眠為睡眠品質不良或睡不夠,很多患者經常不容易入睡,也就是超過三十分鐘後才能入睡,或是睡眠維持有困難,常睡的淺、容易醒過來,或是早上起床太早或是醒來後覺得精神沒有恢復,進而促使白天一整天容易感到精神疲倦或注意力不集中。

彭憶雯醫師進一步指出,雖然失眠只是一種症狀而不是一種疾病,也常讓患者出現各種兼症,但仍需找出潛在的病因來治療,不應只治療失眠的症狀,如此才能徹底地解決失眠患者的困擾,進而改善不得臥的問題。中醫在治療上分型眾多,通常約可辨證分型為七種。

陰虛火旺者常心煩不得眠、口乾津少、頭暈頭痛、煩躁、容易發怒、腰膝痠軟、手足心熱、盜汗,治宜滋陰降火,潤燥除煩,適合用六味地黃丸合黃連阿膠湯加減方加以治療;肝鬱血虛者常不易入睡,且多夢易醒,伴隨胸脅脹滿、急躁、容易發怒,治宜養血安神,適合用酸棗仁湯加減方加以治療。

心脾兩虛者常思慮較多,且多夢易醒、心悸健忘、身體倦怠、精神疲勞、胃口差,治宜補養心脾,適合用歸脾湯加減方加以治療;心膽氣虛者常多夢,容易驚醒,遇事常感心慌善驚,治宜益氣鎮驚,適合用安神定志丸加減方加以治療。

痰熱擾心者常沒有辦法睡覺,且胸悶心煩、頭重目眩,治宜清熱化痰,適合用溫膽湯加減方加以治療;胃中不和者常脘悶、打飽嗝、腹部脹滿不舒服,治宜消食導滯,和胃健脾,適合用保和丸加減方加以治療;瘀血內阻者常情緒煩躁不安,伴有心悸、頭痛、精神緊張或多夢,適合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方加以治療。

彭憶雯醫師強調,除了服用中藥方劑外,也可使用針灸療法,常用包括內關、神門、安眠、大陵、足三里、百會、四神聰等穴位,也可搭配耳穴敷貼,像是神門、神經系統皮質下、枕點、心點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