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病毒性肝炎常為熱毒表現單服清熱活血藥不夠

發表於 : 2011-02-14 , 20:14
MissC
病毒性肝炎常為熱毒表現單服清熱活血藥不夠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2/14 00:07"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病毒性肝炎常被認為是熱毒的表現,但單純服用清熱活血藥不一定有效。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李賽美在一場研討會中指出,如果屬免疫低下,腎陽不足的病毒性肝炎患者,需佐以溫補藥;不過患者表現的體質可能夾雜不同的特點,因此必須按照個別狀況予以治療。

李賽美表示,免疫低下與腎陽不足者須加入溫補腎陽的仙靈脾、仙茅,巴戟天等溫補腎陽之藥,單用清熱藥效果有限。民間也流傳不少護肝草藥。但中醫師提醒,只要是清熱退火或大補的藥材都不能任意服用或長期使用,同時絕大部分肝病都無法單純依賴退火或進補來解決。臨床上醫師建議肝病患者除診脈外,最好同時經過抽血與超音波等診斷方式來確診個別的病況。

醫師說,例如不少患者屬於肝氣鬱滯,配合個別患者調整,而非一味退火。中醫所謂的肝鬱包含情緒緊張的問題,患者常見胸肋脹痛,易急躁發怒。有些患者兩邊胸肋容易感到脹痛,容易急躁發怒,口乾咽乾,便秘,婦女月經稀少或閉經,經前乳房脹痛非常明顯,舌苔薄黃或黃厚,舌邊尖紅有瘀斑,脈弦滑或弦細,這便屬於中醫分類中「肝鬱氣滯」型。

至於肝病是否需要給予補藥,則有賴醫師判斷。體虛者,給予適量補藥提升抗病能力,但發炎指數已經飆高者,醫師提醒,不能過服補藥,否則肝臟的破壞會更嚴重;對於許多其他病毒感染疾病來說,中醫用藥原則也有類似的思維。

例如體質較虛的病毒性肝炎,且肝功能指數不高者,由於免疫反應較差,一般可給予補藥。但如果是服藥前肝發炎指數已經飆得很高,就不需要開予補藥,反而得考慮清熱的中藥。

慢性病患者由於長期消耗,防禦力下降,體質轉虛,李賽美教授指出,這類患者久服苦寒之藥,體質容易變為虛寒,但濫用溫燥藥或因久熱,容易轉為虛熱體質。

李賽美表示,很多民眾發現久服單純的熱藥或涼藥,不見得有效,此時需由醫師調整用藥。免疫、防禦力差的人,中醫認為偏虛者多,但體質虛的民眾,不見得隨時手腳冰冷,臉色慘白。中醫還有虛火的概念,可用以形容免疫力低下,卻又有熱象症狀的族群,例如部分患者體虛,抵抗力不強,容易遭感染,口腔卻老是有乾燥及火燒的感覺,此即虛熱,陰虛。

醫師提醒,實火大都指身體有某種程度的發炎或是神經系統不平衡,這種發炎,儘管可能與外在感染有關,卻也有患者未直接受病菌等微生物的侵襲。既然虛者症狀易遷延不癒,中醫大方向上從後天提升患者自我的抗病能力。

然而「虛」在中醫分為不同的類型,李賽美指出,尚有脾、胃、肺、肝、腎等五臟六腑與氣血不同的考量,故使用哪一種中藥,仍以臨床診斷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