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慢性疲勞症候群》現代文明人的大敵

發表於 : 2011-04-09 , 21:40
MissC
《慢性疲勞症候群》現代文明人的大敵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4/09 00:17"
◎記者鄭綿綿/專題報導



前言︰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長期下來,易導致慢性疲勞上身。過度勞累、睡眠不足、連續的壓力負擔會逐漸累積疲勞,讓人提不起勁。一旦疲勞無法緩解,就可能積累成為危險「慢性疲勞症候群」。

原本健康的人突然陷入嚴重影響生活的極度疲勞狀態,並持續數個月時,就必須注意是否罹患「慢性疲勞症候群」。

慢性疲勞症候群問題,常見疲勞感如影隨形。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理事羅明宇表示,患者多見因長期緊張工作、生活事件影響以及長時間處於疲勞狀態有關。自身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也可能受到牽連影響。另外,可能伴隨相關身體不適的生理症狀,如肩膀僵硬、頭痛、胸悶等產生。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人體在運動或工作一定時間後,會產生工作能力暫時降低的現象,稱為疲勞。無論是腦力還是體力,疲勞都是大腦皮層的保護性抑制作用,是大腦皮層細胞的警戒信號,它使人體得以及時休息,免致過勞。人在工作時除大腦皮層緊張工作外,許多器官也都緊張地工作,特別是肌肉,所以各器官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疲勞。肌肉產生疲勞時會出現收縮力減弱,放鬆不完全,極度疲勞時還進行持續時間長的運動,心肌和呼吸肌也會產生疲勞。

羅明宇表示,睡眠也是重要影響關鍵之一,如果每晚的睡眠時間少於七小時,便會削弱恢復體力的機會。然而,睡眠時間太長,人也會精神不振。許多人常利用周休假日睡懶覺,認為這是養精蓄銳,可以補回來。殊不知,人體的工作與休息時間受體內生物鐘的控制,週末睡懶覺也就打亂了生物鐘正常運轉,影響體內激素正常釋放,也會進而直接影響精神狀態。

近年研究也發現,患慢性疲勞綜合症與長期緊張工作、競爭壓力大、生活事件影響以及長時間處於疲勞狀態有關。這類患者也多有許多異常,如自身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以及某些物質缺乏等。

北醫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林琬翎表示,有些人可能因此去做健康檢查卻毫無任何發現,但不適感卻是時時刻刻、如影隨形地出現,而造成心理、身體的極大負擔。不論是如何休息,仍總是感到疲累不堪,此症較好發於30~50歲年齡層。會有全身無力、精神不振、肩膀僵硬、頭痛、失眠、胸悶、健忘、口乾舌燥、容易發怒等症狀產生。一般而言,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疲勞,在經過調整作息或充分的休息後,多數人會消除部分疲勞,但若不論如何休息,仍總是感到疲累不堪,則需要檢查有無其他生理問題。如果在做了一些檢查後,還是找不出確實的病因,則要小心可能患了「慢性疲勞症候群」。

Re: 《慢性疲勞症候群》病癥莫忽視、檢測有標準 早治療痊癒快

發表於 : 2011-04-09 , 21:40
MissC
《慢性疲勞症候群》病癥莫忽視、檢測有標準 早治療痊癒快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4/09 00:17"
◎記者鄭綿綿/專題報導



慢性疲勞症候群常見影響到人體臟腑機能。中醫師表示,此症病位主要是在脾、腎、肝三臟受到影響,患者多有氣血虧虛、功能紊亂;肝鬱氣滯;脾運失常;以及肝的精氣衰弱,影響筋不能動。還有腎氣傷精力不濟現象。基本病機主要責於脾虛、腎虛、肝實。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中醫認為,慢性疲勞綜合症是由於慢性持續性的勞心勞力過度,導致氣血虧虛、功能紊亂,從而使病人出現脾胃內傷。疲勞是身體虛弱的表現。虛是指人體臟腑氣血虧損。加上肝主疏泄,有疏通氣血、條達情緒的作用。肝鬱氣滯則會引起脾胃失和。脾主運化,主肌肉,脾運失常則不能生化營養精微物質,可能使肌肉四肢無力。此外,肝主筋,肝的精氣衰則筋不能動。以及腎藏精,主骨,腎氣傷則精力不濟,筋骨酸軟,未老先衰,也可能易引起性功能阻礙。疲勞可以由多種原因引起,總而言之,中醫強調,勞傷是因為不能保養好身體,過度消耗體能引起的。

北醫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林琬翎表示,中醫認為,慢性疲勞症候群病因病機尤以肝失條達、脾腎不足最為重要。正如中醫古籍中所提到:「肝虛、腎虛、脾虛,皆令人體重煩冤」。此症的發病原因主要與情志因素有關;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不規律、長期的精神心理壓力及過度勞累造成的「肝鬱氣滯」、「脾腎不足」是此症的基本病機。此外,中醫對於「造成疲勞的背後原因」,也有著特別的看法。中醫強調,七情致病往往直接傷及內臟,古典醫籍曾描述說:「七情人之常性,動之則先自臟腑鬱發,外形於肢體」;就是強調病位在脾、腎、肝三臟,其基本病機主要責於脾虛、腎虛、肝實。

慢性疲勞症候群也有相關檢測標準、指標可觀察。林琬翎醫師表示,根據1988年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公布「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診斷標準:

一、維持六個月以上,無法因休息而紓解的疲勞感。

二、疲勞嚴重程度使活動力至少降低正常狀態的一半以上。

三、沒有合併可以解釋疲勞原因的慢性病。必須排除掉其他慢性疾病所引起之疲倦感(如:癌症、自體免疫疾病、各種感染症、精神疾病、內分泌疾病、藥物或毒物成癮、濫用的副作用等)。

另外,除以上三項主要條件外,還需要符合以下十個次要條件中的六項以上。包括:一、低度發燒(不超過38.5度)或畏寒。二、喉嚨痛(非化膿性咽炎)。三、頸部或腋下淋巴結腫痛。四、無法解釋的全身肌肉無力。五、肌肉酸痛。六、運動後24小時疲勞仍不消失。七、廣泛性頭痛。八、遊走性的非發炎性關節痛。九、出現精神或神經症狀(如:畏光、暫時性視盲、健忘、躁動不安、思考力衰退、無法集中精神、憂鬱等)。十、睡眠障礙(嗜睡或失眠)。

Re: 《慢性疲勞症候群》病癥莫忽視、檢測有標準 早治療痊癒快

發表於 : 2011-04-09 , 21:41
MissC
《慢性疲勞症候群》用藥調和陰陽理臟腑 啟動自穩調節功能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4/09 00:17"
◎記者鄭綿綿/專題報導


中醫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可從調和陰陽、理臟腑著手。中醫師林琬翎表示,中醫治療此症可應用各種方式,如針灸、中藥及中藥膳食等,有助於疏通經絡、調和陰陽、調理臟腑、調補氣血,調動人體潛在的自穩調節功能,達到消除疲勞、減輕疼痛、調整睡眠等目的。

林琬翎表示,中醫辨證用藥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針對容易焦慮緊張,表現可見胸悶,記憶力降低,睡眠差,心悸,嘴巴破等「肝氣鬱結」者,治療應配合疏肝理氣,藥方可用柴胡疏肝散或四逆散加減。「肝腎陰虛」者常見於經常熬夜加班,上夜班,壓力大等族群,症狀可見口乾,舌偏紅,手心熱,臉部潮紅,睡眠差,眩暈頭痛,耳鳴,眼睛酸澀,筋骨酸軟。治療應配合滋養肝腎,藥方可用六味地黃丸加減。

林醫師表示,還有「脾肺氣虛」者,症狀可見臉色較蒼白,或偏黃,說話沒力,四肢乏力,沒有食慾,排便偏軟。治療應配合健脾益氣,可用補中益氣湯加減、參苓白朮散加減。「心陰虛」者表現可見心悸、口瘡,疲倦,睡不好多夢,記憶力差等,主要是睡不著的表現特別明顯,食慾還算正常。治療應配合養血安神、滋陰清熱,藥方可用天王補心丹加減。

另外,林醫師指出,六味地黃丸可被用於腰膝酸軟、頭暈耳鳴、手腳心熱、盜汗的腎陰虛型等,是滋陰補腎的經典方。而補中益氣湯合小柴胡東加減既能疏肝理氣,又能健補脾胃,可用於四肢疲乏、精神疲憊、煩躁易怒、食欲差的肝鬱脾虛之證,都是臨床常用方。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在調理上,中醫有許多傳統的經典方劑對患者有不錯的效果。對於出現疲勞無力症狀的患者,可選用升陽益胃湯;失眠可選用酸棗仁湯;急躁易怒可選用丹梔逍遙散;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可選用歸脾湯等。另外,有許多補益類的中藥,對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也有很好的效果,如西洋參、紅景天、黃耆、冬蟲夏草等,這類製劑既可以緩解症狀,又可以調節免疫力。總之,由長期疲勞而演變的慢性疲勞症候群是一個多組織器官虛損、功能紊亂的病理狀態,由多種原因引起,僅靠單一的治法通常難以奏效,應依照患者體質、狀況調整。

此外,羅明宇表示,現代醫學研究證實,氣虛、陽虛患者,體內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能力下降,殺手細胞活性、新陳代謝能力降低,腎陰虛、腎陽虛患者免疫系統能力、殺手細胞活性都下降,造成體內過氧化作用增強,衰老進程加快等。而補中益氣湯能夠補益氣血、升提中氣;六味地黃丸能夠滋陰補腎;現代藥理證實它們有提高殺手細胞活性、免疫系統能力、新陳代謝水平,以及減緩衰老進程等作用。因此可運用中醫治療脾虛証的經典方︱補中益氣湯,也就成為主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用藥之一。取此方的主要功用升陽舉陷、益氣補虛來對抗慢性疲勞的主症。方中黃耆、人參、白朮、當歸、升麻、柴胡、陳皮、甘草為治療中氣不足、清陽不升、肌體倦怠、氣虛發熱而設,與疲勞症候群症狀相似。因此用補中益氣湯可取得不錯的療效。

多種實驗提到,六味地黃湯及其補瀉組分(六味地黃湯的補瀉組分是中藥藥理研究的一種提法,特指熟地、山藥、茯苓「三補」藥物組,及山茱萸、澤瀉、牡丹皮「三瀉」藥物組成);可藉由不同途徑提高機體抗衰老能力,也顯示了六味地黃丸滋陰補腎的作用機理。

Re: 《慢性疲勞症候群》現代文明人的大敵

發表於 : 2011-04-09 , 21:43
MissC
《慢性疲勞症候群》針刺、艾灸、熏蒸穴位 可收多重效用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4/09 00:17"
◎記者鄭綿綿/專題報導


慢性疲勞症候群可配合穴道調理。中醫師林琬翎表示,可應用針刺艾灸療法,改善腎虛心怯;陰虛陽亢;肝鬱血虛;脾虛濕困症候問題。並且可配合電針方式調理,以及利用熏蒸方式,直接將藥液以蒸氣形式透入皮膚,也有助於改善肌肉疲勞。

林琬翎醫師表示,穴道治療針灸部分,若屬精神萎靡、頭暈腦鳴、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腰膝酸軟、四肢欠溫、夜尿偏多的「腎虛心怯」問題,可針刺百會、印堂、氣海、關元、內關、神門穴。而屬於面色潮紅、烘熱盜汗、心悸心慌、心煩易怒、神倦喜臥而不得眠、口舌生瘡、頭目眩暈、腰足酸軟、小便色深、排便偏乾、舌紅少津、脈細數的「陰虛陽亢」問題,可針刺肝俞、腎俞、太衝、照海、三陰交穴。

若為面色少華、肢體麻木、心悸怔忡、健忘多夢、脅肋疼痛、婦女月經不調、舌淡苔薄、脈細弦或細澀的「肝鬱血虛」症候,可針刺太衝、行間、期門、足三里、血海、陽陵泉穴。還有,屬全身倦怠、四肢困乏、頭重如裹、口淡口黏、吃東西無味、胃脘痞悶、腹脹便溏、稅眠差、苔白滑、脈濡滑的「脾虛濕困」症候,則可針刺腎俞、脾俞、肝俞、中脘、關元、氣海、足三里穴。

另外,林醫師表示,在以上配穴處方的基礎上還可配合電針,每天1次,每次15鐘;或沿背部足太陽膀胱經脈走行拔火罐;或在針刺後用多功能艾灸儀加以隔物艾灸;或藉由中藥熏蒸方式,直接將活血行氣、化濕的藥液以蒸氣形式,透入皮膚等手段,以緩解腰背疲勞,達到行氣活血、舒筋止痛、消瘀散結及強經通絡、祛風散寒的目的,從根本上改善肌肉痙攣、肌肉疲勞的臨床症狀。

Re: 《慢性疲勞症候群》現代文明人的大敵

發表於 : 2011-04-09 , 21:43
MissC
《慢性疲勞症候群》依體質調節飲食結構 有助改善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4/09 00:17"
◎記者鄭綿綿/專題報導


調節飲食結構對於改善疲勞也有幫助。中醫師羅明宇表示,調節飲食結構,多食新鮮蔬菜和瓜果、豆製品及海藻類食物,有利於消除疲勞。還可配合藥膳方加以幫助保健。

羅醫師表示,一般來說,氣虛患者應多吃小米、粳米、糯米、菜花、紅蘿蔔、香菇、豆腐、馬鈴薯、紅薯、牛肉、豬肚、雞肉、雞蛋、黃魚等具有補氣功效的食品。此外,動植物食物中都含有維生素B族,但動物性的食物相對含量高些,如動物肝臟、沙丁魚、瘦肉類等,而植物中玉米、糙米、黃豆、綠豆、胡蘿蔔、大蒜、蘑菇等含量較豐富。

也建議,每天應喝足夠的水,以幫助人體更好地吸收營養。雞肉、魚、雞蛋等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全麥食品含有大量礦物質和維生素,如鎂和B族維生素,能讓人精力充沛。另外,由於睡眠不好是引起疲憊的原因之一,中午以後應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如可樂、咖啡等。

慢性疲勞症候群可配合藥膳方保健。中醫師林琬翎表示,可選擇「粉光桂圓紅棗湯,準備粉光參一錢、龍眼肉三錢,紅棗六顆。將粉光參、龍眼肉及紅棗以三碗水煎煮成一碗。隔天食用一次,有益氣養血補心安神的功效;適用於氣虛、失眠健忘、心悸、心慌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