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足底筋膜炎常見疾病

發表於 : 2011-04-10 , 21:14
MissC
足底筋膜炎常見疾病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4/06 00:07"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足底筋膜炎是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國泰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鵬仲表示,因足底筋膜發炎造成疼痛所致,患者在早上起床後會出現刺痛、電到的感覺,過一會兒情況即會改善,但到下午又會開始出現疼痛感。

通常以久站、扁平族、足底內翻外翻等,較容易發生足底筋膜炎。陳醫師表示,其中又以30~50歲較常見。民眾較容易分辨是否為扁平族;而足底內翻、外翻,是需要從腳跟看,但民眾本身是看不出來的,而是需要由骨科醫師判定才行。

足底筋膜炎發作時,症狀可能會持續1~2個月都有可能。且會反覆地發作。有足底筋膜炎者,應多休息少走動,且須服4~6周的消炎藥物。陳醫師表示,保守治療就是以藥物為主,再搭配上穿軟鞋;若軟鞋的效果仍不好,則需穿功能性的鞋墊。

功能性鞋墊可將足弓撐起來,以分布足部的壓力。陳醫師表示,大部份會建議穿1~2年的功能性鞋墊;基本上不建議開刀治療,開刀後仍會復發,且術後的2~3周患者行走也不便。

另,若小孩長期抱怨膝蓋痛、背痛、腰痛等,卻又找不出原因時,也有可能是足底筋膜炎所致。在三年前,針對內湖區500位國小一年級學童作調查發現,若小孩在小學一年級前發現有足底筋膜炎時,有矯正的空間;若在七歲後才發現,比較沒有矯正性,則需穿功能性鞋墊。

Re: 足底筋膜炎常見疾病

發表於 : 2011-04-10 , 21:14
MissC
足底筋膜炎症逐漸加劇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4/06 00:07"
【記者王柏楊/台北報導】


雙和醫院復健科許雅雯醫師表示,足底筋膜炎是成年人腳痛的常見理由之一,大部份都是因跳躍及長期站立而引起的筋膜拉傷狀況。但一般人足底症狀之恢復情況都還頗為樂觀,其大約有80%的患者在1年內會完全恢復。

許雅雯醫師指出,當有足底筋膜炎發生時,大多以觸診方式來沿著足跟的內側向趾端探測就會發現壓痛點,而壓痛點常見在足跟或於足心上,且壓到壓痛點時,其疼痛感可能會沿著足底而延長。

另外,也可試以施力於腳的大拇趾,使之向上蹺或同時將足踝也扳向上蹺,其都可能會產生足跟之疼痛感來測試足底筋膜炎的嚴重情況。而肌肉骨骼超音波和X光檢查,亦可同時列為第一線的檢查項目。

許雅雯醫師說明,一般而言,足底筋膜炎大多以保守治療一段時間便可奏效。而在急性期的治療之首要便是休息,以減少如跳躍與跑步等足部衝擊性較大的活動,,並盡量避免赤足踏地及行走於凹凸不平之路面。然後再給予冰敷,每次15分鐘,一天3~4次為宜,再者即是服用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但若是服用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達2個星期以上時,仍有感覺嚴重之疼痛,則需考慮以局部注射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來治療。

而關於緩解期的復健,可藉由超音波的熱效能和按摩作用或足部牽拉運動,來促進腳底的血液循環和組織之修復,另也能以皮神經刺激器去發揮止痛的效果。

許雅雯醫師提醒,足底筋膜炎的症狀通常是逐漸地加劇,如果不立即治療,嚴重者甚至會產生膝關節、髖關節、背痛等問題。因此,平時就應注重足部的預防保養工作,應選購適合的鞋子並避免持續長途步行,且於運動時宜循序漸進地增加強度。若是足部有感到不適之時,應儘早就醫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Re: 足底筋膜炎常見疾病

發表於 : 2011-04-10 , 21:15
MissC
足底筋膜炎補腎為主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4/06 00:07"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足底筋膜炎與腎氣虧損,肝失所養有關。中醫師羅明宇表示,中醫認為,腳跟為腎經所經過的區域,此處作痛,代表腎氣虧損,肝失所養。且肝主筋;肝血不足,則筋脈失養,血行瘀滯;當氣血凝滯,絡脈失和,就會發病。中醫針對足跟痛的治療,常以補腎為主。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腳後跟痛在中老年中很常見。患者多在走路過多時發病,休息後或足跟不著地時不痛。一般足部不紅不腫,X光片檢查可能有些會發現骨刺,但絕大多數人X光片沒有異常。這部分所謂「沒有異常」者,多是「足底筋膜炎」在作怪。

人體一旦進入老年階段,運動系統結構會發生退行性改變,足底同樣會出現退行性變化,使得肌肉、韌帶張力失衡,關節骨質增生,最終表現為足底縱弓、橫弓減弱或消失,足底受力平衡失調,甚至併發雞眼、滑囊、脂肪墊無菌性炎症、關節炎等,導致各種類型的足底筋膜炎。

羅醫師表示,根據中醫理論「痛則不通,通則不痛」,足底筋膜炎藥方可選擇具有補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溫經通絡作用的中藥。幫助增強陰陽、調和氣血、調節臟腑。而在穴道治療上,應注重足底反射區、經穴、奇穴,並綜合足底解剖、力點轉移原則,達到減輕疼痛作用。

針對不同病因,針灸、服藥可逐步恢復正常足底縱弓和橫弓的結構;結合不同疼痛點,進行有效緩衝減壓處理,使炎症、水腫的踉筋膜、脂肪墊不再受到壓力刺激,消除疼痛,又能逐步恢復足底原有正常生理結構。

醫師指出,每晚可用溫熱水泡腳,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醫師提醒,少運動者、肥胖者,從事運動要循序漸進,減少跳、跑、長走等足部大量運動。另外,老年人最好選擇較鬆軟的鞋,如休閒鞋,鞋穿久了要換。

一雙皮鞋幾年不換,或鞋底過硬,缺乏避震作用,穿著它走長路,都很容易足跟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