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腸胃茶飲 助消化緩脹氣
發表於 : 2011-05-09 , 20:29
護腸胃茶飲 助消化緩脹氣
搭穴位按摩 紓解腹痛不適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 攝影╱高大鈞
天氣開始轉熱、濕氣漸增,易出現消化不良、脹氣等問題,中醫師鄒瑋倫表示,可依症狀飲用添加藿香、厚朴、烏梅、枳實等藥材的茶飲,調理肝、脾及胃氣,另可按壓中脘穴、豐隆穴等,紓緩腸胃不適。茶飲做法皆為將藥材放入市售茶包或滷包袋,置於保溫壺中加500c.c.熱水燜泡10分鐘,可回沖1~2次,當天喝完,飲用次數不限。
消化不良
藿香白朮茶
材料:藿香、白朮、柴胡各5克。
功效:藿香緩腸胃痙攣不適;白朮補脾胃、益氣利濕;柴胡助疏肝理氣。
中脘穴
作用:和胃行氣、止痛,改善消化不良、胃痛、腹部悶脹感。
位置:肚臍上方4指寬處。
按法:用指腹以畫圓方式按壓,帶痠脹感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脹氣噁心
厚朴半夏飲
材料:厚朴、半夏、茯苓各5克。
功效:厚朴能整腸健胃、袪濕;半夏可除體內濕氣;茯苓利水健脾。
豐隆穴
作用:健脾化濕、促代謝,紓解腸胃脹氣、打嗝。
位置:膝蓋外側與腳踝連線正中間點。
按法:用指腹以畫圓方式按壓,帶痠脹感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食欲不振
烏梅陳皮茶
材料:烏梅3克、陳皮及砂仁各5克。
功效:烏梅可解熱生津、鎮嘔及促進食欲;陳皮理氣健脾、助消化;砂仁化濕行氣、溫脾開胃及止瀉。
足三里穴
作用:調理脾胃機能、促食欲、助消化。
位置: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約4指寬處。
按法:用指腹以畫圓方式按壓,帶痠脹感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排便不順
枳實杏仁
材料:枳實、枳殼、杏仁粉各5克。
功效:枳實入脾、胃、大腸經,能清熱通便;枳殼增進腸胃蠕動、行氣除脹,杏仁潤腸,用於改善腸燥便秘。
水分穴
作用:行氣消脹、促代謝、改善便秘。
位置:肚臍正上方約1指寬處。
按法:用指腹以畫圓方式按壓,帶痠脹感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醫師說
吃瓜類除濕瀉熱
中醫師 鄒瑋倫
吃苦瓜、大黃瓜、小黃瓜等瓜類,能袪濕瀉熱、醒脾胃,使腸胃機能維持正常,而油炸、辛辣等重口味食物要避免,以免阻滯脾胃運作,導致腸胃不適。
搭穴位按摩 紓解腹痛不適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 攝影╱高大鈞
天氣開始轉熱、濕氣漸增,易出現消化不良、脹氣等問題,中醫師鄒瑋倫表示,可依症狀飲用添加藿香、厚朴、烏梅、枳實等藥材的茶飲,調理肝、脾及胃氣,另可按壓中脘穴、豐隆穴等,紓緩腸胃不適。茶飲做法皆為將藥材放入市售茶包或滷包袋,置於保溫壺中加500c.c.熱水燜泡10分鐘,可回沖1~2次,當天喝完,飲用次數不限。
消化不良
藿香白朮茶
材料:藿香、白朮、柴胡各5克。
功效:藿香緩腸胃痙攣不適;白朮補脾胃、益氣利濕;柴胡助疏肝理氣。
中脘穴
作用:和胃行氣、止痛,改善消化不良、胃痛、腹部悶脹感。
位置:肚臍上方4指寬處。
按法:用指腹以畫圓方式按壓,帶痠脹感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脹氣噁心
厚朴半夏飲
材料:厚朴、半夏、茯苓各5克。
功效:厚朴能整腸健胃、袪濕;半夏可除體內濕氣;茯苓利水健脾。
豐隆穴
作用:健脾化濕、促代謝,紓解腸胃脹氣、打嗝。
位置:膝蓋外側與腳踝連線正中間點。
按法:用指腹以畫圓方式按壓,帶痠脹感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食欲不振
烏梅陳皮茶
材料:烏梅3克、陳皮及砂仁各5克。
功效:烏梅可解熱生津、鎮嘔及促進食欲;陳皮理氣健脾、助消化;砂仁化濕行氣、溫脾開胃及止瀉。
足三里穴
作用:調理脾胃機能、促食欲、助消化。
位置: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約4指寬處。
按法:用指腹以畫圓方式按壓,帶痠脹感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排便不順
枳實杏仁
材料:枳實、枳殼、杏仁粉各5克。
功效:枳實入脾、胃、大腸經,能清熱通便;枳殼增進腸胃蠕動、行氣除脹,杏仁潤腸,用於改善腸燥便秘。
水分穴
作用:行氣消脹、促代謝、改善便秘。
位置:肚臍正上方約1指寬處。
按法:用指腹以畫圓方式按壓,帶痠脹感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醫師說
吃瓜類除濕瀉熱
中醫師 鄒瑋倫
吃苦瓜、大黃瓜、小黃瓜等瓜類,能袪濕瀉熱、醒脾胃,使腸胃機能維持正常,而油炸、辛辣等重口味食物要避免,以免阻滯脾胃運作,導致腸胃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