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錦囊》消化性潰瘍好發於腸胃 少數發生在食道

有關中醫方面,請在此貼!謝謝!如果有侵權,歡迎來信告知!

版主: MissC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保健錦囊》消化性潰瘍好發於腸胃 少數發生在食道

未閱讀文章 MissC »

《保健錦囊》消化性潰瘍好發於腸胃 少數發生在食道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5/13 00:17"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上腹部不適或疼痛,可能是消化性潰瘍作祟。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魏以斌在一場講座中表示,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常見於繁忙都市人的疾病。典型的消化性潰瘍的症狀包括有飢餓時疼痛,在進食後及服用制酸劑或牛奶後,疼痛會緩和。

中醫師魏以斌表示,消化性潰瘍是指食道、胃、十二指腸等的黏膜,受到胃液的侵蝕,而形成的深入組織的消化道壁的破損傷害,它通常比糜爛嚴重程度又更加重一些。整體而言,潰瘍發生在胃叫胃潰瘍,發生在十二指腸就叫十二指腸潰瘍,僅有少數會發生在食道。

針對症狀影響部分,魏以斌表示,消化性潰瘍患者可能有些症狀不明顯,不過,最常見的症狀為上腹部不適或疼痛。典型的消化性潰瘍的症狀包括有:飢餓時疼痛,進食後及服用制酸劑或牛奶後疼痛會緩和;少數在睡眠中會因突然上腹痛而被鶩醒。若發生出血的合併症則會出現柏油狀排便。

醫師指出,消化性潰瘍的病因包括有:胃酸過多、胃蛋白脢消化異常、膽汁分泌、抽菸、喝酒及壓力等,以及胃幽門螺旋桿菌所致。臨床上,通常診斷,會建議搭配上消化道X光檢查或者胃鏡檢查,較能夠有效確認診斷。

中醫如何治療、調理消化性潰瘍?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魏以斌在一場講座中表示,中醫認為,消化性潰瘍病因病機包括肝脾失調、肝氣鬱滯、素體脾胃虛弱,或久病脾虛,或勞倦過度、貪吃生冷。應配合調理肝胃不和;脾胃虛寒;以及瘀血現象。

中醫師魏以斌表示,消化性潰瘍中醫辨證類型,包括可分為「肝胃不和」型,表現可見胃脹痛,脅痛,噯氣。舌質紅,苔薄白,脈弦;應配合疏肝解鬱、理氣和胃,可用如四逆散(炙甘草、枳實、柴胡、芍藥)加味調理。還有「脾胃虛寒」型,症狀可見隱隱胃痛,受寒喝冷飲加重症狀,大便溏薄,面色白,四肢冷,舌質淡、苔薄白,脈軟;應配合溫中散寒,健脾類用藥。

魏醫師表示,而「胃陰虧虛」型,症狀可見胃脘隱痛,空腹時加重,有灼痛感,食慾差,口乾咽燥,排便乾結,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治療應養陰益胃法止痛,常用沙參麥冬湯(沙參、麥門冬、玉竹、甘草、冬桑葉、生扁豆、天花粉)加減。「瘀血停滯」者症狀可見胃疼痛位置較固定,拒按或呈現針刺般疼痛,或半夜加重,可應用如丹參、乳香、沒藥等藥調理。

患者亦可配合穴道針灸調理。中醫師魏以斌表示,消化性潰瘍若屬於慢性潰瘍,以腹痛、吐酸、嘈雜、嘔吐為主症,可藉由穴道治療幫助緩解症狀,還有耳穴按押方式調理。

魏醫師表示,針灸治療可取主穴:胃俞、足三里穴調理。耳穴貼壓包括可取胃、脾、交感、神門、內分泌、皮質下對應區域調理。此外,還可應用皮膚針,包括取穴:第7~12胸椎兩側的夾脊穴,足太陽經背俞穴,上腹部任脈及足陽明胃經的相關區域取穴。

醫師提醒,消化性潰瘍常見肝胃不和的狀況,因情緒、壓力大所致,有時還伴隨兩側脅肋疼痛明顯,經常打飽嗝、反胃,因此,平常適當的抒壓也很重要。以及脾胃虛寒體質者,也應少吃生冷食物或冰品,天熱仍應少喝冰涼飲品,避免過食生冷,影響虛寒現象加重。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1.中醫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