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存在肝阳虚吗?
存在肝阳虚吗?很多人一定说没有,因为教材里没讲到。但你知道吗,教材是人编的,而且编教材的人基本都是在机械地沿袭着陈腐论调,并非来自临床检验结果,不代表唯一和真理,正确与否不在于谁讲的,而在于讲的是否有依据,包括教材在内的历代医著都很少谈及肝阳虚,不讲并非意味没有。气分而为阴阳,阴阳合而生五行,五行之中复有阴阳。人体脏腑亦是如此,皆有阴阳,有肾阴,就有肾阳,有心阴,就有心阳……肝亦不例外,有肝阴不足,必有肝阳不足,这是人体生理功能所决定的,教材或医家太囿于一面之说或思维太僵化,以致失于偏颇。
2、为什么有肝无阳虚说?
这是历代部分医家的误导,使得后人难以领略正统中医之原貌,究其原因主要有:
(1)肝阳虚的阐述,其实在汉及其以前包括《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在内的医著已有论及,只是后人未能发微。唐宋以后,更多医家囿于钱乙“肝为相火,有泄无补”和朱丹溪“肝常有余”之论,认为肝脏无虚,从而否认了肝的气、血、阴、阳虚的可能性。明·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提出“乙癸同源,肝肾同治”之说,明确指出“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肝既无虚证,也就谈不上补肝之法,肝虚证(肝阳虚)自然不能确立。
(2)另外一种认识也助长了“肝无虚证”之说,即“肝虚无补法”。这一说法虽承认肝有虚,但否认肝有补法。赞成这种提法的医家认为,肝虽有虚,然肝之虚证多由心肾亏虚所致,故治肝虚,不在补肝,而在补心肾,若不补心肾,则非其治也。
(3)同时清代医学家叶天士提出的“肝为刚脏”强调肝体阴用阳,肝用易亢,肝阳易升,致使后人一提肝阳,便误以为只有上亢,而忽视了肝之阳气虚衰的存在。
综上所述,不是不存在肝阳虚,而是肝阳虚之说被各类名家、医著以其主观臆测所掩盖,其实这些医家也是被病证表象所蒙蔽,才得出“肝无虚证”之说,这就是中医学术上的无“肝阳虚”之说吧。
3、唐以后对肝阳虚认识的误区
虽然众多医家皆言肝无虚证,不存在肝阳虚之说,但其中不乏明眼之士,直陈其弊,明确提出肝阳虚,如孙思邈、王泰林、蒲辅周、秦伯未等。之所以有些医家被蒙蔽,主要原因是未能站在中医天人整体观的理论基石上,再结合“应时”来看症状,不知症状(证候)只是表象,只是机体受不同时令影响后的病理表现,很多医书诊病只是依据症状来分析,这与现代医学(西医)的对症治疗又有何不同?!如此必有不当之处,这也正是论及肝阳虚医著中犯的一个重要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讲,唐以后鲜有医著能正确论述这一问题。(可参看如何看待后世医家著作)
众医家所讲“肝常有余”,多依据病患表现于外的木气偏亢状态或木火亢上等证候,这些症状给人一种错误,肝病的失调多以实证为主,因为在病理状态常表现出类似实证的症状,于是得出肝无虚证论断。但其不知这里的虚亢表现是肝木应节气(时令)不足的病理表现,医家将这时候出现在个体表象上的“盛”(症状)强套上“有余”,这是脱离天地四时于不顾而独立看待人体的谬误,自然得出错误的结论。(可参看“气有余为热,热太过为火”是正理还是谬误?)
4、何为肝阳虚?
上述讲了这么多,言归正传,肝以升发为顺,肝阳所主,肝阳是包括肝气在内的所有具有阳的特征的概括,凡以肝阳升发不顺为主的功能失调,统归属肝阳虚范畴。
5、肝阳虚与素体、应时
肝阳虚是个体应于时令的结果,但判断要分清个体的偏胜、偏弱,素体状态与应时无关,是个体特点,属生理的范畴,也是不易改变的。例如一个人素体金偏胜,木气不足,此非病理,是素体特质。(可参看《丹源时空医学之“十层楼”》相关论述)
“应时肝阳虚”是个体按天人相应规律,在不同季节,与不同时令发生关系后的结果。例如素体肝阳偏胜,应秋金,受制时令,出现病理时常表现肝阳虚,这是应时不足的表现,属于病理的范畴。
所以要分清个体、应时、生理、病理的区别与联系。
6、方药及案例
基础知识及理论谈及后,下面从历代方药及丹源群体研讨案例来学习其应用。(回帖查阅下面精彩内容)
方药:
《伤寒论》中小柴胡汤就是肝阳虚的实例,柴胡为升肝阳,正是肝阳不足,无力才会郁,有郁才会产生热,这个是素体土偏胜,木升发不足导致的一系列病证。其实也证实了上述,在汉以前就有论及肝阳虚的例子,只是我们未能发掘。
其他又如四逆散,亦是肝阳虚的例子。还有乌梅丸、逍遥丸、柴胡疏肝散等。暂不论其用药思路,但就病例而谈皆是肝阳虚。
(《答疑篇》及【丹源群体案例引证】请查阅原文)
原创首发:丹源时空医学网(http://dyjkdd.com)
详细出处:(http://www.dyjkdd.com/thread-4130-1-1.html)
【原创】四大基础之肝阳虚(附答疑篇)
診斷猶如兵法!方能用兵如神!很多診斷根據中醫理,來治療!
-
- 加油會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
- 文章: 7
- 註冊時間: 2011-06-22 , 17:58
- 個人狀態: 开心
- 性別: 男
前往
- 一、公開亭
- ↳ 1‧公告版
- ↳ 2‧自我介紹版
- ↳ 3‧論壇教學版(版上使用說明)
- ↳ 4‧建議區(問題反映)
- 二、岐黃懸壺居
- ↳ 1.針灸(穴道按摩)
- ↳ 2.藥物
- ↳ 中藥
- ↳ 青草藥
- ↳ 3.方劑
- ↳ 4.診斷、醫理、病理
- ↳ 5.內科
- ↳ 6.養生
- ↳ 8.婦兒科
- ↳ 西醫婦兒科
- ↳ 9.傷科、眼科、外科(按摩、刮痧)
- ↳ 傷科
- ↳ 外科、喉科
- ↳ 推拿、按摩、刮痧
- ↳ 中醫眼科
- ↳ 西醫眼科
- 三、醫學報導區(市面報章雜誌)
- ↳ 1.中醫報導
- ↳ 2.西醫報導
- ↳ 3.西醫病理、醫理
- ↳ 4.經驗分享區
- ↳ 5.健康操(健康功法)
- ↳ 6.美麗世界
- ↳ 7.綜合版
- 四、心築情巢
- ↳ 1.時光倒流
- ↳ 攝影、相機
- ↳ 湖光山色、唯美映簾版
- ↳ 個人秀版
- ↳ 珍藏版
- ↳ 2.哈拉區(我有話說說)
- ↳ 祝福(真情留言板)
- ↳ 真心話大考驗
- ↳ 世界(網路)趣聞、異聞
- ↳ 大家抱抱版(吐苦水)
- ↳ 3.星相命理
- ↳ 十二星座
- ↳ 命理、生肖、卜(卦)
- ↳ 相學
- ↳ 4.佳文共賞
- ↳ 5.生活分享DIY
- ↳ 6.音樂
- 五、琉璃仙境
- ↳ 1.木本植物區
- ↳ 2.草本植物區
- ↳ 3.水生植物區
- ↳ 4.球根區
- ↳ 5.多肉植物區
- ↳ 6.輕鬆話園藝
- 六、心靈饗宴
- ↳ 福智佛教團體|福智廣論
- ↳ 開示
- ↳ 福智僧團
- ↳ 福智訊息
- ↳ 經典、儀軌、咒
- ↳ 讚頌
- ↳ 作師所喜、正行供養
- ↳ 非官方討論
- ↳ 第17屆印度請法團視聽組
- ↳ 遠離那落迦
- ↳ 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
- ↳ 南山律在家備覽
- ↳ 佛論
- ↳ 道論
- ↳ 儒論
- 七、參考區
- ↳ phpBB參考區
- ↳ phpBB3.3.x
- ↳ phpBB3.2.x
- ↳ phpBB3.0.x
- ↳ phpBB2
- ↳ 架站
- ↳ 竹貓星球
- ↳ phpBB 简体中文社区
- ↳ Joomla
- ↳ joomla英文官網討論區
- ↳ 電腦軟體相關
- ↳ 手機相關討論區
- ↳ 聊天室、測試版及資源回收筒
- ↳ 花坊論壇
- ↳ BNW時尚資訊網
- 友情連結網站
- ↳ 福智佛教團體網站連結
- ↳ 福智僧團全球資訊網
- ↳ 福智全球資訊網
- ↳ 福智佛教基金會
- ↳ 全球廣論 II
- ↳ 《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淺釋
- ↳ 澈見網路電視台
- ↳ 福智台北學苑
- ↳ 福智法人
- ↳ 福智之聲
- ↳ 福智文教基金會
- ↳ 福智讚頌
- ↳ 里仁為美(里仁商店)
- ↳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 ↳ 精采人生成長學坊
- ↳ 法龍寺
- ↳ 網站推薦
- ↳ 梅珍香
- ↳ 千手互助網
- ↳ 岐黃中醫論壇--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