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快樂 產後憂鬱的飲食療法
台北醫學大學營養保健學系教授 陳俊榮
產後憂鬱症是指生產後幾個禮拜到3個月之間所出現的憂鬱狀態,症狀與一般的憂鬱症相似,主要有沮喪、集中力不足、疲勞倦怠感、不安焦躁、失眠、食欲減低等等症狀,發生率大概在10~15%之間。除此之外,產婦會經常出現強烈的不安及焦慮,對於寶寶的興趣減低,甚至有虐待幼兒或者是自殺的傾向。
食慾減低最難解決
最近的研究結果指出,憂鬱症與特殊的荷爾蒙有關,從憂鬱症的發病機轉觀察,產後母體的荷爾蒙確實有些改變,因此容易發生產後憂鬱症。另一方面,可能是寶寶出生後,家事再加上養育的工作量突然增加,不管在生理或者是心理上而言,負擔加重也是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
食慾減低是產後憂鬱症的症狀之一,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產婦如果攝食狀況很差而營養不足時,會影響藥物的藥效及副作用,更會造成其他症狀的惡化。日常可以藉由體重的測量,或者請教專科醫師或營養師,藉由血液生化檢查,觀察血清白蛋白、血糖、電解質等,判斷是否發生營養失調的問題。
避免過量攝取嗜好性飲料
儘管產婦食慾減低,也不能增加咖啡、茶等飲料的攝取。因為其中的咖啡因成分常會造成人體失眠、興奮、感覺遲鈍、顫抖、頻脈、呼吸急促等等副作用出現,如果在傍晚之後大量地攝取咖啡或茶,就會有上述的副作用發生。長期依賴並且持續大量地攝取這些嗜好性飲料,反而會造成產後憂鬱症的嚴重化。因此,建議產後婦女應該要減少含咖啡因飲料的攝取量,尤其是就寢前要控制水分及刺激性飲料,如咖啡、茶、可樂等。
對於產後婦女而言,含咖啡因的嗜好性飲料與含酒精的酒類相類似,均沒有界定明確的安全容許量。在日常的攝取範圍內,指飯後一杯咖啡或者是紅茶,一天2杯以下都是可以容許的範圍之內。事實上,像咖啡、紅茶這一類的嗜好性飲料,除了具有特殊的香味之外,更具有緩和心情的作用,但是要注意的是,當身體有特殊的狀況下,切勿過度地攝取。
產後憂鬱症因為體內荷爾蒙失去平衡,所以日常生活起居要正常化,不要太過勞累,養成早睡早起及運動的習慣,多走出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及接受陽光,如此便能調整體內的生物時鐘,恢復健康。
多攝取可增加血清素食物與魚貝類
飲食方面,除了均衡的營養之外,可以多攝取一些能夠增加血清素(serotonin)的食物,例如:香蕉、大豆製品、乳製品、櫻桃等,讓神經系統活化。進餐時可以聽一些輕音樂,或與家人共進晚餐,製造溫馨的用餐環境等等,都有助於症狀的改善。
從一些流行病學研究報告的結果得知,魚貝類消費量較高國家的產婦,罹患產後憂鬱症的比例較低,因此專家建議可多攝取水產品,來預防產後憂鬱症。換句話說,飲食的內容,包括其中的營養成分,可能具有生理調節作用進而減少疾病的危險因子。
在魚類攝取較多的日本,產婦罹患產後憂鬱症的比例就比歐美國家為低。這可能是因為懷孕時隨著胎兒的成長,母體內DHA的濃度急速降低,甚至出現缺乏的狀態。因此有一些學者認為:母體內DHA濃度的減少與產後憂鬱症有密切的相關性,並建議在懷孕期間就應該積極地攝取富含DHA的魚貝類,以預防產後憂鬱症。如果情況一直沒有改善,就應該詢問專業醫師是否投予抗憂鬱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