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你的假『麵』具!消基會麵類鈉含量檢測結果
發佈日期/ 2006.06.01
附件:
今年三月,香港食環署針對該香港地區市面107個粥粉麵飯及3種醬料樣本進行測試,發現粥粉麵飯內的「鈉」含量偏高。為了解麵類食品的「鈉」含量,消基會特此走訪7家超市、賣場,隨機抽樣17件麵類食品,進行鈉含量、過氧化氫、防腐劑等3項目進行檢測,並邀請專家學者ㄧ同來為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把關。
採樣以及調查時間
本次測試的麵與麵線樣品,採樣時間為民國95年3月22-23日,採樣地點為大台北地區:4間量販店(愛買、特易購、家樂福、大潤發)、1間福利中心(全聯)、2間超級市場(松青、頂好),共計採得17件樣品。
調查和檢測項目
進行標示、營養標示項目的調查,以及「鈉」含量、「防腐劑(苯甲酸、己二烯酸、去水醋酸)」和「過氧化氫」檢測。
調查和檢測結果(詳請看附表)
1. 價格調查
每100公克單價從2.96至19.6元不等。
2. 標示調查
依照「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十七條的規定,有包裝之食品,應以中文標示:1.品名;2.內容物名稱及重量;3.食品添加物名稱;4.廠商名稱、電話號碼及地址;5.有效日期。此次調查皆符合規定。
3. 營養標示調查
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十七條第二項,衛生署公告市售包裝烘焙及穀類兩類加工食品,自民國94年1月1日起(以完成製造之日期為準),應標示營養成分及含量。此次調查皆符合規定。
4. 鈉含量實際測試
本次調查結果,外包裝標示的鈉含量,由每100公克51.6至2,300毫克(mg)不等。但經消基會實際檢測發現,這17件於外包裝標示鈉含量的樣品中,其中有6件的鈉含量實測與標示並不符合,且差異高達20%以上,不符合率高達35%。
這些樣品分別為,編號3號「家樂福NO.1麵線」、6號「頂好FIRST CHOICE營養麵條」、10號「日正 台灣麵攤營養麵條」、11號「綠鉅田 關東手拉麵」、13號「和益純手工麵線」和14號「三束拉麵」。
在「市售包裝食品營養標示規範」中,建議國人鈉的每日攝取量為2,400毫克,本次測試結果中,鈉含量較高的樣品(每100公克大於1,000毫克),為編號3號「家樂福NO.1麵線」、13號「和益純手工麵線」、15號「日正 手工生麵線」、16號「清水捏播洲素麵」、17號「播洲素麵」。
消費者如果食用鈉含量偏高的麵條,若再加上配料、沾醬、高湯等,每個人的鈉攝取量,便很容易超過「一日建議值(2,400毫克)」,並且由於消費者每日不僅只吃一餐,所以累積起來,消費者每日所食入的鈉含量,自然是相當可觀。消基會表示,食物中的鈉一旦進入人體後,多數都會被人體吸收,因此,對於高血壓、心臟疾病及腎臟病等患者威脅甚大。
5. 防腐劑測試
添加防腐劑是為了保存食物,避免食物在短時間腐壞,但是添加防腐劑並非無限期地延長保存期限,所以應儘量選購新鮮食品(離製造日期愈近愈好),並及早食用。
本次測試結果,17件樣品皆未檢出防腐劑用量。
6. 過氧化氫測試
本次測試結果,17件樣品均沒有過氧化氫殘留。
總結
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十九條,對於食品、食品添加物或食品用洗潔劑所為之標示、宣傳或廣告,不得有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之情形。
另,衛生署於民國88年1月26日,衛署食字第88004567號的公告,市售包裝食品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熱量及鈉等項營養標示值之誤差允許範圍為正負20%。此次實測結果,有6件標示值與實際測試值誤差超過20%範圍之外,不符合率高達35%。
因此,主管機關應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第二十九條第一項第三款:標示違反第十七條、第十八條或第十九條第一項規定者,應通知限期回收改正;屆期不遵行或違反第十九條第二項規定者,沒入銷毀之。或以第三十二條:違反第十九條第一項規定者,對業者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
麵條加「食鹽」的目的係使麵條更有Q、彈性及防腐、防黴,但是食鹽中所含的鈉成分,一旦含量過高,對於高血壓患者有害。有鑒於健康意識的抬頭,包裝食品自應提供正確的營養標示,做為消費者認識及抉擇的重要參考資訊。
避免食入過多的鈉,建議消費者食用時宜適量,減少高湯(塊)、醬料,多增加蔬果來搭配;尤其消費者應避免在麵條煮熟後,直接以該湯底加入調味料來拌食,最好能將麵條汆燙煮軟撈起後,再與其他湯水拌食。
(消基會消費新聞發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