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第301講~第400講【全廣 II】

福智廣論|宗大師:【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 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般若般羅密
版面規則
此區專為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所設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9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346講_得人身,就有修行的能力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346講 347講 348講 349講 350講
351講 352講 353講 354講 355講 356講 357講 358講 359講 360講

🍀廣海明月 0346講🍁得人身,就有修行的能力
廣海明月第346講【全廣 II】舊版:第1冊 P150-LL3 ~ P151-L3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346講🍁得人身,就有修行的能力


講次 | 0346 (2021-07-22 ~ 2021-07-25)
標題 | 得人身,就有修行的能力
音檔 | 5B 07:33 ~ 5B 08:32
廣論段落 | P8-L11 ~ P8-L13 今初……所應修行,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50-LL3 ~ P151-L3 ( 2015、2016 南普陀版 )
手抄段落 | 凡是希望要達到……這個指這一個

  大家好!很高興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今天我們會繼續學習「聖教者,如《般若燈廣釋》中」師父的開示。在聽師父的講解之前,大家記著提醒自己聽的時候要專注,要往心裡聽,要專心聽!好!00:27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凡是希望要達到這個地方去的那些人,那些人。那麼他下面為什麼說「若天若人」呢?我們曉得有情是通於六道的,為什麼那些六道的眾生不說,而單說人天呢?因為真正修學佛法,菩薩他已經修到相當程度了,以他的願力在六道當中,這個我們不談。我們剛開始真正修行的時候,只有人天二道能修,其他的這個六道當中的修羅、畜生、餓鬼、地獄沒有辦法,沒有那個能力。所以儘管佛法流傳世間對他沒有用,所以只有在人天二道的人,才有這個能力,所以說,這個指這一個。01:27
  好!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預習?最好預習一下。提問題,師父說:「凡是希望要達到這個地方去的那些人」,希望要達到這個地方去,「這個地方」是指什麼呢?對!「甘露勝位」。甘露勝位大家知道是佛位,對吧!是佛位,甘露是無死的意思。注意!說:「達到這個地方去的那些人」前面還有一個什麼?「希望要達到」,希望。那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希望要達到那個地方去,就是希望達到佛位的人,這句話意味著什麼呢?這些人的人生的方向變成是希求什麼?希求甘露勝位、希求佛果,對不對?希求佛果的、到佛果那個果位去的那些人。因為說:「諸欲證得甘露勝位,若人若天」,講到那些人。02:41

  接著,師父問一個問題:「為什麼那些六道的眾生不說,而單說人天呢?」《般若燈廣釋》中說:「諸欲證得甘露勝位,若人若天」,師父在這裡講人。那麼六道的眾生不說,為什麼單說人天呢?因為什麼?剛才有聽到吧?你們會答吧?看看我們剛才聽的東西有沒有記住,是什麼呀?我們會答成:「修行的時候,只有人天二道能修。」是這樣嗎?缺了什麼?「我們剛開始真正修行的時候」。注意!剛開始真正修行的時候,一定要人天二道。那修行久了之後,變成菩薩的時候還需要這樣嗎?不需要。不需要的理由是什麼?菩薩的願力是在六道之中他都能夠修行的,對不對?而且菩薩不拒絕任何一個痛苦的地方、痛苦的人,他都敢下地獄,對不對?所以說剛開始修行的人,一定只有人天二道能修。03:54

  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像在廣論班也是,我說:「什麼人才能夠修行啊?」說:「人天二道呀!」注意!「剛開始修行的時候」,這個一定要放到。那麼其他六道當中的哪幾道沒有辦法啊?對於剛開始學的,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都沒有辦法。為什麼沒有辦法?師父說什麼?注意喔!這裡邊非常奇怪,師父沒有說他們因為太苦的原因不能修,那菩薩也能修啊!所以,說了「修羅、畜生、餓鬼、地獄沒有辦法」的原因是「沒有那個能力」,是從能力的角度上,是不是?剛開始修行的時候只有人天二道能修,也是從能力的角度上。所以這個人天是指這一個。04:47

  那麼透過這一小段師父的講解,我們的視野可以看到哪裡了?首先躍入我們視野的是「人天二道」,我們在人道,對吧?那還有天道。我們知道這是六道之中的兩大善趣道,對不對?接著還有什麼?地獄、餓鬼、畜生、修羅道。我們知道菩薩遍及六道都可以修行,但是剛開始發心修行的時候,只有人天二道能夠修行,也只有人天二道能夠具有這個能力。什麼能力呀?希望達到那個地方,能夠聽懂佛法、能夠修行的這個能力。05:28

  在講到這一小段的時候,比如說平常我們想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有此生的什麼計畫,比如說我們小的時候、幼兒園的時候如果想上學就很厲害了;然後小學,那目標就是要讀一個很好的初中,然後讀一個很好的高中,然後大學,大學完讀研、讀博、博士後,出國深造、讀名校,對不對?一般的我們就是這樣。可是在這裡邊的此處,在這一小段裡,師父讓我們非常概括地看一看六道的狀況。六道的狀況除掉四道──修羅、餓鬼、畜生、地獄,完全沒有能力在最初開始修行的時候就能夠「所應遍知,所應斷除,所應現證,所應修行」。這個是沒有辦法的,只有人天二道才有這樣的能力。所以這裡邊就楷定了我們有這樣的能力。06:26

  但是,我反問大家一句:我們會覺得我們有修行的能力嗎?人天二道能修、有這樣的能力,是誰說的?是佛陀認為的,對不對?善知識認為的。但是每一個修行的人,到某種要前進的那個當下、要對治自己的時候,我們會認為自己有修行的能力嗎?通常都覺得能力不足吧!還有的人修行一段時間覺得長進不大,就認為自己不適合走這條路,對不對?那就用這裡邊師父的立宗想一想:說人天二道才有這樣的能力,那那一刻我就沒有這樣的能力。我沒有這樣的能力,依據是什麼?就因為一、二、三、四、五……都失敗了,我都不成功。可是,在這裡邊他把人天兩道的有情統統什麼?說你有這個能力修行的!07:22

  那我再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平常說:「哇!這個人很有能力。」什麼能力呀?能演說、能寫文章,是吧?很多呀!能畫畫,還能什麼?會經商、會製造各種東西,這都是一種能力,對不對?但此處說什麼?修行的能力,對不對?是能夠了解四諦法,能夠希求甘露勝位的這個能力。這個能力到底厲不厲害呢?大家可以想一想,捫心自問想一想。當然我們在暇滿、無常那個地方,會再次強烈地講這個能力的問題。08:02

  其實最初我們在廣論班研討的時候,這個地方確實討論了一下:我們不會認為我沒有在三惡趣我就有修行的能力,我們不會這樣去評判,對不對?我們會根據發生的事情、我失敗了幾件事,而評斷自己沒有修行的能力。但此處是說:你一開始修行的時候,不在那幾道你就可以修行。08:25

  所以那些學著、學著,給自己貼了一大堆標籤,然後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沒有能力修行、不適合修行的人,看一看這段話會不會轉心呢?因為這是佛陀的看法,是善知識的看法。通常我們都是不了解自己,我們對自己的看法都是太狹隘或者完全顛倒的,因為佛菩薩會認為我們在人天善道、我們在人道,我們是有能力修行的。08:51

  視野遼闊吧!我們從人間一下子看到了六道,看到了:喔!在六道輪迴的有情裡,人天善道還是居在可以修善的這樣一個顯赫的位置!非常尊貴的位置!就是成為一個人。多麼偉大的事情──居然我是一個人,我在人道!09:16

  平常沒有意識到這件事不容易吧!因為我們不會去六道輪迴這樣想啊!我們會覺得好像本來就是一個人、永遠都是一個人,都不會失去這個人身一般。可是在這裡邊六道啊、六道,我們好不容易得到了一個人身,而這個人身在最開始修行的時候是可能修行的呀!09:40

:fun: :fun: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9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347講_認得真正的苦因(一)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347講🍁認得真正的苦因(一)
廣海明月第347講【全廣 II】舊版:第1冊 P151-L3 ~ P152-L3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0347講🍁認得真正的苦因(一)



講次 | 0347 (2021-07-26 ~ 2021-07-28)
標題 | 認清苦的真正內涵(一)
音檔 | 5B 08:32 ~ 5B 10:51
廣論段落 | P8-L11 ~ P8-L13 今初……所應修行,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51-L3 ~ P152-L3 ( 2016 南普陀版:P151-L4 ~ P152-L4 )
手抄段落 | 那麼他說明一個道理……所以我們要認得得清楚。




  好!那麼接著我們聽下一段。00:04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那麼他說明一個道理,那麼說明的內容是些什麼呢?就是這個,說這個東西,你如果了解了以後,那麼徹底可以解決的。00:18

  這就是佛告訴我們的,下面說,四樣東西:「所應遍知,所應斷除,所應現證,所應修行。」這個「遍」字,實際上通下面四句的,就是說所應遍知,所應遍斷,所應遍證,所應遍修。本來這個所應知,然後所應斷,所應證,所應修,就是佛說的苦、集、滅、道四諦──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你應斷,此是滅你應證,此是道你應修。那麼這個四樣是什麼意思呢?先簡單說明一下。說你不是現在在世間覺得很痛苦嗎?要去掉嗎?然後這個真正的痛苦的真相,如果你不認識之前,你沒辦法去掉它。譬如說我們現在說要拔草,那個草到底是什麼樣,你不知道,你怎麼拔?至少你要去掉這個東西,你要認得它。所以現在這地方有人害我,那麼誰害你啊?你把他找到嘛,就這樣。所以這個真正的苦,你要找到。01:43
  那麼「若人若天」,有了這個能力,「人」標誌著我們會有一種能力,這個能力就是希望達到甘露勝位我們應該了知四諦。然後師父先講了什麼?「遍」字,對吧?這個遍──遍知、遍斷、遍證、遍修。接著講到四諦,四諦這裡邊,師父說:「這四樣是什麼?先簡單地說明一下。」02:16

  師父說明了什麼事情?首先第一個問題:世間覺得很痛苦嗎?所有人都會異口同聲地說:「痛苦!」要去掉嗎?「要!」那麼「真正的痛苦的真相,如果你不認識之前」,師父直接回答說:「你沒辦法去掉它。」這會不會像是一個迴旋刀那樣的理路?說:痛苦嗎?「痛苦!」要去掉嗎?「要去掉!」但是真正的痛苦你不知道前沒有辦法去掉,就是說按我們現在這種方式是沒有辦法去掉。02:49

  我們接著又想:「為什麼我就沒有辦法去掉呢?」師父馬上舉了一個拔草的例子,是拔草吧!但是不農耕的人可能不知道這件事有多嚴重,比如說小麥苗和草小的時候,我是分不開的,去拔的話可能有人專挑小麥苗拔掉了,有人是一起拔掉了,草和小麥很小的時候是分不開的。好像還有一種穀物的那種苗,就是有點像草那類型的都分不開。03:18

  你說:「那種是類似的,苦和樂那還不是很簡單嗎?那是分得挺清楚的,我一定能分得開!」這就是接下來師父要問的問題,繼續聽。03:28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也許有人說:這個苦難道還不知道嗎?對不起,一般來說我們凡夫真正的苦就是不知道!應該這麼說,就是苦的根本在哪裡不知道,你總是在那個枝枝葉葉上面去弄,所以是越弄越遠、越弄越遠,這是它的根本問題,這是它的根本問題。其實我們世間,沒有一個人例外的,都希望去掉苦,都希望得到快樂,可是因為對那個苦的真正內涵沒有認清楚,所以你總歸頭痛醫頭是腳痛醫腳,就弄錯了,這樣,所以我們要認得得清楚。04:11
  苦難道不知道嗎?師父說一般我們真正的凡夫就是不知道,苦是不知道的!這個不知道是不知道什麼?苦的根本在哪裡不知道。然後苦的根本在哪裡不知道,師父說我們會在枝枝葉葉上去弄,對吧?越弄越遠、越弄越遠,這是根本問題。其實講到這一段的時候,應該一開始聽的時候是滿腹狐疑的──為什麼我費了這麼大努力,都說我在枝枝葉葉上去努力,越弄越遠呢?師父說:「這是它的根本問題。」其實看了這一小段,我們一開始學《廣論》的時候是非常疑惑的,對不對?04:50

  師父在這裡邊說,其實在世間沒有一個人例外,我們都是希望去掉苦、希望得到快樂的,可是因為對苦的真正內涵沒有認清楚,注意這三個字──「認清楚」,苦的真正內涵。說:「苦還有內涵啊?苦不就是苦嗎?誰會去想苦的內涵呢?」但是苦不但還有內涵,還要去認清楚,這是一個嶄新的概念吧!我們想苦的話我們就趕快離開它,誰去研究苦啊?有人會研究苦嗎?醫生會研究各種病,對吧?那病是苦的。心裡的痛苦可能我們會覺得心理學家會研究,現在就是有很多什麼焦慮症、各種毛病我們會去想。但是這個苦如果單拿出個苦的真正內涵,還要認清楚,師父說:「所以我們要認清楚。」在這個問題上,其實我不知道這一小段大家平常生活的時候是怎麼用的?05:48

  比如說有一天我們跟人家產生問題之後,在跟別人爭論的當下,我們會特別清楚我是知道問題在哪裡對不對?比如世間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吵架,尤其是親人吵架,越熟悉的人越吵架,你很少跟陌生人吵架吧?都是熟悉的人吵架。為什麼熟悉的人吵架?因為熟悉的人天天在一起嘛,就會有磕磕碰碰、有很多東西。在吵架的時候,尤其是講道理的那個,或者不講道理在心裡對抗的那個,大家會不會覺得問題在哪兒他清不清楚?他非常清楚!他也會認為:問題在哪兒我清楚,要改善的我也清楚,只要你這麼做了就可以了。所以拿掉苦因的方式簡不簡單啊?認識痛苦的方式簡不簡單?剛才發生這件事怎麼樣、怎麼樣,一、二、三講完了!這件事的錯誤怎樣、你怎麼樣改,是不是就結束了?俐落嗎?輕鬆嗎?我們從早到晚是不是都這樣處理問題的?這是粗糙還是細膩呢?很細緻呀,我把剛才的過程全講一遍,就是你的錯呀!06:56

  那麼學了這一段之後,如果大家能把師父的這個話:「苦的根本在哪裡不知道,你總是在那個枝枝葉葉上面去弄,所以是越弄越遠、越弄越遠。」就是苦的真正的內涵沒有認清楚,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注意!就弄錯了。為什麼弄錯了呢?就是苦的內涵沒弄清楚,然後藥也給錯了。07:25

  所以這個問題,我想大家運用這一段的方式,可能是某一天你又掉下一千次那個坑裡了,你想繞也繞不過去,第一千次你又掉在這個坑裡,掉在這個坑裡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對極了,簡直清晰極了,覺得這件事你全部都了解了!所以我們會理直氣壯地要求對方改變,或者做一些什麼、做一些什麼。那個時候腦海裡除了覺得自己是非常非常有道理的,會不會有一個餘力忽然想到師父這段話呢?「實際上苦的根本在哪裡我是不知道的!」這句話如果在那個時候出現的話,我們的火氣、我們的理直氣壯會不會少一點?在那一刻會不會抽一點時間看一看、觀察一下:欸,我現在呼吸好像不太平順,我的表情可能很猙獰,要是有個攝像機照下來的話可能是很難看的。因為我在對別人發脾氣、在嫌棄別人;因為都覺得別人全身都是毛病,而我是有道理的、我是不需要改善的那一方。08:29

  那我要求對方改善,所以我的生命才會改善的這種想法,是在那個枝枝葉葉上去弄,越弄越遠、越弄越遠,所以就弄錯了嗎?我現在當下的苦因是什麼?是他做錯了,還是我看不慣他做錯了?還是我的瞋心?那個時候如果突然意識到、想到師父的這段話,然後抽點餘力觀察一下自己的三業,就立刻發現自己在發脾氣。因為很多人在發脾氣的時候,覺得自己在講道理的,覺得自己的道理是非常清楚的。我只是試舉一例。09:07

  所以這一小段,如果在那個時候能夠出現的話,就會當下讓我們認識到:此刻的苦的內涵,真的是他把事情做錯了我才這麼苦嗎?真正的苦因到底是什麼?還是──他是做錯了,我對這種狀態我不能忍耐;我沒法忍耐、我的忍耐力不夠,所以我才這麼苦。如果我的忍耐力不夠的話,我就增強我的忍耐力好了,我為什麼要一直怪他呢?所以我們很快就找到出路出來。因為一直怪別人,它就不是一條出路,所以在枝末上努力,越來越錯越遠嘛!09:44

  人們共住在一起的時候,現在疫情階段,有很多家人就必須不能出門,在一起度過一年。所以這種狀態下很多矛盾你也沒處躲,天天看電腦也有看厭倦的時候,總有一天也要一起吃飯吧!要一起做很多事情。這個時候要怎麼辦呢?就一定要好好聽法,一定要好好聽法!聽法加強自己的修力,能夠善巧地處理一下自己的情緒還有家人的情緒。10:11

  所以,如果在每次都掉下一千次的那個坑的地方,你能把師父的這一段話想一想,當下息卻那個瞋心的火,是否能感到些許的清涼?我覺得諸位可以試試!但前提是把這一段話背下來!比如說當我們理直氣壯、有百分之百的理由的時候,一定會意識到我們找的就是根本、我們努力的不是枝末,但是師父的看法不是這樣的。10:40

  當我們稍稍憶念一下師父的法語,我們就會有一個對比性,就會意識到:其實我對於當下發生的事情的認知是很膚淺的,此刻我認識的根本就是師父眼中的枝末。我認為的解決矛盾的方式,在師父看起來就是顛倒的、就是弄錯了,就會越弄越苦。這個時候就不會一直把矛盾向深了推進,就會停手。停手的意思:你先停住念頭,然後停嘴,不要再去責備別人,然後把激動的那個心情,甚至有的人非常憤怒的心情試著平復一下。這樣別人也不容易在每一次自己發瞋心的時候都遭難,所以自己要降伏內心的東西。11:24

  這一小段話,就可以有降伏內心的力量,看你用它串習的角度有多強。因為通常那種自己越有道理越發脾氣的人,用這條是很管用的。理虧的人脾氣還很大嗎?除非是他故意掩蓋,否則理虧了通常都氣短,就馬上賠不是。因為你看那個很理直氣壯的人,都覺得真理在他手中,錯誤在別人手中,所以別人應該道歉。通常都是常有理的會修行起來比較麻煩,他不太容易改變自己,所以進步緩慢,動輒道理一大堆,習氣一點都沒動。要看一看佛菩薩的觀點、看一看上師的觀點。12:08

:fun: :fun: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9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348講_認得真正的苦因(二)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348講🍁認得真正的苦因(二)
廣海明月第348講【全廣 II】舊版:第1冊 P152-L4 ~ P153-L5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348講🍁認得真正的苦因(二)



講次 | 0348 (2021-07-29 ~ 2021-08-01)
標題 | 認清苦的真正內涵(二)
音檔 | 5B 10:51 ~ 5B 13:12
廣論段落 | P8-L11 ~ P8-L13 今初……所應修行,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52-L4 ~ P153-L5 ( 2016 南普陀版:P152-L5 ~ P153-L7 )
手抄段落 | 那麼這個道理也許……自然問題解決!



  那我們接著再聽下一段。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那麼這個道理也許大家不大清楚,不妨我們隨便舉個例子吧!譬如說現在我在這個上面要想做一件事情,那麼要想託一些人,結果託的那個人本身偏偏是一個大騙子、大冤家,你如果說託他,你當他親信的話,你有沒有希望做得好事情呀?你越做是越倒楣呀!天下的事情都這樣,這不是很明白嗎?所以你必定要曉得,那你現在……說剛才我要做好這件事情,要把我的冤家拿掉,結果你卻相信你的冤家去做,那你不是顛倒了嘛!這很明白。所以我們真正說起來,這個苦我們不知道,現在我們都是以苦為樂,這所以說越弄越苦,這樣。所以說這個,你簡單一點的,最起碼這個苦的根本在哪裡,你認得了除掉了以後,那就是羅漢;如果說要把它圓滿地、徹底地解決的話,這個就是佛。01:07
    
  這一小段師父是不是還是在講不認識苦的根本的話會把問題全部都搞錯,對不對?搞錯了之後會有一個狀況,就是你越賣力氣,怎麼樣?越倒楣、越痛苦,因為我們看的、我們相信的是一個冤家。冤家是什麼?就是自己的眼睛吧!對不對?「我此刻的認知是對的,所以我就為我的認知去拼命。」實際上這認知本身就錯了,那越拼就會越慘。認知錯了,你為它效命就全完了,人生就毀了,所以師父會再次強調認清這個苦的本質的問題。01:47
  
  但師父突然在這裡講了一句:「最起碼這個苦的根本在哪裡,你認得了除掉了以後,那就是羅漢。」一下跳到這裡了!我問大家一句:你們看到之後會突然嚇到一下嗎?因為我們本來是講苦的根本在哪裡的,然後師父接著說:「認得了除掉了以後,那就是阿羅漢」,一下跳到聖者了!如果把它圓滿地、徹底地解決的話,就是佛陀,就成佛了!突然在苦的後面跟著阿羅漢,還跟著佛果。可是原來我們會怎麼想?原來我們會覺得把這個痛苦拿掉,我至少此生可以快快樂樂的,甚至這一天可以快快樂樂的,對不對?我們沒有想過把苦拿掉去證得阿羅漢甚至成佛,是不是沒有這樣想?02:39

  有沒有人說:「我今天跟你吵架是為了證得阿羅漢?我跟你吵架是為了成佛?」只有善知識會這樣對我們吧!平常都是爭什麼呀?你對我錯、蠅頭小利;誰有道理、誰沒道理,你有沒有道歉、你有沒有該做的做了。甚至有人會認為:「你擠牙膏之後,把牙膏蓋擰上了嗎?」因為這個問題大吵!還有「你把碗拿走了嗎?」「你把拖鞋放在位置了嗎?」為這個位置大吵。03:07

  當然不是說:「啊!那是不是牙膏蓋也不用擰,拖鞋也不用擺,屋子都不用收拾?」也不能這樣說,這些是要做的,但是這些事情做的後邊的動機到底是什麼?我們除掉苦,是為了要證得完全沒有痛苦的那個樂的果──小乘就是阿羅漢,而我們最後是要成佛的。我的意思是說:我們跟一個人爭到面紅耳赤的時候,是為了聖果嗎?那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對比一下。所以師父在這兒突然說認得了、除掉了以後就阿羅漢,會不會對平常我們在一天中的所求有一個很大的震盪?從早到晚我做的哪一件事是為了成佛做的?哪一件事?我跟別人的談話、我跟別人的爭論,哪一件事是為了成佛去爭論的呢?為成佛去爭論是怎麼爭論的?04:06

  好!我們現在聽下一段。04:09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所以現在這個地方要告訴我們的什麼?是徹底圓滿的,所以說「所應遍」,就是普遍地都應該了解。了解了這個苦以後,那麼那個時候你認得了,說:啊!那我現在認得你了,進一步我要去掉這個苦。那個時候,就要看看這個苦是不是能去得掉。它假如天生來就是如此的話,那你拿它一點辦法都沒有,你也不必去了,做這個冤枉苦頭,不必!現在看看能不能去掉?說,欸,可以的!因為世間的一切的事情都是有它的來龍去脈,這樣的因感得這樣的果,假定你把那個因能夠拿掉了以後,這個果自然不現。說既然現在你要去掉這個苦的話,那麼苦的因是什麼?說這個。所以你只要把這個苦的因能夠斷除掉了,這個苦自然解決。所以,進一步說,既然你要斷除苦的話,那麼把那個苦因斷。所以第二個,「所應斷除」,同樣地要遍斷,普遍地把那個因拿掉了,自然問題解決!自然問題解決!05:31
  第一個問題:「普遍地都應該了解」,了解什麼?應該是苦諦,對不對?然後說:「那麼那個時候」,不是此時吧?要學習,對吧?了解苦之後認得了,師父又用了「認」,「認得了」。接著師父還有個心理活動說:「啊!那我現在認得你了。」「我現在認得你了」,我們常常對人說:「我終於知道你原來是個騙子!」但是我們會對我們內心的某一種狀態說:「啊!我終於現在認得你」嗎?這是指我們內心的某一種狀態,對不對?比如說要發脾氣的時候,比如說瞋心起來,還有「瞋心前面的糧食」,學到忍辱的部分有吧?就是你不高興。你常常嫌棄別人這個、嫌棄別人那個,其實這種不開心的心就是瞋心的糧食,你不開心久了之後就會發瞋心。所以解決瞋心要從解決不開心開始,那麼不開心的時候就要警覺了,比如說一個人做的事情讓我不開心,一個不開心、二個……,累積久了之後就發瞋心。06:39

  那不開心出現的時候會認得嗎?大家可能會覺得:「不開心出現的時候,誰不知道自己不開心呢?」我看很多人是不知道自己不開心的。你看他臉沉成那個樣子,你讓他照鏡子看一看!因為人一照鏡子,馬上臉就沒有那麼難看了,就馬上調整一下。所以「我現在認得你了」是指自己對自心的某種狀態的認得。就像我剛才講的,給你掉進去一千次的那個坑之前那幾步你認得嗎?我們認得嗎?那個心理的狀態。07:11

  認得了的話就會說:「哇!來了、來了!」比如說你覺得你的火氣要來了,你馬上知道它要來了,這個時候就是《入行論》裡邊說:「如樹應安住」,就不要隨逐,不要隨著瞋心去走,要停下來、深呼吸,停下來!不要再去非理作意,不要去邪分別。07:30

  所以我們會發現那一種苦是一種心理的狀態,由於外部的一個因緣勾起了之後,我心裡產生的一個不必要經歷的過程,卻每天都要重複地經歷,過也過不去、過也過不去,總重複地經歷那個東西。所以這種東西是我們要認知的,這個苦的續流,在心裡這種東西我們要認知,認識了之後進一步才要去什麼?去掉這個苦。07:57

  注意!這一大段師父講了:「那麼那個時候你認得了」,然後說:「啊!那我現在認得你了」,才會進一步想要去掉它。所以苦諦的了解是非常非常必要的!08:16

:fun: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9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349-規劃遍斷痛苦的人生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349講🍁規劃遍斷痛苦的人生
廣海明月第349講【全廣 II】舊版:第1冊 P152-L4 ~ P153-L5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0349-規劃遍斷痛苦的人生


講次 | 0349 (2021-08-02 ~ 2021-08-04)
標題 | 規劃遍斷痛苦的人生
音檔 | 5B 10:51 ~ 5B 13:12
廣論段落 | P8-L11 ~ P8-L13 今初……所應修行,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52-L4 ~ P153-L5 ( 2016 南普陀版:P152-L5 ~ P153-L7 )
手抄段落 | 那麼這個道理也許……自然問題解決!

  然後我們平常可以看一看,有的人說:「啊,你這一生真辛苦啊!」是不是從苦諦的角度講的呢?命運坎坷,也都是人跟人比,如果人跟三惡趣比的話,沒有一個人是命運坎坷的。惡道裡的有情看到我們人這樣子,就已經覺得我們如同在天堂。比如說在加拿大冬天要是連幾日大雪的話,就會發現浣熊就沒吃的,有一次我看到有七隻浣熊在樹林邊出現,因為冬天太冷了,就給牠們點麵包。一開始是一個浣熊敢靠近,後來看起來大大小小一家子都出來了,牠們冬天是沒有東西吃的。但是人有東西吃、還有壁爐烤、還有衣服穿,然後在屋子裡還吵架,還覺得人生有太多太多不滿足!00:52

  所以在這裡邊就涉及到認得苦這件事,認得苦這件事是不是要花一些力氣?甚至要花很大的力氣,甚至你跟誰去認識苦?誰會教我們認識苦?認識苦這件事實際上是佛陀教我們的,所以學到這裡的時候,突然覺得內心有點變謙虛了,大家有同感嗎?心裡邊吶喊著、叫嚷著的很多念頭,覺得自己很有道理的那些心,有沒有稍微調伏一點呢?實際上覺得自己有道理的那些想法,師父說都是枝末上的努力,是沒什麼慧力的──認不得就是沒什麼慧力的──所以要虛心地去學,什麼時候能學到:「啊!我現在認得你了。」01:38

  接下來師父講到這個苦能不能去得掉,講了什麼理由?為什麼它能去得掉?第一個,天生如此能去得掉嗎?沒辦法!然後就提到了因果。如果把苦因找到的話、苦因能夠斷除的話,這個苦就自然能夠解決。02:01

  注意!下面又說到了那個「遍斷」,遍斷就是「普遍地把那個因拿掉了,自然問題解決!」在這裡邊要注意到的還是這個周遍的「遍」字,你們有沒有對比自己每一天的心?我們其實對苦沒有一種遍斷的心,就是「啊!差不多就行了。只要你不一直找我麻煩,得過且過就行了!」我們對痛苦沒有一種要徹底剷除它的這種強烈的意志力,甚至這樣的需求都似乎沒有。多半都是得過且過、能過就過,沒有想過徹底地把這個苦要斷,而且是──注意──周遍,全部都斷掉,沒有這樣的決心。你看!佛陀的法就是高明,真正的苦因要全部都知道,真正的苦要知道、苦因要知道,然後要全部地斷掉,遍斷!03:00

  有人說:「什麼時候能一了百了,我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掉呢?」人們用各種方式面對,有的人甚至去結束生命。因為他不了解這個生命的珍貴,也不了解其實是還有續流的;而且自殺是有罪過的,會令自己的親人特別特別擔心。但是有人把結束生命當成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認為只要自己死了,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實際上自己死了,是另一個中陰的開啟,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它根本不是一個結束。03:34

  所以死亡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吵架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把自己關起來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吃、喝、玩、樂,找種種現世安樂去塗抹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讓別人道歉、讓別人跪地求饒,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唯有遍斷苦因,知道苦、認識苦,把苦因找出來──這些前面都加一個「周遍地」知道苦、知道苦因,然後周遍地把它斷除掉,這個苦才會結束。這是說明什麼?這個苦要是不去對它戰鬥,它會永遠奴役我們,我們沒有雲開日朗的一天,我們永遠都會在苦的這個壓迫下,過著暗無天日的人生,哪怕在人道,也有人覺得痛苦太多了!04:20

  所以從這一段的角度,我希望大家能夠注意到這個周遍的「遍」字。這個周遍的「遍」字,也是我們平常對我們的人生很難去規劃的一個字──我怎麼會想到把所有的苦都了解、把所有的苦因都了解、把所有的苦都斷除掉?我怎麼會有這樣的一個想像力呢?我怎麼可能會覺得這是我的能力呢?04:47

  但是前面師父說了,人天道就是有這個能力,注意!就是有這個能力。這是走過來的人說的,這是這條路走完的人說的,這是他的經驗。他的經驗和我們的經驗比起來誰的經驗會更高明呢?就看誰活得更快樂、誰活得更瀟灑,那就沿著誰的方法走!05:12

  所以每天聽法、每天聽法,對照佛菩薩給我們的理路,對照師父帶領我們去的方向,我們就會認識到這一天已經活得太渺小了。趕快提升!趕快提升!所以才會發現「一日不聽法,面目可憎」,是吧?就不能要了!自己心續的煩惱續流是沒法阻擋的,甚至發生了也不知道。所以每天必須學法,一定要堅持上廣論班。因為堅持上廣論班就是我們要熟悉四諦法,就是一定要產生這個習慣性地向內觀察、習慣性地自我調伏、習慣性地沿著無上菩提這條路一直精進下去。因為師父說他會陪我們到最後一站,對吧?一路都有師父相陪、有佛菩薩相陪,這不是一條孤單的路,大家一定要加油!06:02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9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350講_認識集諦──釜底抽薪才是辦法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350講🍁認識集諦──釜底抽薪才是辦法
廣海明月第350講【全廣 II】舊版:第1冊 P153-L6 ~ P153-LL4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350講🍁認識集諦──釜底抽薪才是辦法



講次 | 0350 (2021-08-05 ~ 2021-08-08)
標題 | 認識集諦──釜底抽薪才是辦法
音檔 | 5B 13:12 ~ 5B 14:14
廣論段落 | P8-L11 ~ P8-L13 今初……所應修行,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53-L6 ~ P153-LL4 ( 2016 南普陀版:P153-L8 ~ P153-LL3 )
手抄段落 | 所以我們平常說一個一件事情……所應斷除。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研討《廣論》的時間了。上一次我們討論到一定要認得、認得這個痛苦,認得了之後進一步才能去掉苦;後來師父講了一個「所應遍斷」,在所應遍斷後面,接著師父用兩個成語攝持了一下「集諦」這個名詞,或是說它所顯現的修行內涵。那麼我們現在聽一下,要專心!00:37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所以我們平常說一個一件事情,我們「揚湯止沸」是沒有用,「釜底抽薪」才是辦法。這個怎麼講呢?就是說你打開鍋子來,那個鍋子裡面水滾得很,你拿一點開水教它澆進去,沒有用!越澆那個水滾得越厲害。你怎麼辦呢?你不要從那個上面加開水,跑到灶裡邊,把那個鍋子下面的火拿掉了,拿掉了以後,它水慢慢地、慢慢地就冷下來了。為什麼呀?因為它滾水的因是什麼?下面的火耶!你把這個因拿掉了,除掉了就行。現在苦的因是什麼?就是集諦,造這個苦的原因,有一個專門名詞叫作集諦,那麼拿這個東西統統淨除掉了以後就行了,所以第二個,所應斷除。01:41
  這一小段其實很短,師父說「揚湯止沸」和「釜底抽薪」,這兩個成語很容易理解,可是在此處「揚湯止沸」是指什麼呢?我們要想讓那個滾水冷卻的話,揚湯止沸是指什麼呢?是不是屬於一種不認得苦、也不認得苦因的狀態,對不對?因為認得苦了之後,我們才會去尋找原因,如果你發現不了問題,就不會去尋找解決的方案。02:25

  所以在「揚湯止沸」就這四個字上,我會覺得我們可以觀察一下。前面師父也講過:我們常常在枝枝末末上努力,不會在苦的根本上去思考為什麼是苦的。看起來這鍋水是滾得很嚴重,這就是一個表面的現象。看起來從上面澆水下去──這裡邊說澆開水──好像它會停止的樣子,但它真正的原因是藏在後面的,是火的原因,不是水的原因。所以在聽到這一段的時候,看到這兩個成語後面涉及到這個苦的原因、苦的因是什麼?就是集諦,會不會非常好記呀?揚湯止沸、釜底抽薪。03:18

  大寮的同學可以一直地複習這個問題,比如說當你看到那個水滾了的時候,你會想想:這一天我解決煩惱的方式是揚湯止沸呢?還是要釜底抽薪呢?每天都可以考慮考慮。它是完全對立的兩種做法,第一種做法是完全不懂得苦和苦因,兩者都不認識;後者是完全認識了苦,也認得了那個是苦的因,所以才說「所應遍斷」。「所應遍斷」就是指苦因。「遍斷」如果大家記憶不清楚的話,「釜底抽薪」跟這個「遍斷」連起來是比較好記的。04:00

  那麼問大家一個問題:在這一小段,師父要指出的是一個什麼問題呢?是苦因嗎?苦因好不好找呢?如果人的眼界就停留在那一鍋沸水上面,你不會知道下面有火的,比如說一個幾歲的小孩、或者剛會走路的小孩,他是不明白為什麼那個水會燒成那樣子。所以苦因不是說苦因擺在那兒就直接能夠看到,我們要去什麼呀——尋找。要認識到「揚湯止沸」是沒有用的。04:49

師父講的這幾句話說:「所以我們平常說一個一件事情,我們『揚湯止沸』是沒有用,『釜底抽薪』才是辦法。」這句話開會都是可以好好地考慮:到底這個苦因是像我們跟人家理論、跟人家吵架的時候好像馬上我就看到苦因了,是這麼簡單的事呢?還是要去尋找苦因,需要去認得苦因?05:19

  對於我們自己來說,這一小段有的同學看過去說:「喔,揚湯止沸是沒有用的,釜底抽薪是有用的,原來這就是集諦。」這一段聽完了大概就覺得了解了。實際上我們認不認得?比如說「揚湯止沸」的那個手法是什麼?就是從表面現象看問題呀!比如說你說話不對、你臉色不對、你做事沒做好,所以才讓我看不慣,我的苦因是在你身上,你只要改了,我就好了。那麼真正的問題就是我們看別人不順眼、天天不開心。其實總攝起來——先不從貪的東西講——這是一個瞋心的問題,是一個自我的瞋心沒有降伏的問題,所以應該是從裡邊把這個瞋火撤掉,這樣的話自己就清涼。06:13

  師父講得太善巧了!這兩個成語是非常醒目的、非常容易記的,然後把「集諦」跟它們連在一起。而且透過平常的例子,我們可以反覆、反覆地去想:我的方法到底是揚湯止沸還是釜底抽薪?釜底抽薪──所謂的「集諦」。那麼苦惱的因到底是什麼?因為表面現象就是這樣,都是有勾引出我們內心的煩惱的一個緣,但是通常我們會認為這個緣就是所有的問題本身。可是這個緣只是一個引子而已,只是一個小小的火花而已,而更大的那個可燃物,還有很多炸藥都藏在自己的心續裡邊,這個才是禍源!所以要從自己內心的瞋心、貪心乃至傲慢、很多的煩惱入手,才是能夠真正解決苦因的辦法,這裡才是應該斷的。有在聽嗎?07:18

  在看到這一小段的時候,我不知道大家聽的狀態是怎樣?有的人覺得字面的意思是很好理解的,但是在對境的時候會不會現起來這一段法義?這一段法義在對境的時候、它現行的時候,就是你要檢查:我到底是在苦因上下手,還是繼續在苦上加苦?我是在解決這個苦的因,還是我在讓苦變得更苦?這件事是每一次我們心裡痛苦的時候都要再三地問自己的,對不對?因為前面說:「要認得它。」07:54

  那麼為什麼這件事我們要這樣反覆地、非常非常認真地、非常精細地討論呢?因為我們是人。人天──如果希望獲得甘露勝位、希望獲得佛位的話──才能夠知道苦和苦因,才能夠斷除。但是我們修得了這樣的一個能夠修行的人身,或者說暇滿人身的時候,這個時光是珍貴又短暫,如果我們用這個時光來「揚湯止沸」的話,那麼我們將沒有時間「釜底抽薪」。一旦方法用錯了之後苦上加苦,還把能夠「釜底抽薪」的時間全部花掉了,這個是損失非常慘重的!這件事一定要──師父前邊在第一段說:「要認得它。」就是認得自心上的各種風景,百樣的姿態都在內心的狀態裡。08:57

  所以學習這一段的時候,不要只是作一個知見上的了解,完全在行為上好像不會直指我們。從前面師父講的這個人身、講了這個四諦,然後說:平常我們是不會希求不死甘露,也不會希求佛位。可以看到我們的生命是在現世安樂,甚至在這一天的安樂之中,局限在一天那兒,有的人只想這一天,連明天都不太願意想!09:27

  我是希望我們能用這樣一小段,比如說今天聽了,明天早晨起來的時候,就可以想一想。我在拜佛的時候、在祈求三寶加持、在禮佛然後發心的時候,我們會想到:我今天對付煩惱的方式,應該避免這種苦上加苦的方式,像師父講的要「釜底抽薪」,「釜底抽薪」的方式是什麼?就是改變自心啊!對不對?改變自心的方式就是「釜底抽薪」,要去實踐師父指引我們的方向。10:00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9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351講-認識苦,才談得到快樂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351講🍁認識苦,才談得到快樂
廣海明月第351講【全廣 II】舊版:第1冊 P153-LL3 ~ P154-LL6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0351講🍁認識苦,才談得到快樂


講次 | 0351 (2021-08-09 ~ 2021-08-11)
標題 | 認識苦,才談得到快樂
音檔 | 5B 14:14 ~ 5B 15:53
廣論段落 | P8-L11 ~ P8-L13 今初……所應修行,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53-LL3 ~ P154-LL6 ( 2016 南普陀版:P153-LL2 ~ P154-LL6 )
手抄段落 | 斷除了以後怎麼辦呢……所謂道諦。

  好!我們接著聽下一段。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斷除了以後怎麼辦呢?欸,那個時候達到的狀態,是徹底圓滿地解決一切痛苦。他沒有講快樂,痛苦解決了嘛,當然快樂了!為什麼佛經裡面通常不講快樂,尤其是小乘初機的時候?因為平常我們世間人的快樂,它正是痛苦,我們不認得它;所以跟你講了半天的道理,你重點擺在痛苦上面,讓你認得了痛苦,一心一意拿掉它。如果說他又提起快樂的話,你不知不覺地又想起快樂,又世間的快樂,又貪吃的、玩的、穿的、樂的,那對你永遠沒得好弄的。所以剛才初機的時候,他不講這個樂,一定講苦。到最後大乘的時候,他又提出來,是有它的內容。所以說我們要曉得,他佛安立的次第,有他很重要的,所以先講苦集滅道,後來講常樂我淨。那麼這個是什麼啊?要你真正最後達到的境界,也就是我們希望的,說這個才是你真正要的。但是要達到這個,你要自己修行而現證的,所以這個同樣地說「所應遍證」,要普遍圓滿。不普遍、不圓滿──羅漢,或者緣覺;普遍、圓滿──佛陀。那麼你要想達到這樣,做些什麼呢?修行嘛!這個最後的一個「道」,所謂道諦。01:45
  師父說:「斷除了以後怎麼辦呢?那個時候達到的狀態」,那個時候達到的狀態是什麼?答一下。「徹底圓滿地解決一切痛苦。」我們的生命會達到這樣的一個狀態。現在問大家:做夢會夢到這個目標嗎?就是徹底圓滿地解決一切痛苦。我們有一天在早晨起來的時候,會想:「我要把一切痛苦徹底解決掉!」會有這樣的念頭嗎?人是不敢有這樣的奢望的,對不對?我怎麼可能解決所有的痛苦?只要不要那麼苦就滿足了,對不對?怎麼可能把所有的痛苦都解決完!02:35

  看一看!那個時候達到的狀態是徹底圓滿地解決一切痛苦,這樣的狀態在佛陀沒有告訴我們之前,幾乎是不可想像、沒法企及的一個高度。我們都會認為有苦的人生是很自然的,苦怎麼可能沒有呢?有苦才會有樂嘛!如果沒有苦的話,怎麼顯出樂珍貴呢?我們走投無路就這樣想了。但是如果沒有痛苦、全是快樂的話,而且越來越快樂,那不是更美嗎?但是那樣的日子怎麼才能得到呢?人們不敢奢望,因為沒有路可走。但是佛陀發現了這條路,也成功地走完了這條路!03:17

  所以師父說沒有一開始講快樂,「痛苦解決了嘛,當然就快樂!」大家認為是這樣嗎?是因為痛苦解決了,然後就快樂了嗎?我們會承認這個過程嗎?我們會認為:「本來就應該享受快樂呀!」我們會認為人生最緊要的問題是把痛苦解決了,然後才是快樂,還是認為我上來就應該快樂、馬上開始就應該快樂?請回答。03:52

  比如說我們總認為痛苦是一件好像不該來的事情,而快樂就是應該永遠常在。所以非常奇怪地,在充滿煩惱、充滿各種痛苦的這個世界,很多人、很多人,包括你我在內,我們都覺得:我們應該很快樂吧?為什麼不是快樂呢?對不對?可是佛陀指出的第一個問題卻是「認知苦」,然後是「解決苦」,所以先推到我們面前這個問題,居然是苦諦!跟我們平常對人生的期待一樣嗎?說:「我上幼兒園、上小學、上中學、上大學,就是為了認識苦。」是這樣嗎?不是吧!都是為了得到某種快樂,對不對?我們都是為了得到某種快樂才做很多事情的。但是你看看!上手,一開始佛陀教我們:「必須要認知苦,然後知道苦的因,沒有講快樂。把痛苦解決了,當然就快樂了!」能注意到這個習慣的相反嗎?差異非常地大!沒有人想在一件事裡先認識到苦、把苦因拿掉,之後才是樂;上來之後就想要樂。05:15

  馬上就想要得到樂的這種急迫感,或者說這種跟樂很懸殊的距離也沒有去丈量,只是心裡想要得到樂,很急切地、很迫切地想要得到樂的感覺,然後一定就「揚湯止沸」吧!因為沒有去分析啊,就想要用自己用慣了千萬年的、好多劫好多劫的、無窮劫數的那個方式來上手,一上來就要達到樂。所以我們看到此處師父這兩句話,它是跟我們的習慣完全是反的!我們不會想先認識苦,我們也不會想拿掉苦然後才是樂,我們上來就是想要樂的,不管什麼,反正就是要樂──用我的方式達到樂!用什麼方式呢?就是調整別人、調整外境的方式。06:07

  你們認同這個想法嗎?有看到跟我們習慣性的完全差異性嗎?對比內心的時候,比如說早晨起來你會想:「這一天我要認識苦、認識苦的因,然後把苦的因拿掉。」會這樣想嗎?很多人都想要:今天要過得快樂呀、人家祝你快樂呀!怎麼才能夠快樂呀?先認知苦、認知苦因,把苦因拿掉才能快樂。所以快樂是要奮鬥的,是要學習的,是要聽聞的!還是要經歷這些過程──學習、迷惘、找不到自己……,還是要經歷這些。學《廣論》也是,因為它過程就是這樣──第一個要認知苦,乃至苦因。06:47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9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352講_勇敢注視世間的真相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352講🍁勇敢注視世間的真相
廣海明月第352講【全廣 II】舊版:第1冊 P153-LL3 ~ P154-LL6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352講🍁勇敢注視世間的真相


講次 | 0352 (2021-08-12 ~ 2021-08-15)
標題 | 勇敢注視世間的真相
音檔 | 5B 14:14 ~ 5B 15:53
廣論段落 | P8-L11 ~ P8-L13 今初……所應修行,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53-LL3 ~ P154-LL6 ( 2016 南普陀版:P153-LL2 ~ P154-LL6 )
手抄段落 | 斷除了以後怎麼辦呢……所謂道諦。

  如果佛法是這樣的,大家會怕嗎?你會怕嗎?不是都講怎麼樣達到快樂嗎?怎麼一開始要認知苦啊?我們的心裡會有排拒感嗎?因為一講苦就怕了,就想往後逃啊!所有人都想要得到快樂,而且要越快越好地得到快樂。00:36

  為什麼不先講樂呢?還記得師父的回答是什麼嗎?00:45

  第一個原因:「平常我們世間人的快樂,它正是痛苦。」00:52

  如果從來沒有聽過佛法,聽到這句話,可能會心裡一震:為什麼平常我們世間人的快樂,它正是痛苦本身呢?在佛教中,六道輪迴裡被死主所控制的三界有情有真正快樂的那一天嗎?有徹底無苦的快樂嗎?是沒有的!因為它是被苦和苦諦所攝的,所以是沒有真正的快樂的。跟我們談快樂,其實我們沒有經驗到超越輪迴的快樂,所以不知道什麼叫快樂,只有什麼?只有沒有那麼苦而已,是沒有純淨的快樂的。真正地擺脫了死主,擺脫了三界這個輪迴鎖鏈、證悟空性的快樂,聖者才能夠得到,凡夫是不知道那個感覺的,所以那樣的快樂是不知道的,對吧?那麼我們知道什麼呢?我們知道一種樂,那種樂佛陀會認為這就是壞苦啊!就是苦的漸息滅位。所以談到樂的時候,我們會把平常凡夫認為的那個顛倒的樂認為是真正的樂,但其實它是被苦諦所攝的。02:32

  所以師父說:講了半天道理,重點要擺在痛苦上面,認得了痛苦,一心一意地拿掉它。這才是重中之重。如果又提起快樂的話,不知不覺又想起世間的快樂,貪啊、吃的、玩的、穿的、樂的,這些在這樣的層面上永遠都沒有辦法弄好的。因為談到樂,我們就只有經驗這樣的樂,那種無苦的樂我們是從未經驗過的,所以不知道佛陀說的是什麼。「常、樂、我、淨」也不知道是什麼,只能用想像的,甚至用想像的也想像不出來。03:23

  所以師父又說:「剛才初機的時候,他不講這個樂,一定講苦。」大家怕聽到或看到佛陀所說的這個世間的真相嗎?但是不會因為怕,真相就不存在了啊!所以要了解真理的話,就要忍耐,繼續地聽下去。因為講了苦,也不是就把我們自己泡在那個苦裡邊、講完就放在那兒了。講了苦的目的正是為了要分析苦,了解痛苦是怎麼產生的,原來是因為有因,它是可以拿掉苦因,然後除掉的。提出了問題就是要尋覓解決方案,尋覓解決方案是為了實踐,把這個解決的方案能夠徹徹底底地做出來,就是解決痛苦的實踐方式,它是一向連貫的一個過程。04:26

  所以我們大可以勇敢地去傾聽、勇敢地去認知。因為我們可以看到給我們講苦諦的佛陀、講四諦的佛陀,他最後是獲得了那麼自在、大樂的一個佛果,就是完全沒有一絲絲痛苦、所有的快樂都圓滿的佛陀來給我們講世間是苦的。所以應該離開這樣的苦因和苦果,真正地去達到圓滿的快樂。04:59

  討論到這一段的時候,有認知到「它跟我們習慣上心裡走的方向完全是反的」,有認知到嗎?當我們走一條跟我們的習慣相反的路的時候,一開始會吃力否?會覺得不方便。所以學佛的人,一開始師父會一直強調說:認得!認得!一定要認得!強調我們一定要認真地聽法,認清我們內心裡正在做什麼,一定先要認得。認得了什麼呀?認得了苦,然後認得了苦因,把苦因拿掉才能夠得到快樂。如果學佛立刻就想得到快樂的話,沒有經過聞思修,這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不能認為:啊!如果不能夠馬上地得到快樂,就不值得我去學。實際上修行是長久的時間用功的一件事情,就像一棵樹要成材的,十年!我們學一個手藝,也是跟師傅學幾年,然後自己再練一練,還要幫師傅再幾年,加在一起算一算大概也就十年功夫下去了。學一門手藝尚且如此,何況我們要戰勝我們生命中的苦因、我們要戰勝自己,所以我們學習要面對內心、認得內心,再拿掉內心的痛苦的因,它是需要一個聞思修的過程。06:34

  那麼在廣論班裡邊長年地學下去,就是經歷一個這樣的過程。比如說「苦、集、滅、道」,那麼如果僅用一個很短的三十分鐘聽個名字罷了,怎麼操作呢?我們這個心靈的實驗室要怎麼操作才能夠出現快樂呢?這個過程要經過很多次實驗,就是我們大家要聚在一起探討,請法師、有經驗的人,來評判我現在是怎麼樣的,要經過很多次對內心的觀察、對經典的反覆地探索和思考的過程。我們不能夠迴避這樣的學習過程,也不用特別特別在意在追求離苦得樂的這個路上我們碰到的迷惘、孤獨,或者說暫時沒有成就感。為什麼?因為這條路是正確的,走下去,只要方法正確,一定會離開痛苦。07:42

  先認知苦,請問會有什麼成就感呢?發現苦比原來更深刻了,這能有什麼成就感呢?只能說:「哇!心裡會開始害怕,原來輪迴是這樣子,我都不知道,我還快快樂樂地以為是住在花園裡呢!」有的小孩就以為是在天堂裡呢!有的小孩小的時候感覺的痛苦不是很強烈,慢慢地長大發現痛苦一點、一點、一點……越來越強烈。所以這個苦對我們身心的打擊是很劇烈的,如果不把它拿掉,它會永遠地打擊我們。所以我們選擇修行,也必須修行,才能把這個苦因斷掉,然後才能達到那個樂的彼岸。08:43

  所以一開始要勇敢地注視這個世間的真相,用佛陀給我們講的法,要跟著佛陀去看真相,因為真實的路才能離苦得樂。如果我們不去跟隨著佛陀、跟著善知識,真正地探索什麼是痛苦,乃至什麼是苦因,我們就生生世世都在「揚湯止沸」呀!得到了人身這個時光,是正可以「釜底抽薪」真正解決我們生命苦和苦因的大好的時光,我們擁有這個能力了。如果沒有認知到這個人身的價值,還是把它用在追求世間的安樂、名聞利養上,實在是太可惜了,因為這個人身可以為我們換來聖果、可以登地,道次第是讓我們可以去證空性、獲得登地這樣的一個果位;如果拿這麼寶貝的人身,只是換來一點名聞、換來一點利養,這一生實在是太辜負自己了!大家認為呢?09:48

  所以佛陀從初發心、中集資糧、後成就正等覺的佛果,都是源自於對我們的大悲心,佛陀告訴我們實際上我們心中有那個力量,就是有成佛的那個能力。這個能力無論我們迷惘到什麼程度、在六道裡輪迴成了什麼樣子,甚至在地獄的油鍋裡炸了多久,我們這個能力還是很光顯。這個能力就是補特伽羅很奇特的能力,因為有了這個能力,我們才能夠有能力離開痛苦、達到快樂,因為所有的生命都是有這樣的一個奇特的離苦、想要趣向快樂的動力,所以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開始認知到了、我們開始學習到原來苦因是可以拿掉的,我們開始修行的時候永遠都不晚。11:00

:fun: :fun: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9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353講_《佛地經論》:薄伽梵六義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353講🍁《佛地經論》:薄伽梵六義
廣海明月第353講【全廣 II】舊版:第1冊 P154-LL5 ~ P155-L6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0353講🍁《佛地經論》:薄伽梵六義




講次 | 0353 (2021-08-16 ~ 2021-08-18)
標題 | 《佛地經論》:薄伽梵六義
音檔 | 5B 15:53 ~ 5B 17:33
廣論段落 | P8-L11 ~ P8-L13 今初……謂盡勝者所有善說。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54-LL5 ~ P155-L6 ( 2016 南普陀版:P154-LL5 ~ P155-L7 )
手抄段落 | 所以同樣地……那麼這個是聖教,


  大家好!很高興又到了我們研討《廣論》的時間了。這一次的課程,不知道諸位有沒有回去複習?複習的方式就是把師父的帶子多聽幾遍。原來很多同學是習慣重複地聽師父講那一段,在上研討課之前,像我自己的話可能是要提前聽七遍,然後研討的前一天聽一遍、在研討班上再聽一遍,有的時候要是沒聽清楚,再重複一遍,可能就將近十遍──對一段,或者本節課要研討的。一定要特別特別熟悉師父的理路、師父對這一段經文的詮釋,只有熟悉了之後,我們在對境的時候、在降伏內心的煩惱的時候,才能夠很容易地記起來,然後派上用場。00:55

  好!那今天我們接著向下聽,請大家一定要專注聽聞,不能走神!01:06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所以同樣地,小、大的差別在這裡,小、大的差別在這裡。所以天台立這個,譬如說小乘四諦叫生滅四諦,然後呢進一步說無生四諦、無量四諦、無作四諦。同樣的四諦,就是程度的深廣不同,關於這個,到後面的廣文當中我們一一來解釋。總之,佛說的整個的內容,不外這幾樣東西,只是程度深淺。而下面呢就解釋:01:49

即薄伽梵所說至言。」謂盡勝者所有善說。

  喏,這些就是佛講的最究竟圓滿的聖教,這已經完完全全一點都不遺漏了,包含了所有佛說的好的、完整的內容。「薄伽梵」是梵文,這個裡邊翻成功真正的內涵有六個項目,我寫在黑板上面你們自己看一看: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在《佛地經》上面有詳細說明,通常我們只用它其中一個──世尊,就是最後那個尊貴,那個就是薄伽梵的意思。我們佛的十號當中,不是最後一個佛世尊嗎?那就是。通常我們很尊敬地稱呼的話,總是稱佛薄伽梵,或者就薄伽梵。那麼這個是聖教。02:47
  第一個問題:說:「這些就是佛講的最究竟圓滿的聖教」,「這些」師父是指什麼?請回答。前面講的那個「四諦」對吧?那個四諦是程度深廣的開演不同,所以說包含了所有佛所說的完整的內容。在這裡邊,前一次我們研討到,最初,苦諦是我們應該知道的,我們的快樂必須是對治了苦因,然後苦果不能夠出現的時候才會有快樂;不可能不了解苦、不了解苦因就直接想要得到快樂,這樣根本是達不到的。師父舉了「揚湯止沸」和「釜底抽薪」這兩種解決問題的方式。03:45

  那麼怎麼樣去真正地降伏痛苦、達到快樂呢?其實這些就是佛講的最究竟的聖教。所以聖教的目的和我們自心的目的是沒有什麼相違的,因為每個人活著都想要得到快樂,包括就是一些小動物牠們也想得到快樂。但是想要一點痛苦都不要有、想要所有的快樂永遠都不失去的這種想法,只有大覺世尊他究竟圓滿地實現了。所以他把這些降伏痛苦、達到快樂的方法講給我們聽,都是為了能夠解決我們的痛苦──就是一代聖教。04:33

  師父接下來說「薄伽梵」這裡邊有六個意思。這是在哪部經裡呀?《佛地經》對吧?我給大家略講一下。還有根據《佛地經》造了一部論,叫《佛地經論》,是親光菩薩所造,玄奘大師翻譯的──親光,親切的光。「薄伽梵」有六種意思,就師父在此處講的:一自在、二熾盛、三端嚴、四名稱、五吉祥、六尊貴。05:07

  「自在」是什麼意思呢?由於如來徹底地遠離煩惱,與煩惱沒有係屬,所以是具足自在。這個具足自在是因為如來徹底遠離了煩惱,與煩惱沒有係屬,所以具足自在。05:28

  那麼「熾盛」是什麼意思呢?熾盛一般是形容什麼的?形容火焰。這個火焰還不是一般的火焰,是熊熊的烈焰,對吧?那麼這個熊熊的烈焰怎麼來形容佛陀呢?是形容智慧的烈火燒煉,所以具足熾盛──智慧的烈火燒煉。05:52

  第三個是「端嚴」。那麼為什麼說佛陀具足端嚴呢?我們都說:「啊!有的人長得相好,有的人莊嚴。」但是很少有說:「具足端嚴」,就是哪兒都沒有缺憾的。因為佛陀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所莊嚴,所以他是具足端嚴,這也是薄伽梵的第三種意思。06:20

  那麼第四個是「名稱」,這個名稱的意思是一切殊勝的功德圓滿,沒有一個功德他不圓滿的,沒有什麼事情是佛陀不知道的,所以具足名稱。06:39

  第五個「吉祥」,是說一切世間恆常親近、供養、稱讚,所以具足了吉祥。你看!現在也是啊,現在只要是東南亞的國家,所到之處,你只要進去佛殿,看到出家人似乎也沒有什麼國界的差別,都在釋迦佛的腳下磕頭、祈求。甚至你在一些非漢語系的國家裡,還會聽到他們用漢語念經,對不對?用漢字的經典在念。看外表有時候看不出來是哪一國的出家人,但是你看他們禮佛的時候都是一樣的,一說話的時候,發現:啊!這是好幾國不同的語系的出家人。一切世間恆常親近供養、恆常稱讚,所以他具足了「吉祥」。這已經講到第五點「吉祥」了,對吧?07:38

  第六個是「尊貴」。那麼具足尊貴是什麼意思呢?這個尊貴是「具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樂一切有情無懈廢故,具尊貴義」。由於佛陀具足這六種功德,所以稱為薄伽梵。或者由於降伏四魔,稱為薄伽梵。那四魔是什麼呀?就是煩惱魔、蘊魔、死魔,還有天魔。08:12

  所以這個名稱可以說天上、天下、三界、六道最美妙的一個名稱──薄伽梵,希望大家能夠了解它的意思。師父在這裡邊講了一下,在後面的講解中還會再詳細地給我們講。當我們聽到了薄伽梵具足那六種意思的意義之後,對我們的生命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比如說此刻,我聽到了、我知道了,那麼「薄伽梵」的這個名號,對我們的生命會產生怎樣的作用呢?大家可以想一想。08:50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9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354講_佛功德──調伏龍王,利他不懈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354講🍁佛功德──調伏龍王,利他不懈
廣海明月第354講【全廣 II】舊版:第1冊 P154-LL5 ~ P155-L6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354講🍁佛功德──調伏龍王,利他不懈


講次 | 0354 (2021-08-19 ~ 2021-08-22)
標題 | 佛功德──調伏龍王,利他不懈
音檔 | 5B 15:53 ~ 5B 17:33
廣論段落 | P8-L11 ~ P8-L13 今初……謂盡勝者所有善說。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54-LL5 ~ P155-L6 ( 2016 南普陀版:P154-LL5 ~ P155-L7 )
手抄段落 | 所以同樣地……那麼這個是聖教,

「尊貴」,我們可以再考慮一下,比如說:我們會認為地位很高,或者很有教養。一般是這樣吧?但是對於佛陀薄伽梵具有的這個六種功德的第六種「尊貴」的意思,這裡邊的解釋是說:「具足一切的功德」,它的作用是什麼呢?「恆常以種種方便利益安樂一切有情」,後面還有四個字「毫無懈怠」,所以「具足尊貴」。00:40

這個尊貴點是從什麼地方出發呢?就是他的心,有種種方便安樂一切有情的時候,完全沒有懈怠──毫無懈怠!這個「尊貴」的闡釋,尊貴之所以稱為尊貴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心裡都是大悲的意樂,而且有種種方便安樂有情,完全沒有一絲一毫的懈怠。佛菩薩看到有眾生的得度因緣出現了之後,立刻就去救度他,是完全沒有不救度他的理由。像佛陀在他的本生中有很多這樣的故事,就算請佛去幫忙消除什麼障礙的時候,佛陀也會觀察用什麼樣的方式能夠最好地幫到他。01:30

比如說現在不是學到止觀嗎?在佛世的時候,有很多比丘跟隨著佛陀修習靜坐,佛陀希望大家能夠在稍稍安靜一點的地方修習定慧。有的比丘就前往須彌山上修,因為他們已經神通自在。那個須彌山是海上有八萬由旬、海下有八萬由旬,它突出在海面有幾個方向,有一面是琉璃的、一面是金子的、一面是白銀的,總之就是眾寶所成的須彌山。02:03

這個時候有兩條龍王,又嫉妒、又很貪心,牠們就非常非常地喜歡這個須彌山眾寶。喜歡到什麼程度呢?就用牠碩大的身軀把須彌山纏繞了七周,纏完了之後就把頭昂起來,有點像蛇那樣昂起來,宣誓說:「這個須彌山是我的!」兩個龍王,其中有一個好像是難陀,還有一個叫鄔波難陀。牠們為了怕其他的有情靠近這個須彌山,就每天定時地會吐毒氣。那個肯定是很毒的,靠近的小生命大概頃刻間就會死亡,所以是非常可怕的!居然佛陀有些弟子還去須彌山上修定,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勇氣?02:47

結果到半月誦戒的時候,比丘們都回來了,都回到佛陀身邊、回到這個僧團,然後大家說:「啊!去哪裡、去哪裡……。」很多修定的法師們都很莊嚴,結果有幾個比丘從須彌山回來的,怎麼看起來形容憔悴,看起來好像生病了的樣子。然後就問:「你們怎麼會這麼憔悴呀?看起來。」他們就說:「啊,是因為那兒有個龍王定期地吐毒氣,我們是被沾染到了所以變成這樣。」03:19

後來法師們就說:「你們倆那麼有修行,你們就把那個龍降伏了就好了。」他說:「哎呀!那個龍不是很好降伏的。」然後說:「那牠繼續這樣害眾生也不行啊,我們去請問佛陀吧!」然後大家就去請問佛陀。佛陀就觀察了一下,覺得派目犍連尊者去可能是比較好,就是有因緣。你看!利益方便安樂一切有情,毫無懈怠!然後馬上就去了。03:46

其實有一種辦法就是讓那兩個弟子回來就好了,但是那兩個龍卻在那兒繼續吐毒氣,所以佛陀就派目犍連尊者去了。然後目犍連尊者入定之後,很快就到了須彌山──屈伸臂頃到了須彌山,到了須彌山一下看那兩個龍王吐完了毒氣呼呼睡大覺,纏著那個須彌山睡得非常地熟。04:08

然後目犍連尊者就在牠們的身上來回走路、踏步,希望能夠叫醒牠們,依然是叫不醒,怎麼用方法叫不醒。後來目犍連尊者就鑽到這個龍的肚子裡邊,開始用雷鳴的聲音轟響,結果這兩個龍依然沒有醒。目犍連尊者停止了雷鳴之後,開始想:到底是讓牠們起瞋恨,還是讓牠們害怕,牠們更容易醒來?因為叫醒牠好給牠說法呀!目犍連尊者想了一下:如果讓牠們感到瞋恨醒來的話,可能周圍的會遭殃,那麼還是讓牠們恐懼吧!所以目犍連尊者就搖身一變,變成一條更大的巨龍,在牠倆纏繞的外面再纏了七圈,把這兩個龍都纏在裡邊,然後把頭抬起來。04:59

這兩個龍睡啊睡睡睡,覺得:「怎麼身體這麼重?」越來越重、越來越重,好像都快透不過氣來,突然發現:哇!被一條更大的巨龍纏住了。牠倆就喊說:「完了!我們的基地都被這個大龍佔據了,還來搶須彌山,趕快逃命!」就趕快在那巨龍下抽身,那應該是目犍連尊者故意放牠們走了,牠就逃回住處躲起來,不肯出來。05:23

這時候目犍連尊者就收起了神變,到牠們那兒假裝來拜訪。然後那兩個龍王說:「我們不能出去,因為有個大龍來了會傷害我們。」目犍連尊者就說:「你帶我去看一看,我會保護你們,一定不會讓牠傷害了你們。」目犍連尊者說服了這個龍王,龍王就去了。到須彌山一看:「嗯?大龍不見了。」後來這個龍王就看了一下目犍連尊者說:「剛才那個龍王不是你變的吧?」當時目犍連尊者不置可否說:「也可能是吧!」沒有否定,也沒有說是、沒有承認。結果這兩個龍王就很驚恐,就趕快跪地求饒:「哎呀!大德,那個大龍太恐怖了,您有什麼要求我們照做。」06:10

然後目犍連尊者就跟牠倆說:「你們天天在這造惡業,現在是當個龍王,非常地富足,擁有這麼多寶貝,但是此生結束之後一定會墮落地獄,因為天天噴毒氣害生命。所以一定不要再噴毒氣害生命了,要遮止自己的貪瞋之心。」兩個龍王就都歸命目犍連尊者。然後目犍連尊者屈伸臂頃又回到了佛陀的身邊。06:38

佛陀只要聽到眾生哪裡痛苦,有哪個眾生在造惡業,不管是逞威風的、還是受欺負的,佛陀都希望他們能夠安樂,不要造苦因。06:49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9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355講-經典上的每個字都可以拿來修心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355講🍁經典上的每個字都可以拿來修心
廣海明月第355講【全廣 II】舊版:第1冊 P155-L6~P156-LL7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0355講🍁經典上的每個字都可以拿來修心



講次 | 0355 (2021-08-23 ~ 2021-08-25)
標題 | 經典上的每個字都可以拿來修心
音檔 | 5B 17:34 ~ 5B 19:45
廣論段落 | P9-L1 達彼一切悉無違者……補特伽羅成佛之道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55-L6~P156-LL7 ( 2016 南普陀版:P155-L7~P156-LL7 )
手抄段落 | 什麼?下面看……慢慢地會淨除掉。

  好!我們接著往下聽。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下面看:

達彼一切悉無違者。謂於此中解了是一補特伽羅成佛之道。

  怎麼樣說它一切圓滿無違呢?要曉得呀,所有的這些東西我們通達了解,說這些東西是一個人成佛的全部的道理。「補特伽羅」也是梵文,翻成功我們中文的話叫「數取趣」,是不斷地在六趣當中那麼轉。換句話,我們通常的有情哪、人哪、種種的名詞,種種的名詞,現在我們簡單地說,就是我們一個人、一個有情。如果你們要……凡是關於這類東西,平常的時候也不必多問,自己要想真正肯用功,應該多翻字典,先有個概念。那麼在本文本論慢慢地深入的時候,碰到重要的時候,我會詳細說明。你如果自己事先先肯翻字典看的話,我到那個時候一說的話,你馬上就深入它的意義,這個會有正確的了解。01:17

  那麼這裡我特別說明,不要看它一點文字上面的通達,那是因為平常我們現在沒有得到完整的教授,這也是我們自己的業力,所以大家在戲論當中。你真正得到了完整的教授,它這個名詞,每一個的名詞的名相,它針對著這個每一個法的法相,針對著這個法相是最好的解釋。所以當你說明這個名詞的時候,這個法你就認得得很清楚。現在講的法,就是我們身心的痛苦,就是這個!你會認得得清楚,就是它!所以它這個學教有這麼大的好處啊!基於這個理由,所以我鼓勵你們好好地自己下一點功夫。到那時候你們會對眼前的很多煩惱、修行等等,會感覺到:啊,真好啊!不會像以前老樣子,這種毛病慢慢、慢慢地會淨除掉。02:14
  「達彼一切悉無違者。謂於此中解了是一補特伽羅成佛之道。」這裡邊師父解釋了「補特伽羅」──數取趣,不停地在六道裡投生這樣的一個有心續的有情。接著師父講了一個學習方法,因為我們學習佛法的教理的時候,也會遇到很多以前沒有聽過的名詞,說多翻字典,應該是佛教字典,對不對?佛法的字典,多翻一翻。而且師父說:「事先先肯翻翻字典的話」,就是一定要預習,預習發現:欸,這裡邊出現了一個新名詞,我原來沒有聽過的。然後師父希望我們查一查字典,不知道多少班長或者同學們建立了這樣的習慣?其實常翻字典還是很好的。03:07

  注意!如果事先預習,不懂的地方翻一下字典的話,接著師父說:「我到那個時候一說的話,你馬上就深入它的意義,這個會有正確的了解。」我想問大家:為什麼師父說我們事先翻字典看了,然後他一說我們馬上就能深入它的意義呢?為什麼這樣說?體會過嗎?03:33

  比如說上學的時候,老師講了一個新名詞的時候,我們完全都在理解它字面的意思,對不對?先明白這什麼意思。至於它那個字面後面更深刻的內心的東西,通常都是沒法同時了解的,所以理解它是有個層次的。但是如果我們事先把這個詞的定義了解清楚,師父一講就會講到內心的部分,然後再把定義再講一遍的話,就像是一個複習一樣,我們就可以直接跨越定義的部分,去研究那個定義它所顯現的到底是什麼。04:06

  所以在這裡邊師父說:「我特別說明」,特別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記得剛才聽的吧?說:「不要看它一點文字上面的通達」。我們想那翻字典,就好像覺得這也是功夫嗎?字典上有,那我看完之後,好像到廣論班把它看一看,這算是功夫嗎?師父接著就回答我們內心的疑問:「不要看它一點文字上面的通達,那是因為平常我們現在沒有得到完整的教授,這也是我們自己的業力,所以大家在戲論當中。」文字的通達,如果你沒通達了,可能是亂說一通。04:49

  那麼師父說:「你真正得到了完整的教授」的話,解釋了這個名詞,每一個名詞它的定義、針對它的法相都是非常清楚。師父說:「當你說明這個名詞的時候,這個法你就認得得很清楚。」說這個名詞的時候,這個名詞所載有的對我們身心那個調伏的力量就會顯現出來。是這樣的一個意思嗎?05:17

  師父說:「就是它!」這個「就是它!」你們聽到這一段的時候,會停下來想一想嗎?像我們現在學五大論,很多人會覺得:「哎呀!我也沒有什麼修心,我只是文字上了解了一些,是表面文章。」但是師父對文字的了解是非常非常重視的,因為如果我們對文字的了解是有傳承教授的話,那麼每一個佛經上的、每一個論典上清淨地傳承下來的,沒有一個字是不能修心的,每一個字都可以拿來修心的。05:58

  師父說:「現在講的法,就是我們身心的痛苦」──這個數取趣就是我們的痛苦,輪迴的眾生不得自在地被業力所自在,不想結束的時候得結束、不想開始的時候得開始。比如說不想死的時候,死期到了;然後誰會想要投生三惡趣呢?三惡趣的惡相明現了。或者不想要丟錢,然後錢也沒了。總之很多求不得苦的東西是非常非常熾盛的,因為整個六道就是顯現為一種被業所自在的狀況,跟自己的想法有的時候是完全反的。06:38

  所以,「就是我們身心的痛苦」──「數取趣」,了解了這個定義之後,我們會知道數取趣原來就是:我沒有結束六道輪迴之前就是我的代名詞。我不停地在六道裡轉世、不停地在這裡投生,而且如果沒有造一個好的業的話,是不會有修學佛法能力的這個人天身的。所以在這個「數取趣」這個詞裡邊,凝聚了非常非常深刻的、廣闊的痛苦、殘酷的痛苦!07:09

  所以師父說:「基於這個理由」,什麼理由?「所以我鼓勵你們好好自己下一點功夫。」是在經典上嘛,對不對?然後到那個時候對眼前很多的煩惱修行,會感覺到:「哎呀!真好!不會再像以前的老樣子。」聽得多了,因為佛法的很多名詞是指示內心的行相,或者揭示很多我們不知道的對於身心狀況的調治,一旦了解多了之後,我們會知道這個心怎麼對付。比如說,有些人說:「哎呀!這一段時間我的心力提不起來。」提不起來就是憂悲苦惱嘛,對不對?憂悲苦惱的時候,就要想一些歡喜的法類,比如說憶念佛恩啊,憶念師恩、憶念菩提心勝利、暇滿人身勝利,對不對?三寶恩德、暇滿義大……,這些都是令我們的心會生歡喜的法類,歡喜的時候心就不會低迷。常常想一些歡喜的事情,比如說觀察僧團的功德、觀察某一個法師的功德呀,甚至是想一想阿底峽尊者的功德──剛剛講完阿底峽尊者的功德──想想那些大論師,還有玄奘大師,光是玄奘大師翻譯了《般若經》這件事,我們就應該高興很久了!08:31

  那天天對一切都不滿意,對這個也不滿意、對那個也不滿意,常常愛翻臉,說話就是像刺蝟一樣到處刺人,這是什麼心啊?瞋心對吧?瞋心的續流太猛,看什麼都要說一下、都不順心,這個時候應該去思惟什麼?瞋心的過患。要考慮到生起了瞋心之後,現法的安樂會失去、後世會墮落,為這個瞋心的延續我們也會犯很多條戒律。然後惦量一下結果,你會覺得延續這個瞋心對我自己沒有好處,因為現法樂就被破壞掉了。一個有瞋心的人,睡眠都有問題──沒法睡,氣得睡不著,看誰都覺得那個人是針對我的,看什麼都想去刺他一下。在《廣論》裡邊的〈忍辱品〉的部分廣泛地宣說了瞋心的過患──現法和後世,最可怕的是後世會墮落!09:25

  所以如果常常地聽聞這些教典,好好地下點功夫的話,這就不是名詞的問題了。有人說:「啊!你們研討《廣論》研討多少年?」說:「有的人都學二十多年。」「學二十多年,你們實修了嗎?」好像我們聽聞的時候就完全沒有實修。其實聽聞的時候會不會對治惡業啊?你聽聞的時候,比如說前面講那幾種勝利,其中有一個「極大罪行自趣消滅」,我們後面會學到,會對付我們很多正在進行的煩惱,會給我們提醒以後不要造這樣的惡業。佛法是要從聽聞開始的,不能認為自己聽聞了很多年《廣論》完全都沒有實修。10:03

  實修是什麼?結合內心就好,向內調伏就好了,你守戒的話就有在實修,對不對?實修有很多種,比如說對上師修信是不是實修呢?也是啊!對三寶修信是不是呢?知道暇滿義大,好好地珍惜暇滿,是不是也是依教奉行?也是的!有的修行人對自己的評價根本不符合事實,所以評點完了之後,自己就完全地低落了。怎麼可能聽聞《道次第》三主要道、從《般若經》流出來的、從《現觀》流出來這樣的教典,學了二十年對我們的身心會完全沒有饒益,那惡行得到什麼程度?而且如果有那麼深的惡行,怎麼可能在這個《廣論》的學習中一直不間斷地學習啊?這份堅持也是一個大家很了不得的善根!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一遍又一遍地學習《廣論》的因緣。10:55

  像在第二次講全廣的時候,我曾經請問過善知識:「是不是大家知道的我就不用講?我講一些難點,變成是那個難點稍微解釋一下。」然後仁波切說:「為什麼大家知道的就不講?」我說:「因為大家都知道。」仁波切就說:「大家都知道,做到了嗎?」沒做到就要一遍、一遍、一遍、一遍地串習,佛法就是要重複、重複地學習。因為你還沒有變成是自己心續裡的就要學習,不能聽過了再聽就完全沒有歡喜心、沒有實踐力了,就想聽一些沒聽過的。應該重複地聽聞那些已經知道的法類,並且串習到內心很熟練直到改變相續,這才是聽聞的目標嘛!對不對?11:43

  所以我認為這一段師父告訴我們學習方法──強調預習的重要性,強調了解教典文義的重要性。就是這個文字上的功夫是一定要通達、一定要了得的,不能亂解釋,要有傳承的教授。如果得到了這樣的清淨教授,自己下點功夫,一定會改變心續的。不可能專門治痛苦的佛法就治不了你,為什麼你就除外呢?佛陀度眾生的時候只把某一個人除外了嗎?他的菩提心無所不包啊,為什麼就度不了我呢?是不是我沒有聽佛的話呢?是哪兒沒學懂?所以不要老去打擊自己!考慮一下:每次進步0.01也可以,進步0.001也可以!12:31

  有的人就愛嘮叨,一嘮叨有的人嘮叨三個小時停不下來,吵架也吵很久;有的人想別人的煩惱會想十五天停不下來。如果嘮叨別人嘮叨三個小時,那你可不可以改成兩小時五十九分,一分鐘你停下來,那一分鐘就是自己的進步啊!從這兒開始一般都能做到,一分鐘、一分鐘進步,這也是成績呀!12:58

  所以要肯定自己由於熏習教典之後產生的正知和正念,乃至根據教典我們所做的哪怕是非常非常微小、自己好像都覺察不到的那種向內調伏,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功夫的積累。大家千萬不要輕視自己想要改變自己的那股動力和決心,要堅持下去!13:24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9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356講_修道的主體與支分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356講🍁 修道的主體與支分
廣海明月第356講【全廣 II】舊版:第1冊 P156-LL7~P157-LL1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356講🍁 修道的主體與支分


講次 | 0356 (2021-08-26 ~ 2021-08-29)
標題 | 修道的主體與支分
音檔 | 5B 19:45 ~ 5B 22:39
廣論段落 | P9-L1 ~ P9-L3 此復隨其所應……故須學習彼等諸道。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56-LL7~P157-LL1 ( 2016 南普陀版:P156-LL7~P158-L1 )
手抄段落 | 繼續……誰都不願意染上這些。

  上次我們研討到「達彼一切悉無違者。謂於此中解了是一補特伽羅成佛之道」,接下來是:「此復隨其所應,有是道之正體,有是道之支分。」現在我們來聽一下師父的解釋。00:20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繼續:

此復隨其所應,有是道之正體,有是道之支分。

  那麼這麼多東西,說修道為什麼要這麼多呢?哪!道理很簡單,有的是它的主幹,然後呢有的是它的支分。譬如說一棵樹一樣,最根本的一個根,根上面然後上面一個主幹,主幹上面其他次要的幾個大幹,大幹然後再分成功中枝,中枝變成功小枝,小枝變成功最細的,然後什麼樹葉、花、果,行了!整個地圓滿起來就對!現在我們修學佛法也是如此,也是一樣地有它的這樣的層次,所以才分得這麼多。所以我們同樣的這個道理,可以運用在世間一切法上頭,沒有一個例外,沒有一個例外。一棵樹固然是如此,我們念書,我們做任何事情,吃飯等等,樣樣東西都有它。譬如說我們吃飯,吃飯實際上並不單單是飯,還要有菜,你有了飯、有了菜,對不起,沒有碗還不行,這個很明白嘛!沒有一個事情例外的,哪一個是主,哪一個是從,這個概念,佛法也是如此。01:47
  在這一小段裡師父舉了一棵樹的例子來說明:「說修道為什麼要這麼多呢?」大家記不記得一開始我們遇到《廣論》的時候,會覺得:「哇!《廣論》這麼厚,怎麼能夠學得懂、學得完呢?」可是現在學了很多年之後,我們就會覺得在學五大論的論典的時候,也不會覺得特別驚訝了。為什麼呢?因為有的是道之正體,有的是道之支分。02:20

  在跟師父學習的時候,會發現師父描述一個東西的時候,用很簡練的語言,但是會很詳盡。師父把這棵樹講得這麼仔細的原因,它是喻為這個法,這麼多的法就像一棵樹一樣,我們要耐心地去分哪個是樹根、哪個是主幹、哪個是葉子和花果,要耐心地去學。不是說好像這一棵樹就是一個枝、一個根,什麼都沒有了,像一個竿子一樣;它不是這樣的,它是很豐美的一棵大樹。而且在後面這一段師父還說:學佛法是如此,有這樣的一個層次,所以才分這麼多。所以同樣的道理,可以運用在世間法上面。然後接著有一句話說:「沒有一個例外,沒有一個例外。」兩遍。03:20

  但是這個部分在聽到的時候,我會覺得跟我們平常對一個事情的思路──我不知道諸位的想法──有些人的思路是比較簡單的,有些人的思路太過複雜,就是他沒有系統化。這裡邊這棵樹是根、莖、葉、花、果,它都是非常了了分明的,沒有什麼混雜──根是莖、莖是花,沒有這樣的東西,它是非常清晰的,有總體、有支分。03:51

  我們一直在學教理這樣的過程中,慢慢地對我們的生活也會沿著道次第找出它的主體到底是什麼,它的枝杈到底是什麼。比如說我們對一天生命的計劃安排,這一天生命最主要的主體是什麼?如果我們發希求後世之心,那麼就要好好地持戒;如果是發一個厭離輪迴的心,那我們就要好好地修戒、定、慧;如果是發一個大乘的心希求一切智智的話,我們就一定要特別在意「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這樣的一個持守,所以它這個主體是非常明晰的。04:29

  好!接著聽下一段。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此中諸菩薩所欲求事者,謂是成辦世間義利,亦須遍攝三種種性所化之機,故須學習彼等諸道。

  我們現在已經有一個認識,說我們現在了解的,真正要修學佛法的話,不管你願不願,他最後的話,一定要走上這條路。這個話好像有一點,我們剛開始有一點不大習慣,為什麼叫不管你願不願?應該這麼說,你如果正確地了解以後,沒有一個人不願,叫你不做,你也不肯。為什麼啊?簡單極了──去苦,去苦!所以佛告訴我們「無苦無出離」。在我們不懂之前,的的確確只想要求,只想自己求的那個;等到你了解了越多,自然這個概念會改過來。我們現在所以要去忙這些,所以不願去多忙這些,為什麼呢?就是你要求你快樂的,不想麻煩。如果說你有一天了解了這個結果,不但是沒有給你快樂,而且帶來大麻煩的話,誰都不願意染上這些,誰都不願意染上這些。06:01
  好!提問題。第一個問題:師父說:不管你願不願意,他最後一定要走上這條路。為什麼這樣講?理由是什麼?誰答一下?(因為對離苦得樂沒有真正的認識。)(因為去苦。)我聽到兩個答案。說:「因為去苦」,對不對?所以不管願不願意最後一定會走上這條路。是因為去苦嗎?去苦前面有沒有一個層次?「正確地了解以後,沒有一個人不願」,而我們了解什麼了?了解了什麼?「去苦」,對不對?佛法的意義。06:48

  那就再回答一次。為什麼有人不願意呢?因為他沒有正確地了解。沒有正確地了解什麼呢?佛法的目的是要去苦的,或者說這個道的正體和道的支分講的都是要去除痛苦的很多方式。然後接著師父是沿著「去苦」講的,還是沿著「正確地了解」講的?還記得後面那一段嗎?「在我們不懂之前,的的確確只是想要求,只想自己求的那個」,自己求的那個什麼?苦因、苦果吧!是不是?然後等到了解越多了時候,概念就會改過來,是這意思嗎?在此處是這意思嗎?所以說我們現在要去忙這個,所以不願意忙這個,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要求你快樂的,不想麻煩」,如果有一天了解了這個結果,不但沒有快樂,而且帶來更大的麻煩的話,誰都不願意染上這些。07:52

  其實在這一小段裡邊,揭示了一個人了解了正確的離苦得樂的方法之後,他就會把那個偽宗──就是不是離苦得樂的辦法──那個思路去掉了,他會找到一個真正的離苦得樂的方式。而這個真正的離苦得樂的方式一旦他了解了之後,他就會喜歡忙這一些,喜歡去忙真正的離苦得樂的辦法。對不對?有聽到這些吧?08:22

所以在這一小段大家有沒有發現,師父依然是把我們不願意學習佛法的原因歸咎於哪裡?找出原因──沒有「正確地了解。」那正確地了解,怎麼樣才能正確地了解?是不是要親近善知識、無倒聽聞,還要好好地辨析。所以一旦我們了解了這樣的道理,是沒有一個人──師父說沒有一個人,他最後一定要走上這一條路的!08:56

這句話乍聽起來好像是很周遍,怎麼說得範圍這麼大?但是仔細想一想,誰不想離苦?誰不想得樂?誰不想用最簡單的方式、最直接的方式、不是跟自己相違背的方式那樣得到快樂呢?這個就是所有生命共同的欲求,而佛法就滿足了我們這樣的欲求。那麼為什麼很多人還是沒辦法接受呢?就可能是不了解,對吧?師父解釋了這個原因。所以作為佛弟子的我們,我們自己了解了嗎?我們自己了解了之後,我們怎樣讓別人正確地了解呢?09:34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9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357講-正確了解後,一定走上菩薩道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357講🍁正確了解後,一定走上菩薩道
廣海明月第357講【全廣 II】舊版:第1冊 P158-L1~P159-L1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0357講🍁正確了解後,一定走上菩薩道


講次 | 0357 (2021-08-30 ~ 2021-09-01)
標題 | 正確了解後,一定走上菩薩道
音檔 | 5B 22:39 ~ 5B 24:37
廣論段落 | P9-L2 ~ P9-L3 此中諸菩薩所欲求事者……故須學習彼等諸道。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58-L1~P159-L1 ( 2016 南普陀版:P158-L2~P159-L3 )
手抄段落 | 我現在說一個簡單的……有意義的這種事情。

  以前聽師父講佛法的時候,會常常聽到「離苦得樂」,只要是講到佛法的部分,常常把離苦得樂跟佛法綁在一塊兒講,永遠是為這個主題服務的。但此處師父提出了:「你如果正確地了解以後,沒有一個人不願,叫你不做,你也不肯。」這個部分就把「離苦得樂」這個事情沒有放在前面講,而是把「正確地了解」放在前面講,因為離苦得樂應該是了解的結果,對不對?知道佛法是離苦得樂的,那是了解完的結果。00:41

  那我現在問大家:所有的事情都是這樣嗎?「正確地了解」是第一位的,是這樣嗎?當我們匆匆忙忙地去選擇很多好像令自己快樂的事情的時候,當我們從因出發到果的時候,我們是否了解、是否去評估:我這樣的思想、我這樣的行為、我這樣的身口,是否能達到我想要的那樣的結果?如果評估了結果是事與願違的話,我們就不該在這樣的起點出發。所以這個「正確地了解」了之後,我會覺得人就聰慧多了,對吧?聰慧多了之後,他就會評估:「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然後去算一算「我得的利潤是什麼?我如果不做會怎樣?」這樣評估了之後,其實踏上這條路的時候他的內心是滿踏實的。01:39

  所以佛法是最經得起你計較的──你反覆地、反覆地去思考、辨析,反覆地用你的實踐去驗證的,就是這個佛法。你把你了解的東西一定要去驗證:到底它能不能離苦得樂?你驗證了之後,發現用這個思考方式真的會離苦得樂,你就會更堅定地朝前走,但是「正確地了解」是第一步。02:06

  那麼再問大家一個問題:為什麼在解釋「此中諸菩薩所欲求事者,謂是成辦世間義利」,師父卻講了「正確地了解」,卻講了這個?你們可以思考。02:24

  然後我們往下聽: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我現在說一個簡單的譬喻來說一下,譬如說我現在說,啊,我要到美國去。然後到美國去怎麼辦?到美國去要坐飛機,要坐飛機,喔唷!這個飛機票要花很多錢,又要這個樣,又要那個樣,我現在就是走路很省力嘛!想到這裡,這個飛機票要幾萬塊錢,我走路不要錢,我就走路吧!當然如果你不了解的話,是嘛!這個多省事啊!然後你就跑,結果你跑了半天,你千辛萬苦地跑到台東那裡,汪洋一片,過不去了!到時候你停下來,你不跑不行呀,這個是它根本原因。為什麼講不跑不行啊?你發現這個地方是三界火宅,這個佛法的真實內涵。所以你真實地了解了佛法的真正的內容,自然而然會產生最後必然的結果,這裡我不詳細談,這裡我不詳細談!關於這個問題,在《法華》上面說得很多,以後它會詳細告訴我們的。03:28

  那麼總之呢,現在我們先不談,所以有很多人他現在不願意學菩薩乘的,那我們也不勉強,好、好、好,不學菩薩乘,那你學這個這個聲聞、緣覺吧!不學聲聞、緣覺,人天乘也可以,乃至於你不學人天乘的話,也沒關係!反正我這個法,就是這個樣地引導。不過呢這個地方最主要的,他的的確確是把最圓滿的法擺在這裡,他也不忽視其他的;因為不忽視其他的,所以他從上到下他有圓滿的。那麼從這個裡面告訴我們,作為真正追求圓滿的是些什麼?修學圓滿佛法的那些人叫菩薩,菩薩要做的內容是什麼?他所欲求的事情,是成辦世間義利,世間的一切的有意義的這種事情。04:27
  聽了這兩個小段之後,回到一開始,說:「真正要修學佛法的話,不管你願不願,他最後的話,一定要走上這條路。」一開始我們會理解為這條路就是修行,對不對?那此處呢?到這兒呢?是不是大家剛才的答案不是那麼明晰?是說「離苦」。可是師父在這裡邊講的是,很多人是不願意學菩薩乘的,對不對?但是不願意學菩薩乘的怎麼辦呢?前面講的是:「如果正確地了解了,沒有一個人不願意的,都會願意。」05:09

  但是接下來師父卻說:「那我們也不勉強」,就是不要讓你為難,那就學聲聞、緣覺;聲聞、緣覺不學,好!那人天;乃至還不學人天的話,也沒關係,反正總有一個讓你慢慢離開惡法、再一點點修善的,總是會找到這樣的次第。所以師父說可以次第引導,就是這裡邊會有著一個補特伽羅不管是從哪個起點起步的次第。有沒有發現,師父在這裡邊有了多少個次第呀?人天都不學的!人天都不學,就是此世安樂了嘛,對不對?那此世安樂也有正確的方式,也要把偽方式去掉。所以不管怎樣,總有個入處──有個入口處,你可以沿著這條路走進來。05:59

  講到這裡之後,話鋒一轉,到哪裡了?就好像我們進了一個很大很大的博物館,他們把最圓滿的、鎮館的那些非常精美的都擺在這裡,你可能是不知道、你不喜歡,因為你不知道歷史、不知道珍貴,但是全圓滿地擺在這裡。這種擺法「他也不忽視其他的,因為不忽視其他的,所以他從上到下他有圓滿的。」師父到這裡又說:「真正追求圓滿的是些什麼呢?」如果現在問大家:「啊!真正追求圓滿的是什麼呢?」然後師父直接說:「修學圓滿佛法的那些人叫菩薩」,接下來,菩薩要做的內容是什麼呢?就是他所要求的事情,是成辦世間義利,世間一切的有意義的這種事情。07:06

有  沒有發現,從前面一開始師父引導我們說:你要了解的話,你都願意。那我們想:有很多人就是這個也不願意、那個也不願意,都不願意!但是總有一個地方是可以從腳下起步的。起步之後,師父從圓滿這個地方直接講到那些人叫菩薩,那菩薩要做什麼?就是要成辦世間義利,成辦世間一切有意義的事情!07:32


:fun: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9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358講-幫人,最後建立了自己的淨土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358講🍁 幫人,最後建立了自己的淨土
廣海明月第358講【全廣 II】舊版:第1冊 P159-L2~P159-LL1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358講🍁 幫人,最後建立了自己的淨土


講次 | 0358 (2021-09-02 ~ 2021-09-05)
標題 | 幫人,最後建立了自己的淨土
音檔 | 5B 24:37 ~ 5B 26:43
廣論段落 | P9-L2 ~ P9-L3 此中諸菩薩所欲求事者……故須學習彼等諸道。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59-L2~P159-LL1 ( 2016 南普陀版:P159-L4~P160-L3 )
手抄段落 | 在這個地方……都要學。


  往下聽。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在這個地方,大家修學大乘佛法的人,有一個正確的概念應該一開始建立起來。菩薩們處處地方幫別人忙,為什麼啊?我們不妨用一個最簡單的方法來策勵自己──幫了別人忙,把我自己的淨土建立起來了,就這麼簡單,就這麼簡單!你不妨拿一個世間那個眼前的做生意的人來看。做生意的人處處地方給大家幫忙,你要汽車,他就把汽車從台北的裕隆工廠搬到這裡來;你要美國貨,他從美國的販得來;你要德國貨他從德國販得來。他為什麼辛辛苦苦地弄這些東西弄給你們?賺錢嘛!就這樣。對不對?而且沒有一個例外的。所以我們真正修學佛法的一開頭要有這個認識,我們要賺的不是世間義利,要求法財,等到你有了這個正確的認識以後,你會做得非常愉快,非常愉快!這個這裡不深談。01:15
  那麼面對有的人這個也不願意學、那個也不願意學,然後又有圓滿的教法擺在這裡,那些修行圓滿教法的人叫菩薩。接著師父就大刀闊斧地提出他的宗:「在這個地方,大家修學大乘佛法的人,有一個正確的概念」,注意聽!「應該一開始建立起來。」請問大家,這個正確的概念是什麼?師父在下面說是什麼?非常簡單的那個總結:「幫了別人忙,把我自己的淨土建立起來了,就這麼簡單!」01:54

  讀到師父的解釋、聽到師父的解釋,讓我感到很驚訝的部分,師父用做生意的譬喻,用做汽車生意的人,來喻那些學菩薩道的人。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學菩薩道的人,後來師父總結是什麼?「做得非常愉快、非常愉快!」為什麼呢?他都是滿足別人的需要,說:我要一個德國車就從德國來,我要美國車、從哪兒……就都是這樣有一個需求,而那個做生意的人就是滿足他的需求,結果他圓滿了自己的利益。02:28

  師父說:真正學習佛法的人一開頭要有這個認識,我們要賺的不是世間的利益,要求法財。問大家:法財怎麼賺啊?就要幫忙別人──要建立菩薩乘最初的這樣一個預備,像一個預備動作一樣,所以師父說:「等到你有了這個正確的認識之後,你就會做得非常愉快、非常愉快!」那反過來再問大家一個:我們做得很不愉快,是因為沒有正確的認識嗎?你確定嗎?還是因為也知道這樣做是好的,沒賺到錢!那錢是什麼啊?是歡喜心嗎?當我們幫了一個人之後,我們有歡喜心嗎?還是我們會積到成佛的資糧?而那筆資糧會讓我們更快地趣向於一切智智。03:20

  這一段,我會覺得透過這樣一個連結之後,我自己聽起來有一點無懈可擊的感覺:你不走菩薩乘,你有什麼理由嗎?幫人,建立了自己的淨土──你給別人買東西,最後你就賺了大把的鈔票。這完全是一個自利、利他同時完成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師父就把這個菩薩乘,用一個做買賣的事情講得深入淺出吧!會深入嗎?好像也都很淺的,在這裡邊卻蘊含著一個其實自己會得到最大利益的開始,而且最重要的一點,一開始就要什麼?一開始就要準備好,對不對?大家修學大乘佛法的人,正確的概念一開始要建立起來。04:05

  所以每天早起之後的發心,一定要安立大乘的意樂,乃至我們在研討《廣論》的時候也要安立這樣的意樂,因為這也是一個預備動作──我們做什麼事最開始的發心,就是要去學菩薩乘!你看看,師父在這個地方又開始引導我們了。但是師父有沒有說你必須學菩薩乘啊?有沒有這樣?也沒有,只是告訴我們說了解了之後會非常愉快的。04:33

  好!把最後一段聽完。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所以這是我們要了解,佛法大乘行者真正要求的是圓滿解決一切問題,所以他也從世間的下腳的第一步開始,這樣地上去。因為要解決這個,所以這個世間的對象啊,對不起,不能說:「我這個就是這樣,我就是……。」不是,有各式各樣的根性,那麼各式各樣的根性把它統攝起來,歸納成三種類型的人。這個所以叫三種種性,這個要所化的,這個就是下面講的,下、中、上三類。你要去幫忙他們,你必定要懂得這個道理,你自己不懂,你怎麼行?所以他要學一切,都要學。05:34
  佛法大乘行者真正要求的是什麼目標?「圓滿解決一切問題。」聽完了這句話之後,大家的注意力會停下來嗎?說:「佛法大乘行者真正要求的是圓滿解決一切問題。」真正要求的是圓滿解決一切問題。這個消息是不是從經典上、從善知識的法音裡才能聽到?我們自己會要求圓滿解決一切問題嗎?誰可以有本事圓滿解決一切問題?不要說圓滿解決一切問題,就今天一天從早到晚遇到的問題能圓滿解決掉嗎?自己的心情、他人的心情,甚至柴、米、油、鹽、醬、醋、茶這裡邊的問題,都是不能圓滿解決的,對不對?06:23

  這裡邊注意哦,他的解決一切問題還有個「圓滿」呢!沒有什麼缺憾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這個命題,對我們來說一開始就會覺得一個凡夫很難想到這樣的命題,因為誰膽敢這樣想?誰有這樣的能力會圓滿解決一切問題?這個命題基本上對於凡夫來說是一個完全不可及的目標,但是菩薩就是要這樣的。所以,雖然前面講的是賣汽車,看起來挺高興的,但是這個菩薩的志願居然是──「佛法大乘行者真正要求的是圓滿解決一切問題」,所以「他從世間下腳的第一步開始」,就是想什麼呀?想「圓滿解決一切問題」。07:10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9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359講-走上圓滿解決一切問題的路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359講🍁走上圓滿解決一切問題的路
廣海明月第359講【全廣 II】舊版:第1冊 P159-L2~P159-LL1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0359講🍁走上圓滿解決一切問題的路



講次 | 0359 (2021-09-06 ~ 2021-09-08)
標題 | 走上圓滿解決一切問題的路
音檔 | 5B 24:37 ~ 5B 26:43
廣論段落 | P9-L2 ~ P9-L3 此中諸菩薩所欲求事者……故須學習彼等諸道。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59-L2~P159-LL1 ( 2016 南普陀版:P159-L4~P160-L3 )
手抄段落 | 在這個地方……都要學。

  佛法大乘行者想圓滿解決問題,是想只解決自己的問題嗎?這一切是包括他有情,對不對?所有的生命的這個問題,而且要都圓滿解決。一個要自己解決還要幫忙所有的人解決的人,你想他要學多少東西?他要具備多少本事?所以後面才說各種各樣根性的都要統攝起來,然後他要學幫那些人的辦法,自己要學。這就是說一開始那棵樹為什麼有道的正體、道的支分,為什麼是一棵樹,就不是一個光禿禿的桿子,它是一棵豐美的樹,為什麼?因為你要圓滿地解決一切問題,每一個都是藥,每一片葉子都是藥。00:51

  我們可能學這一段的時候,要再再地觀察一下自己,說:「此中諸菩薩所欲求事者,謂是成辦世間義利,亦須遍攝三種種性所化之機,故須學習彼等諸道。」師父把這一段話,說菩薩要求的就是真正地要圓滿解決一切問題。這個我們可以跟我們自己的心胸去稍稍對一下,雖然天天發心、天天喊發心,但是在我們遇到當下的一個煩惱的時候,我們就會心陷在這個當下的煩惱裡。陷在這個當下的煩惱裡之後,請問我們忙的是道的主體還是道的支分呢?如果不是被發心所攝持的話,那就是已經偏了,對不對?甚至此生的、現法的利益,這是道的主體嗎?為什麼不是?如果他就是求現法的,那就成了他的主體了。道的主體和道的支分,是不是根據心而確立的?01:55

  但是師父在此處要給我們講的道的主體,是不是大乘發心啊?是一個菩薩乘的主體,所以你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會被這個菩薩的發心所攝持。那麼我們每天遇到的矛盾、從早晨到晚上遇到這些矛盾,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遇到別人為難自己、還有自己為難自己的問題,師父教我們的就是遇到任何難以解決的問題,都向上希求一步──就是為什麼現在這個問題難倒了我?我要去努力地成佛獲得一切智智,去圓滿地解決這個問題。02:33

  師父在帶著我們學習的時候,他示現了一種那樣的行誼,那種行誼就是遇到任何困難都在這上面放一個:「我要希求一切智智!」我說的是在困難中。因為困難是什麼意思?就是你解決不了的問題、你現在解決不了的問題。有些人會選擇著急啊、痛苦啊、哀嘆啊,或者有些人放棄、有些人還憂鬱。那麼師父在每一個不能圓滿、也不能解決的這個問題,或者矛盾下,都去想:我要希求一切智智!現在之所以不能解決的原因,是因為我沒有那樣的修行,不是事情真的解決不了,因為可能交到一個菩薩的手裡就解決了,佛陀就解決一切問題了。03:26

  所以問題的最關鍵是:我的智慧有沒有在這件事上提升?我的發心有沒有在增廣?在每一個困難之處,注意!在每一個似乎停滯不前這樣的事相的困難之處,那個發心、那個發心力全部都在增廣、都在熾盛、都在向著無上菩提在前進。為什麼會在每一個困難中、在每一個小事中,師父示現他都向前精進呢?就是此處說的,一開始就要準備好,你準備好了,那麼你所遇到的一切事情都是為這個主幹服務的,都會匯歸於主幹。有在聽嗎?04:08

  我的意思是有人覺得菩薩乘比較累、學得比較多,但是因為他學得比較多、想要幫的人比較多,所以他遇到事情的時候他解決事情的解決之道也多;他在困難面前反擊的彈跳力,也都有各式各樣的彈跳的方式。所以學這麼多就意味著,我們有更多的武器去對付貪瞋癡煩惱,我們有更多的方式去達到離苦得樂。因為在前面師父還講了一個:到美國去是坐飛機、還有的人是走路,這樣還是以前講過的問題,就是你要不要發心的問題。師父在此處的所詮絕對是你要走大乘,你了解了之後,你應該都走大乘,不是說你要學佛法。那學佛法包括很多呀!聲聞乘、獨覺乘,甚至還包括人天乘。所以也可以知道道的正體就是菩薩乘、就是大乘。05:11

  記住師父那句慷慨激昂的誓言!當時我們學到這一句話的時候其實都滿驚訝的,因為好像師父不太怕嚇到我們,說:「佛法大乘行者真正要求的是圓滿解決一切問題。」這個命題一放,很多人就不敢吭聲了,說:「這太嚇人了,這怎麼能圓滿地解決一切的問題呀?」佛法大乘行者、佛陀不就是這樣嗎?就這樣做的。所以這是一個很壯麗的、難以企及的理想。05:50

  要是人類聚在一起想的話,有一個人他想到了,他說他要去實踐一條圓滿解決一切問題的理想。假如人在一起開會,有人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命題,你覺得這現實嗎?我們覺得不現實、覺得不想走的原因是什麼?前面第一段的──「沒有正確地了解」,然後師父說:「了解了之後都去走。」所以一聽到這個命題直接的反應就是:「不可能的!怎麼可能圓滿解決一切問題?」那麼不可能的不願意走,後來攔你也攔不住,非常興致勃勃地走上這條路的基本原因就是要什麼?聽聞、正確地了解。在這個《廣論》,你看在這麼前面、這五卷帶子裡,師父只要有一點點空地,馬上就插一個牌,說:「請走大乘!這大乘很好啊,請走大乘!」在任何、任何的字裡行間都踴躍著對大乘的歡喜心,勸導我們、引導我們走大乘,只要有機會就開始講這件事情。06:57

  這個命題,你說我們開會如果有人提出來這樣,你想像一下那個場景:「你要圓滿解決一切問題,先把眼前的搞清楚吧!」我們會不會這樣想?可是,腳下一起步的時候,他怎麼可能圓滿解決問題?為什麼要想得那麼高、想得那麼遠,甚至想到不能再高再遠的地方。為什麼人要這樣子,要這樣去想?為什麼人要這樣去想?這樣想的理由到底是什麼?07:28

  首先我們會評估這個目標的可行性。請問:如果可行的話,我們願意圓滿解決一切問題,還是只解決局部的?這個問題是不是苦惱啊、痛苦啊?快樂誰去解決!解決快樂幹什麼呀?快樂不需要解決吧!對不對?一定是苦惱的、痛苦的、不圓滿的,我們覺得有缺憾的,甚至是極為痛苦的東西。所以如果能夠圓滿解決問題,誰不去解決!那麼選擇不圓滿解決一切問題的人,是沒聽說過吧?或者聽說了覺得不可能!如果有個導師他走成了這條路,那我們為什麼不去圓滿解決生命的一切痛苦呢?達到完全沒有苦的那種境界呢?08:08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一個小朋友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他的父母親可能就要求他說:「你以後要上大學呀!你要讀那所名校啊!你要怎麼、怎麼樣……。」讀幼兒園都就唱歌兒、擺凳子啊、來回跳跳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想那麼遠的東西?一個小孩上一年級的時候,你要告訴他:以後學這些要幫助社會呀,要報效父母親啊、要報效自己的國家呀!都是要這樣講。為什麼要這樣講?就是那個小孩一開始就要朝著這樣的目標下去。所以大乘法對我們佛弟子來說就是這樣,一旦朝著那麼高遠的目標行進的時候,我們是越來越沒力呢?還是越來越有力呢?大家可以想一想。是不是不會滯留在當下的每一個困難裡呢?因為我們的目標是那麼大的!大家可以想一想。09:00

  我會認為從一開始就發心的這件事真的是很神奇,需要我們去考慮考慮!09:09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9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第0360講-跟隨師父歡喜趣向大乘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360講🍁 跟隨師父歡喜趣向大乘
廣海明月第360講【全廣 II】舊版:第1冊 P159-L2~P159-LL1
來源: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360講🍁 跟隨師父歡喜趣向大乘


講次 | 0360 (2021-09-09 ~ 2021-09-12)
標題 | 跟隨師父歡喜趣向大乘
音檔 | 5B 24:37 ~ 5B 26:43
廣論段落 | P9-L2 ~ P9-L3 此中諸菩薩所欲求事者……故須學習彼等諸道。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59-L2~P159-LL1 ( 2016 南普陀版:P159-L4~P160-L3 )
手抄段落 | 在這個地方……都要學。

  我們學佛學了很多年之後,你會不會再去注視那個疑問:「為什麼一開始就要發心呢?走到後面發心就好了呀!」為什麼一開始要發心?比如說我們從小學、中學、大學這樣一路學習,為什麼小時候父母親就要跟我們講:要考這個名校、要考那個名校?大家可以想一想為什麼師父說:「在這個地方,大家修學大乘佛法的,有一個正確的概念應該一開始建立起來」?這裡邊有幾個字,就是「在這個地方,修學大乘佛法,正確的概念應該一開始建立」。01:08

  那麼我們可以跳到這個問題:為什麼「一開始建立起來,菩薩們處處地方幫別人忙」?這是師父問我們的,那這是為什麼?這樣的概念是正確的嗎?我們可以由於這樣的概念動轉心意嗎?我們可以去想一想,甚至可以完全列出反命題,比如說:我一開始主要就是要幫自己,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我連自己都幫不了,我怎麼能幫別人呢?幫著、幫著之後我再幫別人不是也可以嗎?為什麼一開始我就要發心幫別人呢?一開始就要建立這樣的概念?02:05

  試想一下,有一個人一直習慣用左手拿東西,然後有一天突然不讓他用左手拿東西,全部用右手拿東西,大家覺得有沒有可能不耽誤時間呢?因為他遇到要拿東西的時候,最先舉起的永遠都是左手,為什麼呢?因為習慣了!比如我們做什麼事都以自己為中心,處處都為自己考慮,如果有一天想要發心幫忙別人,但是我們發心幫忙別人的經驗是不足的。當我們幫忙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會去退到原有的習慣中幫忙自己,還是會在沒有的經驗中去幫忙別人呢?一定是馬上就要想幫忙自己、以自己為中心。這就是一個左撇子改成右撇子的事情、很困難的事情,那是什麼呢?那就是習慣。03:19

  那請問東邊的習慣改成西邊的習慣,這裡邊耗費的是什麼東西呢?難以想像的時間的長度!所以一開始發心很顯然是滿划算的!如果我們最終就要去解決一切問題,那麼不如一開始就發心解決一切問題。比如說一開始小孩子的時候就教他這個,就像學語言一樣,一個大人學八門語言是很困難的,但如果一個小朋友開始學八門語言,也似乎沒有那麼困難。很顯然一開始發心還是太划算了!因為佛陀那麼有智慧,他一定給我們找一個最划算、最省力、又能找到最美的東西的那條路,佛陀一定是抉擇那條路給我們,善知識也是把這樣的路給我們。04:25

  可是我們自己都會認為:一開始幫別人多不划算啊!多費力氣啊!一開始只忙自己是好的。但最後會影響我們圓滿解決一切問題那個終極的目標,我們會走得特別長、特別費力、特別地遠,是一條非常遙遠的路!所以「此復隨其所應,有是道之正體,有是道之支分」,這一段要連起來看,這樣的話你第一個問題才不會答錯。05:07

  再舉一個譬喻就是:一個跟著父親學做小本生意的兒子,他所要兼顧的就是家庭的溫飽,過得去就可以了;但是一個王子,從小的時候他就要學會怎麼治理天下。那麼這兩個小孩出來,他們將來的路肯定是不一樣的,因為他們的教育不同。對於我們佛教徒來說,受大乘菩薩的這種教育,將來就是法王子,那是最美的路!你就不會只想守著一個自我的小小的地方,我們會學會胸懷法界、普潤蒼生,大家覺得呢?05:53

  所以你看!說:「你如果正確地了解以後,沒有一個人不願,叫你不做,你也不肯。」接著師父說:「在這個地方,大家修學大乘佛法的人,有一個正確的概念應該一開始建立起來。菩薩們處處地方幫別人忙」,然後幫了別人忙,把自己的淨土建立起來。就是這樣的一個連結。06:24

  這樣的話,我們看了這個原話「此中諸菩薩所欲求事者,謂是成辦世間義利」,我們就會想到那個賣汽車的喻。「遍攝三種種性所化之機,故須學習彼等諸道。」然後師父說有人要美國的、有人要德國的,或者要哪個國家產的汽車,我們就不能只有一種產品。這樣的話我們就會賺到成佛的資糧,何樂而不為呢?很多跟隨在師父身邊的弟子們,都會真實地看到師父他自己就是大乘這條路的一個實踐者。我們可以看到他從《廣論》的第一頁開始,就一直講要成佛、要趣向大乘,只要有一個可能的空間,師父就會把這個概念再跟我們講一次、再講一次,不會錯過任何一個可能的空間,全部都要講這件事。師父說要生生世世帶著我們,大家要好好地學。07:45

  那麼最重要的事情,一開始就是要處處地方幫忙他人,就可以建立自己的淨土。一開始要這樣發心,對不對?對那句話經文的一個落處,應該是把這樣的一個觀點凝聚在自己的心裡邊,非常清晰地凝聚,常常放在心上想一下,慢慢地在內心裡建立從一開始就要真實地發心、趣向大乘的正確的見解。08:29

:fun:
圖檔
發表主題 主題已鎖定

回到「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