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花解酲湯(解酒湯)

由兩位藥以上組成,稱之為方劑!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2
文章: 3336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葛花解酲湯(解酒湯)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葛花解酲湯
《脾胃論》卷下:葛花解酲湯
別名葛花解酒湯((普濟方》卷一六四引《醫方大成》)、解酲湯(《脈因證治》卷下)。

處方:蓮花青皮(去瓤)0.9克 木香1.5克 橘皮(去白)人參(去蘆)豬苓(去黑皮)白茯苓各4.5克 神麴(炒黃)澤瀉 乾生薑 白朮各6克 白豆蔻仁 葛花 砂仁各15克

製法:上藥為極細末,和勻。

功能主治:
分消酒濕,溫中健脾。
治嗜酒中虛,濕傷脾胃,頭痛心煩,眩暈嘔吐,朐膈痞悶,食少體倦,小便不利,大便泄瀉。

用法用量:每服10克,用白湯調下。 但得微汗,酒病去除。

備註:
方中葛花獨入陽明,解酒醒脾;
豬苓、茯苓、澤瀉淡滲利濕,使酒濕之邪從小便而出;
砂仁、白蔻仁、青皮、橘皮、木香、乾薑溫中健脾,行氣和胃;
人參、白朮補氣健脾;神麴解酒化食。
諸藥同用,共奏分消酒濕,溫中健脾之功。

摘錄《脾胃論》卷下


《內外傷辨》卷下:葛花解酲湯
別名葛花解酒湯、解酲湯、葛花湯

處方:
白豆蔻仁5錢,縮砂仁5錢,葛花5錢,乾生薑2錢,神麴(炒黃)2錢,澤瀉2錢,白朮2錢,橘皮(去白)1錢5分,豬苓(去皮)1錢5分,人參(去蘆)1錢5分,白茯苓1錢5分,木香5分,蓮花青皮(去穰)3分。

製法上為極細末,和勻。

功能主治:
分消濕熱,溫中健脾。
主飲酒太過,嘔吐痰逆,心神煩亂,胸膈痞塞,手足戰搖,飲食減少,小便不利。 或酒積,以致口舌生瘡,牙疼,泄瀉,或成飲癖。

用法用量:
葛花解酒湯(《醫方大成》卷三)、解酲湯(《脈因證治》卷下)、葛花湯(《不知醫必要》卷三)。 本方改為丸劑,名"葛花解酲丸"(見《丸散膏丹集成》)。

各家論述 :
1.《醫方考》:葛花之寒,能解酒中之毒;
茯苓、澤瀉之淡,能利中酒之濕;
砂仁、豆蔻、木香、青皮、陳皮之辛,能行酒食之滯;
生薑所以開胃止嘔,神麴所以消磨炙膩;
而人參、白朮之甘,所以益被傷之胃爾。

2.《杏苑》:用葛花解酒毒;
以神麴、砂仁、白豆蔻等消宿食;
茯苓、豬苓、澤瀉等利小便,導濕熱;
人參、白朮補中健脾;
生薑、陳皮、青皮、木香等行鬱氣而除痞悶。

3.《醫方集解》:此手足陽明藥也。
過飲無度,濕熱之毒積於腸胃,葛花獨入陽明,令濕熱從肌肉而解,豆蔻、砂仁皆辛散解酒,故以為君,神麴解酒而化食,木香、乾薑調氣而溫中,青皮、陳皮除痰而疏滯,二苓、澤瀉能驅濕熱從小便出,乃內外分消之劑,飲多則中氣傷,故又加參、朮以補其氣也。

4.《馮氏錦囊·雜症》:
麴糵之積,令人腹痛,蓋中州受傷,氣逆而濕郁也。
豆蔻、砂仁推逆氣有功,且兼辛散之力,葛花獨入陽明,令濕熱之毒從肌肉而解,故以三味為君,解上焦之酲也;
茯苓、豬苓、澤瀉令濕熱之毒從小便而出,故以三味為臣,解下焦之酲也;參、朮、木香、二皮、乾薑,中氣賴以調和,濕熱搗其巢穴,解中焦之酲也。

摘錄《內外傷辨》卷下


《普濟方》卷一七二引《德生堂方》:葛花解酲湯
處方:
葛花5錢,白豆蔻5錢,砂仁5錢,木香5錢,神麴5錢,乾葛2錢,陳皮2錢,白朮2錢,青皮2錢,白茯苓2錢,澤瀉2錢,豬苓1錢5分,人參1錢5分,甘草3錢。

製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散酒積毒。 主宿食酒傷,胸膈滿悶,口吐酸水,惡食嘓逆;及年遠日久,酒疸面眼俱黃,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錢,臨臥沸湯調服。 汗出立效,不損元氣。

如瀉者,加豆蔻(煨)2錢。

摘錄《普濟方》卷一七二引《德生堂方》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2
文章: 3336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葛花解酲湯(解酒湯)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葛花解酲湯〔酒積〕
主治:
專治酒積,或嘔吐,或泄瀉痞塞,頭痛,小便不利。①

組成:葛花、豆蔻、砂仁〔一錢〕、木香〔一分〕、青皮、陳皮、人參、白朮〔炒〕、茯苓〔四分〕、神麴〔炒〕、乾薑、豬苓、澤瀉〔三分〕
方義:此手足陽明藥也,
過飲無度,濕熱之毒積于腸胃,
葛花獨入陽明,令濕熱從肌肉而解,
豆蔻砂仁皆辛散解酒,故以為君,
神麴解酒而化食,
木香乾薑調氣而溫中,
青皮陳皮除痰而疏滯,
二苓澤瀉能驅濕熱從小便出,
乃內外分消之劑,
飲多則中氣傷,故又加參朮以補其氣也。②

注釋:
① 酒大熱有毒,又水之所釀成,故熱而兼溼,濕熱積于腸胃,故見諸證。
② 人參補氣,最能解酒,李東垣曰,酒大熱有毒,無形之物也,傷之只當發汗,次利小便,上下分消其濕氣,今人或用酒症丸,大熱之藥下之,或用大黃牽牛下之,是無形元氣受傷,反損有形陰血,陰血愈虛,陽毒太旺,元氣消亡,而虛損之病成矣,或曰葛花解酒而發散,不如枳椇,枳椇一名雞距,一名木蜜,經霜黃赤,而味甘,其葉入酒,酒化為水,門外植此木者,屋內釀酒多不佳。

in>: 醫方集解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3.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