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出遊 喝水+活動 避免旅客血栓症
廖文評(三總家醫科醫師)
暑假是旅遊旺季,然而在旅途中,若必須花長時間搭乘交通工具,就要小心因久坐不動而引起血栓症。
近年來「經濟艙症候群」令人耳熟能詳,它的形成原因是長時間待在狹隘的空間中,活動受限,使得血液循環不良及黏稠度增加,造成腿部深處靜脈形成血栓,血栓若順著血流到肺部或腦部,將引起肺栓塞或腦中風,甚至會導致死亡。
事實上,不管是否在飛機內經濟艙,甚至在巴士、火車或劇場、戲院等場所,只要長時間不活動,都有發病的危險性,因此又稱「旅客血栓症」,尤其在老年人、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症、孕婦、心臟血管疾、癌症、血栓病史、行動不便、近期有外傷或手術等,都有較高的危險性;而服用避孕藥或女性荷爾蒙的人,也須注意增加深度靜脈血栓的可能。
研究顯示,飛機內部非常乾燥,濕度很低,甚至低於沙漠,人體水分會加速流失,一小時可流失80cc的水分,一旦水分減少,血液的黏稠度會增加,加上久坐不動使得腿部循環變差,更易形成血栓。
預防旅客血栓症,首重補充水分。每一小時最好喝一杯水,一天最喝2公升以上;但要避免含咖啡因及酒精的飲料,因為這些飲料有利尿作用,會加速水分排出。
此外,旅途應適時起身活動,舒展筋骨,放鬆肌肉,促進血液循環,最好每隔1﹣2小時站起來活動筋骨或上廁所。
若活動空間實在有限,可以在座位上做簡單腳部運動,包括腳後跟、腳尖上下運動及反覆張合腳趾,伸腿運動,膝蓋運動與小腿肚按摩等,均有促進下肢血液循環的效果。其他如聳肩運動、頭頸運動與手部運動等,也可以搭配操作。還有,避免穿太緊的衣服,妨礙血液流通。 r
若是血栓症的危險族群,在上飛機前,可至各醫院旅遊醫學門診處諮詢,經醫師評估給予低劑量的阿斯匹靈,或皮下注射抗凝血劑,以預防血栓形成。
其實,不只是長途旅遊,凡是長時間保持同樣姿勢,加上環境乾燥等條件,都可能會發生血栓症。尤其現代化辦公大樓都有完善的空調,室內容易乾燥,長時間工作族群如電腦族、櫃檯人員更應注意防範。此外,久坐打牌,或網咖練功一族,也記得常變換姿勢,多多走動與攝取水分,遠離血栓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