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
發表於 : 2006-01-03 , 13:35
主 題:中風了 怎麼辦?
發 表 人:懸壺子
公告日期:2004-12-26 22:10:27
中風了 怎麼辦? 【呂建榮卅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
腦中風是指腦部發生了急性血管病變。病人的症狀不論手腳無力或是口齒不清,只要症狀是突然發生的,就可能是發生中風。萬一發生中風,第一要務當然是儘速就醫,因為時間會決定後續的治療。懸壺子按:感謝HOU簡報找尋。
中風可以分為兩種型式:一種是因為腦內出血而造成,稱之為出血型中風;另一種則是因為腦內的血管阻塞所致,稱之為缺血型中風。缺血型中風(有人稱為腦梗塞)既然是因為腦血管阻塞所致,儘速將阻塞的血管打通,似乎是一個合理的想法。實際的醫學臨床試驗上,血栓溶解治療術也是迄今唯一能有效治療急性腦梗塞的一種方式。
所謂血栓溶解治療術,就是將能溶解血塊的藥物注射入人體內,然後將阻塞在腦血管裡的血塊溶解掉,恢復腦血管的暢通。美國的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1996年准許使用這種藥物(rt-PA)治療急性缺血型腦中風;在國內,健保局也在2004年元月起,同意給付以rt-PA來治療急性缺血型腦中風病患的費用,但是必須專案申請。
在使用這類藥物來治療缺血型中風時,用藥的時機必須在三小時以內。根據研究顯示,超過三小時之後,不僅血栓溶解治療的成效會變差,治療後產生出血併發症的危險也會增大。所以,為了有效治療急性腦中風,建議民眾一旦發現中風症狀,應儘速就醫。
腦中風的病人需不需要開刀?缺血型中風的病人,原則上不開刀,因為手術治療對缺血壞死的組織並沒有幫助。出血型中風的病人,依病因及病況,有時需要開刀,尤其是蜘蛛膜下腔出血的病患,常需要手術治療。
腦中風常會留下很嚴重的症狀,包含肢體偏癱、行走困難、吞嚥困難、語言障礙、智能障礙,甚至昏迷或成為植物人等。患者的家庭甚至整個社會,都需要付出相當大的成本,照顧留下嚴重後遺症的腦中風病人。
所以一般民眾會擔心自己是否會發生中風,有時會到醫院詢問醫師,想知道自己將來會不會發生中風,或者可不可以吃一些藥物來預防中風?
其實,對於從未發生過中風的健康人,醫師並不建議使用阿斯匹靈等藥物來預防中風,但會建議以多運動、控制血壓、血糖及降低血脂肪等方式來預防中風的發生。然而發生中風之後,再發生中風的機會就要比一般人大,所以得用藥物來預防腦中風。病患服用藥物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已經損害的腦組織能好得更快,而是為了不要再次發生腦中風。
缺血型的腦中風,有一大部分與大血管發生嚴重的動脈硬化有關。這一群病人,使用抗血小板凝集劑,是目前治療上的主要藥物,包括阿斯匹靈、Ticlopidine及Clopidogrel。
阿斯匹靈在國內使用的方式,多半採用每日100毫克的劑量,大約可以降低百分之廿至百分之廿五再發生中風的機會。
Clopidogrel是一種新藥,預防中風再發的效果與阿斯匹靈相近,但兩者價格相距甚大,健保在給付規定上仍以阿斯匹靈為第一線用藥;對無法使用阿斯匹靈的病患,才建議使用Clopidogrel。
n
原則上,也以使用一種抗血小板凝集的藥物為原則,一般情況下,並不建議合併使用兩種以上的抗血小板凝集劑。根據最新的研究報告也指出,合併使用Clopidogrel及阿斯匹靈並不會比單一使用更有效,但是發生出血併發症的機會卻比較大。
總括而言,阿斯匹靈仍是預防缺血性腦中風再發的主要藥物,新藥Clopidogrel與舊藥阿斯匹靈的效果相近,合併使用兩種藥物也未能更有效地預防中風再發。
如果發生嚴重動脈硬化的血管是內頸動脈,狹窄程度超過70%,且又造成同側大腦半球的輕微中風,這時可考慮以手術或放置血管支架來治療。
支架放置術是近年治療內頸動脈狹窄的一種新趨勢,台大醫院自1998年至今已有逾百例的治療經驗,安全性已通過考驗。然而,因為這種治療方式尚屬一種新型的治療,所以在預防中風再發這方面的成效如何,有待繼續觀察。自2004年 7月起,全民健保已給付頸動脈支架的費用。【2004/12/20 聯合報】
發 表 人:懸壺子
公告日期:2004-12-26 22:10:27
中風了 怎麼辦? 【呂建榮卅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
腦中風是指腦部發生了急性血管病變。病人的症狀不論手腳無力或是口齒不清,只要症狀是突然發生的,就可能是發生中風。萬一發生中風,第一要務當然是儘速就醫,因為時間會決定後續的治療。懸壺子按:感謝HOU簡報找尋。
中風可以分為兩種型式:一種是因為腦內出血而造成,稱之為出血型中風;另一種則是因為腦內的血管阻塞所致,稱之為缺血型中風。缺血型中風(有人稱為腦梗塞)既然是因為腦血管阻塞所致,儘速將阻塞的血管打通,似乎是一個合理的想法。實際的醫學臨床試驗上,血栓溶解治療術也是迄今唯一能有效治療急性腦梗塞的一種方式。
所謂血栓溶解治療術,就是將能溶解血塊的藥物注射入人體內,然後將阻塞在腦血管裡的血塊溶解掉,恢復腦血管的暢通。美國的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1996年准許使用這種藥物(rt-PA)治療急性缺血型腦中風;在國內,健保局也在2004年元月起,同意給付以rt-PA來治療急性缺血型腦中風病患的費用,但是必須專案申請。
在使用這類藥物來治療缺血型中風時,用藥的時機必須在三小時以內。根據研究顯示,超過三小時之後,不僅血栓溶解治療的成效會變差,治療後產生出血併發症的危險也會增大。所以,為了有效治療急性腦中風,建議民眾一旦發現中風症狀,應儘速就醫。
腦中風的病人需不需要開刀?缺血型中風的病人,原則上不開刀,因為手術治療對缺血壞死的組織並沒有幫助。出血型中風的病人,依病因及病況,有時需要開刀,尤其是蜘蛛膜下腔出血的病患,常需要手術治療。
腦中風常會留下很嚴重的症狀,包含肢體偏癱、行走困難、吞嚥困難、語言障礙、智能障礙,甚至昏迷或成為植物人等。患者的家庭甚至整個社會,都需要付出相當大的成本,照顧留下嚴重後遺症的腦中風病人。
所以一般民眾會擔心自己是否會發生中風,有時會到醫院詢問醫師,想知道自己將來會不會發生中風,或者可不可以吃一些藥物來預防中風?
其實,對於從未發生過中風的健康人,醫師並不建議使用阿斯匹靈等藥物來預防中風,但會建議以多運動、控制血壓、血糖及降低血脂肪等方式來預防中風的發生。然而發生中風之後,再發生中風的機會就要比一般人大,所以得用藥物來預防腦中風。病患服用藥物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已經損害的腦組織能好得更快,而是為了不要再次發生腦中風。
缺血型的腦中風,有一大部分與大血管發生嚴重的動脈硬化有關。這一群病人,使用抗血小板凝集劑,是目前治療上的主要藥物,包括阿斯匹靈、Ticlopidine及Clopidogrel。
阿斯匹靈在國內使用的方式,多半採用每日100毫克的劑量,大約可以降低百分之廿至百分之廿五再發生中風的機會。
Clopidogrel是一種新藥,預防中風再發的效果與阿斯匹靈相近,但兩者價格相距甚大,健保在給付規定上仍以阿斯匹靈為第一線用藥;對無法使用阿斯匹靈的病患,才建議使用Clopidogrel。
n
原則上,也以使用一種抗血小板凝集的藥物為原則,一般情況下,並不建議合併使用兩種以上的抗血小板凝集劑。根據最新的研究報告也指出,合併使用Clopidogrel及阿斯匹靈並不會比單一使用更有效,但是發生出血併發症的機會卻比較大。
總括而言,阿斯匹靈仍是預防缺血性腦中風再發的主要藥物,新藥Clopidogrel與舊藥阿斯匹靈的效果相近,合併使用兩種藥物也未能更有效地預防中風再發。
如果發生嚴重動脈硬化的血管是內頸動脈,狹窄程度超過70%,且又造成同側大腦半球的輕微中風,這時可考慮以手術或放置血管支架來治療。
支架放置術是近年治療內頸動脈狹窄的一種新趨勢,台大醫院自1998年至今已有逾百例的治療經驗,安全性已通過考驗。然而,因為這種治療方式尚屬一種新型的治療,所以在預防中風再發這方面的成效如何,有待繼續觀察。自2004年 7月起,全民健保已給付頸動脈支架的費用。【2004/12/20 聯合報】